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1016

  南汉对于社会,还是有贡献的。
  中国各地土猪种类有很多,有肉质鲜美,有长膘快,还有的温顺,繁衍快,各种各样。
  但他最看中的,就是长得快,肉还不错,又比较温顺,产量还可以的,不容易生病的,这样的种猪才容易普及开来。
  比如,广西的香猪,体型小,肉质美,但产肉少,成年猪最多长一百来斤,完全不值得。
  “陛下,福州的黑猪长的肉最多!”周老汉一听到这个问题连忙就精神了:“福州的黑猪,能长到两百多斤呢,有的还长到了三百斤,产仔也多,一胎能有七、八、十来个,比咱们岭南猪(小耳花猪),湖南猪(宁乡猪)肉多了不少呢!”
  “就是少了点!”
  “湖南猪撑死了长一百来斤,一点也不够吃!”一旁的李安国闻言,也连忙附和道:“除了好吃,一无是处!”
  “多亏了陛下打下了闽南府,不然咱们哪能有这福州猪吃哩!”周老汉赔笑奉承道。
  “福州黑猪就是耐热不耐寒,这要是入了冬,就得宰杀了!”
  “正旦日杀猪吃肉,正好的事!既然福州黑猪不错,那就继续饲养吧!”
  李嘉眯着眼睛说道:“派人去福州多买点猪,继续培育,禁军那边吃肉较多,长沙城那里都不够吃了,肉价还在涨,民以食为天,百姓们受了委屈,咱心里也不忍,所以啊,皇庄也要尽快的扩大饲养!”
  “这可是金灿灿的铜钱,可不能让它们白白的流走啊!”
  “喏——”李安国连忙应下:“小的立马吩咐,养猪万头,不,十万头,让长沙城百姓能够早上吃上猪肉!”
  “那就好!”李嘉点点头,一副感怀地模样:“作为君父,这也是我的责任!”
  “陛下圣明!”李安国连忙送上了马屁,感动地涕泗横流:“陛下身负天下重担,还忧心小民吃食,古往今来的圣君都比不得!”
  “好了,这又没别人,过了……”李嘉踢了其屁股一脚,笑骂道。
  “走吧,去看看别的!”
  李安国憨笑着,却不说话,心中想着,看来要把这件事让邸报说一下,不然怎么体现陛下的圣明。
  随即,李嘉又巡视了一番,发觉大豆腐种植已经呈扩散趋势,磨坊每日不停的产出豆油提供给军队,剩下的豆渣则喂养猪,牛等动物,实在太多了,就发给杂役们,让他们带回家。
  “每日能产油多少石?”指着磨坊,李嘉问道。
  “军营里天天操练,吃油重,每天供应百来石豆油,还能剩余的就送到市集上发卖,百姓们也喜欢吃,因为便宜,而且能省下粮食!”
  “附近种大豆的多么?”
  “今年多不少呢!”李安国说道:“兵卒们爱吃,他们家人也爱吃,带动了不少人吃食,所以今天种粮的少了,种豆的多了,长沙府还因此发牢骚呢!”
  “怕什么!”李嘉摇摇头,无所谓地说道:“吃油多了,吃米自然就少,况且,西川府、巴东府粮食堆积成山,还怕少粮不成?”
  以油替粮是个大工程,方方面面的阻力都有,需要耐心而为,李嘉让皇庄先实行,起到带头作用,军队普及了,民间的就不急了。
  “走,去看看牛去!”李嘉饶有兴趣得说道:“牛肉其实比猪肉好吃不少!”
  这话,李安国不敢接,牛的问题,事关国民生计,古往今来一直是国家重事,与马的地位等同。
  “怎么,怕了?”李嘉笑道。
  “小的不敢!”李安国无奈道。
  “不敢就对了,这话就咱们私底下说说!”李嘉认真道:“牛这东西,跟文人很像,倔强的很,认死理,但又不可或缺,你说奇不奇怪?”
  在这时代,牛就是农民最大的生产工具,牛的多少,就代表着生产力的多少,吃牛肉若是被知晓了,进谏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皇宫里从来不敢吃。
  李嘉来到皇庄,视察种猪第二,吃牛肉才是第一,也只有这里,才是最舒服的。
  当皇帝,就得会,装,明面上的必须形象好。
  “哎,皇帝也不好当啊!”李嘉吃了一口炙牛肉,感慨万千。
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武四年的春天,整个天下都很平静。
  中原的赵匡胤依旧卧薪尝胆,不对,是精心准备谋划,对于诸藩镇,不断的进行削权。
  首先,大宋朝廷调发近畿甸丁夫数万人,修筑畿内河堤,保证春耕以及漕粮的供给。
  其后,赵匡胤以文臣知州事,惩五代藩镇强盛之弊。
  当时,中原五代更替,异姓王,以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这些人都存在,对于赵匡胤而言,只是继位时稳定统治的权谋之策,随着这几年来位置安稳,他心有不甘,生怕人家学他。
  于是,他用赵普计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从此,改变了武人治民的局面,过度到了文人治民,对于民生而言,是一项极大的宽厚。
  虽然文人也有贪腐,但武人更过分。
  武人经常会劫掠百姓,收税也没有定期,想收就收,兴致来了,还会进行一场屠杀,冒良为功,随心所欲,百姓深受其害。
  南方各国其实早就过度到了文人治民的局面,但中原却还是老样子,除了开封府周边的十几个州县,赵匡胤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才开始改革。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实施了三项措施改善民生。
  首先,下诏勿追索县吏会州。
  在五代时,各县收税毕,州会令县吏会集于州。
  因此,县吏必贪腐更多的赋税,用来贿赂州吏,这样一来,百姓就会面临更多的额外的赋税,从而破家荡产,民甚苦之。
  赵匡胤不允许集县吏于州,也算是治病不治本吧!
  其二,朝廷下令,各州县复置义仓,官所收二税,每石另输一斗蓄于义仓,以备凶荒。
  这个没什么可说的,是朝廷的正常举动,但又不正常,这是五代几十年来,朝廷第一次为民着重,开始行使朝廷的责任,也算是一场好事。
  其三,始置诸州通判。
  在各州,设置通判一职,辅佐主官掌军民之政,地位略低于主官,行监察之职。
  大州有的设置两名,更关键的是,赵匡胤又令节镇所领的州县,也要设立通判,让州县的官吏能够向朝廷上书奏事,名义上归属于朝廷,不属藩镇,于是节度使之权益轻。
  李嘉也在各州设置了通判。
  得益于南方各国文人掌权的局面,地方权轻而中央重,所以通判一职并没有监察地方的权力,而是分地方司法之权。
  这般说吧,大唐的通判,其实就是把审理案件的权力,从地方主官手中剥离出来,专门进行审理案件的。
  这叫事业又专攻。
  一个文官或许可以很好的治理百姓,但却不是个好法官,而理论上来说,司法的公正,其实更贴近百姓,也更为重要。
  通判专职于审判司法,转运使司负责收税,巡检负责治安,县令负责行政,某种意义上来说,地方是四权分立的局面。
  这对于朝廷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局面,各人责任分明,推诿不得。
  北宋在不断的改革,平衡国内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李嘉的大唐朝廷也不甘寂寞,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荆南府。
  酒馆的门面不大,由于下雨,点着豆油灯,稀稀落落只有几位客人,伙计一见张开,像捡了个元宝一样迎去,说:“哎呀,张郎君,您可是有些日子不来我这个小店了,老板还嘀咕,没有怠慢您呀,怎么不再来了呢?”
  “这不是朝廷准备检田吗?这忙碌了大半天,那些刁民们还是不肯放下,巡检营都调派过去,也不知到底咋样了!”
  南方各国其实早就过度到了文人治民的局面,但中原却还是老样子,除了开封府周边的十几个州县,赵匡胤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才开始改革。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实施了三项措施改善民生。
  首先,下诏勿追索县吏会州。
  在五代时,各县收税毕,州会令县吏会集于州。
  因此,县吏必贪腐更多的赋税,用来贿赂州吏,这样一来,百姓就会面临更多的额外的赋税,从而破家荡产,民甚苦之。
  赵匡胤不允许集县吏于州,也算是治病不治本吧!
  其二,朝廷下令,各州县复置义仓,官所收二税,每石另输一斗蓄于义仓,以备凶荒。
  这个没什么可说的,是朝廷的正常举动,但又不正常,这是五代几十年来,朝廷第一次为民着重,开始行使朝廷的责任,也算是一场好事。
  其三,始置诸州通判。
  在各州,设置通判一职,辅佐主官掌军民之政,地位略低于主官,行监察之职。
  大州有的设置两名,更关键的是,赵匡胤又令节镇所领的州县,也要设立通判,让州县的官吏能够向朝廷上书奏事,名义上归属于朝廷,不属藩镇,于是节度使之权益轻。
  李嘉也在各州设置了通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