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1016

  “这怕是不好吧,且不提学堂之事,就让先生进宫,也着实不方便!”
  皇后颇为犹豫,她读书多,还真没听说过给公主请先生的道理,惊诧的很。
  “勿要担心!”李嘉摆摆手,随口说道:“先让她们与大哥儿、二哥儿、三哥儿一起读几年书,待到八九岁了,就找一些读书多的命妇过来,与嬷嬷们一起,教导她们学识、规矩,等到十五六岁,也就差不多了!”
  “这般一来,虽说不至于端庄秀丽,但总是有几分公主的样子,我们也能少操劳几分心思!”
  这边夫妻一番私密话,其余的嫔妃插不进嘴,稍后李嘉又扯了一些其他趣事,风景,嫔妃们这才凑趣言语着,娇笑声倒是一阵又一阵。
  年景渐近,皇亲贵戚的入宫走动,越发的频繁,如冬至后,宣王一家也来到宫中,进行一番探问。
  宣王李骏,年岁四十多,倒是一向精神抖擞,做了几十年的富家翁,其子嗣倒是比李嘉之父繁茂,子女十来个,长子李郜,比李嘉还要大个三四岁。
  李嘉建国后,吸取唐初经验,吝惜王爵,仅封叔父李骏为宣王,其余诸子为侯,当然,皇室的爵位一向是减替的。
  其长子李郜,按照惯例封嗣宣王,也就是预备宣王,待其父死去,就受封嗣宣王,降等世袭,而不是直接接任宣王。
  除了一个王爵外,李郜作为近支宗室,还成为了长沙府尹,可谓是圣眷浓厚,权势在朝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第八百一十章
宗法
  如今宗室分内李外李,相较于外李的数十支,上千人,而内李却不过两支,一个为帝系,一个为宣王系。
  加在一起,成年的男丁也不过五六人,其余的几十个都是未成年,可谓是单薄的很。
  说句实在话,若是大唐灭亡了,那些外李属于五服以外,不见得会出事,但内李肯定会全部人头落地,胜利的一方绝对不会放过一个人。
  所以,李淮出任军机处大臣,作为军事顾问后,李嘉连忙让堂兄李郜,出任长沙府尹,掌管京畿之地。
  当然,谭州刺史和长沙县令肯定是他的亲信之人,作为制衡手段,但其中的信任,依旧难以言表。
  宣王李骏作为庶子,年岁比太上皇李维小个五六岁,虽然只是兄弟二人,但实际上前头夭折五六人,到头来才算两个。
  其年龄虽小一些,但子嗣却更早得,而且子女更是领先一大段太上皇李维在世时,颇为羡慕,不乏嫉妒之言语:莫不是咱上战场,损了身子,定不亚于他。
  毛发上只有点点白迹,脸冒红光,富态的很,精神抖擞,看上去就康健有力,听闻近些时候还又纳了一房妻妾,老当益壮。
  他一见礼,李嘉立马让人赐坐,尊老传统,从皇帝做起。
  其身后,则跟着八九个儿女,还有两三个婚配的女儿女婿,呼啦啦一大群,大的二十七八岁,小的也不过五六岁,显然快活的很。
  “见过陛下——”
  作为长子,李郜如今二十七八岁,嘴上留着胡须,成熟的很,模样倒是儒雅的很,一举一动都是大方得体,身上的官僚气息也不重,根据李嘉的消息,其平日将政务交给幕僚手下,自己游乐吟诗,这倒是不假。
  “平身吧!”李嘉笑着说道:“都是一家人,快些坐下,平日里君臣有别,难得聚在一起,如今这般日子,就不要拘束了!”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在座的各位哪有当真的,这要是不小心恼了皇帝,可是吃不了兜着走,老李家可是一向亲爱有加,从来不骨肉相残。
  宣王一家人,身披绫罗绸缎,脸冒红光,雍容华贵,仅仅从卖相来看,就完全属于皇室,李嘉见之,也仅仅一笑。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不外乎如是了。
  出嫁的几个堂姐妹,其夫婿也是高官子弟,最次的也是个翰林。
  封侯的堂弟们,则仪表堂堂,虽然无有官职在身,但平日里走鸡逗狗,好不痛快,甚至还有一两个近日里着迷于蹴鞠的,动作麻利,比后世的国足还厉害。
  虽然不曾见到这些人,但这些消息,却通过皇城司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射声司不敢,也不能监视,皇城司则没这个顾忌,宣王府服侍的宦官,也不知多少是皇城司的眼线。
  爷虽然不见你们,但对于你们一清二楚。
  宣王年岁大,掌管宗正寺,李嘉也就与他谈论一些族学的事,后者则一本正经地言语道,好似邀功一般:
  “老臣亲自在宗正寺盯着,内李外李,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孩童,都被咱亲自要来,一律在族学中读书,许多人不许,咱还理他不成,直接拿正卿身份压着,其还不敢多言语,哈哈哈哈!”
  “都是咱们老李家的子嗣,陛下又万分重视,咱从翰林院请来了几个师傅,还亲自考究了学问,人品学问都是极好的,教得也用心,孩儿们个个将来都能考进士咧!”
  “叔父辛苦了!”李嘉摇摇头,看着众人,笑道:“我也是不要他们非得成进士翰林,就是不想让他们娇惯,成为所谓的五陵少年,吃喝玩乐样样都会,学问才能一个全无!”
  五陵原之名,起于西汉,是都城长安北边的长陵邑、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之合称,西汉迁徙天下郡县的豪右入陵,使之成为西汉最繁华的地界。
  所以,五陵少年,也借指纨绔子弟。
  “要知道,前唐亡后,李氏死伤殆尽,宪宗之后子嗣尽不见踪影,其中的辛劳,难以言表,只有文景皇帝苟且与岭南,才让咱们这一支与乱世,极其不易,万不可是放纵的时候!”
  文景皇帝,指的是李知柔,李嘉追封的。
  李嘉登基后,按照惯例是要追封四代的,但在唐朝之前,只是追封两代就够了。
  唐初依然遵循这个规定,追封到李渊的祖父李虎为止,然而唐高宗就喜欢搞事,就跟谥号一样,他看不过眼,非要戳事,多封了两代,所以追封四代从惯例了。
  当然历史上还有一个例外,就是金朝,他们一下子把所有能找到的全部算上,一下子追封了十代。
  如,李嘉之父李维,追封为宣武皇帝,祖父李尉,追封为元德皇帝,李知柔,追封为文景皇帝,李知柔之父李耽,追封为穆安皇帝。
  也就是说,这四代祖先的子嗣,直接算是宗室,当然是远支,与其他的李唐宗室一样,属于外李。
  追封这件事,可不是儿戏。
  比如,孙权追封其父孙坚为吴始祖,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有人说孙权忘恩负义,但孙权的确是计较和好心在这。
  其中的道理就是,若是把孙策追封为帝,那么孙策的子嗣,也是帝系,也拥有继承权,而将孙策追封为王,那么就天然的将其子嗣排除继承序列,避免江东的内斗,也间接的保存了其安全。
  宗法制,就是要那么严谨。
  闻言,李郜也连连点头,作为文官,他特别认可,对于皇帝的言语,极为赞赏。
  说着,他又谈起了街坊官奴的事,眉飞色舞地言语道:“政令一下,长沙府衙数十号胥吏,人皆欢喜,口乎万岁,一时间鞭炮声不绝于耳,婚娶的请帖,也连绵不绝,整个衙门的精气神,瞬间高一大截,腊月封衙之前,所有的事情已然安排的井井有条!”
  “陛下此举,不亚于石破天惊,庙堂地道,受利之人,数以万计,确确实实福泽万民啊!”
第八百一十一章
宗庙
  李郜一时间倒是忘了李嘉的身份,不住地大放言辞,赞叹不已,言语有时太过于孟浪,惹得一旁的兄弟姐妹皱眉焦虑,心宽体胖的宣王,也不由地心惊起来。
  李嘉倒是毫不在意,听得津津有味。
  李郜虽然是贵胄,但到底是文人做派,又名义上掌管长沙府,听起来倒是别有一番思虑。
  “历代以来,战乱者,犯官家属,以及些许小错而被贬的,子孙数代,皆为官奴,世世代代饱受折磨,胥吏也就罢了,那乐工,哪怕家丧,也得跑来弹奏,身病,也得翩翩起舞,可怜可叹!”
  李郜到底还是文青比较重,见着皇帝一副倾听的面孔,他述说的欲望越发强了:
  “我曾与几位诗友饮酒作乐,叫了几个乐户、杂户女子服侍,其神色悲戚,还知晓些学问,言语自己祖辈,乃是宇文氏为政就贬为奴婢,历经前隋、前唐,朝廷换了几轮,三四百年光景,但他们依旧为官奴,苦苦挣扎求生,三十来岁,就得没得性命!”
  “这是为何?”卫王李宾听得入神了,不由得问道,小脸满是好奇。
  “为何?”李郜叹了口气,饮了杯酒,说道:“待其子女成婚有子嗣,就自裁而死,舍不得钱财买药,又怕污秽了本家,就吃饱肚子,城外找个歪脖子树,自吊身亡了,免得受这苦楚。”
  “罢了罢了,今日咱们一家团聚,说甚个晦气的言语!”
  宣王李骏连忙掺合进来,强行打断其言语,看着皇帝,笑闹道:
  “如今咱们李氏,也算是枝繁叶茂了,宫中不断传来好消息,这是列祖列宗的庇佑啊!”
  李嘉随便一瞧,三四个小人正襟危坐,五六个则在奶娘怀里,瞪着滴溜溜地大眼睛看着,哇呀呀地叫唤着,给宴会凑了几分热闹。
  “叔父言语的极是!”李嘉笑道:“列祖列宗庇佑,咱们李家,又坐了天下,享得太平日子!”
  “宣武皇帝若在,瞧着这景象,想必是极为欢喜的!”太妃侯氏眼眶微红,擦拭着眼睛,笑道。
  “父亲定然让欢喜的!”提到李维,李嘉不由得有点低沉,轻声附和道。
  “陛下,如今大唐划江而治,奄有南国,长沙也着实安稳,咱们是时候将宗庙挪到这里了,子孙后继有人,享有飨食,告慰列祖列宗之灵!”
  宣王提到宗庙,人瞬间就精神了许多。
  在宋朝以前,族谱和宗庙,基本上是贵族的专享,亦或者是世家门阀,为了防止血脉遗失,就既有族谱,然后举行宗庙之礼,汇聚庞大家族的凝聚力。
  说白了,祖先崇拜,祭祀,一来是追根溯源,显示自己家世雄厚,老祖宗特别牛逼,二来,就是通过浩大的仪式,让规模越来越大的家族,凝聚在一起,从而在乱世中壮大。
  到了宋朝,世家大族被消灭干净了,宗庙祭祀也普及下乡,那些崛起来的士大夫阶级,也要面子,看重祭祀祖先,所以宋朝是修谱、列碑、立祀最繁多的朝代。
  如欧阳修、苏洵分别编修了《欧阳氏谱图》、《苏氏族谱》,这在唐朝时,根本就是逾矩的。
  所以,除了孔家等少数派,其余的族谱可信度最多在宋朝,以前的都不得信。
  扯远了。
  “太庙吗?”李嘉听到这事,脸上的笑容瞬间一敛,沉思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