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1016

  中国历史上以帝王年号命府名,始于汉中。
  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蜀地的北大门。
  刘备与曹操决战两年,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赵云的空城计、赵子龙一身是胆、曹操的“鸡肋”之言,都在汉中。
  可以说,王全斌这是壁虎断尾,无奈中的选择,也是最后的将功补过。
  而潘崇彻率领降军(宋兵)、弱军(蜀兵)、蛮兵(八旗),鱼龙混杂,攻克剑门、利州后,已经力竭,实在是难以攻下汉中兴元府,只能防守。
  而全师雄自然不会是潘崇彻的对手,只能归降。
  至此,后蜀的两府、四十八州、一军、两百三十八县,除了兴元府、兴州、文州、源州,共八县归属宋国。
  其余的两百三十县,尽归唐国。
  以一万蛮兵,夺得大半蜀国,败数万宋兵,潘崇彻的大名,响彻天下。
第六百二十五章
  九月的天气,一如既往的炎热,哪怕兴致再高,刘光义也骑不了马,更是舍不得自己的坐骑受委屈,只能坐着牛车上,缓缓而行。
  他并没有坐船去岳州,然后过洞庭湖下湘江而至长沙。
  而是沿着澧州、郎州而下,直接从陆路去往长沙,免不了奔波劳累之苦。
  原因很简单,船只不够。
  哪怕经过了宋军的劫掠,但这只是蜀国的皮毛,许多的物资钱粮还在蜀国存着呢,他们并没有时机弄回去。
  况且,从汉中走,地形崎岖,更是运送的少之又少。
  但对于唐军而言则很简单,只要过了三峡,就借着长江,缓缓而下,然后再经过洞庭湖而至长沙,方便太多。
  加上近三万多宋军,一分为二,部分在江陵,部分被船只送到了长沙附近进行安置,作为数百名将校则走陆路,与蜀兵一起南下。
  押送刘光义的蜀兵约有两万人,随从的还有五千人的八旗兵,再加上蜀兵的家属,总数超过十万人。
  蜀兵成份复杂,有溃兵,有义兵,所以为了更好的统治巴蜀,李嘉直接把他们以及家属,全部迁徙到郎州、邵州进行安置,也算是某种层度的移民吧!
  八旗兵则是解甲归田,这五千人变成普通的地主,或是居住在城镇,或是在乡村,反正他们田地钱粮众多,也会被安置在人口稀少而地面广阔的邵州。
  “就是这些人打败了我们!”望着散而不乱的蛮兵,刘光义着实咽不下这口气,堂堂的禁军,竟然被一群蛮子打败了。
  “事实就是如此,难以置信!”同行的曹彬也摇头苦笑,这样的结果着实太过于气人:“不过,这群蛮子与其他蛮人不同,更讲究纪律,而且军令严明,人人着甲,浑身散发着彪悍气息,一看就是浴血奋战多年,若是单打独斗,一个能抵好几个禁军!”
  “不过,听说这些蛮兵,也被称作八旗兵,被潘将军训练多年,如今却一朝解散,着实可惜,难道这就是狡兔死、走狗烹吗?”
  刘光义着实弄不明白,如此精良的一支队伍,竟然说放弃就放弃了,而且还是在天下形势不明,正需战功之时,太过于可惜,起码还能再战个十来年。
  “也许是有特别的原因吧!”曹彬也搞不懂这逻辑,在这乱世,巴不得强兵越多越好,这潘崇彻倒是自断臂膀:“蜀国一下,潘将军恐怕是怕功高震主,索性解散强兵,以证清白志向!”
  “这倒是有可能!”刘光义感觉这一点倒是很符合逻辑。
  蜀国,天下闻名的富国,而且闭塞难通,若是割据,则又是一国,所以潘崇彻待在蜀国,不亚于架在火炉子上烤。
  但,刘光义感觉还是不对。
  “可是,我听闻,潘崇彻是个阉人!!”
  闻言,曹彬懵了。
  打败他们的,竟然是个阉人,唐主竟然如此大胆……
  “呵呵,战事结束,咱们还是想想接下来怎么办吧!”曹彬连忙转移话题,诉说道:“俘虏也就罢了,但咱们绝对不能降的,家族都在中原,好好待个俘虏,兴许大宋南下时,还能解救咱们!”
  曹彬对于气节完全不在意,所在意的,只有家小,父母,他是个孝子,绝对忍不了年迈的父母被斩杀。
  所以,他宁愿去死。
  反正有儿子,香火能延续下去,朝廷抚恤更好。
  “嗯!”刘光义也认同这点,但又有些异样:“天下大师,讲究占据中原者得天下,再加上北地精兵多马,席卷而来,南地少有能挡的,不过,看着唐军的气势,颇有南北分治的样子,搞不好又是个南北朝……”
  “南北朝啊!”听到这番话,曹彬心思有些动摇,思虑道:“听闻唐军海龙军船舰甲天下,如今只缺吴越,就可一通南国,而咱们大宋北有契丹、东汉,南有唐国,腹背受敌……”
  “人心也难附啊!”刘光义顺着他的话说了一句,瞬间,牛车中气氛为之一僵。
  赵匡胤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而夺得天下,着实不地道,这也没啥,乱世不讲究这些。
  但郭氏却也不曾负天下,尤其是郭荣,打遍天下无敌手,契丹人都打趴了,若不是病了,燕云就收回来了。
  这赫赫威名,现在还流传呢!
  况且,赵氏目前还有一个致命点。
  他是靠权谋上位的,本质上与金朝的司马氏一样,根基不稳,人心自然不附。
  平日里中央一直强势还没事,若是有外敌入侵,腹背受敌,又内部不稳,这偌大的宋国,一下子就能垮下来。
  “到长沙后,再说吧!”曹彬看了一眼刘光义,轻声道。
  刘光义微微一笑,也不言语。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没有见到唐朝国主之前,不得决定,看清楚其真实模样,才好作决定。
  君主,才是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的根本,尤其是在这个乱世。
  到了朗州后,蜀兵以及其家属,被朗州巡检兵们看押,去往邵州,那里可有大把的荒天等着开垦呢!
  长沙。
  事实上,待得知潘崇彻击溃宋军,瓜分蜀国土地后,李嘉真正感觉难以置信。
  他一开始,就是想着让潘崇彻守住夔州一代,也就是巴东重庆,有一个可以进击蜀地的口子。
  谁知道,潘崇彻那么给力,直接击溃了宋军,获得了大片的蜀国土地,虽然汉中不再手里有点遗憾,但这不重要。
  因为,蜀国的精华地带都在,大唐又一次打了胜仗,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击溃了宋军,大大打消了畏惧中原如虎的心态。到了朗州后,蜀兵以及其家属,被朗州巡检兵们看押,去往邵州,那里可有大把的荒天等着开垦呢!
  长沙。
  事实上,待得知潘崇彻击溃宋军,瓜分蜀国土地后,李嘉真正感觉难以置信。
  他一开始,就是想着让潘崇彻守住夔州一代,也就是巴东重庆,有一个可以进击蜀地的口子。
  谁知道,潘崇彻那么给力,直接击溃了宋军,获得了大片的蜀国土地,虽然汉中不再手里有点遗憾,但这不重要。
  因为,蜀国的精华地带都在,大唐又一次打了胜仗,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击溃了宋军,大大打消了畏惧中原如虎的心态。
第六百二十六章
封爵厚待
  若说别的,人家灭国了,光是一个侯爵,着实有些吝啬。
  但,灭南唐的李信,也不过是侯爵,逼杀林仁肇、占据闽南的黄阳,也不过是伯爵,如今潘崇彻成了侯爵,也不敢多言,毕竟李信等人可是再亲信不过,他哪里敢奢侈公侯?
  不过,重立大唐后,爵位的含金量大增,皆是超品,而不是像前唐一般,位列品级,如此一来,恐怕宰相见了这些勋爵,也要行礼。
  还有一点,皇帝刚登基时曾说过,爵位有减等世袭和世袭罔替两种,但到现在却仍旧未曾明言,只是说爵位。
  前唐时,外臣的爵位都是世袭罔替的,如英国公李绩等,但王爵,无论是宗室还是外臣,都是减等世袭,如汾阳郡王郭子仪,他的儿子袭爵国公,然后就世代国公。
  宗室则不一样,比如,李嘉的始祖李业,被封薛王,亲王爵,其子李绢继承爵位,降等为嗣薛王世袭,郡王爵。
  其他的儿子也一并降等为郡王,郡王之子降等袭爵为国公,世袭,其余子则封爵为侯,然后降等再世袭。
  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基本上与明朝的爵位继承一模一样,只是少了一个袭爵降等世袭。
  但明朝永乐靖难之役之后,却限定了宗室不得从军、从商、从政,只能依靠俸禄来食,而俸禄则郡王亲王极高,而如奉国中尉等底层宗室,则只有数百石。
  关键是,宗室没有土地,大家所见的福王等王爷土地广阔,其实都是皇帝赏赐的,郡王亲王还可以向皇帝祈求赏田,但底层的宗室只能吃死俸禄。
  而且,死俸禄也能被皇帝玩出花来,到了嘉靖皇帝这个理财专家手里,明文规定郡王、将军七分折钞,中尉六分折钞,懂的都知道,明朝的宝钞比废纸还不如,擦屁股都硌得慌。
  明朝宗室臣身系封城,动作有禁,无产可鬻,无人可依,数日之中,曾不一食,老幼嗷嗷,艰难万状;有年逾三十而不能婚配,有举露十年而不得殡埋,有的行乞市井,有佣作民间,有流移他乡,有饿死道路。
  简单来说,网传的明朝宗室占据国库十之七八很是扯淡,最多时,也不过百分之二十,只是宗室封布不均衡,有的地方入不敷出,跟养老金一样,显得很夸张。
  大部分的底层宗室活的简直苦不堪言,与后来的八旗子弟一模一样。
  扯远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