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016

  走出酒楼,一阵清风吹过,李郎君随即酒醒了几分,被安国搀扶着,一脸从容地登上马车,脚步中伴随些许得意。
  “恩?怎么?又有什么消息?”
  马车中,突兀发现,木桌上,出现了一张书信,凭借着独特的拆分技术后,点燃灯芯,表面在其晃了晃,出现了几行字。
  “番禺,五月初六,林延遇逝去,龚澄枢上位,棋子已出……”
  “没想到,变化如此之快!”看到这些,李郎君叹口气,时间的巨轮将永不停息地前行,非人力所能阻挡的。
  “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今年,刘晟将去世,刘鋹将继位,然后,勉强维持的朝政,将不可避免地滑落而去。”
  “也不知道赵匡胤此时在干什么,南征之战中军功赫赫,此时应该得意非常了,其窃国之路,已经迈开了第一步吧!看来,我也需要努力了。”
  此时,北方,夺取江北十四州的后周,急忙返回大梁(今河南开封),即命张永德领兵御北边,退辽军;成德节度使郭祟(即郭崇威)攻拔辽束城(今河北河间东北)。
  五月,南唐国主供奉钱粮百万,慰劳撤军而去的后周大军,郭荣豪气发达,悉数赐予南征将士,数万大军无不感恩戴德。
  辛卯,郭荣以太祖皇帝(郭威)领忠武节度使,徙安审琦为平卢节度使。
  辛卯(十一日),郭荣任命赵匡胤兼领忠武节度使,调任安审琦为平卢节度使。
  辛卯,成德节度使郭崇,进攻契丹束城,拔取之,以此回报契丹军队的入侵,威吓其国。
第三十章
东岳大帝
  时至六月,邕州城又成了一片泥泞之地,灰蒙蒙的天空中,散发着别样的味道,空气是湿的,大地湿的,连人都是湿的。
  昨晚下了场暴雨,温度一瞬间降了十几度,雨打风吹之处,遍是狼藉。
  刚出了门,李嘉就瞧到了这灰蒙蒙的天色,已经那种混合着泥巴和青草的别样味道,风吹芭蕉,花草伏地,怎是一个乱字了得?
  大门前的两座狮子,不知何时染上了泥巴,威严大失,李郎君心思沉重。
  “派人将门前清扫一下,如此乱象,成何体统?”
  “郎君说得极是,你们愣着干嘛,快去清扫一遍,若是来了客人,那不就没了体面?”安国跟在李郎君后面,随声附和着,呵斥道。
  “不过,郎君,这下雨天,正潮着呢,若是落了雨水,着了寒风,那可就不好了。”安国瞧着预备而行的马车,做着最后的挣扎。
  虽说身上已经披了一件披风,但李郎君依旧能感受到那别样的凉意,但,空气太过于潮湿,闷得又有点热。
  “不了,我与徐道长定了时间,可不能迟到!”想了想,李嘉随口说道。
  “是,郎君,晚饭可要食用什么?”安国搀扶着郎君上了马车,笑着问道。
  “添条酸菜鱼吧!顺便烤点牛肉,中午这一趟,我恐怕得食之无味了。”
  思虑片刻,李嘉扯了扯漏风的衣物,对于这个老天爷吐槽着,屁股刚坐下,随即,他脑海里似乎想起来了什么,掀开窗帘,对着安国说道:
  “老天爷不知怎的,热了数日,今个又寒了,估摸着也要数天,想来那些衣不蔽体的乞丐们日子难熬,府里派些人去,施点热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郎君就是心善,这天是要寒上几日,这些乞儿缺衣少食的,的确难熬!”安国奉承着,满口答应下来。
  这样,李郎君才坐着马车,碾压着路面的积水,匆匆而去。
  “听到没有?派人去施粥吧!城东城西各派些人去,要稠密些,昨天府里剩下的菜食,也带过去,不能浪费了。”
  目送着马车的离去,安国叹了口气,瞧着依旧呆头楞脑的几个丫鬟,忍不住地呵斥道。
  郎君别的都好,就是太过于心善,那些贱民有啥好的,值得事事关心?贱民就是贱民,除了收获些许名声,又能得到什么?
  每年投到这无底洞,就不下千贯,真不知晓,郎君想的什么。
  坐在这马车上,透过缝隙,瞧着路边那横倒西歪的乞儿,以及流浪汉,路人匆匆而过,斜眼都不看二下,其中,有说不出的堵心。
  “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个了。”
  “一个小小的暴雨,就将繁华的邕州城打得原形毕露,努力再多,装点再多,也改不了它的本性!”
  叹了口气,穿越者心中荡漾起别样的心思,所谓的改变,哪怕用了浑身解数,也不过是改变自己身边的些许人。
  而书本中所论述的蝴蝶效应,在滔滔大势面前,犹如螳臂当车,没有泛起一丝波澜。
  邕州城不大,住户也不过是三千余户,万余人,城东是高地,住着富贵人家,城西是洼地,住得是底层,水涝之灾常有。
  而,李嘉的马车,就是从东往西,去往那残破且狭窄的底层平民。
  与稀稀落落的城东不同,满是积水的城西,早就醒来,大部分人都将力所能及地积水清理干净,然后为一日之食,而匆匆忙忙地上路。
  所以,李郎君看到的,就是一个热闹且拥挤的城西,马车的到来,掀起了一层浪花。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城西中央的一处道馆中,位置很偏僻,选址也很巧妙,既不偏僻,又不繁华,周边又没有多少建筑,很是醒目。
  等到他的马车到来的时候,道馆门前,已经排满了队伍,或女或男的,大多衣服破旧,面黄肌瘦。
  人虽然多,并没有人维持秩序,但却保持的很安静,毫无声息。
  “郎君,到了——”
  下了马车,瞧着这泥泞的地面,嘴巴嘀咕了两声,在众人好奇地目光中,李郎君快步向前而去,对着大厅中,那个身着道袍的中年人而去。
  “孩子是着凉了,按着这方子,去抓几回药,三四天就能好了。”
  等李嘉到来的时候,正看见,一个清瘦的道士,正捏着胡子,对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望闻问切,时不时地晃晃脑袋,颇有一副神医的模样。
  “徐道长——”李嘉淡淡地一笑,轻轻的问候道。
  “李郎君来了,恕贫道不能远迎!”微微欠了欠身子,徐道士面容不变,仍旧自顾自地看着自己的病人,似乎完全没有将其放在眼里。
  李嘉不以为意,从随从手中,拿出了食盒,将自己的零嘴,散给那些看病的小家伙们。
  可口的食物,一下子就让空气变得活泼起来,孩子们虽然身着旧衣,但却笑得很开心。
  终于,等了半个时辰,队伍终于散尽,而李嘉,也与徐道长见了面。
  “道长别来无恙啊!数月不见,道长依旧古道热心啊!”
  “郎君客气了,不知此来所谓何事?”徐道士一副欠揍的表情,态度很是敷衍。
  即使如此,但李嘉依旧忍了下来,谁叫人家有本事呢?之前他能够治疗血吸虫病,自己得知鸦胆子方子是一回事,实验出来,真正的形成药方又成了另一回事。
  毕竟,鸦胆子带着些许毒性。
  “道观中供奉的是?”李嘉并不接话,反而瞧着眼前这副陌生的帝王画像,头戴紫金冠(类似于玉皇大帝一样的帽子),手拿笏板,身穿黄色龙袍服装,上面绘制有龙腾·七彩云·潮水等图案,威风凛凛,居高临下。
  “此乃天齐王。”徐道士无奈地说道。
  “恩?”李嘉一脸的懵逼,这位神仙,怎么一点也为曾耳闻。
  “泰山之主、东岳之神,主生死、寿夭、贵贱,掌籍幽冥、权涉拔罪解冤、通天达地保国佑民。”
  “历代天子尊之厚之,前唐时,已加封为天齐王。”
  这样一说,李嘉立马明白了,原来是这是道教中掌管阴曹地府的东岳大帝,此时只是被加封为天齐王罢了,难怪看着那么熟悉。
第三十一章
观中细谈
  东岳大帝是后来宋朝加的封号,此时依旧为天齐王。
  “通天达地吗?”李嘉思量了片刻,感慨道。
  “如此大能的一位仙君,竟然在人世间默默无闻,真是太可惜了!”
  “李郎君此言,太过矣!”徐道士站直了身子,缓缓说道:
  “天齐王在中原赫赫有名,但岭南荒僻,闻名之人自然不多,但只要我等努力,众生自然会归服,何愁他人不去信奉?”
  “况且,吾等与那些强迫他们信仰的教派不同,信我者,才得道缘!这是上天的缘分!”
  “那,为何兴王府的天齐王,近几年却越发的少了起来?”李郎君面对这义正言辞的话语,毫不在意,反而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座位于邕州的道观,不过两年,却有庙产三千亩良田,这就是渡有缘人?”
  “如若,我所料不假的话,岭南大地,已经只剩下不到此地三所天齐王的道观了吧!而,邕州这所,就是从兴王府迁徙过来的。”
  “这,这……”闻得此言,徐道士一下子就噎住了,脸上涨红,“那些佛门及其他海外教派,不过是亲近那些达官贵人,暗地里用阴谋诡计,我等道门不屑于用此等卑鄙手段。”
  “泰神观远离泰山,齐鲁大地,自然天齐王的名号不太响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