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1016

  今次又要修路,免费劳动力,厢军们无可奈何,只能按部就班的开始了,烧砖、铺路,栽树,虽然繁琐,但却有条不紊,当然,这是在禁军的监督下执行的。
  其中的耗费,着实低廉,只有些许口粮,砖窑的建设,以及一些器械等,还没有多少麻烦,若是徭役,其中的折腾简直烦躁。
  死了人,李嘉也不心疼,都是人渣,偶尔施舍一顿鱼肉酒水,就已经是大恩大德了。
  六千人修路很快,尤其是烧砖后,铺路极为方便,几乎以每天十里的速度迈进,这首先要修的,就是从广州到长沙府的府道。
  之所以如此,李嘉心中想的是争霸天下,岭南偏居一隅,虽然安全,但着实不方便,调兵遣将钱千里迢迢,又没有电话啥的,若是出了差错,就大发了。
  首府的迁徙,不可莽撞,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岭南整理完毕,尽快的编户齐民,化作大后方,贡献钱粮。
  而且,也不可轻易地就说出来,毕竟故土难舍,哪怕作为开国皇帝,威望很高,但也不能轻易地否决大部分朝臣的决议,所以,需要缓缓图之。
  当然,在长沙府和承天府之间的府道驿站没有建立之前,李嘉是不会迁都的,之前从湖南回广州的路途,实在是太苦了。
  驿站的建设也只是李嘉的假想,虽然具备可行性,但其中的差错却有不少,需要调整,岭南暂时还是不能动的,以静为要。
  叹了口气,望着一个个身穿长袍,羽扇纶经的读书人,在街道上闲庭信步,有说有笑,李嘉的心情愈发的好了,对于捡地中遇到的不快,也烟消云散,死掉一些豪族地主算的了什么?
  “有了这些读书人,何以惧豪强?”李嘉笑道,心中对于科举,又有了新的设想,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获取读书人的心,无论是豪门还是寒门,都是重要的,这代表着对于基层的威望以及统治力。
  宣扬朝廷,无知的百姓们,对于这些读书人认可更高一些。
  南唐,自去年九月,太子李弘冀死后,李璟悲痛欲绝,封第六子李从嘉(李煜)为吴王,居住东宫。
  就跟天意似的,南唐最果敢厉害,预定一代明君的李弘冀突然就死了,皇帝之位落入到了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李从嘉手里,与李嘉有一字相同。
  对此,李嘉不置可否,反而玩味的说道:“从嘉,从嘉,岂不是说,服从于我?”
  此话传到了南唐,李璟(本来要去王字旁,但还是常用为准,知道就行了)极为愤怒,光明正大的占便宜,如此无耻之人,对于读书人李璟而言,他是万分受不了这种的,于是,立马给儿子李从嘉改名为李煜,一般人登基后改的,因为李嘉提前了。
  太子被他国小瞧,朝臣们莫衷一是,有人见了机会,钟谟说李从嘉轻浮放纵,请立纪国公李从善,李璟大怒,贬钟谟为国子司业,正式立吴王李煜为太子,而不是遮掩的让其住东宫。
  听到这则消息,李嘉并没有因一言而变历史的快感,而是想起来南唐后主李煜,借由李煜,又想起他的大周小周二后,大周不可得,有夫之妇了,小周倒是有些念想。
  “看来,李璟身体已经不行了,快要走咯!”李嘉感叹道,李璟虽然无能,但有手腕,能坐镇南唐,群臣膺服,而李煜继位主少臣疑,机会又来了……
  李嘉在整修内功,中原动荡上百年,赵匡胤自然也是苦练内功,逼出中原的潜力。
  正月,由于缺钱,赵匡胤继续周世宗的度田之策(也就是编户齐民,丈量土地),将显德末年停止的度田,继续进行以为。
  但地方官吏哪里如中央的意见,反而多欲求功,弊端丛生,好好对善政,成为了弊政。
  于是就学习周世宗,精择官员至各地均平两税。
  除此之外,为了让各州县的钱粮能减少损耗,多多入库,赵匡胤继续完成郭荣的遗志,继续修治运河。
  宋都汴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汴河所漕最多。于是调发丁夫数万,引导闵水从新郑(今河南新郑),达寿春,与蔡水合(后改为惠民河),贯通京师,南历陈(今河南淮阳)、颍(今安徽阜阳),以通达淮右漕运。
  二月,调发丁夫三万人疏通五丈河(即广济河),自都城北历曹(今山东菏泽南)、济(今山东巨野)、郓(今山东东平),以通达东方之漕运。
第四百零二章
潜移默化
  得到中原大发民力,开始整修水运,度田,李嘉心中虽然有些放松,但警惕却更高了一些。
  动作难么多,北宋今年肯定是难以发兵了,所以开始苦修内功,南平与湖南暂且是安稳的,自己迁都倒是有时间安排。
  但是,这也代表着北宋已经度过了开国危机,开始如同跑车一般,大肆飞奔起来,不是李嘉高看中原,那里是汉族开垦几千年的土地,各种水利只要一起来,再加上中原百姓辛苦耐劳,以及丰富的耕种经验,北宋的gdp和财政,肯定是飙升的。
  人口基数在那,北宋千万人口,而李嘉的新唐只有两百多万,耗费四五倍的努力,才能勉强赶上,真是差距太大。
  不过,北宋需要面对北汉和契丹人的威胁,重兵把守北疆,与安稳的南方自然是不同,消耗自然也不同。
  岭南安稳了数十年,哪怕有李嘉的颠覆,也不过是局限动乱,大体还是无恙的,所以,这次编户齐民,势在必行,一定要将岭南的潜力完全逼出来,再掌握在朝廷手里。
  所以,李嘉一边盯着岭南编户,一边巡视着修路的状况,厢军的人拍着胸脯,说秋收前,一定把路修到长沙府。
  李嘉不置可否,路是越修越慢,山岭越来越多,加宽,挖坑等,再也不能如承天府附近那般快速了。
  只要按部就班,李嘉就不管那么多,自然有人盯着。
  这时候,突然来了一位故人,来自于邕州的故人。
  李嘉倒是来了兴致,造人之余,也见见人吧!
  来人身材颇高,比寻常人高出半个头,约有一米八左右,虽然已经穿着汉人的衣袍,但浑身不自在,不自觉的扭动着,坐立不安就是了。
  李嘉好好回忆了一遍,这才想起,此人是六十八洞蛮寮的中,龙州的洞主龙三哥,对于李氏很是听话,在江左江右一直是亲李的代表,如今得以上京,想必是有了事发生。
  遇到故人,李嘉脸色很好,一副高兴的模样,龙三哥显然熟蛮,对于汉家文化倒是熟的很,很拘谨,比往年还要拘谨,学着汉人那般,半个屁股坐到了椅子上,一脸憨厚的表情。
  “三哥,怎么到了广州?”对于这样的熟蛮,李嘉很放松,也很宽容,但对于龙三哥而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兵力雄劲,又是汉儿的皇帝,威势极大,哪怕一句话,他听着都有些害怕。
  “回、禀,陛下,咱来京城,咱们是素来与朝廷亲近,征兵啥的也不曾拖过,但最近新来的那些官,却逼人太甚!只能求皇帝为咱们做主,咱们了对于李家忠心耿耿啊!出兵也大方,就像之前,说不让进邕州城,就不进……”
  瞧着他说话颠三倒四的,李嘉到不以为意,仔细听着,才弄明白,原来是有官吏去了江运江右,准备编户齐民,还准备让他们纳税。
  这一下子可是捅了马蜂窝,虽然那些熟蛮们生活习惯也慢慢与汉人相同,也会说汉话,但若是要他们交粮纳税,那可使不得。
  至于汉人啥的,到无所谓,交粮交税却必须抵制。
  但建武军的存在,以及李家几十年来的威势,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就花钱,又派人来到京城,让相熟的皇帝来请求。
  听闻这些,李嘉瞬间沉思起来,他倒是对此了解很,这些人还是他派过去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六十八洞蛮寮的底线。
  如今,倒是清楚了一些,李氏与六十八洞这些年来快速增进的贸易往来,让他们享受福利的洞主而言,是不可割舍的,尤其是酒水、盐、白糖,铁锅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除非是鱼死网破,他们是不会断绝的。
  所以,这次遇到了官吏的逼迫,他们第一时间就是花钱去贿赂,然后再派人来京城求援,这是典型的汉人思维。
  “如此,我倒是知晓了!”李嘉故作思考的点点头,然后却有些为难地说道:
  “不过派出官吏进行检断,这是朝廷一致的决定,我虽然是皇帝,但也不能朝令夕改,这样的话,我这皇帝哪有面子?”
  李嘉的话很直白,特别的直白,所以龙三哥听懂了,他也知晓,若是自己这个洞主决定去打猎了,全洞人都去了,自己要是又决定不去,以后听话的人就少了。
  所以,他有些认同,但依旧苦着脸说道:“陛下,咱们六十八洞可一直听话的很,从来没有违背过,您看看我们那么多年……”
  面对龙三哥的苦苦哀求,皇帝再三思量,然后凝重地说道:
  “这般,他们要查,就让他们查,登记后,只是做个样子,你们的税赋就免了,从此都不用交了,跟以前一样,不过,要以兵役来取代!”
  “啥是兵役?”龙三哥疑惑了。
  “就是说,以后每年,你们十个人里面,就要有一个人出来了为我打仗,这就是兵役!”
  “有赏钱吗?”龙三哥继续问道,六十八洞人,从来不怕打仗,因为打仗才有钱拿,勇士从不会畏惧死亡。
  “当然,只要服兵役,每个月都有钱拿,你作为洞主,你也有钱拿,出一个人一百钱!”李嘉认真地说道,直把龙三哥胃口吊起来了。
  “这是个好消息,好好的好消息!”龙三哥欢喜道,能让洞民赚闲钱,自己也能得钱,真是太好了。
  “回去后,你去跟那么洞主们说,查人就让他们查,以后出兵也发便些,也不需要交税,你们又不是汉人,登记后也算是有身份了,平日里也可以去城里买个房子,买东西什么,猎到了好东西,也可以去城里卖,能多弄些钱……”
  听到皇帝的解释,龙三哥突然觉得,编户也没啥的,就是麻烦了些,自己还是洞主,还不用交税,而且,还能让去当兵赚钱,以后也能进城了,方便的很……
  目送其离去,李嘉倒是笑了笑,温水煮青蛙,服了兵役,就得识字,入了旗,就有了新的头,潜移默化,就是如此吧……
第四百零三章
名单
  长久以来,对于这些蛮寮们的处理,朝廷一般有两种方法,一则是羁縻之策,如南汉一般,任命各洞为州,让其自治。
  二则,就是改土归流,进行编户齐民,成为朝廷的顺民。
  为什么要改土归流,还是图人家的百姓,税收。
  有一句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那些六十八洞蛮寮为例子,他们身处大山深处,以捕猎,及采摘果实为生,有时候也进行耕种,但大部分都是刀耕火种,收获很浅显。
  说实在的,这些人又不是汉人,所产出的赋税能有几何?贸然地进行,改土归流只会导致叛乱,那些钱财都不够平叛的。
  所以李嘉认为,对于这些蛮寮,可分为两种方法,分别对应是熟蛮,一个是生蛮。
  熟蛮不必说,他们已经汉化许多,所以对于他们需要轻徭薄赋,善待头领,须得赏赐他们土地住宅,让他们子弟读书,慢慢地归化,以汉官为主,头领为辅,
  生蛮,就如同六十八洞蛮一般,头领或多或少的识得汉字,汉话,可以交流贸易,但底层的蛮人却不懂,只是听从首领的话,所以,只要换个首领,他们的态度就会大变。
  李嘉觉得,对付他们,就需要有相配合的统治策略,不要一味的追求统治。
  首先,对他们的丁口进行统计,方便了解他们的实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