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1016

  “高丽,高丽的国势,竟然如此境地吗?”
  开京到江华湾,数十里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也就是说,开京的大门,已经完全敞开,只要唐军不惜人力,今日就可包围开京城。
  这些年来的励精图治,没想到竟然是这般结果,王昭感觉自己着实承受不住这般的打击,难道自己这些年,都忙活错了?。
  “王上——”这时,双冀瞧着国主一副怀疑人生模样,他知晓不能再这般下去了,连忙起身谏言道:
  “事到如今,虽然大军溃败,但高丽依旧未亡,还请王上振作!”
  “对,高丽还没有亡,也不可能在我手里亡去,绝不可能!”王昭立马跪坐而起,双目通红,打起精神道:
  “卿家可有方法?”
  “以臣观之,唐军虽然势如破竹,但其并不是为了亡我高丽天下,占据我土,而是为了逼迫咱们称臣,归降,只要咱们答应其条件,开京自然无恙。”
  双冀跪坐着,沉声说道。
第七百六十二章
开京之盟
  这话,着实有些沉重。
  主动称臣,和被迫称臣,自然不是一样的,除了心情不同外,条件更是不一般。
  王昭心情也更加复杂,他一直以来都有雄心壮志,想要改革高丽,使之成为海东盛国,成为比肩契丹的大国。
  如今竟然遭受这样的屈辱,让他脸色晦涩不明,双目失神,心情沉重。
  “王上,昔者,春秋之时,勾践卧薪尝胆,甚至亲试吴王夫差之粪便,夫妻为奴为婢,服侍与吴王,可谓是屈辱至甚,归国后励精图治,最终吞并了吴国,称霸天下!”
  “今者,不过是一些苛刻的条件罢了吾王难道还抵不上越王勾践吗?”
  双冀直起身子,对视着王昭,声音响亮有力。
  自从召来汉臣后,王昭自然熟读儒家书籍,对于那些历史故事更是听了不少,勾践之事,更是让他敬佩,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就霸业。
  听了许多,如今让他亲自面对,还真是难以接受。
  “罢了,让唐国使者过来吧!”王昭终于恢复了些许朝气,他坐起,沉声道:“励精图治,知耻而后勇,如今唐国之势猛烈,自然低头屈服,学而习之,以雪耻辱!”
  “万岁,万岁——”
  被吓的魂飞魄散的两班贵族,立马也振奋起来,齐声喝之,毕竟高丽也勉强算半岛一统王朝,些许的齐心,还是能做到的。
  随后之前被召见的使臣又来了,只不过,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态度越发的盛气凌人,其环顾一圈,言语道:“国主想必是获知了两军战况,如今想必是有所答案了吧!”
  “贵国所请,某一一应下了!”王昭吸了一口气,沉声道。
  “哦?”使臣笑道:“国主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如今境况又变了,先前的条件作废,如今条件自然又不同了!”
  “贵使请讲——”看着王昭脸色不对,双冀连忙起身说道。
  “首先,高丽奉我国为宗主国,贵国国主平日里不得僭越,称帝,罢黜所有的出格之物,礼仪,称呼,官制等,不得逾越分毫!”
  “其次,每年纳贡我国十万石粮草,以及十万贯钱,或以布匹抵之!”
  “其三,贵国须开放一切矿山,允许我国商人开采,并且经营贩卖一切货物!”
  “其四,贵国须断绝与宋国往来,并且取消与契丹的榷场,没有我国批准,不准乱来!”
  “其五,江华岛将割让与我国驻军,规模约莫数千人!”
  “六者,我国若是出兵,贵国必须出不下万人军队跟从。”
  “第七,贵国须得发放二十万贯钱犒赏大军!”
  “这七个条件,就是今日的条件,若是明日再言,就得再换了,还望国主知晓!”
  使者淡淡地说道,话语间的骄傲,溢于言表。
  王昭为之气急,他早就知晓城下之盟的屈辱,但没想到竟然归是这般,这耻辱乃是极大的,令他着实接受不了,颤抖地说不出话来。
  “纳贡还可以好说,只是为何贵国要驻军江华岛?”双冀连忙挺身而出,面色严肃,直接质问道:“如此苛刻,某国宁愿继续为战,乃至最后一兵一卒为止!”
  “我国驻军江华岛,一来也是为何日后的便捷,若是契丹南下,大军还可以支援,二来,更是为了护卫商船,保护渤海中的安全!”
  使者被其气势所逼,喏喏而言。
  “无论是纳贡还是称臣,我国都可以答应,但若是驻军江华岛,请恕我国难以答应!”
  双冀严厉说道,一旁的文武大臣也纷纷点头。
  江华岛就在江华湾之内,距离开京城不过数十里,若是唐国在这里驻军,就不亚于在高丽的心窝子里插上一刀。
  其实随时都可以北上威胁开京城的安全,如芒刺背已经不足以说明了,简直可以说是决定高丽的生死了。
  所以这个条件,高丽无论无何都不会答应,哪怕迁都西京,向契丹借兵,也不可能应下。
  见到其态度如此强硬,使者大失所望,再三的争执,也无有结果,不由得泄气道:
  “不驻军也罢了,但其他条件必须答应。”
  双冀见到有机可乘,哪里肯罢休,立马继续谈判,说是纳贡太多,犒赏大军阀钱财太多,高丽国财政困难,实在拿不出来。
  然后讨论了一番,终于达成了以下条件。
  高丽奉唐为主,罢黜一切僭越之举,拒绝与契丹开榷场,允许唐商开矿经商,年纳贡粮五万石、钱五万贯,愿意跟从唐军出兵万人。
  最后,犒赏唐军十万贯钱,以求其尽快离开。
  而唐国则承诺,若非背约,不得再进攻高丽,两国永结同好,约为宗主盟国。
  如此,唐军也不再前进开京城,给高丽人留下来最后一分薄面,满载而归。
  “高丽人还是识相的!”李嘉获知这个条件后,不由得点点头,说道:“周奎、王永言也打得不错,算是没有辜负朝廷的期待!”
  此约,唤作开京之盟,也可以称作江华湾之盟,奠定了大唐与高丽地位,权力和义务,可以说,这份称臣纳贡的条约,比宋辽的檀渊之盟还要过分,几乎将其当成了附属国。
  完全决定了高丽的外交事务,更是奠定了大唐在渤海湾的地位,以及增添了大唐在天下的威名。
  毕竟高丽国虽小,但在天下也不是籍籍无名的,倭国,契丹,都对其觊觎良久,了解颇深,对于其归属于唐国,分外的不解。
  而那几万石粮食,几万贯钱财,对于李嘉而言,完全不放在眼里,庞大的矿山业务,则是令人欢喜的。此约,唤作开京之盟,也可以称作江华湾之盟,奠定了大唐与高丽地位,权力和义务,可以说,这份称臣纳贡的条约,比宋辽的檀渊之盟还要过分,几乎将其当成了附属国。
  完全决定了高丽的外交事务,更是奠定了大唐在渤海湾的地位,以及增添了大唐在天下的威名。
  毕竟高丽国虽小,但在天下也不是籍籍无名的,倭国,契丹,都对其觊觎良久,了解颇深,对于其归属于唐国,分外的不解。
  而那几万石粮食,几万贯钱财,对于李嘉而言,完全不放在眼里,庞大的矿山业务,则是令人欢喜的。
第七百六十三章
新的朝贡体系
  高丽之战,仅仅花费了不到数日功夫,就完全结束。
  也就是说,大唐朝廷旗下,百万人口的属国,已经超过了五个,渤海国,高丽国,吴越国,大理国,以及真腊国,势力范围,从东北,一直到南亚。
  名义上的利益外,唐国的商人还可以畅通无阻的在其几国中,进行经商活动,少府寺,市舶司,可谓是大赚了一笔。
  丝绸之路,形成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
  真腊、占城、广州、泉州、杭州、金山、济州、开京、安边府,以及最后渤海国的首都龙泉府。
  跨越上万里,市场极为广阔。
  可以想象,在这条黄金路线上,商船如织,千帆竞发,运载着丝绸、纸张、书籍、香料、瓷器,象牙,玛瑙,玳瑁等商品的唐船,将大唐的强大,述说到天下各地。
  这不比郑和下西洋还威风,快捷?
  “大国者,已然有五个,大唐的已经是天下大国,不知政事堂对于这藩属国如何处置?”
  李嘉摇摇头,对于孙钊的话语不以为意,然后扭头对着赵诚言语道。
  “前唐时,藩属国有两种,一者,为内属国,北庭都护府,黑水都护府等内属国,如西域诸国,则须岁贡,都护领其兵,纳质子于长安。
  至于吐蕃等化外之国,乃化外属民,一律是封王,设为羁縻,其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如新罗、吐蕃,大食,回纥,等,为第一等,赐予六个月食,其他者依次递减……”
  赵诚随口说道。
  听到这,李嘉点点头,慢慢坐下,仔细思量。
  唐朝的朝贡体系,属于中国集大成者了,天可汗的称呼,几乎将唐朝置顶了,拥有对于天下各国的处置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