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6/1016

  “张兄勿要困扰!”邵志摇头,诚恳地说道:“进士虽然光鲜,但咱们进士也可以为官,佐贰官也是官,多努力几年,反而比那进士爬的更快!”
  “毕竟,这世道,变了——”
第八百五十七章
殿试
  会试之后,就是殿试。
  这是由武则天首创的,把士子门集中在宫殿中在考一次,基本上很少罢黜,只决定排名。
  其虽然有脱裤子放屁的意思,但用意却是让考官与进士们最大可能的隔绝关系,当然,历史事实证明,其作用微乎其微。
  不过,殿试反而更加突出了进士的含金量,乃是举子们轻松上阵的一次,谁都想当状元。
  有人说了,状元作用不大,你看历史上那么多的宰相,有几个是状元,比如,唐朝几百位宰相,但状元出身的,却只有十一位。
  但,只要是状元出身,不出意外,最低也是个侍郎、尚书,毕竟宰相不仅仅看才华,而最看重的,就是皇帝的青睐。
  礼部会试结束后,考取的举子们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鲤鱼跃龙门,不外乎去是。
  会试录取,再不济也是个同进士出身,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
  三天后,神武五年的殿试开始举行。
  区区六十人,让宫殿显得比较空荡,但李嘉却颇为欢喜。
  无他,因为这六十人,泰半都是江南、蜀地的,闽南府也有好几位,湖南三府加上岭南,也不过十位罢了,完全不符其身份。
  这样的结果一出来,朝堂上的岭南、湖南的官吏,纷纷义愤填膺,叫嚷着有内幕,要求重考,甚至对邓斌等考官治罪。
  但李嘉则毫不理会,直接镇压下来。
  娘希匹,家乡学问如何,心里没点数吗?
  之前在神武元年,神武二年,为了收揽民心,李嘉每一科,收录了两三百号人,两科加在一起,超过了五百位进士。
  这两地,本来就不是什么文风盛行的地区,这五百人虽然是其本土的精英,但毫不客气的说,许多人都是滥竽充数的。
  但李嘉不讲究这些,因为科举选拔官员,学问只是门槛,根本目的就是选出合适的官僚来治国。
  所以学问低些并不碍事。
  如今,这科进士也是如此,学问一只是门槛,他真正的目的,其实就是收揽江南、蜀地的人心,这些考中的进士家庭,自然就成了地方基石。
  两地录取的多,自然符合他的心意。
  虽然天色还早,但宫殿中却已经点上了蜡烛,只是想让举子们看得更清楚一些。
  李嘉巡视了一波,越发的觉得,科举果真是一道极难的门槛。
  他若真的在古代,以科举晋身,根本就是微乎其微。
  别的不提,光是避讳,就让人头昏脑胀。
  比如,你写文章,必须得避圣人讳,父母讳,君王讳,甚至君王的祖宗讳,也得避下,这就要求读书人必须读史,而且还是当朝史。
  诗鬼之才的李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是犯讳的,所以他终生为考取进士,耽误了一生。
  所以,科举上的门道很多,李嘉感觉自己玩不转,也耐不住心思来考。
  况且,唐宋的科举,与明清的科举又不同。
  明清的科举,以八股为限,四书五经为范围,代圣人言,考试内容限定了,只要努力,未尝不可考取功名。
  但唐宋的科举,包罗万象,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很大程度来,杜绝了寒门子弟。
  豪门倡导素质教育,因为他们的子女可以随意的学习钢琴、小提琴等艺术,平头百姓自当认可应试教育,因为它的成本是最低的。
  看了一圈,李嘉这才感觉,自己的改革,其实并不彻底。
  书籍依旧昂贵,学问也很杂乱,考取成本太高,对于普通寒门来说,并不合适公平。
  这般想着,他又找来了这些举子的家底,仔细一看,果然有问题。
  这六十人,家财万贯的,约莫四十人,其他的十几人,又是官宦子弟出身,真正属于寒门的,不过六人。
  他们凭借着出色的头脑,取得了这般的成绩,可以说,尤为珍贵,极其厉害。
  而科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朝廷选取合适的官僚来维护统治,而更主要的目标,就是搭建一条上下阶层跨越的大桥,从而保持社会的活力,从而更好的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第八百五十八章
影响
  润州,丹徒县。
  润州,隋唐之前叫做京口,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京口,后来又叫做镇江,与扬州隔着长江上,乃是金陵城的门户。
  丹徒县作为润州的州治,乃是一等一的繁华之地,八街九陌、闾阎扑地,城里城外,精致的房屋栉比鳞次,与其他的江南水乡一般,走路用船,通途过桥,繁华稍逊金陵罢了。
  润州下辖四县,多年的太平繁衍,其户籍丁口,约在十万户,四十万人,其中小小的丹徒县,就有近二十万人,相当于去年的长沙城。
  五月初六,刚过完端午节,整个城市似乎还在徘徊在丧气的气氛中,毕竟这个节日,在民间一向不详。
  近半年来,城东李木匠中,比往些年还要热闹几分,昔日不曾拜访的亲戚,一个个的都拎着大大小小的礼物,踏破了门槛。
  就连县中的县丞、巡检等,也接连上门拜访,可谓是尊敬有加。
  “表舅,今个午食用什么?”
  李双木闭着眼睛,坐在椅子上,他的跟前烧着木炭,散发的暖意,驱走了春寒和潮气,还散发着淡淡地清香,在往日,这般一斤数十钱的木炭,他是绝对用不上的,就算有钱也用不了。
  “随便弄点肉羹吧!”望了一眼恭敬地远方外甥,李双木摇摇头,说道:“寅哥儿在长沙,也不知如何了,我实在没什么胃口!”
  外甥陪笑道:“表舅,听说五月初一就出结果了,现在消息应该快到咱们润州了,表弟一定会进士及第的。”
  “定会如此!”李双木连忙附和道,感慨万千:“咱们李家,一向是清贫的很,托皇帝的福,寅哥儿中了举人,你瞧瞧,转眼间,送礼的把门槛都踏破了,随便就有上百贯钱。”
  “县老爷还送了二十贯程仪,说是让他去往长沙,好考取个进士,周刺史还派人言说,州衙缺了不少的官吏,正适合寅哥儿……”
  听到这般言语,外甥心里直腻歪,显摆的也太过分了吧,但他又不敢忤逆他,谁不晓得,这位李老爷日后有享不尽的清福,巴结还来不及呢。
  “表舅放心,我这就出去打听一下。”
  附和几句,将其哄开心后,王老三这才松了口气,抬起胸脯,走出了狭窄的李府,转了几个弯,来到了一处两进的宅院。
  这是他这两个月,当李府的管家后,就买起来宅院,数十贯钱,接手的礼品,就是他十几年来赚取的总和。
  “别说,中举后就不一样,金山银山随手可得啊!”
  王老三摇摇头,他算是对于举人好处见识个遍,心中想着定要让自己儿子也考上秀才、举人。
  巴结李府的心思,越发的重了。
  拿着礼物,去向了县衙。
  一路上的商贩邻居,见着他这个李府的管家,也纷纷点头示意,恭敬的行礼,都说宰相门前三品官,他这个举人门前的管家,也是好大的威风。
  来到县衙,昔日蔑视冷言的衙役门,对他这个管家,一个个恭敬地不行,点头哈腰,就算是矜持的,也露出了些许笑容示意,让王老三格外的舒坦,他也好似个大人物一般。
  当然,他也有分寸,不敢找县令言语,而是借着交情,攀上了县令的幕僚:“我找赵先生!”
  “容我通禀——”
  前衙后房,县令一家住在后衙,自然幕僚也在这办公。
  “王老弟,这般为何而来?”赵先生听闻是李举人家的管家来了,连忙出来迎接。
  “也无甚事,就是十九就开考,十几天了,应该殿试就有结果了,我家老爷急切托我向您打听!”
  王老三有些心怯,声音小了许多。
  “快了快了!”赵先生点点头,想傲娇一番,但又想到李寅的身份,又说瞬间低声道:“走水路,也不过数日的功夫,这两日就会到,让李老爷莫要急切,伤了身子。”
  说着,见到他手中的礼物,连忙又转身而去,手中提溜着一盒东西过来,亲切地说道:“县君晓得李老爷身子骨弱,所以又去了一根三十年的人参与之补补,莫要推辞,这是县君的一番心意……”
  这样来回推让了几番,王老三得意洋洋而去,县老爷的礼物,可是贵重的很。
  “呸,王老三这小子,巴结上李老爷,野鸡变凤凰了,瞧那得意样!”
  几个衙役见其得意的模样,不由得腻歪。
  “举人就这般模样,这次李老爷若是中了进士,其怕不是得上天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