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1016

  虽然在周英儿看来,皇帝姐夫有些懦弱,但跳舞这件事却是她乐衷的。
第五百三十七章
借师助剿
  早上的一场早朝不欢而散,韩熙载气急败坏而归。
  刚回到家,侍女奴仆们锤按,递水,换衣,刚忙活完,就听到下人汇报,大理寺卿萧俨求见。
  作为刚正不阿的代表,萧俨在朝堂上,一直属于主战派,与韩熙载本为一派,朝堂上互相照应。
  “让他进来!”韩熙载叹了口气。
  很快,一个清瘦的老者走了进来,还穿着朝服,可见其刚下朝就来了,他施施然地行了一礼,问道:
  “叔言兄,今日多有得罪,还望见谅!”
  “正之兄哪里的话,咱们不过是朝政之争,有甚的可挂心的,过,叔言兄未换衣就过来,怕是心中有事吧!”
  韩熙载一脸看破你的表情,让萧俨有些尴尬,但尴尬转瞬即逝,萧俨直接说道:
  “正有事想说!”
  “请,此地不宜说话,咱们书房里去说!”韩熙载眉头一皱,瞬间明了。
  很快两人来到了书房,墨香味浓厚,萧俨不以为意,笑道:“叔言兄这里,倒是有许多古籍,真是让人羡慕啊!”
  “正之兄也不遑多让,我也早有耳闻了。”
  两人分坐而下,客套了几句,萧俨刚要说话,就被韩熙载止住:“正之兄若是再提借师助剿这等话语,就不要说了!”
  “叔言兄,何苦来哉?”萧俨不由得苦笑道:“朝廷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晓,数十年的精锐已然丧尽,淮南之地尸骸遍地,而禁军组建疲弱,钱粮不丰,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境况。”
  “如今这个情况,非吴越、中原之师,才可解决,不然,朝廷危矣!”
  “借师助剿?不过是引狼入室罢了!”韩熙载丝毫不吃这一套,他直接反驳道:“前赶豺狼,又引虎患,简直是愚蠢的想法,绝对不能施行。”
  “况且,区区两万兵马,恐怕连阙城都克不了,哪里能攻克金陵城?”
  “润州(镇江)的万余大军,已经派人去通知了,只要稍等两日,勤王之军就会抵达,何须借师助剿?”
  萧俨又苦笑道:“叔言兄作为兵部尚书,对于军队的情况又何曾不知?堂堂的万人水师,一战而没,润州的那些军队,又怎能抵挡的住?这可是一年灭两国的军队,虽然不及中原,但想来也不远矣。”
  “那林仁肇,待守些时日,林仁肇自汀州而归,自然金陵城之围就解除了。”
  “那鄱阳湖水贼,已然扰乱赣江,缺粮的林仁肇,以及那五万大军,能回来多少个,恐怕也只能靠天意了。”
  萧俨看着韩熙载仍旧一副不屈从的模样,不由得叹道:“话说到,叔言兄仍旧不服,罢了罢了,我实话说了吧!”
  “我等并非怕岭南之兵,而是怕其诡异的天雷武器。”
  “天雷武器?这不过是水师杜撰罢了,只不过是找借口而言,正之兄也信?”韩熙载闻言,瞬间一楞,然后笑道:
  “尔等的借师助剿,不会是怕了那子虚乌有的天雷武器,所以就借吴越、中原之兵,让其两败俱伤,从中渔利吧?”
  “正是如此!”一句开玩笑的让,谁知萧俨却一本正经地点头承认。
  他一脸凝重地说道:“叔言兄恐怕不信,事实上,我之前也是不信,但亲眼见着被其所伤的船只后,其巨大的创伤,将船几乎断成两截,水师辛苦运送回来,让人不得不信。”
  “这只是用在船上,我听闻,若人中了,非死即残,血肉模糊,残骸遍地,就连盾牌,在其也不过是纸糊的。”
  “我还听闻,这伪国水师,竟然还有能猛火油,大量的猛火油。”
  “猛火油?水都浇不灭的猛火油?”韩熙载吃惊地说道,与传的有些虚幻的天雷相比,猛火油更值得令人畏惧。
  若果真有大量的猛火油,用投石车抛入城中,恐怕一场危及城池的大火,就将爆发,金陵城到处是木头建筑,房屋拥挤,连成排,一座着火,就会随风而起,殃及整个城市,关键是还水浇不灭,一场预料中的死伤惨重就会发生。
  金陵城将不战自溃。
  “该死,这伪国怎么会有猛火油呢?怎么有那么多呢?”伴随着抛石车的猛火油,后果难以预料。
  在攻伐江陵时,抛石车就显现威力了。
  韩熙载着急地走来走去,面色不安。
  他心中极为迫切,这般看来,亡国之日,似乎不远了。
  长江边岸,一座齐整的营寨正不断地在修建,这是辎重营的看家本领,自上午到现在,不过是三个时辰,营寨已经初步成型,如今不过是在挖壕沟,架栅栏,建箭塔等完善工作。
  李信已经入住了这个营寨。
  “辎重营一如既往的利索!”
  李信看着周边,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末将也着实讶异,第一次见着如此迅速的营建速度。”洞庭湖水师指挥使张望海闻言,见到这个冷面神笑了,不由得也随声附和道。
  昨日众人还在江中睡觉,第二日就住进了营寨,这速度令人惊讶,甚至宛若神迹。
  “这金陵守军,昨天咱们初到岸,立足不稳,随即袭击了一波,搞得在船上睡了一眼,今个儿上岸了,怎么不袭击了?”
  李信的话语中,颇有些责怪的意思。
  “嘿嘿,将军昨天大显神威,将那万余大军打的溃不成军,若不是城中有人接应,怕尽被留在此地了。”
  张望海说起这,不得不服,李信此人虽然看上去生硬,但打仗却是毫不含糊。
  昨日那场战,水师兄弟们根本就帮不上忙,不熟悉陆战,纯属叫阵助威的,但仅凭借着手下的万余荆南卫,就把同样多的南唐兵卒打得溃不成军,几乎是压着打。
  由不得不让人佩服。
  “些许土崩瓦狗,不值一提!”被拍马屁了,李信面上无动于衷,但心中还是有些喜意的,他随口叹道:
  “这海龙军,明明是稍后脚出发,怎么还未到来?”
  “伯爷,这海龙军有多少船舰?比之咱们水师如何?”张望海早就听闻海龙军的厉害,一直想要了解,如今得李信亲口说,心里也能有个着落。
  “海龙军?约莫有两万人,船只两百余艘,纵横大海而无敌手。”
第五百三十八章
震慑
  除了兵力不足的原因外,李信之所以选择等待海龙军,还有一点,就是火炮与猛火油。
  火炮自不必说,这东西准头太小,只有集中起来,大规模使用才算是物尽其用,小规模的,不过是震慑罢了。
  青铜炮一直在承天府生产,之后迁都长沙府后,军械司才跟过来,进行生产,但限于青铜大部分来自于岭南,所以产量并不大,洞庭湖水师也不过二十门左右,还特地改造了好几艘大船。
  二十门炮,怎么可能拿下这防守严密的金陵城,所以只能等待海龙军。
  再一个,则是猛火油的不足。
  在遭遇敌军水师的袭击,猛火油可谓是出了大力一举扭转了形势。
  毕竟是积年水师,训练良久,虽然落寞,但仍旧不可小觑,青铜炮、人多船多,再加上猛火油的助攻,才一举奠定了长江的主导权。
  而应用后,猛火油自然就不足了。
  而猛火油(石油)的应用,其实就是在五代、宋元时期,历史上占城王国向北宋进贡了许多猛火油,为北宋建设添砖加瓦,占城王国盛产猛火油,这也是李嘉为啥设立占城都护府的原因了,并不只是觊觎其地理位置。
  唐朝的《元和郡县志》曾记载:北周宣政元年,突厥兵围酒泉,当地军民用“石脂水”烧毁敌人的攻城工具。
  之后,聪明的中国人利用石油,设立了“猛火油柜”,造型是一种箱式唧筒,内装猛火油(石油)。
  战斗中,用唧筒喷出猛火油,以火烧方式攻击敌方战船或城防。
  到了五代,公元913年,后梁王李霸在山东杨刘发动叛乱,曾用“长竿缚布沃曲”,焚烧杨刘城的建国门。
  919年,吴越国钱镠出动水师攻打淮南,以“火油焚敌舰”。
  由于猛火油几乎来自于占城,所以,当时只有南汉、吴越,南唐等临海国家才能获得,其他的国家,例如契丹中原,几乎把一桶猛火油当作国宝来看待,也是吴越发家致富的手段之一。
  不过,自从攻克了占城,猛火油自然成为了大唐的专属,广泛用于海战。
  “哈哈哈,些许小船,见着某都不敢放肆了!”看着镇江口的那几十艘小船瑟瑟发抖,都不敢出来,周奎很得意地笑了:
  “看样子,这江南水师,也是样子货,没甚的厉害之处。”
  “指挥使,咱们还是赶快去金陵吧,洞庭湖水师恐怕急得快上火了!”
  副指挥陈合叹了口气,催促道。
  “某知晓!”周奎挥挥手,看着越来越远的镇江港,不由得说道:“这里与金陵不过一百余里,几个时辰就到了,不急于这一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