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1016

  “若是有所求,亦或者契丹人威胁,咱们还可以帮他们一把,卖点兵器粮草,若果真局势万分危及,必要时还可以出兵!”
  李嘉觉得,一个中央集权的,儒家文化的渤海国,一时半会绝对吞不下,没看见契丹人也知晓吞不下,坐视其立国吗?
  所以目前来说,只要让渤海国成为自己的番属,名义定下来,日后要捏要扁,还是他一句话?
  况且,渤海国兵力还算可以,日后拿下中原,可以让渤海国出兵契丹,两面夹击,拖其后腿,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喏,臣,明白了!”李安国点点头。
  “如今有哪几国到了?”这件事解决了,李嘉又随口问道。
  “回陛下,吴越国,大理国,倭国,都已经到了,还有六十八洞蛮,以及黔州蛮等……”
  田忠自然晓得皇帝在问什么,连忙低声说道。
  “北汉呢?没有人来吗?”
  “路途遥远,但北汉国主依旧派人跟从商队而来,明日应该就到了,不会错过朝会!”
  “高丽国呢?”李嘉突然想起,在北方,还有一个国家,感觉很弱的样子,不及渤海,汉化也不怎么强。
  “陛下,高丽国朝贡契丹人,乃契丹人之番属,与我国只是友邻,只是派人来恭贺!”
  李安国对着还是清楚地,连忙说道。
  “哦!”李嘉颇有深意地说道:“原来高丽人臣属于契丹人……”
  两人不知皇帝什么意思,低头不语。
  唐朝的元旦,叫正旦、元日、元正、元辰,端日,三元,元硕……说法较多。
  唐玄宗在《假宁令》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
  所以,在这天,衙门是要休息的,包括皇帝和宰相都一样,除了些许必要衙门外。
  关键在,唐朝元旦还会举行朝会,即皇家重要典礼,盛大的朝贺庆典对内显示国家太平,对外彰显大唐帝国的雄大国威。
  在元旦朝会盛典上,举行大朝会和大陈设。
  大朝会是始于西周的一种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秦汉直至明清,历代承袭不衰。
  “大朝会”即百官朝见天子。
  大朝会这天,李嘉头戴垂着十二串白珠的衮冕,在皇宫正殿召见文武百官,各地朝集使、藩属国、非藩属国使节,接受拜贺、进献贡品,及汇报各方祥瑞等。
  这表示唐朝皇帝威加四海泽被九州。
  几个大国,加上一些蛮僚,倒是凑了几十号人,勉强算是万国来朝吧!
  目前简陋些,等统一天下,番邦云集,才热闹。
  而大陈设,就是将历代象征着国家最高级别的礼器在皇宫正殿陈设出来,类似于大展览,以彰显大唐帝国的国体。还会下达大赦令,有的犯人可获得赦免或者减刑。几个大国,加上一些蛮僚,倒是凑了几十号人,勉强算是万国来朝吧!
  目前简陋些,等统一天下,番邦云集,才热闹。
  而大陈设,就是将历代象征着国家最高级别的礼器在皇宫正殿陈设出来,类似于大展览,以彰显大唐帝国的国体。还会下达大赦令,有的犯人可获得赦免或者减刑。
第六百七十三章
叙职
  浩荡的朝会,不仅让人身体疲惫,精神也是不断的被折磨,也幸亏每年只有一回,不然李嘉还真受不了。
  关键是,还不得不进行,若是皇帝没参与,指不定闹出点事情来。
  到了午时,他才歇息,享用午膳。
  下午的大陈设,他就不用参与的,所谓的礼器,不外乎缴获的印玺,鼎器,宝剑,以及从前唐皇宫大内流传出来的物件罢了。
  趁着这个间隙,李嘉享受点美食,然后继续召见一些外臣,尤其是那么多年难来叙职的封疆大吏。
  比如,占城都护范隶,一去数载,终于又见到了皇帝,瞬间热泪盈眶,情难自禁。
  李嘉看着这个年轻的都护,如今已然面目全非,白皙的皮肤,已经变得暗黑,又粗糙,个子高挑,精气十足,些许是长久以来未穿长袍,他颇有些不习惯。
  “辛苦了——”皇帝脸上带着笑意。
  “陛下——”范隶跪在地上,闻得这句话,这几年受到的苦,立马涌现心头,眼眶通红,痛哭不已。
  “微臣久居海外,今日再得见陛下,实在是,实在是情不自禁,还望陛下见谅……”
  李嘉也放任不管,一会儿后,范隶才收敛心神。
  “卿家何罪之有?”皇帝叹了口气:“也是占城离不开卿家,不然某早就派人去了替换了!”
  眼前的范隶,哪有出发之前的书生意气,几年的时间,天气,政务的折磨,已经让他看起来极为成熟,浑身散发着一股精明强干的气息,年不过二十五六,已经是封疆大吏了。
  “占城都护府建立数年,不知境况如何了?”
  距离设立占城都护府已经快四年了,还没有登基为帝时,李嘉就派人攻占了这个地界,也就是后世的越南南部的确,占城王国。
  这里土地肥沃,而且,又是南下的重要节点,许多商船都在这里停歇,补给,位置极为重要,也是极为富庶的。
  李嘉没有南汉抢一把就走的心态,反而直接挥师占据,设立占城都护府。
  范隶,则因为提出建议,所以与海龙军一起南下,成为占城都护。
  对于皇帝的询问,范隶则微微有些骄傲地抬起头,说道:
  “臣初到占城,汉民不过数千,编户之民,也不过两千户,四年过去,如今占城都护府下辖民户五千,兵两千,年税可到三十万贯!”
  随后,范隶详细地向皇帝解释了他如此对于占城的改造。
  首先,他用极低的价格从那些王公贵族们手里拿下了上万顷的土地,然后分发给那些贫民,亦兵亦农,从而一举建立了统治根基。
  再进行编户齐民,效仿保甲制。
  随后,他又大力扶持佛家,贬低占城流行的婆罗门教,获得了佛家的支持,又从精神信仰方面建立了根基。
  拆婆罗门建筑,兴建佛寺,建学宫,传播儒学。
  并且对于城市,港口,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坊市制度得到贯彻。
  在律法方面,则实行大唐律,移风易俗,废掉四等人制,强行拆分家庭大户,拆分聚集区。
  不用一年,占城大治。
  来自于周边各国,尤其是高棉帝国,以及其他蛮夷,他一律欢迎,只要遵守法律,其他的经商种田,他都不管。
  如此以来,占城在南亚地区仿若是火把一般,令人瞩目,许多贫穷之人极为向往,商贾往来极多,成为了货真价位的聚宝盆。
  可以说,这完全属于儒家思维了。
  典型的蛮夷入夏的节奏。
  “自今日,占城人人言洛语,诵论语,写汉字,着袍衫,衣右衽,再过些许年,占城不亚于朝廷内地之府城。”
  说到这,范隶是极为骄傲了。
  他感觉,自己完全进行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将占城改造成了唐土,移风易俗,与当年伯禽改造鲁国一样,让占城变成了礼仪之邦,完全看不出以前的模样。
  “甚好!”李嘉赞叹道:“我是知晓你呕心沥血之举的,让偏僻的占城,成为了大唐的富饶之地,礼仪之邦,完全不亚于内地的州县,其中的辛劳难以估量,这样的做法是极为正确的!”
  “昔日的安南,一直与蛮夷相融,以至于久经叛乱,动荡不安,前唐耗费的财赋不计其数,若是其官吏,早如同你一般行事,何来不稳之理?”
  被皇帝这样的夸赞,范隶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但这是理所应当的。
  这几年,那些朝廷的高官,哪个晓得他过的是什么日子?
  “有功必赏,这一直是大唐的规矩!”
  皇帝笑着说道:“范隶听封——”
  “微臣在——”范隶连忙跪下。
  “有鉴于治民之功,特加等你为忠良子,食邑五百户,又晋为正四品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赏,钱千贯,长沙府邸一座,地百顷……”
  通议大夫是文人的散阶,与军人的军衔等同,地位和待遇的划分,基本上就相当于多领一份工资,加强待遇,以显示简在帝心,最高阶,就是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
  “臣,叩谢陛下隆恩!”范隶惊呆了,这可是吏部左侍郎,正四品,吏部的三把手,若是皇帝兴起,甚至都能进去政事堂成为宰相。
  从小小的都护一下子就位列朝堂,可以说,不亚于一步登天。
  “快起来吧,你也是朕潜邸的老臣了,之前一直居于海外,许多功勋与你错过,但朕知晓你还是有能力的,可惜地方各府没有空缺,以你之能,治一府绰绰有余!”
  皇帝看着他激动地脸庞,笑着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