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016

  “兄弟们都辛苦,酒食自然少不得,今个就杀头猪,摆上十坛酒,咱们歇息片刻!”
  “多谢郎君——”众人顿时喜笑颜开,齐齐拜下,能够大肆的吃口肉,喝口酒,已经是神仙日子了。
  “之前与你说的水力锻锤怎么样了?”
  “郎君,这……”陈匠头有些难以启齿,硬着头皮说道:“您说靠水力来锻铁,只是言了水力,匠人们着实难以弄出来,若是筒车、水碓啥的,这是祖宗的东西,咱忘不了,但水力打铁,着实困难!”
  “去琼州之前,我就吩咐,未曾想,竟然如此……”李嘉真是气急了。
第九十章
水力锻锤
  “一个小小的水力锻造,竟然如此之难吗?”李嘉的心情颇为不爽,这样一个创业者随时可以弄出来的东西,到他这里既然耗了几个月的时间,仍然不见踪影,莫不是这些工匠们偷懒了?
  “郎君,你也非是不晓得,咱这就几个木匠,都是祖传的活计,年纪又大了,自然不好弄了!”陈匠户瞧得郎君一脸不悦的样子,连忙为自己的兄弟解释道。
  “况且,您这东西,只说了它的模样,又是来锻造铠甲的,老祖宗从未做过,咱自然难以做出来!”
  “哼!老祖宗之前还不用筷子,用刀叉呢,更不坐椅子了,现在你们怎么会用了?”李嘉听此,直接进行反驳,这些人全凭经验来做,不读书,年岁又大,脑袋自然是浆糊,呵斥的再多也无用。
  而对于郎君这这些说辞,一旁食饭的匠人们,则满是是惊讶,他们几十年的眼光中,从未听过如此新奇,且有些荒唐的事。
  “啥时候祖宗用刀叉来吃饭了?这不得把嘴巴划开啊!”
  “不坐凳子,那坐什么?总不至于坐在地上吧,那多无礼啊!”
  “这是哪一朝的事?如此荒唐!”
  匠人们听得此言,热烈的讨论起来,交头接耳的说了起来,似乎顾及到郎君的颜面,声音很小,但嗡嗡嗡的凑在一起,又显得极为吵闹。
  对此,李嘉还摇了摇头,不读书的后果就是如此。
  坐椅的普及也不过是近一两百年的事了,但这些匠人们已经完全不知晓。
  “郎君,我有办法做出您要的东西!”就在李嘉准备扭头就走的时候,耳边传来弱弱的声音。
  转头一瞧,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颤抖抖的举起手,脸上满是青涩和紧张,声音很清脆。
  “小凳子,别胡闹!”陈匠头连忙紧张地呵斥道,少年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瞬间又消失了。
  “站起来,你叫什么名?”李嘉兴致盎然地问道。
  “邓方,正正方方的方!”小凳子身高1米5左右,脸上带着青春豆,见到郎君问起,有些羞怯的说道。
  “这孩子祖传的木活,您别看他年纪小,现在已经能做活计了,机灵的很呢!”陈匠户解释道。
  “小家伙,你恐怕没有听明白,我要的可是那个水利驱动,锻造铠甲的东西!”
  “我知晓,我确定我知道怎么做!”小凳子微微抬起下巴,有些骄傲的说道,不一会儿,又低下头了,有些不好意思。
  “如果你小子真能做出来的话,自然有奖励给你!”李嘉看着这个年轻人,颇有些期待,这群匠人们年岁大了,只有让年轻人起来,思维活跃点,才能让整个工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郎君所言的水力锻甲,其实我们早就做出来了,是大家不知晓罢了!”小凳子邓方有些颤音,小心翼翼的说道。
  “嘿,你这小子,瞎说什么?我要是造出来了,早就告诉郎君了,又怎么会隐瞒呢?”陈匠头立马恼了起来,这话说出来不是打他的脸吗?我就知道这小子,什么都不懂。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小凳子急了。
  “继续说下去!”李嘉鼓励道。
  “其实只要把舂米的水碓改造一下就行了,将石锤改为铁锤,再将下面的扇叶改进一下,速度就更快了,只是下面的转轴,难以解决,承受的的力度太大,一般的硬木承受不了!”
  听到这,李嘉脑海里立马闪现出电视中水力舂米的场景,然后再将底下的米转化为铁,果然,就是水力锻造了。
  还是自己读的书少,又是个文科生,只闻其名,未见其样,对于水力锻造的了解很浅显。
  “转轴的问题也很好解决,只需要在其上包裹一些铁片,亦或者用纯铁的制造一个,如此就可行了!”李嘉兴奋的说道。
  水力锻造其实与水力舂米的结构差不多,但,就是一个思路问题,还有匠人们对于先人执着的尊敬,从而未诞生。
  水利锻锤其实并没有神乎其神,只是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短时间内造就一批可以进行锤炼的铁板,之后还需要铁匠进行细细的锤炼,才能成为板甲。
  一次性能成为板甲,还得是液压机才行,目前的技术达不到。
  但水利锻锤的普及,的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让铠甲的普及,成为了现实。
  啪啪啪——
  巨大的铁锤随着水力的驱动,不断地落下,将一整块的铁,逐渐锤成了飞机场,厚薄程度也渐渐合适。
  直到再无法锻锤后,这才取出,让那些老铁匠进行雕琢,锤炼,一个时辰过后,一个粗糙的板甲就成型了。
  “郎君,您瞧,您所言的板甲就成型了,只需再弄个护心镜,就能上战场了!”陈匠头指着板甲说道:
  “只是,这板甲与锁甲及鳞甲相比,防御低了许多!”
  “不碍事!”虽然板甲粗糙,穿着不舒服,但李嘉越看越高兴,挥了挥手说道:“板甲也是盔甲,总比所谓的纸甲,藤甲之流好上些许,从古至今,有哪支军队能够从上到下全部着甲的?”
  “10个人里,有一半人着甲,已经算是精锐了,咱要让所有人都着板甲,可谓是前无古人了!”
  “这样的板甲,一天能造多少个?”李嘉直接问道。
  “铁料不缺,若再加几个水力铁锤,不太讲究的话,学徒就能自己锻造加工了,一天的功夫,至少能弄一百具还有余!”陈匠头拍了拍胸脯,保证道。
  听到这里,李嘉就能幻想自己会下的数万大军,披甲持矛,气势汹汹地而下,敌方望风而逃的景象了。
  “好,除了要保持铁甲外那些筒车,水车,曲辕犁等农具,也要大肆建造,目前最要紧的,就是开垦了,儋州这几千亩远远不够,等到了春后,至少等十万亩才行!”
  “你们必须保证足够的农具,如镰刀,锄头等,达不到,唯你是问!”
  “是,郎君!”陈匠头脸瞬间垮了下去。
第九十一章
思维飞跃
  工坊目前紧着民用为主,军事上还是不急的,按部就班就行了,而最要紧的,还是火药。
  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以及活字印刷。
  网上所吹的三大发明在大宋朝,简直是令人发笑,指南针由司南改进,隋唐时分已经有了,被阿拉伯人学去;造纸术是蔡伦改进的;只有活字印刷才是北宋诞生,但应用不大,明清时依旧以雕版为主,毕竟不是每个工人都是识字的……
  唐朝时期,火药已经诞生,广泛的运用到战争中,开始露出峥嵘面目。
  借鉴于火药的爆发力,唐朝将其应用到弓弩之中,作为助推器,使得弩箭发射的距离增加了不少。
  但,忽略了火药的爆炸性和杀伤力。
  “徐道长,研究的怎么样了?这几个月,某陆陆续续送来了上千斤,配方也已经告诉你了,今个你还没研究出来吗?”
  这一次李嘉又来到了儋州的道观,不过,却是在催促徐道士对于火药的研究。
  “其实郎君你应该找那些烟火师,对于贫道而言,硫磺等物,只是炼丹的材料罢了!”徐道士淡淡的说道。
  “这种东西太过于伤天害理,不到要紧时分,郎君勿用!”
  跟着这一脸高人姿态的徐道士走去,来到了一间地下室,阴冷干燥,一只只木箱上,摆放着一个个圆球,有大有小,约莫有上百颗之多,火药被晒干的泥土包裹着,防止出现意外。
  “点燃引信之后,小球,方圆一丈之内,寸草不生;大球,方圆三丈之内,血流成河!”
  “郎君所言太过笼统,差之毫厘,威力也差之千里,贫道改进了数月,才调出真正合适的比例!”
  随后,李嘉手中就多了一张纸,上书写着这么几行字:
  “郎君此等物,太过骇人,有伤天和,望请慎重!”徐道士一脸诚恳地说道。
  “某已经知晓了!”李嘉同样慎重地说道。
  望着李嘉离去的背影,徐道士沉吟着:
  事到如今,也不知是福是祸了,看天意吧!
  来时一脸的嫌弃,归去后,李嘉确实极为兴奋,拥有了火药,这世间还有谁能挡的住他?啊?
  等等,火药是有了,我该如何发射呢?大炮又该怎么造?直接弄个铁筒吗?
  不过是熟读历史的李嘉知道,青铜炮一直是历史的主流,被淘汰还需很长时间。
  “通知下去,卸岭都近些时日,多寻一些铜矿,目前从邕州运些铜料过来,我有大用!”
  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
  先琢磨下吧,需要多尝试一番才好,总会弄出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