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016

  随后,在这名契丹兵的带领下,李嘉本人就来到了城主府,做规模宏大的府邸。
  见到这名城主后,与想象中的披发左衽不同,此人反而是右衽束发,穿着绸缎,模样端正,若是不知的,还以为是中原的某地主官呢!
  “鄙人乃卑沙城主,此次冒昧邀请,还未诸位莫怪!”李嘉等人还未有动作,这位留着长须,风度翩翩的中年人,就率先行礼,道歉起来。
  如此一来,李嘉反而迷糊了,此人不像是契丹人,又怎地当上城主了?
  “未知城主请我等小民前来,有何要事?”李嘉行了一礼,问道。
  “贾人稍安勿躁,此时正有好事寻尔等!”高昀作为卑沙城的城主,见到这几个南商,脸上带着笑,松了口气,缓缓解释道。
  原来由于禁止与中原往来,城主家也没有余粮,家里的牛羊及各种北地特产,已经堆积如山,正需要解决一番,才能维持生活。
  “城主见谅,收购这些,需要大量的铜钱,我等却并无携带许多!”
  此话刚落,城主叹了口气,急忙说道:
  “与你们便宜些许也是可以的,只要完全兜售住就行了!”
  “可否用布匹瓷器易售?”李嘉轻松问询道,令城主极为惊喜,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交换而来的瓷器布匹,玳瑁,乃至于宝石,转手一卖,就可以赚上一大笔。
  而李嘉也未曾想到此次如此顺利,有一个本地的地头蛇帮忙,自然也是高兴的。
  于是,仅仅用数十块宝石玛瑙,一百斤象牙,以及一百匹绸缎,李嘉就换来了上百根年份最低十年的人参,以及五百匹马,数百斤鹿茸等。
  对于李嘉而言,简直是赚大发了,哪怕转手一卖,利润最少翻十倍,这也是他赶上个好时候。
  这里,李嘉对于自己在山东的小动作,微微有些愧疚,多亏了郭荣,不然怎么赚那么多?要不,煽风点火的动作小点?
  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合作关系后,李嘉等人虚惊一场,又开始进行扫货,接见大量的商贾,以极低的价格收购。
  这时,一个神神秘秘的客户接见了他,直接提出一万两黄金商品。
  对此,李嘉带上数十号人,连忙前去瞧瞧,一万两黄金,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尤其是东北这地方金矿多,这个数字可信度极强。
  “自我介绍一下,鄙人大氏韦,急需大量的武器,以及数万斤的生铁,至于黄金,应有尽有!啪啪啪啪——”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一脸骄傲地说道,随着他的掌声,数箱满载着黄金的木箱,打开了盖子。
  一瞬间,李嘉被晃花了眼。
第一百章
自由贸易
  什么铜矿铁矿也不及一个金矿。
  李嘉感觉自己的热血都在沸腾,一个金矿,不知道抵多少个铜矿,真是令人兴奋。
  “您需要什么?”过了一会儿,李嘉平整心情,深吸了口气,问道。
  “弯刀,越多越好,弩弓,同样如此!”大氏韦同样吸了口气,认真地说道。
  “北地缺少铁器,契丹人严禁铁器来往这里,所以,我需要大量的铁器,价格不是问题!”
  “当然,我想您一定是有的吧!”大氏韦目光一凝,周边的护卫也露出虎狼般的眼神,威吓意味明显。
  “抱歉,我们或许并不应该见面!”李嘉不为所动,收敛起情绪,沉声说道。
  “我们与城主已经合作了,所有的东西已经销售完毕,若是无事,我们就离去了!”看了一眼两旁雄壮有力的护卫,李嘉将城主拿出来当做挡箭牌。
  果然,此言一出,大氏韦脸色一变,所谓的自信也动摇了许多,眉眼平和了不少了。
  卑沙城主虽然是渤海人,但不过是契丹人扶持的忠臣,其秉承的以遗治遗的政策的,就是为了稳住渤海遗民,保证辽国的天下,渤海遗址上建立的东丹国也是如此。
  “再次介绍一下,鄙人大氏韦,渤海国宗室之后,这次请先生来,就是为了渤海国的复国大业,急需大量的武器,若是复国成功,不吝土地赐封!”
  “若某所见不差,渤海国已经复国!”
  “呸,它算什么渤海国,烈氏逼走世子大光显,把持国政,另篡夺南海府,建立所谓的定东国,而我等,就是需赶走烈氏,复我大氏天下!”
  接着,这位大氏韦王子颇有些雄心壮志,描绘了一番复国后打败契丹人,再次让海东盛国威名远扬。
  “复国不只是需要金钱,还需要大量的人!”李嘉摇了摇头,直接说道。
  “自然,整个辽阳府虽然被契丹人控制,但渤海人却有数十万,只有甲器具全,复我渤海,易如反掌!”
  “阁下太过于乐观了,不提渤海国,就契丹人如何?他们会眼睁睁地看着眼皮底下立起军队不成?渤海遗民虽然怀念故国,但渤海已灭数十载,舍家抛业者又有几人?”
  “这……”这位王子顿时脸色发白,细细想来,这个南地商贾竟然所言有理,如何鼓动遗民,又如何在契丹人眼皮底下建立军队,这真是个烧脑的问题。
  “请先生教我!”大氏韦大汗淋漓,连忙拜倒,口中直呼不已,果然,中国文化在南地,一个小小的商贾,竟然能直透大势。
  “阁下客气了,某不过是一己之言罢了!”李嘉连忙摆手,自己可不是来做军师的,老子堂堂皇室后裔,比你这个所谓的渤海王室强太多。
  “请先生教我——”大氏韦再次拜倒,口中直呼:“渤海国已亡数十载,百万遗民血泪累累,若是先生能有所教我,这万两黄金就是您的了!”
  “寡陋之言,若阁下不弃,某就献丑了!”早这样不就好了?没有钱,哪个愿意帮你?我看上去就那么傻?
  李嘉变脸如此之快,大氏韦有些愣神。
  “渤海已忘数十载,多数遗民已入后渤海,即使辽阳府存留数十万,但早已经泯灭了勇气,只能苟且偷生,甲胄易得,精兵难求!”李嘉走了几步,大脑中突然点开了某种东西,连忙说道:
  “长白山之侧,有一蛮夷,渔猎为生,上可擒虎,下可摸鱼,强壮有力,作为兵士,最为合适了!”
  “先生所言,可是女真人?”大氏韦惊喜地说道。
  “然也!”李嘉点点头,“女真人虽然野蛮,未曾沐浴教化,不识五经,但不惧生死,毫无畏惧,阁下从某这里购得武器,雇佣女真为兵,亲信为将,兵甲具全。”
  “长白山自十年前喷发至今,已经荒废多年,休整军队再适宜不过,待兵精甲全后,可一击入上京,清君侧!”
  现在就放出女真人,有点过分吧!
  但,现如今也是契丹人的巅峰期,让契丹人与女真人斗一斗,还真是有所期待啊!
  “清君侧?此三字,即可抵万两黄金!”大氏韦听到这些话,不由大喜,有此三字,可算是出师有名,拉拢各地将领了。
  此人不亚于自己从三国志中所看到的‘隆中对’,难道,此人乃吾之孔明不成?
  “这些黄金我也不白要你的,长矛千把,长弓两百,也算是我的回礼了!”李嘉也有点不好意思,勉强送点东西算回礼吧!
  随后,李嘉详细地与他讲如何去高丽募集女真人,如何休整,又怎样突袭上京,毕竟后渤海国一直在向西防备辽人,又怎么会料到腹心中突然杀出来一只军队?
  收下了万两黄金,再三请辞,在大氏韦含泪的送别中,约定明年再会后,李嘉就带着数百匹马,以及大量的鹿茸鹿皮,以及人参,登上船,顺风而下。
  “不过,我在山东挑起叛乱,又在辽东挑动战争,难道是个灾星不成?”李嘉低着头,沉思起来。
  顺风南下,李嘉又来到了王氏高丽国,已经统一了朝鲜半岛,灭了新罗及百济,此时在位的是光宗王昭,他确定了高丽的政治制度,一改前期与各豪族联合统治的局面,开始进行中央集权。
  颁布“奴婢按检法”,实行科举制度,制定百官公服,清洗地方豪族,可谓是铁腕,使得王权大大巩固。
  李嘉来到首都开城时,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大量的中原商品被销售一空,最后一点存货也没了。
  这次,李嘉倒是没有进行煽风点火,哪怕那些豪族们不断地进行暗示,私下会面,也没能动摇李嘉那颗平稳的心。
  因为王氏高丽不与其他不同,这是一个王朝的初期,正是一个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招不慎就会引火烧身,惹来大麻烦,他可是来做生意的。
  为了获得独一无二的垄断地位,李嘉为了证明自己在辽人中的人脉,于是向光宗贡献了一百匹辽马,比高丽本土的矮脚马强太多,惹得光宗大喜。
  随后,李嘉以每年五百匹辽马的价格,获得了御用商人的名号,被允许去往高丽各地,自由贸易。
第一百零一章
御用商人
  许多人以为此时的高丽地方千里,一省之地,物产自然是贫瘠的,人口不过一百来万,但,这只是相对于中原而言,与南汉相比,其实国力相差不了多少。
  金、银、铜、人参、茯苓、松子、毛皮、黄漆、硫黄、绫罗、苎布、麻布、马匹、鞍具、袍、褥、香油、金银铜器、螺钿器具、文席、扇子、毛笔、墨等,都是高丽出口商品,无论是在中原还是在岭南,都是比较受到欢迎的产品。
  虽然利润不多,但往来中原却不过旬月功夫,利润倍之,这条航线李嘉自然不会放过。
  更何况,高丽金银数量极多,兑换比例与中原相比甚小,其中的差价赚起来,也是舒服的。
  而出乎意料的是,李嘉还在开京结交了后周使臣双冀,这位因病逗留高丽的文臣,才学出众,从翰林,升为文衡,最后,他又向光宗九年(958)提出了高丽科举制,至1894年止,在朝鲜流行了936年,是中国域外科举最长的。
  为了垄断高丽的商贸,光是一个御用商人的名号是没太大用处的,李嘉对于这位重臣进行积极笼络,投其所好,从自己的私藏中,捞出些许,赠送其大量的书籍书帖。
  最后,又花大价钱买了一百结(朝鲜半岛自春秋战国时,从齐国学管仲的计量方法,每结指亩产二十石大米的土地)土地,才能勉强说动他,让其劝导光宗。
  所为的,不过是想垄断高丽的铸币权,从而在金融上,对于高丽进行控制,这往往比政治上的控制,更加隐晦,也获利更多。
  高丽王坐在床垫上,两旁跪坐着亲侍,负责传递王旨,大臣们五日一见,由于高丽此时依旧是贵族与国王联合治国模式,事务极少,李嘉这个御商行走在高丽,也要看那些贵族给不给面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