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9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6/1016

  随即,就是一番言语表述。
  无外乎逻些百姓热情欢呼,对于大王的到来格外的欢迎,他们这个臣子们在逻些城提前待了大半年,也是格外的辛苦。
  对于这些废话,李宾却丝毫没有什么不厌烦的地方。
  这毕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朝会,意义重大,对于一切,他自然感到满意。
  就是,呼吸有点难受。
  忙忙碌碌,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耽误了,虽然都是废话连篇,但到底是官样文章,不得不为。
  别的不说,李宾还是从中,获知了不少的消息。
  与李复文的叶如地区不同,卫如地区,属于精华地带,除了逻些城之外,还有一些小城的,都是少来人,比那曲地区,好上许多。
  别的不提,逻些城的人口,就超过了改造后的那曲。
  “殿下!”
  二舅子高处俊寻来打探的消息,亲热地过来汇报道:“这逻些城所在卫如地区,人确实多,比那叶如强太多。”
  “但,人口虽多,大部分的百姓,都被划归给了贵族所有,朝廷直属的,只有逻些城附近的,约末十五来万人。”
  “这还是郭将军虎口夺食,不然还会更少。”
  李宾听到这,不由得问道:“那,这卫如地区,到底有多少人?”
  高处俊颇有些结巴,他道:“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三四十万还是有的。”
  “而且,在不远处的约如,那里听说也有三四十万人,您的直属百姓,也有十来万。”
  看到卫王一脸疑惑,高处俊继续解释道:
  “郭将军与贵族们约法,必须献出两成的土地和民众交与朝廷。”
  “卫如,约如,加在一起,百来万人还是有的。”
  李宾神色自若,脸色正常道:“这倒是不错,还真是个挑战!”
  “是哩!”
  高处俊忙道:“那曲地区那的贵族们都被犁干净了,大部分的土地和民众,都属于朝廷。”
  “咱们这里,大部分属于贵族。”
  “不然,我怎么会被分封在这里?”
  李宾不以为意道:“也只有相差不离,才算是公平,陛下不会那么偏心的。”
  “不过,我带来的两千多人,再加上驻军两千,五千人,足以压制逻些城了。”
  “有了逻些城,其他的贵族,就不足为虑。”
  对于这些,李宾想的很清楚。
  逻些城就是卫如,乃至于约如的中心,这里有富饶的市场,商业,粮食,工匠,军队,无论做什么都有先发的优势。
  比如最简单的铠甲制造,那些吐蕃贵族们只有传承,而不会制造,但李宾带过来的人中,就有十几户铁匠。
  而铁锭,贵族们更没有,只能从北方陇右府贸易,而贸易权,在于他手里。
  “你去召集那拉萨附近的两千的驻军,尽快地控制起来。”
  李宾轻声吩咐道,脸上露出一丝兴奋。
  畅想多年,如今果真要实现了。
  从无到有地制造一个王国,这种感觉实在太奇妙,让人忍不住的想要尝试一番。
  望着高处俊离去的背影,李宾心中暗想,看来还是有一些用处的,封个伯爵也不无不可。
  不过,没多久,他就接到消息,大昭寺的主持来访。
  他没有忘记郭守文的教导,佛教,军队,两手都要抓。
  安抚好佛教后,李宾马不停蹄。
  他亲自主持了授田仪式。
  这样归属于自己的土地,分发给那些追随而来的兵卒们,以安其心。
  由于逻些地多人少,基本上每人都是两百亩地。
  而那些官吏们,李宾更不会吝啬,甚至还分发了一些奴隶与他们,好来耕种田地。
  如此,不消半个月,他就坐稳了王位。
  而这段时间后宫他也没少闹腾,终于王妃有了身孕。
  这也是高怀德这样猛将的女儿,身强体壮,对于吐蕃的环境适应很强,还能怀孕。
  李宾高兴万分,迫不及待的书写信件,企图寄望洛阳。
  虽然洛阳只能在几个月后才能收到消息,但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没有忘记郭守文的教导,佛教,军队,两手都要抓。
  安抚好佛教后,李宾马不停蹄。
  他亲自主持了授田仪式。
  这样归属于自己的土地,分发给那些追随而来的兵卒们,以安其心。
  由于逻些地多人少,基本上每人都是两百亩地。
  而那些官吏们,李宾更不会吝啬,甚至还分发了一些奴隶与他们,好来耕种田地。
  如此,不消半个月,他就坐稳了王位。
  而这段时间后宫他也没少闹腾,终于王妃有了身孕。
  这也是高怀德这样猛将的女儿,身强体壮,对于吐蕃的环境适应很强,还能怀孕。
  李宾高兴万分,迫不及待的书写信件,企图寄望洛阳。
  虽然洛阳只能在几个月后才能收到消息,但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皇事
  七月份,皇帝以及中枢,在老君山避暑时,收到了来自于吐蕃的两封书信。
  中山王李复文,用自己很粗犷的字体,书写着自己的思念之情,父亲母亲,弟弟,以及姑姑李薇儿等,直白,简单,令人感动。
  而卫王李宾,则比较细腻的手法,描绘了吐蕃的境况,虽然尽量的美化了,但依旧是让人感受到其恶劣的环境。
  “果不思量,肤色渐红,别有一番美感——”
  这下,太妃侯氏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思念,当场落泪。
  李嘉也颇为无奈,只能让其先回避暑山庄而去。
  而书信到的时候正是皇帝一行人去观摩木轨马车。
  得益于木轨的精进,木轨马车大行其道,规模超过了百里,即光化军至邓州。
  不过,为了节约成本,基本是运送粮食,以及军国要事,其余的人想要乘坐,还真的不行。
  当然,这对于皇帝来说并没有什么。
  为了取悦于美人,儿女,李嘉让他们坐上马车,走了十几里,快如闪电。
  很好的满足了众人的好奇心。
  结束后,李嘉叹了口气,招李淮入了马车,问道:“不知前唐时,帝崩后,后宫如何处置?”
  李淮吓了一跳,忍不住瞧了瞧皇帝的脸色,见其正常,这才松了口气,说道:“回禀陛下,其无外乎有三种。”
  “一者为殉葬,如秦,其后甚少,直至武宗皇帝,其甚爱其妃,所以自为殉葬!”
  说白了,唐朝时,殉葬几乎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唐武宗一例罢了而且是要求这两妃强制殉葬的。
  当然,殉葬这事,南宋也干过,宋高宗宠幸才人李氏、王氏,高宗驾崩后,孝宗为了满足高宗的心愿,强制殉葬。
  元朝殉葬大成,遗留到了明初,明英宗才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