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1016

  尤其是赵子述,作为一介平民,目送两位好友北上,真是太过于伤感,连迁徙到资格都没有。
  “折柳送故人,今日,我也效仿一回古人吧!”赵子述看了一眼垂下的杨柳,不由得感叹道。
  赵子述刚折下一根柳枝,突然,一个短衣褐服的中年人走了过来,说道:“这位郎君,驿道的柳树移栽不久,是不能折的!”
  赵子述有些尴尬,好像是被做坏事被人堵上,对于他这种读书人而言,是极其难堪的。
  “真是抱歉!”
  但男人不依不饶,言自己驿站的人,专门巡视修缮驿道的,绝不轻易放过他。
  坐在马车上,顾百俭看着这番场面,着实有些好笑,他从口袋里拿出半吊钱,也没数,直接下了马车,抛到中年人手里,说道:“我这朋友情难自控,也不是有意的,兄弟见谅!”
  “今日就饶你们一回!”男人连忙将钱装入怀,脸上露出了笑意,然后又昂首说道:“咱也是有意难为你们,驿站负责修缮道路,就是这样规定的,咱其实也做不了主…”
  “赵兄,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等你考上了秀才,也能来长沙城上太学!”
  “那是一定的!”赵子述笑着说道。
  “只是这千里迢迢,顾兄车马劳顿,真是不易!”
  “谁说不是?”顾百俭无奈地说道:“不过,听闻京城出了四轮马车,坐着舒服的很,只是订购极其不易,我家虽然是侍郎,但也不过三辆,轮不到我的!”
  “圣人出行,三宫六院数千人,需要的马车岂止千辆?有三辆算不错了!”赵子述叹了口气。
  岭南少马,顾兄竟然还有数匹马,虽说是驽马,但却是富庶之家了。
  这时,耳旁突然传来了哭泣声,两人一瞧,只见几辆驴车上,一个少年哭得稀里哗啦,抹着泪,不舍地看着广州城,眼睛红通通的。
  瞧着十三四岁的年纪,为何如此伤心?
  “这位小郎君,因何事这般伤心?”赵子述抑制不住好奇心,问道。
  “见过两位郎君,我本是宗室,今次北上,乃是圣人强求,心中自然不舍!”少年倒是是彬彬有礼,令人不由得心生好感。
  原来是不舍家乡之故,倒也是人之常情。
  “哭泣在于,岭南李氏,好不易重聚,正是壮大之时,又分南北,千里迢迢,何不让人哀伤?”
  听到这,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这少年郎,竟然站到了宗族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果真是不可小觑。
  “宗室不曾想也有如此人才!”两人齐声感叹。
  “为何宗室也会北迁?”赵子述问道。
  “无外乎狡兔三窟罢了!”顾百俭刚想制止,那少年郎却直接回答道,心直口快之至。
  这句话,真的是噎死人,两人瞬间无语,回答什么也不好,还不如沉默。
  不过,可以知晓,此人,要么是个耿直男,要么是个极其聪明之人。
  令人庆幸的是,此人是任嚣李氏,而不是内李。
  红、黄两册来区分近远宗室,可不能明言,所以,大家就将居住在任嚣城的红册宗室,称之为任嚣李,近支李氏,则是大内李,以作区分。
  而任嚣李与普通的臣民一般,犯忌讳的话,皇帝一般不与追究,显示大度,因言获罪的很少。
  但内李可是近支,与皇位距离很近,说错话,容易被皇帝猜忌,谨言慎行,才是王道。
  毕竟咱们大唐,一向兄弟和睦,子弟亲善,这是一贯的传统。
  “广州李夏,在此别过——”少年郎满怀愁绪,转身而别。
  “好像是承天府尹、福清男李淮,李公之子。在京城有诺大的名声,这是个聪明人,宗室中的聪明人,异日定能高官厚禄!”顾百俭摇摇头,说道。
  “定然如此!”
  “我也该走了,赵兄,长沙府再会!”顾百俭也挥挥手,说道。
  “顾兄,再会!”赵子述将柳枝送上,伤感地说道,在这乱世,今日一别,恐怕再难相见了。
  目送其离去,赵子述回首,打定主意要回乡了。
  “我儿刚才去见了何人?”
  福清男的马车由高头大马拉着,又是宽敞的四轮大马车,皇帝御赐,作为宗室中少有的高官厚爵,李淮倒是淡定。
  自多年前,他就潜伏番禹,策划太学生闹事,又去任贺州刺史,瓦解西北军,再监督粮草,保证了北伐军军事行动,再作为使臣,与诸国争辩。
  可以说,如今坐到承天府府尹的位置,他可是凭借着真才实干,一个福清男在身,也是正当的。
  可惜,不是军功,带兵打仗的,不然就是伯爵了。
  “两个读书人,一个似乎是礼部顾侍郎家的公子,另一个是太学的学生。”李夏轻声道。
  “太学?这可真是一个好地方!”听到这个名字,李淮感慨万千,这里可是他功勋的起点,笑道:
  “如今圣人又重视太学,我儿到了长沙,也应去太学读书!”
第四百五十四章
勋爵
  李嘉重立大唐,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然后,又分为减替袭爵,和减等世袭。
  减等袭爵,也就是一代减一等,公爵死后,儿子继承侯爵,然后依次世袭,直到平民。
  而减等世袭,则代代减等,到了男爵,就不再减,从而世袭罔替,虽然是男爵,但还算是世袭。
  人家辛辛苦苦的为你打天下,子孙后代还成为平民,太过分了,所以,世袭男爵,算是一场妥协。
  贵族的特权,食邑,勋田,卫兵,礼绝百官。
  食邑,一户等于一石粮,属于年禄,由朝廷发放,比如,食邑三百户,就是三百石,一万户,就是一万石。
  之所以没发钱,主要是朝廷两税,主要是收粮,钱不多。
  勋田,由皇帝发放,不能买卖,肥薄层度看皇帝心情和财力,可以是熟田,也可以是山头,亩数与食邑相当。
  卫兵,也是特例,男爵一伍,子爵一伙,伯爵两伙,侯爵一队,公爵一都,王爵两都,朝廷出一半钱供养。
  礼绝百官好理解,就是贵族属于超品,居百官之上,不用行礼。
  男爵一般以福字开头,如福清,福寿,福安等寓意不错的词汇,食邑一般在三百户以下。
  而子爵,则是以忠字开头,如忠勇,忠佑,忠诚等,食邑在千户以下。
  到了伯爵,则以州、县为封号,如澧州伯潘崇彻,江陵伯李信,侯爵,则同样如此,伯爵食邑在三千以下,侯爵则在五千以下。
  到了公爵,则是以古代小诸侯为号,如郐国公,许国公等,食邑一般则在五千到一万户之间。
  王爵,除非如郭子仪一般,拯救江山的功劳,才能封王,而且,只能是郡王。
  比如,长沙王周保权。
  只有嫡亲皇族,才能封亲王,国号是古春秋战国的诸侯国,而亲王,又有亲疏之分,若是不得皇帝喜爱,只能许滕滑等芝麻大小,名气极小的国号,而若是亲近,则又是鲁吴越陈曹蔡郑名气不小的国家。
  最尊贵的,就是秦齐楚晋魏燕等大国了,当然,由于父慈子孝的缘故,秦王的称呼被废除。
  当然,越王刘鋹是破例,谁让人家献上了江山。
  对于区区一个男爵的爵位,李淮是不满足的。
  虽然已然成为了承天府府尹,如今又去长沙府,担任长沙府府尹,已然位高权重,但对于爵位的渴求,依旧难以释怀。
  “我儿好生读书,若是中了进士,也能成为文武双全的儒将!”李淮不过三十来岁,已然对于社会深深地看透,将手下的兵书放下,认真地说道:
  “如今这个世道,纯粹的武人,只是没有头脑的兵器罢了,你看,那刀剑杀人,锋利难当,可是,有人单纯的害怕刀剑吗?”
  “并无!”李夏摇头回道。
  “那你看见官印会害怕吗?”
  “不会!”
  “这便是了!”李淮指了指脑子,说道:“武夫虽厉害,文人虽权大,但,没有脑子,就是画中的老虎,虽然有气势,但只是虚有其表罢了!”
  “所以,你要勤读书,儒家经典读罢,也要看史书,兵书,诸子典籍,更是会骑马射箭,能文能武,才能走的更远!”
  “孩儿知晓了!”李夏点点头。
  “不,你不知晓!”李淮摇摇头,说道:“文人也罢,武人也罢,都是赚取富贵的路子,将军,或者宰相,算个甚,只有爵位,才是世袭罔替的,富贵连绵。”
  “你读书多了,但要记住,宁要爵位,不要宰相!”
  “……”李夏面对父亲深切地教导,微微点点头,不发一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