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1016

  “堵不如疏!”赵匡胤叹了口气,说道:“流言这种东西,你越堵,显得越心慌,但不堵,就会泛滥,所以,要想个好章程。”
  “你可是好法子?”
  “依臣之见,还得用别的东西,让大家转移些注意!”赵光义轻声道。
  “这般!”赵匡胤扭过头,说道:“前阵子,洛阳传来消息,齐国公(侯益)病卒,你亲自去洛阳,祭奠一番!”
  “还不够!”赵光义低声道。
  “武德司可有些?”赵匡胤不以为意,对着一旁的王仁赡问道。
  “契丹那边传来消息,契丹国主耶律璟的近侍东儿,其进刀、筷慢了,被手刃刺之,其后,大黄室韦酋长寅尼吉叛,随后,小黄室韦也反叛,已投来书信,准备归降咱们。”
  “哦!”赵匡胤笑道:“契丹人不治民心,以至于蛮夷反叛,好啊!”
  “看来耶律璟已然众叛亲离了,躲得了今日,躲不过明日,其人日后迟早被弑杀,这对于咱们大宋来说,是一件好事。”
  “小室韦最后如何?”
  “契丹人雅里斯、楚思率军征讨,已然被咱们打退。”
  “这件事不错!”赵匡胤点头道,“尔等要大肆宣扬一番,振奋民心才是。”
  “晋王——”
  “臣弟在——”赵光义应下。
  “听闻你长子出生了,这可是一件喜事,可有名字?”赵匡胤随口问道。
  “还未曾取得。”
  “那就取做赵元佐吧!”赵匡胤轻声道:“将这些消息一齐放出去,俺就不信压不住。”
第八百八十四章
仁政
  不可否认,赵匡胤这几年来,一连套的组合拳,又是分权,又是集权,再加上后周的基础,这让北宋的根基,还算牢靠。
  尤其是他身体健硕,禁军听话,又有一个强健的继承人,些许的流言,并不能损害到他的统治。
  李嘉也根本就没有想要一举拿下的心思。
  再坚固的城墙,也经不住蚂蚁夜以继日的侵蚀,再健壮的大汉,日夜操劳,也会日渐消瘦,铁杵成针。
  当然,李嘉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日渐成熟,而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七八九十人。
  这不,在神武五年的耕耘下,他又添了几个儿女,为皇家开枝散叶,一向是极为辛苦的。
  如此,截止神武六年(965)七月,他共有儿子六人,女儿五人,总数突破二位数。
  尤其是去年到来的日本的皇女,并四位陪嫁的滕妾,更是给予了他极大的新鲜感,汉话听多了,学点日语也不错。
  平日里,那些日本嫔妃,也是讲洛语,尴尬在于,比李嘉这种岭南风味的还要标准,把他学习日本的热情泼了一碰冷水,好在他一向是钻研家,发现在床榻,更容易学习日语。
  这还用说,他一向学习刻苦?
果然?
就有两个日本女子怀孕诞子。
  闲话少提。
  去年,也就是神武五年?
江宁府、江西府?
以及闽南府,这般富膏之地?
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度田捡户,近五千名和尚道士的帮忙?
终于完成了这项重要的任务。
  当然?
之所以时间超出了四个月,还是有些原因的。
  首先在于地理因素,江南江西那一带,丘陵密布?
山岭层叠?
平原少,山地多,路不好走,自然浪费了许多时间,闽南府更是不用说?
遍地是山。
  而且,这与湖南岭南这种移民的地方不同?
江南一带,由于山岭的隔绝?
方言大为不同,平白增添许多困难。
  更重要的是?
这些地方?
久不经战乱?
宗族势力强大,习惯抱团取暖,县令不及族老半句,阻扰极大。
  这也是幸亏是一群和尚道士,百姓还有所尊敬,这要是普通人,打死的不在少数。
  尽管如此,但在地方州县巡检的帮助下,宗族村落很开明的选择配合,主动的牺牲几十,亦或者上百条性命,也要完成朝廷的大盆。
  经历了重重困难,历时十六个月,终于在夏收前,将这三府的土地人口统计完毕。
  李嘉也晓得如今地方是什么情况,瞒报,少报,不在少数,但,天下终究是人治,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用出家人来检地,算是比较好的了。
  哪怕如此,根据射声司的情报,这五千人中,被钱财女色收买的,就有五百余人,其困难可见一斑。
  所以,王安石,张居正为啥上历史书,这份毅力,这份坚持,就令人赞叹。
  要知道,李嘉这是开国时期,皇帝亲自下场,阻力就这般大,王朝中后期别提多大了。
  “陛下,地方知府、巡检司来报,神武五年至今,江宁、江西、闽南三府,共出动百人以上规模八百余次,清剿乱民贼匪近五万五千人,其中流放三万人,死伤两万余人,逃窜不知所踪者,也有一千多人。”
  赵诚口中念着这番数字,虽然历经不少风雨,但他心中也是惊叹的,数万人的生死,就发生在去年,都在国内,且是富饶之地。
  其他宰相们脸色各异,显然这般数字,还是太过于庞大,出乎意料。
  “好啊!”李嘉不管其他人什么表情,他倒是高兴地说道:“越是富饶之地,越是私心重,吝啬钱财,偷税漏税,如今与匪贼一起被打掉,果真是大快人心啊!”
  “巡检司这番立了不小的功劳,户部要重重赏赐。”
  “是!”孙钊注意到皇帝的目光,连忙说道:“乱世以来,各地棚贼乱匪,数不胜数,如今借着检地的由头,一同去点,其不亚于腕骨疗伤,百姓终于能太平些,此乃仁政也。”
  其他的宰相不由得嘴角抽动。
  死了几万人,且是冥顽不灵的刁民,死不足惜,但你用仁政来称赞,就有点过分了。
  你这马屁怕的太好了。
  李嘉满意地点点头,示意其继续说,最好能拿出点证据出来。
  孙钊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去年的度田,令江西、江宁、闽南增进了近五十万顷的土地,新添户籍百姓近百万人,由此,光是江西一府,就有三百二十万人,乃朝廷各府之冠。”
  “更重要的则是,今年夏税,尤其是闽南,更是增至三百二十万石,去年夏税,却不过一百二十万石,翻了近两倍之多。”
  “这般看来,朝廷再也不虞钱粮之患了。”孙光宪抚须赞叹道。
  “些许乱民,着实算不得什么,检地势在必行!”邓斌连忙说道,一脸赞同。
  赵诚也是欢喜,说道:“幸赖陛下的英明,才见得这般场景,前唐以来近两百年,南方何曾有过检地?”
  这话说的不假,自安史之乱后,天下这般大规模的检地,还是在开元年间。
  唐高祖武德四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都曾检地括户,所以有了贞观之治。
  到了武则天时期,不只是边疆老打败仗(渤海、契丹、南诏,都是这时候起来的,呵呵),更是赋税沉重,当时的户口逃逸过半,再加上中宗时的政治混乱,以至于有了天下板荡的风险。
  所以唐玄宗在开元九年至十二年,用四年时间来检地括户,得民八十万户,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
  检地括户,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而在此时,更是彰显国朝气象,盛世再兴的征兆。
  每进行一次,就会加强三分朝廷对地方的掌控。
  “对于那些僧道,也须嘉奖才是,人家出家人,为国出力,让地方酌情赏赐了寺庙几十百贯。”
  李嘉算是瞧出僧道的好处了,为了细水长流,不能做卸磨杀驴的勾当。
  “再寻一些其中出力大,且操守好的,册封一番名号。”
第八百八十五章
  “浙江府的近况如何?”
  李嘉轻声问道。
  “由于钱氏较为配合,浙江府一切平稳的很,转运使司、巡检司,军都司,都已经建立起来,对于各州县的官吏,也在量才而为,几个镇军,也取消了。”
  赵诚微微欠着身子,轻声道:“浙江府极其富庶,远超江宁、江西二地,如今已然民心归附,再过两年,就与其他府州毫无差别。”
  “这般也好!”李嘉点点头,说道:“看来元德昭此人做事还是不错的,秋后若是考课较好,就调到长沙来吧。”
  “对了,浙江府夏税有多少?”
  “回禀陛下,浙江府夏税粮五百万石,钱四百七十万贯,还有近百万匹绢布,商税更是极多,约莫两三百万贯。”
  孙钊连忙发言,说道:“浙江府的丝绸,布匹盛行,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而且,微臣还发现,其茶与盐的贸易也是广大,盐场必须掌控在朝廷手里。”
  “也就是说,许多盐场还在钱氏的手中?”李嘉诧异:“其竟然这般不识趣,这样不识时务的家伙,直接流放到占城去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