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7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6/1016

  曹彬感叹道。
  闻言,几人默然,契丹人的实力,不容小觑啊!
  榆关内的众人这般,城外的耶律贤,也是颇为恼怒:“不曾想,唐人竟然萎缩入城,真是令人恶心。”
  “陛下息怒!”耶律屋质轻声说道:“唐人不善于野战,咱们不善于攻城,这是天注定的。”
  “不,唐人有一支重骑兵!”
  耶律休哥连忙拱手,沉声道:“其人马具甲,对于普通的骑兵来说,可谓是碾压,大汗不得不防啊!”
  “咱们也要组建自己的重骑兵!”
  耶律贤舒了口气,认真道:“只是普通的铠甲,战马承担不住,需要特别制造,这却是要认真揣摩其甲械,一时之间反而难以获得!”
  闻言,耶律休哥叹了口气,他实在是被重骑兵打的溃败,实在是难以咽下这口气。
  耶律屋质闻言,久经风霜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一丝晦涩,他摇摇头,六十多岁的年龄,让他经验颇多,但对于重骑兵,他实在不知晓。
  但,经过耶律休哥的描述,他却明白,这是可能是唐人终结契丹人草原霸权的手段。
  “既然那重骑兵厉害的很,如今其在榆关中,那么就得消灭干净。”
  “料想,这般厉害的骑兵,唐人也极为珍惜才是。”
  “哎!”耶律贤叹了口气,说道:“北院所言正是,只是骑兵又如何来攻城呢?这实在是难为咱们了。”
  岂料,耶律屋质闻言,脸色瞬间一变,看着大汗年轻的面孔,他不由得解释道:“让那些渤海人,室韦人,奚人去打,消磨他们,这是他们的荣幸。”
  “这两年,折损了数万契丹勇士,也该是让他们死伤多些,才能绝对维持契丹的优势。”
  “可,那是顺从的部落,消耗过多,岂不是让桀骜不驯的部落得逞?”
  耶律贤疑惑道。
  “大汗!”
  耶律屋质用极其认真地口吻说道:“您只要记住一点,草原上的野狼,哪怕再顺服,也是养不活的,一旦他们窥伺到主人一丝的懈怠,就会扑过来,骨髓都会啃光,骨头都不剩。”
  “如今这些人部落,只是貌似顺从罢了,这场战事预计不顺,他们回去,怕就心思大变了。”
  听到这话,耶律贤神色骤变,细细揣摩一番,此话极其有理。
  而一旁的契丹贵族们,则纷纷点头,只要能够维持契丹的霸主地位,卑劣的手段算的什么?他们又不是汉人,不讲脸面的。
  思维一变,耶律贤瞬间开朗起来。
  他不在是把讲究克敌制胜,而是将榆关当成磨坊,磨那些逐步壮大部落的血肉,未虑胜先虑败,此乃最好的方略。
  前两次他手段有些过火,让许多部落不满,但经过指点,立马就驾轻就熟起来,适当的磨损,让这些部落说不话来。
  所以,即便是此次无功而返,但对于契丹的伤害,也并没有那么大,都在控制之内。
  而对于榆关内的众人来说,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数万人不知疲倦的搭着简易的云梯,攀附着两丈高的榆关,让曹彬等人颇为苦闷。
  不只是契丹人骑兵攻城很差,但骑兵守城也很难啊!
  将领们自然知晓如此守城,但兵卒们却忙活的手忙脚乱,许多守城器械缺乏,如弓箭等,着实不足。
  半斤对八两,唯独守城占据优势,才勉强支应下来,就在快不行时,经过八日的行军,大部队终于来到了榆关。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谈判
  皇帝的到来,终于让契丹人停止了攻城,十万记的步兵结阵,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李嘉望着这两丈高,却满是残破的榆关,不由得叹道:“荒废了数十年,终于又能启用了。”
  几十年来,后唐在这里防御契丹人,而经过几十年,又原地踏步了。
  但,这种原地踏步,却是赵宋几百年无法企及的,他今日,做到了。
  登斯楼也,李嘉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了那些古人再三念叨的复土梦想,今日,他勉强实现了一半。
  虽然契丹人近在眼前,但李嘉却早有避战的打算,就那么消磨与它,耗死为止。
  他的心思,又跑到了远处。
  再向东二十余里,靠近渤海的地界,就是明朝的山海关,北倚崇山,南临大海,地势比如今的榆关还要险要。
  而,在其北方,就是肥沃的辽东平原。
  安史之乱后,反而被渤海人窥探,成为了其的根基,真是大笑话。
  “李隆基怎么会让渤海国建立了?这可与高句丽一样威胁幽燕之地!”
  李嘉思量再三,还是没搞明白唐玄宗的想法,西北连绵用兵,却对东北,极为吝啬。
  使得渤海这样的游牧民族建国。
  除此之外,南诏也其时建国了,开元盛世,看来水分太多了。
  渤海国的尸体上诞生契丹人,南诏勾连吐蕃,消耗了大唐数不清的国力,这都是唐玄宗埋下的祸患啊!
  “陛下,为今之计又该如何?”曹彬小心翼翼地问道。
  “守——”李嘉被惊扰,神色不喜地说道:“就这般对打,对于咱们来说,还是不利的,榆关在手,最节省的法子,就是守城,我就不信,他敢拿十万人来打十万步兵的城池。”
  随即,在皇帝的安排下,十五万大军,在榆关外,计划建立起了十座军寨,包围着整个榆关,一座连一座,要想攻城,必须得克寨。
  而契丹人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军寨修建,但重步兵的防守下,轻骑兵简直一无是处。
  就这般几乎是以两日一寨的速度,榆关城下,接连造就三座军寨,这让耶律贤等人分外的困扰。
  “唐人竟然这般的胆怯,蜷缩城中不出。”
  耶律贤无奈道。
  这些时日,几乎耗了各部三成的兵马,总伤亡超过了万人,耶律贤知晓,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容易引起哗变。
  但,唐人如乌龟一般的行径,毫无破绽可言。
  “我愿意带兵去切其粮道!”
  耶律休哥拱手道。
  “难!”耶律屋质摇摇头,说道:“这些时日以来,去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你去恐怕没什么效果。”
  “唐军的粮草,竟然从海上来,几十里的路程,劫掠不成,反倒是容易被占便宜。”
  这是让契丹人最想不通的。
  原本他们以为可以派遣骑兵,跟往常的做法一样,切断唐兵数百里的粮道,但谁能够想到,海上竟然能够运输粮草。
  从码头到榆关,几十里的路程,几乎是毫无机会可言,劫掠是很困难的,占不到便宜。
  皇帝的到来,终于让契丹人停止了攻城,十万记的步兵结阵,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李嘉望着这两丈高,却满是残破的榆关,不由得叹道:“荒废了数十年,终于又能启用了。”
  几十年来,后唐在这里防御契丹人,而经过几十年,又原地踏步了。
  但,这种原地踏步,却是赵宋几百年无法企及的,他今日,做到了。
  登斯楼也,李嘉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了那些古人再三念叨的复土梦想,今日,他勉强实现了一半。
  虽然契丹人近在眼前,但李嘉却早有避战的打算,就那么消磨与它,耗死为止。
  他的心思,又跑到了远处。
  再向东二十余里,靠近渤海的地界,就是明朝的山海关,北倚崇山,南临大海,地势比如今的榆关还要险要。
  而,在其北方,就是肥沃的辽东平原。
  安史之乱后,反而被渤海人窥探,成为了其的根基,真是大笑话。
  “李隆基怎么会让渤海国建立了?这可与高句丽一样威胁幽燕之地!”
  李嘉思量再三,还是没搞明白唐玄宗的想法,西北连绵用兵,却对东北,极为吝啬。
  使得渤海这样的游牧民族建国。
  除此之外,南诏也其时建国了,开元盛世,看来水分太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