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8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9/1016

  一时间,吐蕃就有了两个王子,换句话来说,就有了两个朝廷。
  这不是政变,也不是吵闹,而是彻底的分裂,所以,史学家都认为,郎达玛死后,吐蕃王朝就灭亡了。
  云丹和沃松二人争雄,吐蕃本部二王并立。
  两个手下,各自盘踞着伍茹、约茹,而且都是十个千户,双方采取长期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形式,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前所未见。
  二十余年的混战,从参战的王族来说,除去耗尽了其本身的力量之外一无所得。
  随即,乱战引来了奴隶大起义,历代赞普的坟墓被挖掘,吐蕃帝国真正意义上的崩溃了。
  而这时,云丹王子实力盘踞在拉萨地区,而耐不住暴动,其中的一支,“尼玛衮世袭”,辗转来到了山南,逐渐成了当地首领和桑耶寺寺主。
  而沃松王子,其子“贝考赞”便逼迫日喀则地区。
  贝考赞的长子“赤扎西孜巴贝”,创建了“雅砻觉卧王系”,有贝德、沃德、吉德等三子,史称“下部三德”。
  为了避免当时二王争霸的局面,所以国土一分为三,成立了三个小国。
  然后,按照惯例,一分再分,形成了一个个的小部落,酋长,吐蕃就再也没有统一的基础了。
  总都来说,这两位王子,都被赶出吐蕃本部,要么是荒芜的阿里地区,要么是尼泊尔地区,本部反而被那些贵族们瓜分完毕了。
  这些贵族们,一个个称王,称赞普,恍若是东周时期的诸侯国,而真正赞普,憋屈地赶到了墙角。
  纳氏、尼雅氏、许布氏、尼瓦氏、没庐氏、觉氏等家族,主宰了吐蕃。
  各自为政,国小寡民,遍地是赞普,可以说是一盘散沙。
  而天龙八部里面的吐蕃国师,其实只是青海河湟地区的唃嘶啰政权,真宗时期建立,一直向北宋称臣。
  而唃嘶啰,其实就是耳熟能详的格萨尔王的原型。
  在如今的970年,还没出生呢!
  “区区不过百万众,其国就有十一,还不得手到擒来?”
  萧思温冷笑道。
  郭守文表示赞同。
  随即,军令发布,整个河湟地区为之震动。
  而最先获知消息的丹斗寺,立马就派遣了自己手底下的所有的和尚,大肆的号召部民,参与征讨。
  “护卫佛法,弘扬佛法——”
  大部落,小部落,牛羊之中,奴隶之中,贵族之中,牧民之中,都在传扬着这样的一句话。
  有了丹斗寺的帮助,可以说,事倍功半,没有人拒绝这项命令。
  虽然说,比较忌惮丹斗寺的威望,但目前的丹斗寺,对于权力没有什么欲望,最大的心愿就是弘扬佛法。
  而,陇右府就以佛法而换取政权,两者相互补充,各得其所。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陆陆续续来到鄯州,少者数十人,多者千人,一个个口诵佛经,在和尚,或者自行诵读下,亲自而来。
  佛教徒们,一个个面色虔诚,即使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却依旧那么坚定,毫不迟疑。
  这般的场面,非常的令人震撼。
  甚至,郭守文就有些焦虑:“佛教,若是持续下去,怕不是危险了!”
  谁知,萧思温听闻后,突然就笑了:“郭将军,这只是河湟地区的佛教罢了,生死存亡,所以才那么团结,面对这般的局面,只能顺其自然。”
  “而等到吐蕃本部拿下,那佛教,岂能是丹斗寺能够囊括掌控的?”
  “吐蕃恢复佛法,那时候,这些佛教徒们就会自己分裂,咱们保持他们平衡就行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其实契丹人非常的熟悉,操控那些小部落们,就是这招,来一派,打一派。
  像是上十万人口的奚人,分成了六部,各不同属,佛教的也是如此。
  数万牧民自备马匹而来,皆是为了弘扬佛法。
  “郭将军,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是得招两万人吧!”
  萧思温面色严肃道:“到时候,入吐蕃第一阵,必须由咱们来打,让这些吐蕃人见识唐军的厉害,到时候,自然就能降其心,纳其土了。”
  “可,如果拿下了吐蕃本部,那又该如何统治?”
  郭守文这时候迷糊了:“咱们唐人,可是在吐蕃上带待不了。”
  “顽固的贵族,杀之,分其地与奴隶,牧民,这些人将是咱们的根基。”
  “至于那些服从的,降服的,割一半的土地出来,甚至,这咱们去往的两万番骑,尽量的分与他们土地,让他们在吐蕃安家落户。”
  萧思温冷声道:“有了自己的土地,这些人自然与当地贵族结仇,只能听咱们的话行事。”
  “而这些人走后,自然就会削弱本部落的实力,偏偏他们又是为了弘扬佛法,首领也没得借口,如此,陇右府的实力,岂不是更具有优势?”
  “到时候,整个河湟地区,才算是真正的唐土。”
  郭守文明了,一石二鸟之计,的确是高明。
  契丹狗难怪猖狂多年,还是有些本事的。
  筛选出一万适应高原的唐骑,又收编两万番骑,稍微训练一番后,携带着数万牛羊,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南而去。
  乱战上百年的吐蕃高原,突兀的面临数万骑兵的压迫,各自为政之下,一时间竟然想不到联合作战。
  或者说,唐军来的太快了,他们联合已经来不及了。
  势如破竹,望风披靡。
  一个月时间,郭守文连灭七国,距离逻些城,也就是拉萨,不过五百里,两日即至。
  各地的佛教徒欢欣鼓舞,充当着领路人的角色,这也是进军如此之快的原因。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城下之盟
  在距离逻些五百里的那曲城,郭守文停下了攻击的步伐。
  此时,从青海,一直打到吐蕃本部的军威,已经达到了极盛。
  那曲,是吐蕃本部的北大门,与青海相临近,更是是长江、怒江、拉萨河、易贡藏布等大江大河的源头,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换句话来说,那曲一下,逻些就近在咫尺,手到擒来了。
  那曲所在,是以前有个苏毗国,后来被松赞干布征服,如此就设立苏毗如。
  当然,苏毗如,只是在更大的叶如范围内罢了。
  如,就是吐蕃的军区,每个如下面,有若干个千户,也就是“桂”军阶级,军户。
  唐军,并两万番骑,虽然携带着大量的牛羊,但到底是赶不上进军的速度,而且,还吃了差不多。
  于是,他们就粮于敌,吃的油光满面,颇为快活,勉强算是抵住了高原反应。
  不过,就算是如此,依旧有近万人,或是战伤,或是高原病,不得不北上回归,只有两万人的大军依旧南下。
  其中,唐兵,仅仅只剩下五千人,但就是这五千人,几乎泰半着甲,压着吐蕃人打。
  征服了七个赞普,破获的庄园不计其数,南下的兵卒们,一个个穿金戴银,包袱里满满当当,郭守文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所以,无论是是士气,还是兵力,亦或者是什么,那曲,已经是他们的极限。
  要知道,从青海湖到那曲,接近三千里路,虽然是不断地胜利,但人马疲倦,再也打不了。
  亦或者说,郭守文明白,现在只是最后的窗户纸了,一戳即破,也没有必要再前进了。
  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古往今来,军队的最高峰了。
  “郭将军,吐蕃王朝时期,松赞干布赞普,仿照前唐的府兵制,把整个吐蕃,分成了五如。”
  在那曲的一座破落的寺庙,一个头发极长,自我说是和尚的老头,发须皆白,穿着破烂的僧袍,满脸喜色地向郭守文讲解吐蕃情况。
  一旁,翻译也是认真地转译着。
  “以逻些为中心,为伍如即中央翼,那曲为叶如,即左翼,约如即右翼,以卫地之雅隆昌珠为中心……”
  “四如又被分成上下两部,苏毗如只有一部,所以又被合并如叶如,吐蕃本部,即四如所在。”
  听到这,郭守文才恍然大悟,这样一看,就好理解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