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7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3/1016

  到了沙州城,这里的城墙比瓜州强太多,许多的兵卒不断地巡逻,把守非常的严密,一看就是战争堡垒。
  当然,人口方面,自然也不及居延海的瓜州,只有四五万人,兵卒却超过了一万。
  能够养那么多兵,也足见其富庶,往来的商贾甚至比居民还要多。
  绿眼的,黑眼的,蓝眼的,各色人等都有,大街小巷,到处是摊位小贩,汉式的建筑与异族的建筑相交辉映,显得格外的异域风情。
  路上被开出了一条道路沿街的行人议论纷纷,对于唐使的到来,或激动,或高兴,或疑惑,总而言之,不一而足。
  直到了节度使,狄剑也在府前,见到了一个年迈的老人,不言苟笑,威风凛凛。
  见到狄剑的到来,他飞快地露出激动的神情,抢先几步上前,对着狄剑道:“臣等盼天使,如盼甘露,近百年来,沙州百姓,终于见到大唐天使了!”
  说着,其老泪纵横,颇为伤怀。
  狄剑很明白政治诀窍,立马就从身后,拿出被木匣中珍藏的圣旨,不由得摊开,高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曹元忠,世代守土于西边,尽心与王室……”
  “特,授予曹元忠归义军节度使之职,特加河西观察使之任,赐予锦袍银授,并加以西宁侯之位……”
  “微臣叩谢皇恩——”曹元忠口中言语,但却一时间没有起身。
  他正奇怪,圣旨开头,怎么没了中书门下字样,面色立马些不虞,他以为这是白板圣旨,对他来说,是一种羞辱。
  “族长,并非白板,中原圣旨都是这般样式!”曹庄看着跪下的曹元忠一时间没起来,立马就明白了其心思,连忙解说道。
  “陛下隆恩,臣等不胜感激!”
  被搀扶着,曹元忠笑容满面地起身,轻声道:“朝廷圣旨样式变了,在下一时间还有些不适应。”
  “哦!”狄剑也反应过来,看着周边人异样的目光,他不由得解释道:“大唐再复后,朝廷圣旨就不再以中书门下开头,西北闭塞,怕是不曾知晓。”
  这般,周边的官吏这才展露了笑容。
  随之,节度府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宴请,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到了,对于唐使的到来,可谓是极为热情。
  而曹元忠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当众问道:“朝廷不曾忘却我等遗民,我等万分激动,敢问天使,朝廷几时打通西域,再复安西四镇?”
  狄剑见到众人期盼目光,沉吟片刻,他不由得说道:“陛下对于西进,一向是极为看重的,灵州的冯节度,也不停地厉兵秣马,关中也在不断地增兵,只要有了合适的时机,必然会有所行动。”
  虽然没有明确的诉说时间,但却强调朝廷的准备,表现一直在努力,只是等待时间,准备着。
  “真是太好了!”即使没有明确的回答,但这番话,已经让曹元忠感到满意,他不由得感怀道:“某已经年迈,不知何时就会进土,只是张公恢复的国土,归义军的十数万百姓,不能再被吐蕃、回鹘人蹂躏。”
  “只要大唐愿意西进,我等归义军,会为之流尽最后一滴血。”
  众人也是欢喜,在在战争不断的西北,拥有一个庇护,是多么的难啊!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于阗
  一觉醒来,狄剑就怀中就抱着一位娇小的美女,这是昨夜床榻上自带的,他憋了几个月,一股脑的发泄出来。
  再者说,来到沙州,待不少的日子定然是要有个女子服侍。
  “恩,眼珠不是褐色的,不是蕃婆子。”
  狄剑点点头,对于所谓的西域胡姬,他是一点兴趣也没有,还是汉人女子好,一手可握,温柔似水。
  “奴家服侍您!”少女也不羞涩,瞪大眼睛,似乎想看看天使有何不同,直挺着身子为他穿衣,然后轻声道:“自今日起,奴家就服侍您了,天使您认为如何?”
  “行罢!”狄剑瞅了一眼床榻上的梅花,事实上,处不处的无所谓,咱大唐不忌讳这个,能生儿育女就行,不过锦上添梅花,还是让人舒服的。
  “你暂且歇息吧,我去说说!”
  狄剑也没有儿女情长,直接甩了甩裤腰带,就直接离去。
  偌大的节度使很是宽敞,一眼望去,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黄色,似乎沙漠中,总是逃脱不了这个颜色,他看的都厌烦。
  一路上,侍女仆人很是恭敬,狄剑走路带风,出了府邸后,带着肉食酒类,回到属于骑兵的营地。
  一边犒赏,狄剑一边拎起酒水,说道:“这葡萄酒,与咱们的酒不同,甜滋滋的,吃的痛快,应有尽有,也不虞喝醉,大家尽情的吃,休息几日。”
  “指挥使,咱们以后真的在这黄沙满地的地方住下?”某个都头满脸犹豫道。
  “这还有假?”狄剑知晓,众人离乡多日,对于西北还是待不惯,不由得鼓励道:“只要大家伙多多杀敌,某就做主,一人找个婆姨,汉人,胡人都行。”
  “要我说,还是胡人好,屁股大能生儿子!”
  “指挥使,那绿眼睛的,夜里醒来,不得吓死人勒!”
  “人家奈子大,儿子吃个痛快能长个!”
  ……
  谈起女人,众人的思乡之情就淡了许多,狄剑又多多安慰,为众人娶妻的心思,越发的浓厚起来,只有在这里安了家,才算真正的安稳。
  在沙州城中,他这个兵马使,也有自己的衙门,他故意要在军营附近的,日常操练也方便些。
  城内的居民,这几日都是好奇之色,议论之声不绝,箪食壶浆者不再少数。
  而更多慰问的,反而是和尚寺庙。
  沙州的寺庙,源源不断地送上酒肉过来,许多牛羊,骆驼,堆满了军营,毫无吝啬之意。
  狄剑很是疑惑,按照道理来说,和尚对于大唐的旗号,应该是最淡然的才对啊!
  不过,他连续问了几次,这才隐隐约约有避讳,护佛等词,让他更加的疑惑。
  无奈,他只能找到了曹庄,这位去往中原的使臣,算是他唯一的朋友了。
  曹庄沉吟片刻,这才说道:“所谓的护佛,说的喀喇汗国。”
  原来,在中亚以锡尔河畔的怛罗斯为中心的喀喇汗国,原本信奉信奉佛教与摩尼教,可在神武元年(960),穆萨·阿尔斯兰汗,竟然强制国民信奉绿教,二十万帐突厥人一夜改信。
  这让于阗国王李圣天格外不满,回鹘人与于阗王国都信奉佛教,也是佛教同盟。
  于是,在神武三年(962),在喀什噶尔的佛教徒求救下,于阗的唐式步兵与高昌回鹘派来的骑兵一起,包围了喀喇汗国的首都。
  由此,也拉来了喀喇汗于阗战争。
  于阗人收留大量的唐兵,保持着安西时代强大的步兵方阵,高昌回鹘,也称作西州回鹘,则擅长轻骑兵,一静一动,相互配合之下,保持着上风。
  但,喀喇汗国实在是兵马强健,又是绿教加成,两国联合才能占据上风,单独对战,可想而知。
  所以,眼见着喀喇汗国越发的强势,即使相隔上千里,归义军的佛教已经感受到了威胁。
  绿教并不像摩尼教,也不像拜火教,其天然的赶尽杀绝特性,让归义军惶恐不安。
  所以自然而然,大唐这个粗腿,就成了佛教的救命稻草。
  多一个援兵,也是好上一分。
  “喀喇汗国?”狄剑疑惑道,他从来没听过这个国家,绿教也不曾听闻,不过,自小就对佛教熟悉的他,对于这个所谓的绿教,自然就天然的厌恶起来。
  打心底,他就绝对此国划入了敌对行列。
  “可惜,先于阗国王李圣天殿下逝去,不然哪有喀喇汗国的威风。”
  曹庄摇摇头,一脸无奈。
  “对了,您到来,让整个西域为之震撼,于阗国王殿下,高昌回鹘,怕是都会派遣使臣过来,你要有所准备才是。”
  “西域,虽然久不曾听闻大唐之声,但却大唐的威势,却久久不曾散去。”
  果然,此话不假,于阗使臣第一个来到沙州,一见到狄剑,就满脸喜色:
  “于阗国李褚星,见过大国天使——”
  所谓的大国,乃是称呼唐朝的尊称,于阗前国主李圣天在位时,不仅尉迟姓改成李姓,还在国内移风易俗,推行汉化。
  狄剑一见其使,只见其褐眸黑发,鼻梁高挺,五官突出,须发茂盛,戴着一顶璞头,穿着宽松的汉袍,整个人看起来极为怪异。
  但,周边的人却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他也只能认下。
  “于阗国久盼大国,前国主心心念念多年,不闻大国消息,一直深为抱憾,直至数年前,又传闻说大国已再起于南方,前国主大笑而去……”
  “今日得见天使大驾,真是三生有幸?”
  “某代陛下收下贵国好意。”狄剑尴尬地摆摆手,然后颇为豪爽道:“虽然在中原,但却对于于阗国早就有所耳闻,皇帝陛下再三称赞,某也是心系良久。”
  随即,狄剑当着众人的面,又将皇帝乃睿宗长子,薛王李业之后的宗谱说了出来,然后又将其一统中原的事迹夸赞不已。
  到了这时,为了恢复大唐的威势,他大声道:“如今,大唐有民三千万,精兵百万,正在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意图打通西域,恢复通商,某只不过是来打个前站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