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0/1016

  “陛下,无论无何,汉中数州之地,乃蜀中的门户,其被拿下,已然让蜀中暴露在朝廷眼前,这次疏忽大意,下次就任免他将,伪唐必不是咱们的对手!”
  作为跟随赵匡胤多年的人,赵普给了皇帝一个台阶下,然后义正言辞地说道:
  “如今陇右道(秦凤四州)以及关中抽调了数万将士,而汉中新得,粮草虽然不缺乏,但兵心不稳,须得重新派遣将士才行!”
  赵普的话很明确,大肉跑了,小肉可到了嘴里,也不能溜了,王全斌不靠谱,就换一个靠谱的,蜀中已经到嘴皮子跟前,跑不掉的。
  “你作为枢密使,对于军将也了解一二,不知可有人选?”
  赵匡胤平定气息,看了赵普不慌不乱的目光,这才沉声问道。
  “臣有两个人选,请陛下选择!”赵普笑着说道。
  “快说!”赵匡胤不以为意,笑道。
  一旁的魏仁浦、范质、王溥三位宰相仿佛木像一般,端坐着,竖起耳朵听,闭着嘴巴不言语,将这一切都交给这两位君臣。
  自从赵普成为了枢密使,军国大事就没他们宰相份了,只能听着受之。
  “其一,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武信军节度,凤州路行营前军副都部署,崔彦进!”
  赵普眼睛微微睁开,仔细地说道:“崔部署虽然与王老将军一般,都会犯了轻敌放纵的过错,说到底,他不过是副部署,而且屡立战功,此次西征,他的功劳也不小,况且熟悉蜀境情况,威望不浅,如今让他戴罪立功,定然效果不凡!”
  “说到底,征蜀的将校,也是被蜀国的富庶迷花了眼,也算情有可原,咱们中原经年战乱,还是太过于贫困!”
  “本来派他去蜀国,就是成全之意,谁知竟然如此过错,下一个是谁?”赵匡胤叹了口气,又摇摇头,抬眼问道。
  “其二,就是淮南巡检、泰州团练使,潘美,潘仲询。”
  “潘将军在世宗皇帝时,曾统率永兴的屯兵,管理西部战事,又曾单马入陕州,劝袁彦入朝,又曾在陛下平定淮南李重进叛乱之时,以石使君招讨使,潘美为行营都监,进退得当,有勇有谋,又对蜀国熟悉,可谓是良将之选!”
  潘美,其实就是演义里陷害杨业的潘仁美原型,人家配合杨业打了一场雁门关大捷,杀了十万辽兵,第二次就不行了,然后污名就来了。
  历史上他安定湖南,平定南汉,又参与了平定南唐,北汉的灭国大战中,可谓是功勋卓著,功业比杨业多上数倍。
  陈桥兵变后,陕州主将袁彦凶悍,信任奸佞小人,喜欢杀人贪财,而且修理兵器,太祖怕他叛乱,派潘美监视他的军队准备处置他。
  结果潘美一人骑马前去宣谕,袁彦摄服,于是归朝。
  随后,被改镇曹州。
  当然袁彦可能是对赵匡胤不满,蠢蠢欲动而被加了罪名,但如果是真的杀人贪财,可谓是罪孽不小,赵匡胤这样轻松放过也是不当。
  反正,对于潘美,赵匡胤挺满意的,不然也不会让他作为石守信的监军,属于很看好的禁军后辈,在义社十兄弟去往各地后。
  “潘仲询吗?”赵匡胤犹豫了,他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但,目前来说,他还没独当一面的资历。
  潘崇彻如今可是享誉天下,将刘光义与曹彬俘虏,让赵匡胤忌惮非凡,潘美资历太浅,怕是对付不了他。
  “他资历太浅,虽然能力不错,但,算了吧,让崔彦进去了吧,任命他为兴元府招讨使,攻略蜀中!”
  赵匡胤思虑再三,感觉不能拔苗助长,还是稳妥些,让崔彦进统领吧!
  “关中缺乏将校,你作为枢密使,从各藩镇抽调一些,去往兴元府!”
  “喏!”赵普微微一笑,点头应下。
  如今中央实力遭受削弱,自然地方蠢蠢欲动,这时候就枪打出头鸟,把实力最大的削一削,若是不肯去恭喜你,禁军会让你来东京喝茶。
  若是首肯了,那更好,强干弱枝嘛!
  “陛下,城门处送来许多车东西,说是王部署送来的!”这时,宦官轻声说道。
  “什么东西?”
  “他资历太浅,虽然能力不错,但,算了吧,让崔彦进去了吧,任命他为兴元府招讨使,攻略蜀中!”
  赵匡胤思虑再三,感觉不能拔苗助长,还是稳妥些,让崔彦进统领吧!
  “关中缺乏将校,你作为枢密使,从各藩镇抽调一些,去往兴元府!”
  “喏!”赵普微微一笑,点头应下。
  如今中央实力遭受削弱,自然地方蠢蠢欲动,这时候就枪打出头鸟,把实力最大的削一削,若是不肯去恭喜你,禁军会让你来东京喝茶。
  若是首肯了,那更好,强干弱枝嘛!
第六百三十三章
衣锦还乡(上)
  九月的夏风,暖洋洋的,蝉鸣声不绝于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边的老牛哞哞叫着,吴大山高兴极了,手里牵着买来的驴,高兴极了。
  不只是他,随从他一起的,还有几个亲朋,老家都在长沙城附近,大家合伙都买了辆四轮板车,用驴子拉着缓缓进来,一路上,无数的人也在纷纷观望。
  “这几人好像是当兵的,你看腰上还别着刀呢!”
  “应该是的,模样凶悍的很!”
  “听说江南有钱的很,肯定捞了不少!”
  “是咧!”
  听到这些议论,吴大山撇了撇嘴,江南有个屁钱,还是吴越有钱。
  就在这时,一阵风骤然变大,驴车上盖着的布被刮开了,露出了一个个鼓囊囊的袋子,以及些许铠甲,带血的兵器,让路人们纷纷一震,还真是当兵的。
  瞬间,指指点点消失了。
  吴大山抬起下巴,晃了晃腰带上的钱串,顿时一阵哗啦啦的铜钱声,更是令路人颇为羡慕。
  “啪——”后脑勺突然挨了一个巴掌,一个不爽地声音响起:“你小子有几个铜钱,就不知道姓啥了?财不露白,你不晓得!”
  “知道了,大牛哥!”吴大山看着眼前这个魁梧的男子,不由得低下头。
  吴大牛可是他的都头,手底下一百号人呢,听说这次回长沙后,就得升营正。
  更关键是,他还得了个骁勇校尉的爵位,每年平白无故就有十石粮食,只要能活上一百年就能领上一百年。
  “大牛哥,这校尉的铜印是啥玩意,你给我们看看呗!”吴大山不以为意,反而憨笑着,一脸好奇地问道。
  “是咧,大牛哥,给咱们看看呗!”
  “这可是宝贝,咱们真没见过呢!”
  五六个人围上来,都是一个村的,如今从江南打胜仗回国,军营分批休假,他们这是第二批,有五天时间。
  “好了好了,给你们瞧瞧!”吴大牛被缠着没办法,去了驴车上,将一个小木箱打开,然后才露出一个被黄绸布包裹的小方块铜印。
  铜印正正方方,不及拳头大,但却表面黄溜溜的,上方一个咆哮的大虫,栩栩如生,底下印着小篆写的五个大字:骁勇校尉吴,旁边又刻了一行小字,神武三年赐予吴大牛……
  “啧啧啧,这一辈子有了这个,了就值了!”一旁的瘦个子,赞叹又羡慕地问道:“大牛哥,这校尉是几品官啊?”
  “几品啊?我也不晓得!”吴大牛也被难住了,他扣了扣鼻子,仰望着天空,说道:“反正,都督府的那个人,与那个皇宫的宦官说,有了这东西,就跟秀才、举人一样,见官不拜,还能带剑,必要时候,咱直接能上书给圣人呢!”
  “以后,过年过节的,那县衙的老爷们,也得给咱送点东西,咱要是有儿子,还能直接送进太学呢!”
  “我听说过太学,只要去那里读书,将来出来肯定就能考上进士的,再不济,也能安排个小官当当,大牛哥,你以后就官老爷了!”有个黑脸的连忙嚷嚷道。
  “屁,那官老爷哪能一辈子吃皇粮,咱大牛哥,可是吃一辈子皇粮的!!”
  “哈哈哈哈!”听到兄弟们这个追捧,吴大牛开心极了,他拍着胸脯,说道:“骁毅校尉才算好咧,我听说,骁毅校尉,还能传给儿子呢,我这只能是一代,到我儿子就没了!”
  “反正大牛哥在咱们临湘县,已经是大人物人,咱们大唐才多少个校尉咧!”
  一路上,畅快地聊着,被追捧着,吴大牛心情着实快活,升到营正都没有得骁勇校尉来的快活,整个营,也只有他有。
  记得去领印的时候,整个院子里,骁勇、骁毅两个校尉,加在一起,也才一百多个,这可是抓了个都指挥使才拿到的。
  鬼知道,他胡乱的去撒尿,就尿到大官身上了,躲在芦苇里,这得是天意。
  回到村里,一行人就分开了,吴大牛挺起腰杆,又理了理衣物,推开院门。
  “咯吱——”院子里头带银钗的妻子回头一看,脸上顿时一喜,急忙甩了一下手上的水,又在围裙上麻利地擦了几下,便起身快步走了过来,开心道:“夫君回来了!”
  “嗯!”吴大牛感觉自己身份变了,须得矜持一下。
  “咋了?刚回来,变成老爷了?”妻子叉着腰,大声嚷嚷道。
  “我,我怎么敢,你看这是啥!”吴大牛的腰瞬间弯了,他指着门口的驴说道。
  “嘿,这次咋那么多东西,果然,江南有钱的很,还有几匹绢布呢!”妻子瞬间笑开了花,连忙牵着驴进院,看着几麻袋的铜钱,更是合不拢嘴。
  “老大呢?”从结婚开始,吴大牛就对这村正的女儿,就不敢大声说话,他有点后悔救了老村正一命,就不该撵走那头狼。
  看上去娇滴滴的,下地是个好手,脾气比男人还爷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0/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