大唐再起(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1016

  “是的,大哥儿就在京城,咱们很快就能见到他了……”
  李老爷这个时候,也分外的想念起自己的长子,他离开家,已经两年了,这个继承自己家业的孩子,给予他极大的惊喜……
第二百二十二章
稳定朝政
  李嘉是个孝子,无论是真假如何,他必须是一个孝子,尤其是在这个乱世,作为皇帝,他必须具有表率作用。
  以孝治国,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的,要求子女孝顺父母,而君主也被称作君父,自然而然,延伸到了忠君上面。
  当然,唐朝几百年,真正孝顺没几个,哪怕是是名义上的,李嘉想改变唐朝这种歪风邪气,塑造及遵从千年来的孝道传统。
  所以,第二天,李嘉就召集了王宁、崔泉二人,一起商量给自己的父母上尊号。
  王宁原本是都督府的判官,撤销都督府后,他就被李嘉认命为兴王府府同知,辅助李郜处理兴王府的杂务。
  这是积累从政经验,王宁自然清楚,还未反应过来,他又被赐予了中书省右散骑常侍,从三品,位置也是极高的,经常能够见驾,恩宠优渥。
  同僚也知道他是皇帝潜邸的人,自然配合的很,官当得舒服。
  “我父在邕州,朕不孝,离家数载,如今登得帝位,自然弄个名位与他,才能安心!”
  李嘉一脸惭愧地说道。
  “陛下是皇帝,那陛下之父,自然是太上皇,陛下之母早逝,也应追封为太后……”崔泉对这些了然于胸,恭敬地说道。
  “不过,侯夫人侍候吾父多年,不知如何?”李嘉叹了口气,有些为难。
  再册封一个太后也是可行的,但如若这般,自己的弟弟李宾就成了嫡子,如今自己又没子嗣,过不了几年,就成了尾大甩不掉了。
  赵老二这种情况,他死也不想出现在自己身上。
  可是,若不册封太后,又显得有些无情,违背自己孝子的人设,无论什么年代,人设是不能崩的,几个明星已经作了示范了。
  为难为难!
  “侯夫人伴随老爷多年,又诞下子嗣,自当尊为太妃!”王宁抬起头,出列说道。
  “太后何其尊也?陛下之生母也,名位不可轻让,更不能轻封!”
  “此言有理!”李嘉点点头,很认可这个答案,自己后宫一个侯氏,父亲后宫一个侯氏,若是加封为太后,那第一外戚不就是侯氏了吗?
  如果再他么的对皇位有企图,那还真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实登基成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国号和年号,国号固定死了,只能是唐,不然没有法理,毕竟中国讲究师出有名。
  不只是国号,李嘉成了皇帝,他死后的庙号都固定——唐世祖,真是没得自由可言。
  当然,在自己活着时候规定死后的庙号,千古以来,也只有曹魏的曹叡做过,吃相太难看了。
  年号倒是李嘉自己选的,当时草拟了三个年号:正统,洪武,神武。
  都是非常好听的,且具有寓意的年号,很难得,毕竟年号这东西,好听的,用一个少一个。
  犹豫了很长时间,他就选了神武这个年号,理由很充沛,首先,开国之君,必须要有武,比如光武帝的建武,唐高祖的武德,明太祖的洪武,所以正统就排除了。
  洪武也很好,但却是明太祖用过的,别人虽说不知道,但李嘉却清楚,他有一些洁癖,还是决定用神武了。
  除了这个,追封几位祖宗为皇帝的问题都是小事,他现在继承唐朝大统,遇到了一个与汉光武帝一样的问题,继承皇位的法理问题。
  他跟汉光武一样,都是小宗,而皇位是大宗的,小宗替大宗,不符合礼法,这就相当于庶子抢了嫡子的家主之位,推翻了封建礼法秩序。
  别小看礼法这东西,几千年间,地方乡村就是依靠礼法来维持皇朝的统治的,这比宪法还宪法,轻易变更不得。
  “陛下如今之境地,与汉光武如出一撤,如今之计,只能效仿,过继于大宗!”在关键的礼法问题,皇朝根基上,崔泉很是重视,连忙说道。
  “不急一时!”李嘉虽然知道法统和礼法很重要,但却不急于一时,他父亲李维还活的好好的,干嘛要急着认爹,这不是找抽吗?
  “光武皇帝在位十九年才入继大宗,此事不着急!”
  “可是,陛下,这关乎社稷根基啊!”崔泉急切地说道。
  根基是军队,礼法只是大樑罢了。
  “相公,相公——”王宁偷偷拉了拉崔泉,轻声道:“太上皇还在呢!”
  听到这话,他身躯一震,瞧着皇帝那副不虞的脸色,立马识趣地闭上嘴,对王宁投了一个感激的眼神。
  “好了,政事堂讨论一下追封的谥号事宜吧!顺便督促一下太庙的事,数十年过去,列位祖宗多年不享祭祀,速度应当加快才是!”
  李嘉摆摆手,催促道。
  “陛下,太庙不可马虎,重建一事,祭祀列位先帝紧要,不如将汉国的牌位迁徙出去……”
  崔泉看到皇帝那么急,心里也是欢喜,儒家最看重的就是孝道了,就是轻声道建议道。
  “不好吧!好歹也是禅让,将人家祖宗赶出去……”李嘉有些犹豫。
  “刘氏已经禅让,再入太庙,已不合礼,不如让越王在王府新建一个家庙,保持香火祭祀不断!”崔泉继续提议道。
  “可——”思量片刻,李嘉感觉可以:“动作要轻点,在家庙还未建成之际,可以暂且搁置皇宫中,等建好后迁徙也不迟!”
  “陛下仁慈!”两人连忙奉承道。
  “崔相暂且下去吧!”
  “诺——”崔泉看了一眼王宁,眼中满是羡慕,这才是简在帝心,羡慕不来,摇了摇脑袋,快步地离去。
  看着他的离去,李嘉也走下了龙椅,“走,陪我逛逛!”
  “是——”王宁早就了解皇帝的心思,此番肯定有要事,而且还挺私密的。
  两人一前一后,王宁落后半个身,一脸的恭敬之色,走了一刻钟,来到一处比较荒废的花园后,李嘉毫不顾及地一屁股坐在地上。
  “入了皇宫,就像是进了一个大的樊笼,听到的,见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李嘉淡淡地说道。
  “朝廷上下,有的眷恋前朝,有的一心贪污,还有的左右不定,能用之人也是极少的!”
  “请陛下吩咐!”王宁连忙说道。
  “你整理一些名单出来,把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别落下,然后在后面将身家,亲戚,朝中关系备注出来,这是一件要紧的事,不能马虎!”
  “臣遵旨!”王宁声音很干脆。
第二百二十三章
潜邸搬迁
  忙完了前朝的时候,很快就轮到潜邸搬家了。
  薛王府很大,人也很多,但女眷都会搬到宫廷中,男仆则留在府邸,看守着,没事无聊的时候,李嘉也准备回到这里住下。
  后宫中,侯丽娘被封为丽嫔,江小瑜也被封为瑜嫔,吴锦儿则封为德嫔,加上一个婕妤,后宫寥寥四人,说起来也有些寒酸。
  之所以地位都很低,没有几个妃子,主要是想要留下上升的空间的,以后有了子嗣,再升为妃也不迟。
  对于李嘉而言,四个也就够了,目前除了一个皇后的位置,他不准备再添了,天下还未一统,不可劳烦身体。
  “姐姐,这皇宫大的很呢!”一向安静的江小瑜,看着这番繁华的宫殿,忍不住惊叹起来。
  “是啊!从未想过,这一生还能入得皇宫!”侯丽娘与江小瑜结伴而行,不时地指使小宦官搬运物件,瞧着这富丽堂皇的宫殿,简直是迷花了眼。
  两人住的宫殿紧邻,脾气也是温和之人,相处起来自然也是好的,至于从交趾而来的吴锦儿,则因娘家的地位脾气悬殊,自然不甚和谐。
  在这后宫中,宫外的助力,也是关键,所以两人选择抱团取暖。
  “虽未来过宫中,但也听闻后宫步步惊心,日后还望姐姐多多照顾才是!”
  江小瑜眼眸中带着一丝忧虑。
  “无事,我们都是陛下潜邸的人,陛下也是恋旧情之人,不会有事的,而如今之计,还是要有子嗣才行!”
  摸了摸肚子,侯丽娘脸上带着期望,有了子嗣,才万无一失,有了立身之本。
  等到姐姐(侯惠娘)来番禹,就好了!
  “姐姐说的极是!”江小瑜一脸的赞同之色。
  “家中你无须牵挂,你父亲前些时日封了国公,圣人登基后,改成了安国侯,食邑也有了五百户,虽说降等到男爵,但却是安稳的!”
  坐在殿中,吴锦儿顾不得安排,就与自己的母亲谈了起来:“家中安稳,我就放心了,至于子嗣,女儿也是心急,但这是天意,女儿也是没了办法!”
  “进了皇宫,连几个体己人都没,也不能常出宫,母亲应当常来陪陪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