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1016

  第二点,要形成君主关系,具有兵役及朝贡制,名正言顺的归入统治序列。西周的制度就很适合这些依旧处于奴隶社会的蛮寮们,所以,李嘉不再对他们封州县官职进行羁縻,而是封爵来抚顺他们,承认他们的统治权,然后再明确的要求他们承认兵役等义务。
  准确的来说,就是惠而不费的明确承认他们的世袭统治权,再要求他们如同西周的诸侯一样,对周天子进行兵役等义务。
  如此一来,朝廷凭空的就能得到数千上万的蛮兵,而且,还能控制住各洞的规模,防止互相兼并,尾大甩不掉。
  第三点,就很简单了,就是帮助他们仿制朝廷,建立简单的统治制度,设置大法官、大司马,国相等职位,从而稳定统治。
  如此,六十八洞就或许成为六十八个伯国,质子入朝,汉化,就水到渠成了,过个几十年上百年,就会如同汉人一般无二了。
  比起虚无缥缈的州、县羁縻,还不如确实统治,规定义务要好的多,尤其是这些偏远地带,只有确定义务,让其归心,以君臣之义慢慢相结。
  想到妙处,李嘉不由得笑了。
  随后,到了三月初,广州城内的读书人越发的多了许多,大唐的声威震慑,令科举的吸引力大肆增强。
  这个时候,专门负责铸币的杨有义,耗费三四个月的功夫,将大唐积累数年的铜锻造成了三百万贯的钱,已经蓄势待发了。
  李嘉再次检阅了一下铜钱,发觉含铜量虽然不高,铜锌合金制作而成,在岭南铜矿比较多,但黄澄澄的,惹人喜爱,再加上制作精美,周边还特地压了纹边防止剪边,可谓是上好的铜钱了。
  说道铜钱,就不得不提一下,铜钱并非是黄色,而是青色为主,而且铸造工艺不同,以及用铜料不同,颜色也有很大的区别,古钱的铜质主要有紫铜、青铜、黄铜、白铜等数种。
  紫铜的含铜量最高,一般在90%以上,颜色紫红。青铜属铜锡铅合金,其颜色有深红、淡红或水红、青白、微黄等种。黄铜指铜锌合金,其色有淡黄、金黄之分。白铜指铜合金,多见于近代机制币。
  比如,清代新疆等地用红铜铸钱,颜色紫红。所以,在铜钱鉴定过程中,如发现铜质与时代不相符的铜钱,即可断定其为伪品。
  “陛下,三百万贯铜钱已然铸造完毕!”杨有义沉声说道。
  “那么,即日发行吧!”李嘉随口说道。
  “陛下,在发行新钱之前,还需要做一件事!”杨有义再次说道,声音很大,看上去很是深刻的样子,李嘉不由得直起身子,认真倾听。
  “地方之上,民间之中,许多大姓豪右之家,多铸有熔炉,待发行新钱未久,臣怕他们早就私铸恶钱,以之敛财,败坏新钱!”
  李嘉听着,觉得很有道理,这些刁民,狡猾的很,挖朝廷墙角,撸皇帝羊毛,已然成了习惯,三百万贯看着多,但人均一下,顶多一人一贯。
  而且,还要考虑流通国外等情况,这些钱顶多在城市中流传,偏僻的农村就是他们乐土了,而且,若是反应不及时,甚至南平、湖南都会被恶钱充斥。
  到时候劣币驱逐良币,那就凭空为他人忙活了。
  “那就等几天再说吧!”李嘉点点头,说道。
  春意越发的显然,空中乌云朦胧仿若打翻了砚台里的墨汁,扩散的阴霾越来越深,好似要打翻了一般。
  当前,吴青迈步走来,不畏春雨,捧着手里的卷宗神情严肃地走进木门,来到了皇帝的书房之中。
  “微臣拜见陛下。”吴青低头抱拳道。
  两个宫女低着头倒退着几步,拿着东西走出了书房。
  李嘉翻看着面前的卷宗,厚厚一叠,仿若一个书本一般,字体倒是颇为耐看,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蝇头小字,几乎全是人名。写在上面的绝大部分人,李嘉根本不认识。
  但,他却知晓,这是数日来,承天府以及岭南规模较大的家有熔炉,具备制造铜钱的豪族,此时,却成了人名,待在李嘉的桌子上。
  粗略的估计,约有五百家之中,若是连根拔起,岭南非得大乱不可。
  “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李嘉问道。
  “微臣认为,如此人等数十年来,铸造无数恶钱,甚至比之朝廷的铅钱还要单薄,百姓损失无数,抄家灭门,也不为轻!”吴青声音很轻,但话语间却十分的残酷。
  “杀戮太重了!”李嘉摇摇头,说道:“如此一来,天下就不稳当了,私自铸钱又不止他们。”
第四百零四章
捉拿
  铸钱,这东西在唐安史之后,几乎就成为了地方军阀的敛财之道,中央也奈何不了,而且铸钱亏损太大,朝廷也只能渐渐放弃,从每年的百万贯,到几万贯,然后到无。
  军阀是没有节操的,泥钱,铁钱,铅钱,布钱,箭钱,只要你想出来,他们都能弄出来,然后从百姓口袋里掏钱。
  再加上造钱并不是那么难的事,稍微把铜铅的比例调整一下,就赚大发了,所以大部分豪族世家都在造钱,与民国时期一模一样。
  甚至有的豪族造的钱,流通的比朝廷还多。
  岭南也不例外,不过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岭南还比较认可白银,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使用白银的地方,所以白银比较贱,一两白银约一千五百钱,而在中原,一两白银至少能换两千钱,或者三千钱。
  如果在蜀国这个闭塞的国家,甚至能达到一比五的兑换比例。
  只要你有势力,光是兑换银铜这个生意,就能让你富可敌国。
  “乱世之中,法难贯彻,还是轻罚一些则好!”李嘉摇头晃脑地说了一句,笑道:
  “我也是个宽容的君主,若是杀戮太重,岂不是留下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
  听到皇帝自贬,吴青瞬间不敢说话,低下头,好似在等待皇帝的话语。
  但一旁的起居郎却毫不耽误,下笔如流水一般,记录的那叫一个快意。
  “这样,这上面名单的记录的,每家罚没一百贯钱,恰好湖南之地,民生凋零,就让他们迁徙至长沙吧!也不太算难为他们了……”
  “陛下恩德,想必他们必然感恩在心!”吴青连忙拜道。
  “对了,这次邕州的六十八洞蛮寮,你派人协同地方,好好调查一下,若是发觉居心不良的,就剿灭震慑,安抚为上,清剿为下!”
  “诺!”
  说到这,李嘉就有些兴致缺缺了,他挥挥手,让其退下。
  原本他是想让这些人去占城、交州的,但那地界如此的恶劣,热带雨林密集,这些人娇生惯养的,去了可得死大半,明确的让人去送死,对于地方豪族大姓而言,还不如造反呢!
  所以,正好他有迁都长沙的计划,就让这些人去长沙吧,一则充实首府,二则,削弱岭南的地方实力,为编户齐民进行辅助。
  承天府,新会县。
  安稳了数十年年,又一直作为国都承天府的辖地,新会县很是繁荣,丁口达到了万户,无论是在前唐,还是在现在,都是一等一的上县,富裕而又了令人艳羡。
  县衙东北的前街,这里有一片宅院,住着都是新会县的大户人家,每天的酒宴不断,丝竹管弦,歌姬艳妓,往来不绝,一直是新会县百姓羡慕的地界,甚至普通人经过这里,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些大老爷们。
  当然,由于与县衙很近,县衙的老爷们也经常过来吃喝玩乐,感情颇深,一派和谐的气氛。
  这一日,天刚放亮,前街的胡盛裕,胡老爷,小妾诞下一名庶子,开枝散叶,尤其是高兴,就让仆役宴请四方,广发请帖。
  胡府很是豪华,三进三出,台阶,石狮,抱夏无不具备,虽然富丽堂皇,但却缺了些许韵味,只是赢得大家都惊叹,而并不是赞美。
  宅院前车水马龙,各式各样的牛车、马车,将街道堵塞的水泄不通,各式各样的奴仆热火朝天的议论着,瞅着热闹的院子,不无羡慕地说着。
  “胡老弟,恭喜恭喜啊!”
  “开枝散叶,真是幸事啊!”
  来自于新会县的一个个豪绅大户都收到了请帖,一个个亲自登门拜访,胡盛裕胡老爷,也笑容满面的亲自迎接,心中也着实欢喜。
  随着管家的一次次唱名,礼金也越发的丰厚,价值数十贯的礼品不可胜数,甚至有关系亲密的,价值百贯的都有的,声音传唱的很远,完全昭显了胡府热火烹油的繁盛景象。
  可以说,胡府的一次满月酒,惊动了大半个新会县。
  “胡老弟,恭喜恭喜!”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走了进来,穿着很是富贵,方脸大耳,令人印象深刻。
  “方兄,快请快请!”胡盛裕看到是生意伙伴方泉生,立马迎了上去,随即管家唱名:
  “方泉生方老爷,赠玉璧一对,长命锁一把,金叶子二十张——”
  其他宾客瞬间吸了口冷气。
  这些礼物加在一起,价值超过百贯,着实是大手笔。所有人都在惊叹方老爷的阔绰,然后又开始议论他有多少家产,场面愈发的热闹起来。
  “方兄太客气了!”胡老爷感叹道。
  “咱们两家本来就亲善,这些礼物,我还担心还配不上我那贤侄呢!”方泉生毫不在意地说道,方脸上堆满了笑意。
  “来、来、来,进来说话!”胡盛裕瞧着这番大手笔,一个庶子并不值得,肯定有事,于是就将其迎了进去。
  “方兄,可是出了什么什么事?”
  “事倒是没有,但却有一桩大生意!”方泉生笑吟吟地说道。
  “哦?愿闻其详!”胡盛裕说道。
  “咱们大唐新立,前些时间皇帝大肆收集铜矿,工部也大费周章的进行融钱制币,如今这世道上,铅钱毁损大半,铜钱又少,想必是新铸钱币了!”
  “我家的熔炉这些时日也未曾开启,就等着这天,新朝开立,自然是贵钱厚钱,所得铜料必多,发行也必多,咱们再开炉炼之,得到的铜器铜像也越多,这次定能让我等家产,再多几成!”
  听到其这么说,胡盛裕心中也是一喜,虽然朝廷禁止熔钱,但奈何铜器价值太高,十贯铜钱所得到铜料,再造铜器,价值翻了数倍,简直是就是无本买卖,若是有门路卖入中原,还得翻上几倍。
  只需些许柴火,些许工钱,就能得数倍的钱财,谁不愿往?
  “老爷,老爷,不好了,一伙官兵来了,直接就将咱们宅子围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