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1016

  反正唐朝的宗室制度显然更合适一样,而且,俸禄也少,顶多给几千亩永业田过去,所以像李贺这种落寞宗室很多,只能参加科举。
  孟昶从夔州逃到了江陵,然后又经过一路护送,来到了长沙。
  对此,李嘉隆重欢迎,亲自设宴欢迎他,邀请越王刘鋹、长沙王周保权、荆侯高继冲、文安郡公李煜,一齐迎接与他,给足了他的面子。
  望着其他几位亡国之君的富足的模样,孟昶心思百转,他哪里不明白,这是明晃晃地暗示他归降啊。
  到了江陵后不久,他就知晓了蜀军被收复的消息,但身不得已,只能来到了长沙城。
  李嘉还没说话,孟昶(读厂)就明白其中的意味,他连忙起身说道:
  “下臣寡德薄命,无以天命,信赖陛下恩德,遣兵西去,才保得我之性命,天恩浩荡,无以为报,今光华在辰,文思当宁,臣愿意举千乘之重,请藉有司——”
  这话说的,不愧是文化,传说中对联的制造者,把纳土归降都说的文绉绉的,李嘉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
  人家把国土版籍归附,哪里能直接要,这不容易暴露嘴脸吗?
  李嘉坚决不肯:“朕与蜀王本就有盟约,出兵本就是理所应当的,如今蜀地归附,正是蜀国重立之时,何来归附?”
  这话说的,大气凛然,若不是自己的胳膊被狠狠地拽住不动,孟昶差点就信了,他只能再次谦让。
  如此一来,经过三辞三让,第四次,李嘉终于勉强同意了,他望着这四位君主,感慨道: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自前唐亡国后,已有一甲子(夸张,其实并没有)之数,天命还是归唐的,民心思定,如今蜀主有顺从天命,真是明见千里啊!”
  “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宰相百官纷纷起身,其余的几个降君也只能起身,一脸欣慰开心模样,又多了一个伙伴,肯定开心了。
  翌日,孟昶就在皇帝赏赐的府邸,接到了圣旨。
  封爵,淮海国王,食邑八千户,诸子皆为国公,赏钱万贯,田五百顷,其余赏赐无算。
  虽然是郡王,而且还是什么的淮海王,孟昶只能选择接受,这是外臣所封的最高爵位了,真要是啥亲王,他真的不敢领。
  “如今,咱一家人,只能在长沙安家了!”望着诸子,孟昶也不过是四十来岁的年纪,但此刻老了许多,他长叹一声说道:“祖宗的江山社稷虽然没有保住,但宗庙好歹留存下来,陛下允许咱家奉祀先王,皇恩浩荡啊!”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灭国不绝祀,这是传统美德,李嘉感觉得发扬一下,天下没有不灭之国,等自己这个唐朝完蛋了,希望后来人能继承一下。
  除了长子外,其他几个儿子面无哀色,他们都封了国公,自然衣食无忧,亡国后能有这待遇,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不用死人,财产都在,衣食无忧,简直太舒服。
  瞧着几个儿子毫无悲伤之心,孟昶也无奈,其实这样也不错虽然不甘,但好歹活下来,长享富贵。
  “来到长沙,你们要谨言慎行,这里不再是成都了!”
  “好了,老爷,大家都很辛苦了,就散了吧!”立在孟昶身旁,丰满多姿的花蕊夫人好似个诱人的水蜜桃,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她一手抱着孟昶的胳膊,一边娇声说道。
  “就这样的,记住,不得我的首肯,谁也别出门而去!”孟昶这才说道。
  “喏!”子女们在侍女的陪同下,各回各院。
  “夫人,幸好你未曾离我而去!”望着花蕊夫人娇艳的脸蛋,孟昶感慨道。
  大唐皇帝还算地道,没有传说中那么喜爱人妻。
第六百二十七章
夸张的兵马
  对于孟昶的处置,依托之前的经验,李嘉毫不担心,等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不过,确实,长沙城着实有些小了。
  偌大的长沙府七个州、一个桂阳监,才四十万人,长沙城也才十几万人,本来就是州治,当楚国国都适合,但对大唐而言,着实有些狭窄了。
  外城不断的进行扩大。
  许多人也上书迁都,不过都被李嘉压下来了。
  说到底,还是大唐的根基太薄了,又没有中原那般的大义威势,所以目前来说,稳局湖南的长沙府虽然人口少,地形偏,还容易遭受湘江的欺负。
  但有一点,这里处于腹地,通过灵渠和修缮完全的府道,已经可以利用岭南的物资和人力资源。
  尤其是岭南的市舶司,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恢复,以及湖南、荆南府等地丰富的物产,可以说,出口扩大了数倍,市舶司年入超过了百万贯。
  有岭南和荆南府,以及将来的蜀国输血,长沙府养那么多的官吏禁军,还是很可以的。
  再说,迁都能去哪?
  金陵太危险,守江必守淮,仅凭借一江之隔,随时都会被突破,万里长江处处是突破口,关键吴越这个二五仔具体也猜不透。
  洪州其实也不错,地处江西,富饶而又安全,但就是太封闭,岭南的物产难以利用,况且,江西文风昌盛,难产强兵。
  金陵有李信守着,洪州有张维卿守着,万无一失。
  只是,蜀国兵力不足。
  “朝廷目前还有多少兵马?”
  御书房中,李嘉轻声问道,几个宰相恭敬而坐,不敢有丝毫的逾矩,吞并了蜀国,皇帝的威严越发的瘆人了。
  讨论大事,基本上不会在政事堂,因为那是宰相们平常办事的地界,属于他们的主场。
  况且,李嘉可是皇帝,谁敢让他奔波,肯定是宰相们跑了,反正政事堂就在宫城,又不远。
  “陛下,臣与五军都督府以及兵部几经查算,若是囊括蜀地、江南降兵,总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王宁站起身,轻声说道,他已经递交了下放的奏书,如今却是站好最后一班岗,毕竟吞蜀、江南,后勤以及各种繁杂极多,他这个军机处领班大臣,可是统筹协调的,还不能走开。
  “具体说说?”李嘉已经提前知道了,但看的哪里听的真切,而且,也需要与宰相们商讨一下。
  “长沙府禁军调去洪州一万,如今又调一万去了蜀地,若加上岳州卫,还剩三万人。湘西府三千,承天府、岭东府出兵闽南,两万大军损伤近七千人,闽南府原金山军,还有七千余人。”
  “岭西府未参战,还有万人!”
  “江陵卫本有万五千人,去了金陵一万,还剩五千。”
  “江宁府禁军、洞庭湖水师、海龙军等本国兵马,共两万三千人,若是加上近八万人的降军,共十万人!”
  “江西府本有四万人,再加上万人禁军,总有五万居奇!”
  “蜀地禁军、八旗共约有一万两千人,降军则有出了两万入长沙府,目前仍旧有十余万蜀兵,总数约十五万左右。”
  “也就是说,目前当兵吃粮的,总数约有四十五万之多!”李嘉数学很好,三下五除二,立马就计算了大概的数字,沉声道:
  “每个月,户部下拨的钱粮,已经超过了两百万贯,而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全国上下不过十一二万兵卒,如今扩了三四倍,这样绝对不行!”
  总人口才一千来万,当兵的就四十五万了,差不多三十比一,这绝对是个夸张的数字,尤其是李嘉还高薪养兵的情况下。
  这还内包括地方的巡检兵,俘虏的三万宋兵,耗费的钱粮也不少。
  而且,蜀地、江南大半都是弱兵,配不上这些钱粮。
  “回禀陛下,据潘都督(授的左军都督府)所言,蜀地兵马泰半都是蜀国的溃兵,蜀、宋之战前,蜀地就有二十万兵马,若不养之,恐怕会祸乱地方!”
  赵诚作为首相,第一个发言,而且很有建设性:“江南也是如此,溃兵与其作乱地方,不如暂且养之。”
  “一直养着也不像话!”李嘉心中已有定策,但依旧不说,皇帝要多给下属机会,锻炼人才。
  “臣等思虑再三,已有定策!”赵诚看了一眼孙钊,颇有些得意地说道。
  “讲来!”
  “蜀地虽然无有关中,防守吃紧,但用不了十五万人,淘汰老幼,再将部分蜀兵编为地方巡检兵,如此一来,能剩余八万人,如此倒是极为合适的!”
  “江宁府也是如此,但起面临吴越、中原兵阵,这十万人淘汰老幼,外编入巡检,须六万人即可!”
  一下子没了十一万人,而且还部分力量去了地方,真正意义上的裁兵只有七八万人。
  但每个月却能剩下近五十万贯。
  除了省钱,关键是能削弱地方兵马,维持强中央的地位。
  “这倒是可行!”李嘉点点头,巡检兵必要时能上战场,依靠着水师,六万能战之兵,应该能守住江宁府了。
  至于蜀地,则凭借着剑门关,倒是防守起来也简单一些,八万人足够了,只要别像蜀国的那些猪一般将领。
  还得伺机夺回汉中,不然怎么北上关中?
  “那些裁下来的兵马也无需让他们解甲归田,把他们迁徙到长沙府来,偌大的长沙府,七州之地,只有四十万人,太少太少!”
  李嘉暂时不决定迁都,那么就只能扩大长沙府的人口,增加实力,而这些兵卒就是最好的人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