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1016

  “咕噜咕噜!”李嘉甚至没有抬头,直接饮尽,顺便将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嘴,说道:
  “惜竹,手艺见涨,味道还不错!”
  “郎君,奴不是惜竹姐姐!奴唤兰儿!”温柔的女声响起,李嘉这才回过神来,自己不就只有贴身丫鬟惜竹服侍吗?怎么又多了一人?
  抬眼一瞧,这位女子画着细眉,双眼水汪汪的,好似能勾魂一般,腰肢纤细,盈盈一握有些夸张,但差不了多少,更为关键的是,其下的臀部却又不干瘪,挺翘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身材火辣,但偏偏却是一副温柔细腻的模样,任君处置的表情。
  “郎君真有本事,吃了酒,就带了一个奴婢回来,是奴伺候不好吗?”惜竹此时也端了一碗醒酒汤过来,瞧着这副场景,眼眶微红,心里很不舒服。
  “当然不是!”对于这位贴身的丫鬟,李嘉很是尊重,毕竟算是体几人,在这世上,他最受信任的几人了。
  “你是陈府的吧!”
  “陈老爷将奴赠与了郎君,郎君也答应了!”兰儿目光如水,弱弱地说道。
  “正巧惜竹一人颇为孤单,你就陪着她,解个闷吧!”思量了一会儿,李嘉就有了处置。
  如今这个时代,大户人家赠送给婢女,就跟送与他人一匹马一般。
  而且,人家送美婢给你,还是好心,让你开枝散叶,你若是退回去,反而是驳了人家面子,被赠的人被退回去,也很惨。
  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置之不理,发生偷风抱信之类的,很正常。
  “多了一个姐妹,你多交她些许规矩!毕竟这不是陈府了!”对于惜竹,李嘉声音很温和。
  “是,郎君!”惜竹敷衍了事地行了一礼,瞧着门外立着几人,她翻了翻白眼,颇为懂事的拉着这个妖艳的女人,扭着小蛮腰,快步离去。
  “进来吧!”揉了揉脑门,李嘉挥了挥手,说道。
  只见,一个脸色黑红色、身材粗壮的大汉走了进来,步伐稳健,身材健硕,四肢发达,是个步兵的好苗子。
  “小的郑宽,见过郎君!”郑宽瞧着高坐其上的年轻人,虽然面容稚嫩,但自有一股别样的威势在里面,他的双腿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听闻你有秘方献上,为何?”
  “郎君,我这是祖传秘方,轻易不可见人,由于岭南黄乱(黄巢之乱),祖上为躲乱贼的抓捕,所以就来到儋州,繁衍到现在,已经上百年了!”
  郑宽一开始有些紧张,但被赐坐后,屁股挨了木头,心神安定了些许,很顺利地说了起来。
  “哦,我倒很好奇,什么东西能让你家,害怕到这个份上!”李嘉这时才有了兴趣,什么东西宝贵到这个份上。
  “我家世代都是铁匠,所传的,自然是关于武器——宿铁刀的炼造方法!”
  “也对,黄巢这斯来到岭南,就是为了积蓄力量北上,自然需要兵甲精良!”李嘉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随即,他又好奇起来,究竟这个宿铁刀是什么东西。
  见到郎君真正有了兴趣,郑宽颇为兴奋的解释道。
  话说在南北朝之前,中国古代的钢刀大都用百炼钢工艺制成,经百炼钢工艺制作的刀剑性能优异,锋利无比,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其中,百炼钢工艺十分繁复,一把百炼钢刀剑的造价十分昂贵,且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据说,东汉时期,一把百炼钢刀剑的制作成本,可以购买当时七个人两年的口粮;三国时,曹操命人用百炼钢工艺制作宝刀5把,愣是用了三年的时间,令人咂舌。
  百炼钢工艺虽好,但它过于繁复,用其制作刀剑,成本过大,且耗时耗力,跟不上战争的需求。
  东汉末年,一种全新的炼钢工艺——“灌钢法”诞生。南北朝时期,一个名叫綦毋怀文的牛人将这种灌钢法发扬光大,并用其来制作刀剑。
  綦毋怀文在东魏与西魏交战之时,来到东魏实权掌控者高欢帐中,进献宝刀“宿铁刀”,他向高欢宣称此刀采用广陵城的土与昆仑山的铁利,用灌钢法精制,可斩三十层铠甲。
  高欢不相信,便命令士兵搬来三十具铠甲叠在一起,只见綦毋怀文一声大喝,以刀力劈之,尽数劈开,帐中将士无不欢呼。
  于是,宿铁刀名声大噪。
  “你是说,你家的秘方,就是宿铁刀的制造方法?”李郎君突兀地站立起来,惊喜万分。
  “应该是的!”郑宽擦了擦汗,“我家打铁方法,不过是简易的,平日里打造的武器,也是极为上等!”
  “想来,若是用上这个秘方,得到宿铁刀并不在话下!”
  “如果真能得到宿铁刀,你将会得到几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东西!”
第八十九章
今不如古
  里边的某处小山谷内,巨大的高炉高高耸起,约莫有10来根,冒着长长的黑烟,直入云霄,将棉花糖一般的云朵,直接染成了黑色。
  从小峡谷外一条修整过的小道上,源源不断地走运的马车,一车车然后已经烧好的竹炭,将道路不断地夯实。
  李嘉就带着众人,观察着这传说中秘方的厉害之处。
  数个赤裸的大汉,正用力的拉扯着巨大的风箱,烧得红彤彤的液态的生铁汁,不断地被浇注在熟铁上。
  大锤并小锤的不断敲击,叮叮当当的响起,再经几次熔炼后,使生铁、熟铁内碳含量平衡,成为钢。
  由于将液态生铁作为渗碳剂,碳的流动速度大大提升,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这就是灌钢法。
  而之后,铁匠师傅就用含碳量低的熟铁作刀背,用灌钢法炼制的钢做成刀的刃部。
  年老的带着年轻的,古铜色的肌肤不断地冒着汗水,粗壮的胳膊上青筋暴起,温度极高,李嘉估计,至少有四十度左右。
  作为剑的钢条反复的被敲打后,重头戏就来了——淬火。
  “郎君,重要的一步,就在于淬火!”一旁,贡献秘方的郑宽,直直地盯着被两个壮汉抬进来的木桶,沉声说道,嘴巴不自觉地吧唧着,似乎有些口渴,显然,他也是极为紧张的。
  “这又是?”李嘉显然是极为好奇,连忙走过去,探目一瞧,只见木桶之中,装满了黄骚味的液体,看上去,似乎就是某种生物的尿液。
  滋滋滋——
  铁匠师傅夹起钢条,放在木桶中骚黄的液体中淬火,随后,钢条表面上的纹理似乎变幻了些许,又被放在炭火中烧红,然后又继续捶打……
  “这是牛尿!”郑宽略带犹豫之色,生怕李郎君知道后有了脾气,思量再三,这次说道。
  “牛尿?”得知这个信息,李嘉真的是感慨万千,早就听闻,古代造剑,一直有利用人体脂肪一类的法门。
  比如干将造剑不成,感慨要学自己师傅殉剑,其妻子莫邪则割掉自己的长发,才造出宝剑。
  而用牛尿淬火,的确算的上稀奇古怪了。
  等了约莫两个时辰,一把宿铁刀就成形了,李嘉试了试,的确是份量不轻。
  然后又与普通的刀剑互砍,宿铁剑瞬间即可将普通刀剑砍断,锋利可见一般。
  “郎君,此等方法,甚是奇特!”锤打完刀,陈铁匠擦了擦汗,就走了过来,满脸的喜色。
  “古人之智,真是今不如古啊!”
  “既然有效果,郑宽,当奖励你五百贯钱,田地千亩,若是以后能教子女识字,考上科举,你家才是真正的崛起!”李嘉很讲诚信,一诺千金,立马就许下了奖赏。
  而一直心怀忐忑的郑宽,听得郎君如此言语,哪里管得读书什么的,这才缓过来,连忙感恩着,喜不自胜。
  “如今此地有多少铁匠了?”陈铁匠就是李嘉从邕州带过来的御用铁匠,风箱就是从他的手中诞生的,虽然依据的是李嘉的描绘。
  “不多,也就二十来人,其他人都是学徒,真正有手艺的,不够一只手数的!”陈铁匠面色发黑,谈到这,他却有些不高兴了,真正有本事的人数太少了。
  整个工坊不过一百来人,每个老师傅带三到四个徒弟,每天造的盾牌不过几十个,枪头数百来个,刀剑数百,效率已经达到了极致,唯一欠缺的,就是铁匠了。
  此次前来,一是为了见见秘方,二是来观察一下工坊的具体场景。
  “加点量,这个速度可不行!”李嘉催促道。
  “郎君,我等已经尽了十分力气了,再多,真的无法增加了!”陈匠户摊开手,诉苦起来。
  “之前,让那些老师傅尽量多带徒弟,效果却不是很好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哪怕与每人奖赏10贯,但应者寥寥,传与弟子一些皮毛已经算是可以了!”
  “这样,若是谁教会了一个徒弟,奖赏十亩地,且,徒弟未来的薪俸的一成,都是他的,直到其百年之后为止!”李嘉思量的片刻,发现光是奖励钱财是无用的,还需应对得体才行。
  那些匠人们之所以不想教太多,无非是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而先用土地诱惑,再加上薪俸分成,如果再不行,那就是老顽固了。
  唯一的办法,就只能让他当一个纯粹的铁匠,压榨剩余的价值罢了。
  在李嘉的关怀下,工坊早就已经实行了流水线作业,淬火,灌钢,捶打,浇灌等步骤,已经分成了数十步,但每个铁匠都有自己的独家秘籍,捶打的轻重缓急,淬火,乃至于浇灌,都有不同的方法。
  每个师傅带着几个徒弟,有的打剑,有的打盾,枪头,互不干扰,每把剑上,绝不刻第二个铁匠的名字,就是那么多讲究。
  “歇会儿,师傅们,开饭了!”这会儿功夫,时间就到了午时,大厨们带着饭菜汤水,就来到了这,吆喝起来。
  随即,大家伙都放下了手中的家伙事,端起米饭就吃了起来。
  “这些都是体力活,隔三差五的食点肉,大家的饭量也不少,中午歇息两刻钟!”陈匠头弯着腰,注意到郎君的脸色,轻声解释道。
  “体力活,食肉是应该的,以后每两天就一顿肉,每天一锅鱼汤,不要吝啬!”李嘉看了看这锅豆腐青菜汤,摇了摇头,高声喊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