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9/1016

  所幸讲武堂本就是培训将官的所在,排兵布阵自然有,但数学更是必须得,作战中连自己手里军队数目都弄不清,谈何来指挥作战。
  计算出土地大小还不够,最后还要画在图册上,进行标注,好进行征收赋税。
  而这,却又正好对上讲武堂的军官们的胃口,因为作为将校,必须是学会画地图,识懂地图的,专业对口。
  所以,这般而来,不消三日的功夫,整个王家湾,就登记好了,人口,土地,目之所及,都在册中,几人才松了口气。
  “头,这王家湾才一千一百亩地?糊弄小孩呢,这点田地,能养活这几百号人?”
  邓安嗓门很大,摇摇头,满脸的不可置信。
  “能吐出这些已经不错了!”沈立摇摇头,言语道:“某在秭归县上知晓,王家湾登记的,才不过一百三十人,地五百亩,咱们扩大了一倍有余,已经算超额完成了,再要多,人家也不乐意!”
  “你小子,真没脑子!”裴旭颇为无奈地说道:“地方苛政极多,若是田地太多,反而惹得觊觎,赋税徭役,反而压迫更甚,藏些土地,后续日子反而能过长一些,这也是迫不得已的法子!”
  “咱们这一趟来往,反而是朝廷声势太重,百姓们迫不得已只能多吐出一些土地,咱们也是贫苦人出身,也要多谅解,看破不说破!”
  沈立点头道:“正是如此,朝廷与百姓之间都有个度在那,过去太多对于两者而言,并非好事!”
第八百零四章
无言
  对于度田检户的进度,李嘉还是颇为满意的,不出意外,在神武四年末,肯定能将荆南府、长沙府、湘西府搞定。
  五百人的讲武堂学生的加入,尤其是绘画、算数的应用,可谓是如鱼得水,广受好评。
  地方州县纷纷上奏,武学生比国子监生好用多了,比国子监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希望能再多一些这样的免费劳动力。
  如此,皇帝也感觉武学生的优点,草草应用几个月还是有点亏,他觉得需要再培养一波,优秀的劳动力还是短缺的。
  这五百人,待到明年,他会将大部分人调派到蜀地,加强朝廷对于其八万禁军的控制力,
  “明算科并入进士科,看来是极为必要的,无论是勘测土地,检验户口,水利维修等,皆需要应用,看来明年的进士科考试,明算科的篇幅得增大啊!”
  李嘉心中思量着,对于神武五年的科举考试,有了新的规划,其影响,不可限量。
  国子监生与武学生们被派遣到地方做事,除了地方周线衙门的监控外,射声司也在随程管控,一来杜绝私贿,二来,也算是筛选人才。
  皇帝用人,得从了解开始,做人做事,就是最简单验证方法。
  射声司与州县两方面的结合,自然让人才难以遗漏。
  若果真有人才,李嘉也不管其身份,自然会破格录用,在这世道,缺乏的就是人才。
  翻看着名录,对于冒头的人才,李嘉还是欣喜的,官二代们诞生良才的几率总是高些。
  “可有不耐辛劳,家中派遣仆从帮忙的?”
  李嘉随口问道。
  “自然是有的!”吴青点头,一脸鄙夷道:“他们平日里在国子监中吃喝玩乐,细皮嫩肉的,哪里吃的这些苦,近半的学生求助与家中,才堪堪完成了任务!”
  “也不能怪他们,路途崎岖,又是离家甚远,年岁又轻,求助家中也是正常的!”
  李嘉不以为意,他既然问出了,就代表不外乎,亦或者,这也是他的本来的意思:“国子监中混吃等死的也不少,让他们前去度田,难为其人,他们本是官宦人家,自己不行,用其家人反而更好,不用咱们花费更多的钱粮人力!”
  “为了秀才的功名,那么官宦人家,又怎么不会尽力?这要是出了差错,了就尽毁了!”
  “陛下英明!”
  瞧着皇帝一脸得意地模样,吴青立马就拜下,赞叹道。
  “除此以外,还有甚的情况!”
  “启禀陛下,我等发觉,哪怕州县配合,学生尽力,但地方百姓的土地,依旧还有大量的存留,或者说隐田,哪怕逼迫再甚,也不肯吐露,州县也不愿配合!”
  吴青犹豫片刻,沉声道。
  “这本就是人之常情啊!”
  李嘉闻言,感叹了一句,人也颇为无奈。
  封建社会,普通的百姓是极为脆弱的,一场大风,洪水,干旱,就能让他们一无所有,典妻卖女,抗风险能力极差。
  所以,农民总是老实与奸猾并存的。
  老实在于,他们勤勤恳恳种田纳税,不敢逾矩;奸猾上,则是尽可能的节省,走漏洞,为家人多弄些粮食。
  多留一些土地,如果朝廷的赋税重些,亦或者面对灾害,会具有更大的抵抗力,从而维护脆弱的家庭。
  李嘉也不想逼迫太甚,土地上的获取总归是有限的,唯有商业上的才是无有尽头,只有朝廷的纳税土地在一定合适的数量上,他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度田的主要目标,就放在豪强和遗漏的百姓身上,尽可能的削弱其实力,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当然,太过分的,就要毫无保留的打压。
  他不再是后世中那个慷慨激昂,对于检地紧抓不放的年轻人了。
  “这天底下哪有什么尽善尽美的?普通百姓一亩半分地就算了,倒是豪强们却不能放松,射声司要紧盯不放,莫要疏忽大意了。”
  李嘉沉声道。
  “还有,给我盯紧了襄州,潘美和边光范二人,可不简单,莫要疏忽大意了,江陵乃朝廷财阜重地,不容有失!”
  “谨喏!”吴青低头,轻声应下。
  ……
  江宁府,金陵,上元县。
  “平哥儿回来了!”
  “平哥儿,不是我说你,身份这般高了,还去寺庙抄书干嘛?平白降低身份!”
  “咱们上元县才几个秀才,平哥儿了不起呢!”
  贾平穿着半旧不新的长袍,手中提溜着一条草鱼,缓步地走回家中。
  一路上,街坊邻居纷纷夸赞,点头示意,许多十五六岁的小娘,临窗而望,而更有许多小娘,娇羞地拿起手帕香囊,风一阵地跑过来,到他怀里,样子都看不清。
  贾平颇为无奈,他只能收拾好香囊,拆掉皮样,再变卖了去,也能换些钱财来。
  对于街坊邻居的疑惑,他笑而不语,只是重复地说道:“我举人未中,实不甘心,再准备试试!”
  这般言语后,才摆脱些许缠绕。
  他家的院落,虽然在上元县中,但却是偏僻所在,大门破旧,院墙增生了许多杂草,隔壁家的桃树直接越墙而来,好添了一处纳凉地界。
  抱着一大堆香囊,提着一条草鱼,刚入家门,就听到了机杼声,贾平来到家中,走向偏房,只见一瘦弱的身影在在织布。
  “可是平儿回来了?”女人抬起头,手脚却未曾停歇。
  “娘,是我回来了!”贾平笑道,将一大堆香囊手帕放在桌上,言语道:“今日从庙中,又得了三十钱,索性就买来条鱼,与娘补补身子!”
  “我儿中了秀才,每日抄经也平白多了十钱,这些香囊也莫全部拆了,总要寻个小娘婚配了去,也算是了却我的心意!”
  言语着,瞧见了木桌上的香囊,又见着草鱼,母亲这才停下来,准备削鳞宰鱼,只是步伐停缓了片刻,苦口婆心道:
  “我儿日日抄书辛劳,消磨身子,只是为何不去那县衙,县尊老爷可是派人请了数回,六房书吏任凭挑选,有个官身,比这般不快活舒畅?”
第八百零五章
贱户
  也不怪乎他人不理解。
  虽然江宁府去年才纳入,但邸报却已然盛行,再加上酒楼茶馆的传播,基本上每一期的邸报都被哄传开来,以至于众所周知。
  对于秀才、举人的功名,尤其是其稀缺性,已经半个官身的特点,百姓们格外的羡慕,尊重。
  所以贾平中了秀才,但未中举人,却依旧被街坊邻居所尊重,整个金陵城,上元和江宁二县,除却那么举人,也不过数名秀才,珍贵异常。
  这段时间以来,香囊手帕,媒婆信书,可谓是频繁至极,与往日大为不同。
  而且,根据朝廷的要求,地方州县的衙门,能用秀才、举人的,就尽量用他们,若是太少,反而会得个不尊重读书人的骂名,上官也不喜。
  在州县接连征辟的下,贾平竟然毫不在意的全部拒绝。
  要知道,经过吏治改革后,六房的书吏,虽然依旧是吏员,但已经纳入了品级,达到了八品,或者九品的境地,已然属于官身,人人艳羡。
  对于那些高官贵族来说,五品以下,根本就不属于官,更何况那些吏员了,根本就不值一提。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免除徭役,坐享其成,每年食皇家俸禄,虽然只有百石,但已然属于一等一的大人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