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5/1016

  “潘美虽有些本事,但恐怕不够,禁军须得支援两三万人,凭借着襄州坚城,定然能够守住,万无一失。”
  赵匡胤思量再三,感觉山南东路那几万人不保险,恐怕不是唐国御营的对手,必须支持些兵马,不然他不放心。
  “陛下所言甚是!”赵普点头道:“南国对于襄州城志在必得,但只要坚守不出,必然让其无功而返。”
  “是啊!”赵匡胤摇摇头,感叹道:“这种被动挨打的感觉真不好,就算坚守,也要耗费不少的钱粮,某所有有南国的钱粮,不,一半的钱粮,早就统一天下了。”
  瞅着这两位君臣来回说着,讨论的热闹,赵光义一时间插不上话,有些尴尬地看着地图,想要发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左瞅瞅,右看看,他望着关中方向,说道:“南国有无可能去向关中?”
  “关中?”赵匡胤眉毛一皱,看着数千里之外的凤州,秦州,疑惑道:“怕是无有可能,就算南国占据了关中,且不提那里的藩镇繁多,就是那贫瘠的地界,能养活多少兵马?”
  “晋王未免有些异想天开吧!”
  赵普轻笑一声,说道:“就算以关中为突破口,只要守住长安,那漫长的粮道,就能活活拖死南军。”
  被两位漠视,尤其是赵普的话,让赵光义气不打一处来,他硬着脾气说道:“话虽如此,但若是防住了两路兵马,失去了关中,以开封这般位置,几乎无险可守,防住也等于白守了。”
  “晋王所言有理!”赵匡胤不得不承认,凭借着关中居高临下的位置,只要一出关,开封跟前根本就没有啥关隘可守。
  “长安还是得派大将驻守。”
  得到兄长的夸赞,赵光义得意地看了一眼赵普,继续说道:“不只是南国,咱们还要提防其勾结北方,尤其是东汉,以及契丹人,若是北方糜烂,腹背受敌,更是不好了。”
第九百章
紧张
  紧急商议了大半天,赵匡胤也是无奈,只能以守势来面对即将而来的入侵。
  他其实也想以攻代守,但谁让守势消耗的钱粮小呢,府库存粮拮据,只能省点花。
  调一万骑兵,两万步兵,去往襄州。
  又派遣五万步骑禁军,去往扬州,合肥,寿州一带驻防,进行严防死守。
  如此,东京城附近的禁军,只剩下十五万。
  至于北汉及契丹人,赵匡胤只能多调派一些钱粮过去,让自己的那些在地方的兄弟们好好警惕一番了。
  杯酒释兵权的好处这时就体现了。
  他的那些禁军兄弟们,各个都去往了地方边疆,李汉超镇守关南、马仁瑀镇守瀛州、韩令坤镇守常山、贺惟忠镇守易州等防备契丹人;李继勋镇守昭义军,赵赞镇守延州、姚内斌镇守庆州,郭进镇守西山、武守琪镇守晋阳、李谦溥镇守隰州等,防备北汉。
  他的这些兄弟们,被安排的明明白白,都是悍将,与其让他们在禁军中乱来,还不如发挥余热,镇守地方,再霍霍百姓也无所谓。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的局势越发的紧张,唐国甚至不加掩饰地开始进行军队的换防调配,以及物资的运转。
  宋国也是赶忙进行防御,调防,转运物资,两国你来我往,好不快活。
  李嘉没指望偷袭,出其不意来打败宋国,或者说,就算得到了城池,只要东京城附近的二十万禁军完好无损,他就算吃下再多的土地,也会被迫吐出来。
  有句话说的好?
存地失人?
人地两失。
  况且,依靠偷袭的手段?
到时候就算得到了东京?
没有光明正大打败禁军,有失光彩?
到时候震服不了天下,那些藩镇定然不服?
造反还来不及。
  偷鸡成功?
人人都想自己也能偷,到时候北汉,契丹也会蠢蠢欲动,到时候受苦的可就是李嘉了。
  但?
宋国却不一样?
他作为中原的统治人,五代以来的政治中心,天然的就是法统继承人,丢不起被别人打到都城的脸。
  亦或者说,东京赖以统治整个中原的?
就是朝廷的威严,禁军打出来的威严。
  但?
只要失土败兵,那么威严就会损毁?
那么骄兵悍将以及藩镇们,必然蠢蠢欲动?
哪怕赢了?
也是一片焦头烂额。
  所以?
宋国不能输,也不能丢失太多的国土,禁军更不能败,被打破不败金身。
  中原王朝的包袱,不能倒了。
  俗话说的好,成王败寇。
  李嘉为了夺取中原,打败那二十万禁军,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对于勾结北汉契丹人,更是荤素不忌。
  对于契丹人,李嘉毫不畏惧,哪怕契丹人南下,他也不慌。
  契丹人不耐热,他选择的出征时间就在开春,四月初,等契丹人南下正六七月暑热,战斗力下降的厉害。
  况且,只要契丹人敢大举动兵南下,像后晋时期那样,举全国之兵而来,李嘉就敢用水师偷袭辽东,直接与高丽、渤海联合,直捣黄龙,顺便把燕云占据,断其后路。
  不过,李嘉对于契丹的这位睡王,实在是没有把握,尤其是燕云附近一群赵匡胤的兄弟们,其南下的可能性无限低。
  所以,大唐的目光,都在北汉。
  太原城。
  刘郡又一次召来了御前会议,为的就是这一次南北大战的戏码。
  作为北方一个小国,契丹人的附庸,中原的死敌,对于南下他们毫不掩饰,也迫不及待。
  河东实在太穷,中原再残破,但人口基数在那里,又太平了十几年,已然积蓄了不少的钱粮,他们就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于南方的一切都是渴望的。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如今的北汉,虽然是汉土,但却比契丹人还要贫困潦倒,如今有了南下的机会,怎么地也要讨论一番,看看有什么便宜能占的。
  紧急商议了大半天,赵匡胤也是无奈,只能以守势来面对即将而来的入侵。
  他其实也想以攻代守,但谁让守势消耗的钱粮小呢,府库存粮拮据,只能省点花。
  调一万骑兵,两万步兵,去往襄州。
  又派遣五万步骑禁军,去往扬州,合肥,寿州一带驻防,进行严防死守。
  如此,东京城附近的禁军,只剩下十五万。
  至于北汉及契丹人,赵匡胤只能多调派一些钱粮过去,让自己的那些在地方的兄弟们好好警惕一番了。
  杯酒释兵权的好处这时就体现了。
  他的那些禁军兄弟们,各个都去往了地方边疆,李汉超镇守关南、马仁瑀镇守瀛州、韩令坤镇守常山、贺惟忠镇守易州等防备契丹人;李继勋镇守昭义军,赵赞镇守延州、姚内斌镇守庆州,郭进镇守西山、武守琪镇守晋阳、李谦溥镇守隰州等,防备北汉。
  他的这些兄弟们,被安排的明明白白,都是悍将,与其让他们在禁军中乱来,还不如发挥余热,镇守地方,再霍霍百姓也无所谓。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的局势越发的紧张,唐国甚至不加掩饰地开始进行军队的换防调配,以及物资的运转。
  宋国也是赶忙进行防御,调防,转运物资,两国你来我往,好不快活。
  李嘉没指望偷袭,出其不意来打败宋国,或者说,就算得到了城池,只要东京城附近的二十万禁军完好无损,他就算吃下再多的土地,也会被迫吐出来。
  有句话说的好,存地失人,人地两失。
  况且,依靠偷袭得手段,到时候就算得到了东京,没有光明正大打败禁军,有失光彩,到时候震服不了天下,那些藩镇定然不服,造反还来不及。
  李嘉没指望偷袭,出其不意来打败宋国,或者说,就算得到了城池,只要东京城附近的二十万禁军完好无损,他就算吃下再多的土地,也会被迫吐出来。
  有句话说的好,存地失人,人地两失。
  况且,依靠偷袭的手段,到时候就算得到了东京,没有光明正大打败禁军,有失光彩,到时候震服不了天下,那些藩镇定然不服,造反还来不及。
第九百零一章
人心
  太原的初春,已然是寒风刺骨,宫殿外白雪皑皑,微微呼啸的冷风,在殿中徘徊,那燃烧的几根蜡烛,似乎也随着继颙法师的言语,而摇晃欲灭。
  继颙法师的话,在整个殿中响亮,其他人闻言,皆沉默不语。
  道理是这般道理,但理性这东西,却一直是少有的,人都会被其他的情感的遮掩。
  这几年来,北汉与宋国相互往来,兵事不歇,原本平和关系,又恢复到了与后周一般的敌对,去年的那场攻伐,差点把太原给破了。
  这般逮住机会,又有十万贯在这,岂能随意罢休,即使北汉灭亡,也得攻宋。
  这与北宋联金灭辽,联蒙灭金是一个道理,北宋与辽国仇恨极深,南宋与金更是血海深仇,理智在情感面前,不值一提。
  况且,在众人的认知里,宋国一向强大,别看此时唐国来势汹汹,但却不一定是宋国的对手,若是不乘机占便宜,日后就没机会了。
  “法师这番言语,有些耸人听闻了。”郭无为对于宋国很有信心,哪怕是契丹也奈何不得,怎么可能被唐国攻灭?
  “宋国与伪周,一脉相承,虽然前几年在蜀中小败,但那只是数十日急灭蜀国,骄兵罢了,又受限于地形,如今唐国贸然北上?
恐怕不尽如意?
甚至元气大伤。”
  此番话语,倒是让不少的大臣们颔首称是?
哪怕是刘继业?
也不得不承认宋国的强盛。
  即使他前两年收复辽州,把赵匡胤当作了踏脚石?
但宋禁军的精锐,依旧让他印象深刻。
  况且?
南兵孱弱?
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唐军即使再厉害,也不可能打得过宋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5/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