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1016

  “这天下,到底还是我们士大夫的天下,李氏占有湖南,我等效劳,待中原一统天下之际,也需要咱们读书人的,没有咱们,湖南安得稳妥?所以,配合李氏,并无不妥,只是有些年轻人较为性直,不识分寸罢了!”
  所有人都对其的说法表示认可,治理湖南,必须要倚靠他们,对于卖主投诚,年轻人还固执己见,过不了这道坎,但年岁大的人,早就门通了。
  之前一直没有完全的认可李氏,就是想知道这位皇帝是否能站在士大夫的立场,如今从他重礼而昌文的行为来看,是一个合格的君王,如此,入主湖南的隔阂才算消除。
  毕竟湖南割据多年,早就与他地形成了隔阂,一个非湖南的统治者,并不是容易被认可的,之前南唐大军被赶出湖南,也是这方面的因素。
  火热的练兵情况,只对于统治阶级有效,而对于一日两顿都不得温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而言,只是趣谈罢了,并不重视。
  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自己的田地中,家中母鸡多吃了一条虫子,来日能多生一个蛋,都更要紧一些。
  湘潭县,位于南岳衡山北部,湘江下游西岸,在唐天宝八年(749),湘潭县大部划属衡山县,衡山县北部划属湘潭县,县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镇),隶长沙府。
  县中有碧泉、潭涌泉,利于灌溉,良田重多,且在宋时还开金矿,加上易俗河互通有无,商户众多,开设了场馆,在长沙府下,也是赫赫有名。到了明清,与江西九江、江苏无锡、安徽芜湖,并称为四大米市,显赫数百年。
  朱富贵家在易俗河畔,有着数亩上好的水田,一年两熟之下,虽然苛政猛于虎,但日子还算过的宽裕,家中几个半大的小子,却快将家吃穷了,尤其是大小子,已经十六,该娶亲了。
  他背着锄头,来到水田埂上,望着绿油油的水稻已经开始泛黄,他心中美极了,今年的收成看样子非常不错,而且粮价比往年还高些,若是新皇帝不加税,今年每亩地能多收一两斗,家里的房子修一修,就能为老大娶亲了。
  他卷起裤脚,赤脚下了田,开始为稻禾拔草,此时并无农药,水田的野草生长的也是茂盛,与水稻极其相似,须得老农仔细拔下才可,长时间的弯腰,一般年轻人可受不了。
  就这样,炎日下,他弯下腰,为稻谷拔草,不知多久,他耳边突然就传来了震耳的雷鸣声,他抬眼一瞧,万里无云的天空,不知何时,竟然乌云密布,看这样子,似乎要下雨了。
  “这可使不得!”朱富贵脸色煞白,看着刚刚泛黄的一片片水稻,惊吓莫名,眼角含泪:“老天爷开开眼吧!”
  距离水稻成熟还有一个多月,越是炙热的日光,越受喜爱,但此时却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天空中的乌云越来越厚,农夫们并不欣喜,反而心中有忧愁。
  可是,越是怕什么,越来什么,这场大雨,直下了三天三夜,与往年大为不同,许多州县多年未曾修葺堤坝,许多就已松垮,被大雨冲刷,加上洪水的肆虐,湖南多地已然告急,灾民不计其数。
  “该死——”望着窗外的大雨,地面上湿漉漉的,正是反潮之时,衣物间也满是湿气,李嘉心情越发的郁闷烦躁。
  不过八月份,空气中的浓郁土地气息,令李嘉越发的憎恶起来。
  “这么多年顺风顺水,不能波折,未曾想,到了湖南却是一波又一波,难道是天意吗?”
  李嘉扶着窗边,望着电闪雷鸣的天空,他并不惧怕雷电,所谓的雷鸣声更是不以为意,但却怕那层层乌云之后,诡异莫测的天意。
  传说中的穿越者王莽,钻了漏洞,不就是被天道发现,然后就有了大魔法师刘秀的出场吗?几十万大军算个甚?秀哥一道大陨石术,直接全灭。
  这就是天运加身的力量,可怕至极,哪怕是吃屎,都能打通任督二脉,天下无敌。
  一想到这种后果,李嘉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太他么可怕了。
  “长沙府受损如何?”他晃动了下脑子,让这种突兀的想法从大脑中离去,然后踱步而走,离开书房,来到了会客厅。
  此时,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穿着绯红色的圆领袍子,头上带着幞头,皮靴上满是污泥,衣袖湿漉漉的,他是武安军留后(武安军节度使不设,留后治理),刁广谆,治理长沙府数月,井井有条,也算是个干吏。
  “由于长沙府尽享湘江之利,所以河流众多,且乡镇大都位于河畔,冲毁良田数以万亩,民居上千栋,流民两千有余,若是暴雨还是持续,秋收恐怕强差人意!”
  “让各县官吏积极放粮救灾,抢救河坝——”李嘉无奈地说道。
第三百三十六章
胸有成竹
  “谨遵圣命!”刁广谆连忙点头应下,不过看他的模样似乎早已经去做了,显得很是镇定,看来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已然是不需要在强调了。
  想着水稻被冲毁,百姓流离失所,李嘉这才想起,若是救灾,肯定会需要粮食的,稻田的粮食还未收割,而且冲毁了许多,那么为今之计,也只能指望朝廷了。
  可是,如今这湖南各州县,还能有多少粮食?
  “回禀陛下,由于驻军消耗过大,长沙府虽然一向粮食充裕,但如今却已不支,十二县,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五千余石,数千灾民也是能勉强支应,只是稻田毁坏众多,怕是秋收之后,难以为继!”刁广谆弯下腰,一五一十地说道。
  听到这,李嘉瞬间头疼了,该死,富裕的长沙府也不过是勉强支撑,若是其他州县,恐怕已经告急了。
  他已经预想到,整个湖南其余的州县,已然传来了告急文书,向自己求助,这真是刚解决了军粮问题,又逢暴雨,老天爷真是不让自己轻松一些。
  “长沙府乃是湖南首富之地,也只能勉强支应,其他州县此次必是难为了!”李嘉叹了口气。
  “陛下勿忧,虽说暴雨连绵,但不符合常理,必定难以持续,长沙府之所以粮少,主要是供应大军过多所致,泰半的唐军在长沙,消耗过大!”
  “所以,以各州县的情况来看,难以支应的必不太多!”刁广谆看着有些焦急的皇帝,微微一笑,让皇帝的忧虑减少了几分。
  “民生多艰,苍天不怜,朕心甚虑!”李嘉脸上表现出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他又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
  “如今粮草不丰,又须养军,哪有余力可以接济,不知刁留后可有妙策?”
  李嘉这话,可有一丝考究的意味在里头,听到皇帝的提问,刁广谆低下头,细细思索起来。
  前些时日,因为粮草不济,皇帝去劝民借粮,所得不过大军两月之数,正待秋粮入库,而若是再行借粮,豪强世家也余不多,心中也是不肯。
  “暴雨连绵,正是河水暴涨之际,可布网于河中,捕捞大鱼,可缓解缺粮之苦!”
  他思虑了片刻,认真说道:
  “前些时日,虽然大族借粮者众,但湖南安稳数年,积累丰富,剩余也颇多,但借粮已然行不通,只能真金白银的购买,才能让其献粮!”
  “湖南河泊众多,饥饿之事少有,些许杂粮,再加上鱼肉,定能坚持到秋收!”
  “其他州县,可令地方豪族世家所好者,唯有名利,可彰其名,表其功,让其子弟入学院、太学,如此以来,地方定能自救安稳,也无流民之患!”
  听到这里,李嘉不禁点点头,这是古代常用的手段,具有实用性,一般的官吏想不到,尤其是针对豪族世家的名利心,提出褒扬典型,太学、学院名额这种惠而不费的想法,的确是一名合格的官员。
  与那些只会将流民驱赶的官吏而言,显然太过于突出。
  “卿家所言,皆为妥当之法!”李嘉微微颔首,笑道:
  “但,却非完策,流民若被收揽,朝廷黄册,定会消减不少,对于朝廷而言虽然能解决一时之患,但后患无穷,若非非常之时,不得采取!”
  “朕有一策,可一劳永逸!”
  “请陛下赐教!”低下头,刁广谆心中颇有些不信,这些法子,可是长久以来的良策,皇帝不过二十来岁,懂个甚?
  虽然腹议不已,但他脸上依旧是恭维尊敬的表情,显然已经是个老官僚了。
  “卿家之前也是说过,湖南河泊纵横,想必是鲜有不会水者,如今洞庭湖水师正在扩充,正需兵员,正好可以筛选灾民入洞庭水师,且薪俸足以养家!”
  “余者,也可入巡检营,听闻许多百姓故土难离,巡检营一直未满,灾民可入巡检营,解决糊口之事,更可安稳地方,消除隐患,岂非一举两得,一劳永逸之法?”
  “剩余之老幼,想必不多,地方接济也能应付!”
  这个法子,李嘉学习的是我大宋朝的经验,只要百姓造反,就将其收拢入厢军,让其成为兵卒,这就是一句老话,既然打败不了敌人,就将敌人变成自己的人。
  吃的皇粮,自然屁股站立在皇帝这边,造反干嘛?
  这也是为啥北宋上百万的军队,冗兵之患,但却一直解决不了的原因所在,你要是裁撤了他们,等于推向了对立面,造反者众之,这就是个地雷,一碰就炸。
  当然,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并没真正的解决问题,照样是剥削重,贪污重,然后官逼民反,待到百姓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就是天下倾覆之时。
  梁山好汉中,宋江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就是得益于是体制内的人,了解相公皇帝的想法,而且是惯例,成功率非常高,所以义无反顾的带领兄弟们投靠朝廷,而不怕朝廷后算。
  “陛下圣明,此等法子,收效甚广,既可强兵,又可济民,可谓是一举两得,比微臣之法,强上太多!”
  刁广谆立刻服了,这个招数实在太妙,但就是有些耗钱粮,但他转眼一想,洞庭湖八百里,水师还会缺粮食?湖中的鱼,可能吃到吐。
  又想到个好法子解决了问题,李嘉对于这些恭维,自然享受无比,但解决了灾民问题,而秋收重大,不可马虎,若是冲毁太多的良田,可就出大事了。
  “来人,让练兵大营的士兵们准准备去往各县,抢修河堤,务必督促,强调军纪!”
  李嘉随口吩咐道,保护农田,可是重要的事情,派遣军队去修河堤,是最简单省力的法子,为什么不用呢?
  军民一家亲!
  “陛下,这,军队乃是护国利器,岂能去修河堤,征发农夫才是正道!”刁广谆一脸的震惊之色,他的大脑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军队抢修河堤的案例。
  况且如今这个乱世,军队桀骜不驯,若是去修河堤,可能会半路造反,更何况军纪不行,会起到反效果。
第三百三十七章
军队
  别人的军队可以劫掠百姓,骑男霸女,甚至还管制不了,但李嘉却认为,自己的军队绝对需要管制,而且,绝对不存在欺男霸女的现象。
  虽说不至于冻死不拆屋,但强大的宪兵司绝对会教他们做人。
  “天灾人祸,百姓们心急如焚,都在照料自己家的田地屋宅,还让他们修河堤,民力堪忧,而练兵大营天天吃饱喝足,体力正盛!”
  “如今练兵大营已经操练了月余,数万将士撒了无数的汗水,技巧等无须赘述,淮南军本就精锐,再提升也无多少,但唯有军纪,虽说不断强化,但却未见其效,不知真假!”
  “如今,恰好天不遂人愿,暴雨连绵,长沙府乃湖南首府,不可破坏,让大军去修建堤坝也好,万众一心,军纪如钢,更能为百姓造福。”
  说到这,李嘉有一股强大的自信,他非常相信,自己的军队军纪绝对是经受住磨练,从而真正的成为一直强军。
  这天底下,强军少吗?不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