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8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1016

  在翰林时期,最大的好处,就是朝廷的纵容,言语失当,或者出小错,都会被原谅。
  毕竟,翰林院是储相所在,翰林们最不济的,也是六部九卿,自然需要交好,亲近。
  所以,翰林们公然讨论这些,并没有人检举,甚至治罪。
  张齐贤特别的羡慕,这样的好日子他即将结束,步入官场,可谓是步步为营,不能有一丝差错,再也不能这样畅所欲言了。
  所以,他拱拱手,笑了笑打了招呼,然后去找学士承旨,他也开始正式踏入官场了。
  翰林学士承旨,基本上不怎么管事,但他手底下有一项重要权力——为皇帝草拟诏书。
  也就是草拟一些征伐,大赦,宣麻拜相等军国要事,可以说是极为要紧的。
  但,整个翰林院,只有六名学士,资历最深的为承旨,这份殊荣,着实难求。
  与承旨见过礼后,后者五十来岁一生就在翰林院中,抬头言语道:“年轻人,孝义双全,功利心少,着实不错。”
  “不过,你错过了半载,如今地方上,却是无有好的安排了。”
  张齐贤颇为讶异,又觉得理所当然。
  因为像他这样的翰林,外放也是有标准的,毕竟是储相,下县不考虑,最次的都是中县。
  但,天底下哪有那么多中上县,再者说,天下那么广阔,来往案牍时间长,此时也有没有到的。
  “张翰林,如今,有一职位,极为合适,且又恰如终南捷径,不知可否愿望?”
  承旨不由得诱惑道。
  张齐贤心头起了阴霾,这种好事,他一向是谨谢不敏的,但他不好得罪只能说道:“可否告知是什么,让我考虑一二。”
  “这不,卫王府,还缺个录事参军,乃是正六品,仅次于五品的长史,两三年后,一经转任,可就是正五品的州刺史了。”
  “十年,就可为知府,到时候六部九卿,宣麻拜相,岂不是轻松的很?”
  听到这番话,张齐贤惊诧莫名,待遇这般好?
  那,其中一定有诈。
  “承旨,若是晚辈所知不错的话,卫王岂不是要分封地方?坐镇边疆?”
  张齐贤无奈道:“到时候,数以千里,官职虽高,晚辈也受用不起啊!”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着实是非常坑。
  在隋唐时期,京官与地方官,差距非常的大,而在亲王府的官职,若不是潜邸的官,无法获得从龙之功,那么更无法与地方官相比。
  所以,即使面对录事参军的诱惑,张齐贤也并不屈服,反而沉声道:“承旨,你也莫要哄骗我,还是给我安排个县令吧,卫王府的职位,我还是高攀不了的。”
  见到如此理智的张齐贤,承旨笑了笑,说道:“像你这样的聪明人,越来越多了,哄骗不了。”
  “不过,其实也不算是哄骗吧,在卫王府,日后前途,也是极为宽阔的,一国之相,也不无可能。”
  “须知,在咱们的朝廷,政事堂也才五六个人,很是难得啊!”
  不过,即使如此,张齐贤仍旧是选择了拒绝,无论如何,中原终究与边疆不同。
  这般要求,他最后还是得了一个知县的官职,就在陕北地区勉强算是中县吧,贫瘠的很。
  这就让他颇为烦躁。
  无奈,他找了邓国公李威,进行一番吃酒。
  李威在山东府登陆的时候,多亏了张齐贤的计谋,如此交了朋友,在京城考科举,也是寄宿在其家。
  作为朝廷的五大国公之一,实意七千户,李威可算是权势顶尖了,即使他不参与朝政,一言一行仍旧具有偌大的影响力。
  两人饮着酒,张齐贤说了说王府录事参军的事,一泄心头的烦闷:
  “我好歹也是个翰林,怎么能进卫王府?这不是自损前途吗?”
  “即使,卫王封蕃建国,但也不过是偏僻之地罢了,不及一任知府,哪里有在朝廷来的痛快。”
  李威听其言,这才言语道:“张兄,若是不满这个安排,咱还是有所势力的,就另行安排个好去处。”
  “只是,王府任职,也不失为好去处。”
  “怎么说?”张齐贤来了兴趣。
  “我听上面说,陛下有意分封卫王和中山王,去往吐蕃,建立卫国跟中山国,决心很大。”
  李威轻声道:“这两国建立之后,必然会有大量的官职,人员,而且还有军队伴随,可谓是声势浩大。”
  “政事堂已经开始进行安排,当然了,得过个两年再说,至少等两位殿下成婚了。”
  “啊!”张齐贤大吃一惊,原来这并不只是一个王,而是两个王,甚至是在吐蕃这样的偏僻之地,真是太稀罕了。
  “陛下怎么忍心让两位殿下,这般吃苦!”
  张齐贤忍不住地说道。
  吐蕃那地方,茹毛饮血,荒无人烟,满身膻味的吐蕃人,简直让人呕吐。
  两位殿下那么年轻,竟然去到了这样的偏僻之地,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
  但也不得不感叹一句,皇帝的心,是真的狠啊!
  “嘿嘿!”李威笑了笑,低声道:“岂止是这两位殿下,据说,日后除了太子居于洛阳之外,其他的殿下将会被分发往各处边疆,或者西域,或者南洋,反正是没有什么好去处。”
  “一国之主,作威作福,听上去挺美,但是哪里及得上洛阳的逍遥自在?”
  “但,那前途怎么说?”张齐贤忍不住问道。
  “藩王,虽然说也是自在,但却不是一手遮天的,国相,国尉,都得是朝廷任命,如此才能有限度的称王!”
  李威随即严肃道:“对于张兄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跳板,只要能吃得苦,耐得住寂寞,立下一些许功勋,日后的转进是非常快的。”
  “除此之外,你也是知晓的,虽然科举制盛行,但朝廷之上举荐依旧许多,卫王对你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
  “日后他要是美言几句,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也能入得陛下法眼。”
  “这倒也是!”
  张齐贤思虑了一会儿,这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觉得还是不错的。
  也幸亏有李威的转告,他才明白其中的诀窍,这般的指点,可以说是难以计量。
  “来,喝酒!”张齐贤举起酒杯,忍不住地说道。
  第二天,他又回到了翰林院。
  接到了那次录事参军的职位,由此他一次性来到卫王府,从朝廷,转到了私人。
  皇帝一言一行,具有莫大的能量。
  一旦决定设立藩国,朝廷上下必然是要做安排,尤其是政事堂,需要协调上下,忙碌的更多。李威听其言,这才言语道:“张兄,若是不满这个安排,咱还是有所势力的,就另行安排个好去处。”
  “只是,王府任职,也不失为好去处。”
  “怎么说?”张齐贤来了兴趣。
  “我听上面说,陛下有意分封卫王和中山王,去往吐蕃,建立卫国跟中山国,决心很大。”
  李威轻声道:“这两国建立之后,必然会有大量的官职,人员,而且还有军队伴随,可谓是声势浩大。”
  “政事堂已经开始进行安排,当然了,得过个两年再说,至少等两位殿下成婚了。”
  “啊!”张齐贤大吃一惊,原来这并不只是一个王,而是两个王,甚至是在吐蕃这样的偏僻之地,真是太稀罕了。
  “陛下怎么忍心让两位殿下,这般吃苦!”
  张齐贤忍不住地说道。
  吐蕃那地方,茹毛饮血,荒无人烟,满身膻味的吐蕃人,简直让人呕吐。
  两位殿下那么年轻,竟然去到了这样的偏僻之地,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
  但也不得不感叹一句,皇帝的心,是真的狠啊!
  “嘿嘿!”李威笑了笑,低声道:“岂止是这两位殿下,据说,日后除了太子居于洛阳之外,其他的殿下将会被分发往各处边疆,或者西域,或者南洋,反正是没有什么好去处。”
  “一国之主,作威作福,听上去挺美,但是哪里及得上洛阳的逍遥自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