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恋之月朗星明(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

☆、南阳卧龙诸葛亮
  “是哪家的公子,派头到不小,女儿的婚事可不能由你一个人说了算,总得让我这当娘的知晓是谁。”
  黄承彦笑着摇了摇头:“是南阳的卧龙先生,今年二十四岁还尚未婚配。”
  “卧龙先生,是那个卧龙凤雏的卧龙吗。”
  我心里一惊,东汉末年,卧龙先生…..再怎么史盲《出师表》这样的高考必考文章可是熟背过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又慌忙问道:“这卧龙先生,可是姓诸葛,字孔明。”
  “正是他,此人有逸群之才,是当世不可多得的天下奇才。但他确能不慕名利,安心归隐于南阳的隆中修身治学。”
  我心里对诸葛亮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个苦大仇深的写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者形象。也停留在那个在空城上施施然弹琴便能退走司马懿几万大军,那个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的“状诸葛近似妖”的诸葛孔明。努力想要回忆起前世关于他的所有记忆,可是我实在对他知之甚少,而仅有的一些记忆也很可能不是正史,而我这一世,竟然到了与此人谈婚论嫁的地步。
  “归隐于隆中,那他的家业如何,隆中这地方可是个山野之地,他虽然有些名气,但你也不能将英儿嫁过去吃苦啊。况且若他真如你所说的那般能耐,怎么二十四岁还未成婚?”
  “妇人就是目光短浅,这孔明绝非平庸之人,他现在虽归隐不仕,但绝非池中之物。而且诸葛氏也是琅琊望族,他先祖诸葛丰可是做过朝廷的司律校尉的,其父和叔父也曾身居要职。至于为甚尚未婚配,是因其父母早亡,抚养他的叔父又在他尚小时便过世了。他一个人在南阳又得顾着幼弟,又得勤于治学,没有家中长辈的操持,这婚事自然是耽搁了。\"
  蔡氏颇为不屑:“哼,我们女儿虽说现在容貌不佳,但是他诸葛亮要是个有眼之人也应晓得,娶了英儿,便等于与整个荆州上层都有了裙带关系,他日后若想出仕,靠黄家和我蔡家的背景,岂不容易。”
  母亲所说之言确是实话,我父亲黄承彦在荆襄的名士圈地位颇高,我母亲的家族蔡氏在荆襄地区说自己是第二氏族,没人敢称第一。更何况我姨母又是荆州牧刘表的后妻,舅父蔡瑁又执掌着荆州兵权。娶了我就等与进入了荆州的上层社会,若真如父亲所言,那诸葛亮目前还只是个躬耕南阳的山野村夫,虽有些名气,但是娶我,还真是高攀。
  “你莫要说此话,孔明绝非看重这些之人。他若想出仕的话,早便能靠他师傅庞德公和水镜先生的举荐了,只是他还未寻得明主罢了。”黄承彦面色不变,并未对蔡氏所言有丝毫不耐,但是却句句都为诸葛亮辩解。
  “父亲,母亲。女儿知道自己的婚姻大事自己无权做主,但父亲你也说,这诸葛孔明只是未得其主才归隐的。女儿觉得,如若他觅得了合适的人选,选择出山助其成就一番霸业,难免少不了各种奔波,而女儿怕是再难与父亲和母亲见上一面了。”我终于忍不住,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诸葛亮是定要出山相助刘备的,而此人绝不会将家庭放在首位,更不会对一个女子付出多少感情,他有自己的理想,有着自己的信念,想要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在各种战乱与奔波中,做为他的妻子能见他几面?恐怕是夜夜以泪洗面,盼望着能见上他一面。他日后会位居蜀汉丞相,权臣又怎会没有几个妾室。做他的妻子,前途未卜,是不会幸福的。
  “未来之事自有天命,谁都难以预料,我与孔明也是相交多年的好友了,他的品性我是知道的,如果你能嫁予他,他定会对你好。如今这乱世中,光求自保也是无用,孔明有大材,若真有战事发生,会护你无虞的。”
  “可是父亲……”
  没等我说完,黄承彦便摆了摆手道:“你的婚事还是为父做主的好,其余的不要多想了。”
  万恶的古代,我的婚姻只能完全听凭父母之命。好在父亲还未与那个诸葛亮提起婚事,估计我这副面容他也不会答应,除非他真的是看上了娶我能够带来的这层关系,觉得娶个丑妻也值了。如果真是如此,即使嫁予他,我也要想个办法,在他出山之前便与他和离,再回父母身边度过此生。
  ……
  一周后,父亲一早便出门与其交好的名士饮酒,但是却在酉时都未归。以往父亲是定会在酉时回家,与我和母亲共用晚膳的,如若有事情,也会遣随行的小厮来通报一声,迟迟未归母亲已有些焦急。
  这时家中小厮王立归来,拱手行礼道:“夫人,小姐,老爷说还要再与其友共饮片刻,就不回来陪夫人和小姐用晚膳了。只是我瞧着今日老爷比平实多饮了不少酒,已经很醉了,若还要再饮,恐怕伤身。”
  “父亲近日风寒刚好,确时不能多饮酒,你怎的也不知劝劝。”
  “小姐莫怪,只是我实在劝不动老爷也做不了老爷的主啊。”王立面上露出几分难色,等级森严的古代下人惧怕其主,王立害怕黄承彦的训斥,所以不敢多劝黄承彦少饮酒。
  “你父亲这是怎么了,平日虽喜饮酒,但也是饮酒有度之人,不会轻易就在其友前烂醉。唉,这可如何是好。”
  “母亲莫慌,王立确时也是劝不动父亲,不如我扮作男装,让王立牵着轿撵,与他一同去酒肆将父亲接来。”
  “如此也好,你父亲真是越老越不让人省心,唉,若你兄长还在,便可正大光明的去接你父亲,如今却还要一个女儿家去寻他,真是…..”估计蔡氏又想起了早夭的长子,露出几分悲戚之色。
  “母亲莫要伤怀,女儿定早早接回父亲,让母亲放心。”
  ......
  我换完男装后便匆忙与王立向父亲经常去的那家酒肆奔去,刚到了酒肆门口时,我便听见了父亲熟悉的笑声,说话已经含混不清,确实已经大醉。而与他对坐的男子是个年轻的美男,容貌极为俊美,气质也极为清雅出尘。只是看他的模样并未有多饮,只是有几分薄醉而已。我心里有些不悦,我父亲年岁已经不小了,他做为晚辈应该劝他少饮几杯,哪有看着我父亲醉成如此的道理,他自己没喝多少是在看我父亲的醉态取乐吗?
  我顾不得多打量他,向他们的桌案前走去,拱手向他施了一礼后道:“我乃黄承彦族弟之子,今日伯父久醉未归,伯母怕伯父风寒刚好饮酒于身体不利,特遣我来接伯父回去,如有失礼之处还望足下谅解。”
  说这话时,我能明显的感觉他的目光一直在打量我,我更为不悦,心中不禁腹诽。看看看,有什么好看的,你不就是比我长得好看吗,我不就是长了黄头发,皮肤黑了点,穿男装还格外的瘦弱矮小吗,打量人都不知道掩饰点,长得好看有什么用。
  令我颇为不满的美男也起身向我施了一礼道:“黄公子客气了,吾乃南阳诸葛孔明,是家伯之友,今日与家伯饮酒叙谈,未能劝阻家伯多饮,还望黄公子见谅。”
  他就是诸葛亮,我内心大惊,如今竟是在这种场合见到本尊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男主正式出场,每日一更,明日继续。
☆、初见孔明
  印象里的诸葛孔明都是蓄着胡须且老谋深算的谋士形象,却忘记了再老谋深算之人也有青年时期,可是这个青年时期的孔明长相确实过于惊艳了。
  我脑海里不断的涌现出前世看过的各种言情小说中那些用于形容古典美男的词汇。什么目若朗星,面若冠玉,鼻若悬胆…..都难以形容眼前这位的风姿。他的身上有一种奇妙的平衡感,虽说有着文人的清雅之风,又不缺男子的阳刚,本有些冲突的两种气质在他身上确是相得益彰。站在我对面的他高大挺拔,面上笑意极浅,仿若谪仙一般,不像凡间应有的人物。
  “原来是卧龙先生,先生大名早有耳闻,今日终于得见,果真气质奇雅。”说罢冲王立使了使眼色,示意他将已经醉倒的黄承彦扶起。
  黄承彦醉的不轻,却还嚷道:“我,我不回去,今日高兴,孔明你再陪老夫饮上几杯。”说罢欲挣脱开王立的双手,王立见此景,碍于身份,不敢再去搀扶黄承彦。
  我有些赧然,想着黄承彦也是个德高望重的名士,喝醉了却如同一个平凡的醉酒老朽,全无仪态。
  “伯父,伯父时候不早了,孔明先生家住南阳,离襄阳城还有段距离,你也应该让他早些回去歇息了。”我轻唤黄承彦道。
  “你又是何人?在这扰我,妨碍我与孔明喝酒,王立,快将此人带走。”
  黄承彦向外推了我一下,我打了个趔趄,险些摔倒,幸而孔明扶住了我。
  我慌忙站稳并解释道:“先生莫要见怪,家伯这是醉糊涂了,连我都认不得了。”
  孔明不语莞尔,我更觉丢人,但是又拿黄承彦无可奈何,复又道:“伯父你真是糊涂了,我是你侄儿黄应啊。”
  我曾经扮作男装与蔡任闲玩时,给自己起了个化名,叫黄应。
  “黄应...不晓得……”说罢黄承彦终于不胜酒力,一头栽到了几案上。
  唉,我内心叹道,终于可以将这个醉醺醺的老头带回家了。我与王立连拖带拽的硬是将黄承彦安置到了轿撵上,正欲与孔明道别。
  孔明却悠然道:“黄公子,不知你可知晓,家伯今日已将其女许配给我,我也答应了这门亲事。所以今日家伯多饮了几杯,应该是不舍其女,又一时无法表达情绪,才如此大醉。而亮酒量一向甚小,不敢在外多饮,黄公子莫要怪罪。”
  我心里大惊,他竟然同意了?黄承彦没将我晒伤毁容一事告知他吗?
  我怕被他看出心思,忙正色道:“哦,家伯确实偶有跟我提起过我那族妹的婚事,但是竟不知家伯选择的对象竟是先生。”
  我当然知道我那父亲为我选择的夫婿就是鼎鼎大名的诸葛亮了,但是谁知道他能答应这门婚事,他的长相如此俊美出奇,别说现在我这张脸,就是未被晒伤之前那张白皙且有几分姿色的脸也是配不上的。
  “不过…孔明先生,家伯也忒不厚道了点,我观先生天人之姿,我那族妹的相貌可真不敢恭维。”
  像他这样的美男还是配个正儿八经的美女好,自古才子佳人才是良配,我一则知晓他的大致命运不想嫁与他奔波劳苦,二则即使我容貌恢复了跟他一比也是中人之姿,实在是不相配。
  孔明仍是淡然道:“哦?黄公子此言差矣。承彦兄今日向我自荐舍妹时,却有提过舍妹相貌不佳,但是却说舍妹的才华能与我相匹配,娶妻当娶贤而不娶色。“
  我看向他好看又明亮的双眸,不禁好笑,黄承彦这名士做的久了,说话也如此不着调,我的才华和能耐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断断是比不上这堪称天下奇才的诸葛亮的。还有这句古语我是知晓的,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娶个贤良的丑妻给你操持家业,然后等你功成名之时就在蜀地娶几个年轻貌美的川妹子做妾,我才不上当。
  “呵呵,家伯还真能说笑,家妹只是多识得几个字,习得几本书罢了,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怎可能与先生才智相比。而且……”
  我狡黠一笑:”我这族妹长得与我很像,都是黄头发黑皮肤,这等长相生在男子身上,到还算说的过去,若是长在女子身上,可真是不敢恭维啊。先生在荆襄一带也是高洁的名士,若娶了个如此丑妻,恐怕会被世人齿笑。不如择日与家伯商量退去此门亲事,另择良人。”
  孔明未露半分不悦之色,反倒笑意愈深:“黄公子身为黄小姐的族兄,却不为自己的妹妹多多美言,反倒一直向着我这外人说话,真是难解其意啊。我与承彦兄交好多年,今日已经允诺了这场婚事,岂有再收回的道理,况且亮也从不是看重容貌之人。”
  我有几分恼怒,好心规劝你让你找个漂亮媳妇,你不听,偏要娶我这么个丑女,看来这诸葛亮还真是看重了黄家和蔡家的背景。无欲与其再多辩解,也知自己是辩不过他的。如若真与他成婚,我再想法子找个合适的时机与他和离罢了。
  “我好心规劝先生一番罢了,先生自己的终身大事还是先生自己做主。天色已晚,城中回南阳的山路也有些难行,先生早些回去罢。“
  说罢与他对施一礼,正要转身与王立牵马回去时,背后却传来孔明清亮的声音:”黄小姐,今日你已与亮相见,言语中也多次有试探之意,既然家父承彦已经将你许配给我,还请小姐就此宽心,再见之日便是你与我成婚之时。”
  他竟还是认出我的真实身份了,刚刚却一直都没戳破,还一本正经的与我说着话,这孔明还真是有些腹黑。我试探他?明明是他先试探我,真是......
  我转身欲回头欲与他再言,却发现他已经走远,只留一长身玉立的背影…..
  ……
  一晃数月,我的皮肤在蔡氏不断精心照顾下,有了些起色,虽然还是没有以前那般白皙,但不至于黑成前阵子那无法看的模样。而我的笄礼也如期举行,虽简却又不失任何礼节,正宾,赞者,赞礼,摈者和执事都一应俱全。笄礼中的正宾按礼应选择一位德才兼具且地位颇高的女性师长担任,姨母刘景升后妻蔡夫人地位颇高,自然是担任我笄礼的正宾,并为我取字为“婉贞”,婉,顺从,也有温柔美好之意,而贞自是指贞操贞节。
  我对此小字颇为不喜,感觉这两字均有着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之感,全没有月英二字大气有灵性。而且婉贞这二字太容易令我想起来前世那部琼瑶戏的悲剧女主婉君,还有李翊君唱过的一个女孩名叫婉君…..好在父母还是习惯叫我英儿,并未叫我婉贞。
  眼下刚入深秋,我与诸葛亮的婚事定于初冬。蔡氏起先虽不太看好诸葛亮,但是在黄承彦极力举荐下,她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她同意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诸葛亮父母早亡,其两位姐姐早已嫁人,其兄诸葛瑾又远在江东,家中只有一个幼弟。这样我嫁到隆中时全然不用担心与公婆和妯娌之间的相处问题,只需与孔明一人好好相处,对其幼弟稍加照顾就好。
  “你嫁予孔明那孩子后,可能不免要吃些苦,帮他料理家事,照顾幼弟,他虽是名士,却以躬耕为生,日子不免清苦些。”说着蔡氏拿出一个雕工精美的红木箱子,让我打开一看,里面有些首饰细软还有不少银钱。
  “这是给你的嫁妆,你父亲本不想让我给你准备这些,他是想着你既嫁予孔明,便应该舍弃在黄府养尊处优的闺秀身份,与孔明安心过那清贫的日子。但是为娘怎能看着你去隆中那偏僻之地吃苦,还是给你悄悄的准备了这些。”
  我看着蔡氏为我准备的嫁妆,心中一暖,鼻子却一酸。这一世蔡氏作为我的母亲,虽然管教比较严厉,但是确实是将全部之爱都放在了我的身上。声音有些哽咽道:“谢谢母亲,隆中距襄阳也不远,不过四十里的路,英儿会常回来探望母亲的。”
  蔡氏一听我这话,不觉一笑:“傻丫头,既然嫁予她人,怎能还总往娘家跑,你好好去跟孔明过日子,没过一年不许回黄府来。”
  “唉,这南阳离襄阳也不远,小半天路程而已,还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这还没嫁呢,娘亲就把女儿往外赶了。”
  蔡氏佯怒:“你这丫头向来说话没个正经,嫁过去后可不能在如家中这般,说话要注意分寸。”蔡氏作势要打我,我忙笑着躲到一侧。
  她顿了顿,似是又想起什么道:“还有,这嫁妆不是予你日常花用的,这是予你应急的,你莫要随意花取,也切莫让你夫君知道,为娘是为你着想,你定要记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