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3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325

  多尔衮口到帐殿,派人将范文程和洪承畴二位学士叫来,商议大军进入长城后如何向京师进攻并截断范青的各处援兵,以及占领蓟州,作为长期屯兵之地,准备与范青在京师东边进行大战等等问题。谈到大清兵进攻京师,多尔衮想到京师守城的众多红衣大炮都已落入“贼”手,不免格外担心。
  洪承畴拱手道:“摄政王,此次入关,臣有几点建议。首先根基要稳,稳扎稳打,小心试探,不能冒进,尤其不可深入到京师以南。”
  多尔衮笑了笑道:“我们大清兵自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中,五次入关,深入畿辅,山东济南,山西大同都攻克过,最南面越过京师,过真定,到达大名府,距离河南只有一步之遥。一路上所向无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到之处,州县闭门,武将屏息,如入无人之境。掳掠数十万人口财富,满载而归,自己却没有受到大的伤害,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次入关,就要小心翼翼,连京师以南都不能越过。”
  洪承畴拱手道:“摄政王,此一时,彼一时也,这次入关与以前不同了。以前是前明崇祯时代,臣对前明时代的官僚武将系统非常了解,官僚腐败,武将怯懦,士卒疲惫,粮饷不足,整个大明朝的文臣武将到普通士卒,都是暮气沉沉,毫无斗志。对付这样的政权当然可以为所欲为,任意发兵攻打。就如两人比试武艺,你已经知道对手胆小懦弱,且武艺平庸,自然可以大胆进攻,不用顾忌自己的要害被敌人打到。”
  多尔衮笑道:“你的意思是现在已经换了对手,武艺高强,能打到咱们大清军队的软肋么?”
  洪承畴拱手道:“这群流寇,臣比较了解,若说他们‘武艺高强’,那是有些过于抬举他们了。不过以范青为首的这群流寇,这十几年来纵横中原,打败明朝各处清剿他们的将领,最后推翻了明朝统治,逼死崇祯,建立新朝。不管明朝军队怎样软弱,流贼能连续取胜,证明他们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多的不敢说,臣预测在流贼当中至少也有一二名能战之武将,一二名深具谋略之文臣。兵危战凶,不可预料,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役举不胜举,所以必须小心谨慎。”
  多尔衮点头道:“你说的对,咱们以前从来没有与大顺军交战过,所得到的情报不知是否完全准确,所以必须谨慎小心。”
  洪承畴道:“臣建议从密云翻越长城之后,先不要急着进攻京师,最好能把蓟州攻克,作为根基,把咱们的粮草辎重囤积在蓟州,派重兵把守,然后,再在周围攻克郡县,稳扎稳打,逐步向京师推进。”
  范文程听了捻须微笑,道:“九老,你的建议和摄政王不谋而合,摄政王也是这样的打算,准备占据蓟州,作为根基,你们二人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啊!”
  洪承畴连忙站起来拱手道:“臣愚,所见不及摄政王远矣,范院长的话,学生不敢当。”
  多尔衮哈哈笑道:“九老不必过谦,我们满洲没有你们明朝官场上,拉帮结派,文过饰非,互相打压的那一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就算我多尔衮说错了,大家尽管直言不讳,也不用忌讳什么。”
  洪承畴拱手道:“摄政王心胸开阔,器量宽宏,属下十分佩服。”
  多尔衮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洪承畴虽然大有能力,但在明朝官场混迹多年,沾染的官场习气一时间难以改变。
  洪承畴继续道:“咱们满清十几万大军,远离根基,翻山越岭,孤军深入,在异国的土地上,后勤粮饷皆就地取材。虽然说咱们满清将士勇猛善战,可是一旦顿挫坚城之下,不能顺利攻占京师,而敌人再派兵切断大军后勤补给,则大军危殆矣!”
  多尔衮连连点头道:“你的意思是,范青有可能派兵切断咱们的后路?”
  洪承畴连连点头道:“臣正是这个意思,咱们大清兵再勇猛善战,也得吃饭休息,受伤生病需要医治。咱们从密云长城的口子进入内地,那里是咱们退路,也是运送粮饷,回到盛京的道路,一旦被敌人切断,那时内无粮饷,外无救兵,四面敌人合围,咱们十几万大军将士不论心志怎么坚韧,只怕也会陷入到慌乱当中,后果不堪设想啊!”
  范文程道:“咱们出兵之前,九老不是预测流贼军马不过十万,再加上留守山西河南的兵,剩下的就更少了,守卫京师尚且力所不及,还有余力去切断咱们后路,对咱们进行包抄么?”
  
第449章
清军的隐忧
  洪承畴拱手道:“范院长,兵凶战危,战争的事情很难预测的。范青进入京师的兵确实不多,可是他在陕西、湖广等新征服的地方,还有几十万的兵马。开封是他的根本,是大顺国的都城,也会留守数万人马。如果他把这些兵马都陆续调到京师附近,在兵力上就会取得优势,也有充足的兵力切断咱们退路,或对咱们分路包抄。而且还有一个变数……”
  洪承畴还没说完,多尔衮脱口而出道:“吴三桂!”
  洪承畴立刻拱手道:“摄政王英明,已经想到了这一步。吴三桂手握关宁精锐,是大明朝仅有的可战之兵。在明朝灭亡,崇祯殉国之后……”
  洪承畴说到此处,心中一阵难过,但他不敢在脸上表露分毫,继续道:“吴三桂的表现十分奇怪,他既没有替崇祯发丧,宣告天下,征讨流贼,恢复大明,夺回太子和二王。也没有如唐通等将领一般,主动向流贼投降,也没有与咱们满清有任何接触。这样的表现只有一个可能,吴三桂正在观望,他根本不想做明朝的忠心臣子,而是怀着投机心里,骑墙观望,选择一个强大的势力投靠。”
  多尔衮微微点头,道:“我以为吴三桂会选择投靠咱们,可是至今未接到他的书信。”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很不甘心的样子,难道自己堂堂大清,关外霸主,即将入主中原,建立不世伟业的强大清王朝,在吴三桂心中还比不上流寇重要?还会心中犹豫,骑墙观望?这件事让他有些迷惑不解,对占据京师的流寇和范青也有了一些警惕的心理。
  洪承畴道:“吴三桂的目的就是择一强者投靠。如果咱们满清大军能顺利击败流贼,攻克京师,那么,吴三桂必会主动送来降表,臣服于摄政王。但若是咱们顿挫于坚城之下,不能攻克京师,此时的吴三桂就有可能去投降流贼。他大军盘踞山海关,不论是从东面夹击咱们,还是与流贼会师,联合与咱们满清为敌,甚至也有可能去密云段长城切断咱们的后路。无论那种情况,对咱们将十分的危险,臣对此事深为忧虑啊!”
  多尔衮点点头道:“吴三桂确实是一大隐患,但在咱们与流贼交手之前,他不会主动来招惹咱们。”多尔衮言下之意,就是很有信心一战击败范青,到时候吴三桂自然倒向满清这边,所以不用太过忧虑。
  听多尔衮自信的语气,洪承畴心中略感忧虑,他拱手道:“臣的第二条建议,就是尽量与流贼野战,不要强行攻城,甚至围城,都是下策。”
  范文程道:“听说,流贼在攻破京师之前,一直流动作战,多次击败明朝的围剿。流寇的这个‘流’字,就是四处流动之意。既然如此,流贼也应该擅长野战才对。”
  洪承畴摇头道:“流贼的流动作战并非野战。早年流贼实力弱小,不是官军的对手。而流贼的组成多是无家可归的饥民,也称流民。他们面对官军的清剿,不得已而流动,所谓流动,实则逃窜。我所说的野战,乃是在堂堂正正的野外阵战之法,乃两军骑步兵在野外,摆开阵势,凭借武力和战斗能力正面击败对手。咱们满洲战士,多在白山黑水中长大,渔猎骑马,吃苦耐劳,长在野外生存作战。近年来四面征战,阵战之法逐渐成熟,都成了百炼精兵,以野战而言,堪称天下第一。对付流贼也以野战为上。”
  多尔衮道:“九老说的很有道理,这些年咱们满清一直在与辽东明军作战,明军采用坚城大炮的法子,曾让咱们满清军队吃了大亏,太祖皇帝就是在宁远城下被大炮打成重伤,不幸去世。此后,太宗皇帝大力发展火炮,以火炮对抗火炮,以此来破掉明朝坚城大炮的法子。尽管如此,在攻打锦州的时候,仍然不得已采用长期围困的办法。九老,你参加过援锦之战,深知攻城之艰难吧?”
  洪承畴唏嘘不已,他当然是参加过援锦之战的,只不过他那时还是明朝的一方,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满清的火炮实力当时已经是相当强大了,但仍然很难强攻锦州城,这才用了围城打援的法子。
  多尔衮道:“本王深知攻城之艰难,这一点不待九老提醒。我会尽量避免攻城,而与流贼野战。”
  三人一直商议到深夜才散去,又过了五天,九月十八日,多尔衮率领满清大军,来到密云附近的一处长城口子。此时,明朝的长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从山海关开始向西,从东协到中协,处处都是破损的缺口,而且无人防守。
  多尔衮随便找了一个地势稍稍平缓些的缺口,就率领大军翻越长城,进入内地。虽然说是稍稍平缓,但整个长城沿着山势而建,起伏不定。入口处依然是一处丘陵地带,士兵马匹比较容易翻过缺口,但装着辎重的大车就困难多了,人抬马拉,十分艰难,至于各种火炮,尤其是沉重的红衣大炮,更是困难无比,得满清大军进入内地十多天之后,这些巨炮才逐渐被拉入内地。关于是否需要使用这些大炮,满清内部也有很大争议,有许多将领以为对战流寇不需要这些重炮,只要一战就可以取胜。这些将领可以称为满清军队中的速战派。
  此时中华大地上,正要交战的最重量级的两大军事集团,内部同时出现了轻敌思想。大顺将士认为满清军队是关外的小部落,根本不知道阵战之法,以前在辽东对明朝的取胜和几次入关的胜利,都是由于明朝军队太过孱弱的缘故,如果碰到锐不可当的大顺新军,一定会被打得溃不成军,屁滚尿流。同样,满清军队中的将领也有一样的想法,认为流寇不堪一击,都是些山贼、杆子之类的匪徒,之所以能灭亡明朝是由于明朝官军太过无能的缘故。
  在所有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是无比清醒的,就是范青,他作为先知,从知道多尔衮没能从山海关进入内地开始,历史就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是他从穿越到明末以来,一直努力改变历史的效果。尤其掌权闯营,在开封定都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在一点一点的影响改变历史,终于到现在出现了重大改变,满清没有和吴三桂联合,而是独自翻越长城进入内地,这就意味着,满清即将和大顺在京师城下进行一场决定生死的大战。而范青先占据了京师,据城作战,以逸待劳,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满清入关的消息陆续传到了京师,从九月初,满清从东协的密云段长城进入内地,占据了密云之后,向南进军,攻克的蓟州。随后把蓟州作为基地,向四周攻略城池,蓟州周围的几座小县城,三河、宝坻等都陆续被攻破。
  大顺军进入京师之后,由于兵力不足,再加上不想过于刺激到吴三桂,所以没有向东进兵,这些州县还是原来明朝所属的官员治理。不过,现在明朝灭亡,这些官员比较尴尬,他们既没投降大顺,也不归吴三桂管辖,属于三不管地带。一些县城的官员干脆逃走,去了南方,所以这些州县基本上属于自治状态,被清军轻易攻破。
  清军攻破这些城池之后,并不急着向京师进攻,而是大肆奴役被攻破州县的汉人子民,将他们贬为奴隶,替他们修建城池。而一些老弱,干脆被他们赶出城池,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这些流民成群结队的向东而行,想要进入京师讨一口饭吃。这也是多尔衮的阴谋,他知道京师粮食不足,所以故意驱赶这些百姓进入京城,想增加大顺军的负担。
  这一日,范青站在京城城墙上视察,他据城远眺,只见目力所及,北京郊野一片青绿,山峦上,林木茂密,郁郁葱葱。此时时节已经到了九月末,初秋天气,天地高阔,温度清爽宜人。
  范青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秋高气爽,草长马肥,这种天气更适合游牧民族渔猎。满清生长在辽东地区,天气严寒,他们的战士马匹喜凉不喜热,这样的天气对他们更有利。历史上的一片石之战发生在初春时节,也是比较凉爽,而且当日的风向也对满清有利。如果是盛夏时节,也许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所以说战争千变万化,一些细节也许会影响到战争走向,必须考虑周全。
  范青收回目光,沿着城墙继续向前走,身后跟着李岩和负责守卫城墙的陈永福,负责炮兵的张鼐,以及十几名亲兵,在众人的拥促下沿着城墙向彰义门的方向走。在墙垛上,每隔几步就架设了一尊大炮,大炮旁边站在一名炮兵,而墙垛对面则是站立整齐的步兵,都是陈永福麾下。两侧士兵都手握武器,肃然直立,看到范青过来,也只是微微低下头,表示行礼,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感觉到一股肃杀之气。
  范青微微点头,这士气不错。向前走了几百米终于在墙垛上看到一尊红衣大炮。范青心中微微叹气,京师的城墙太长了,又分为外城和内城,绵延几十里,给布置火炮制造了很大困难,这是来京师之前不曾预料的。尽管大顺国努力在开封铸造了三十多门红衣大炮,再加上原来京师城头的二十多门,一共五十多门,数量可谓很多,可分布到京师城头上,依然很稀疏,难以集中火力进攻。
  到了彰义门附近,只听到远处传来吵嚷哭喊的声音,范青向城下眺望,只见在距离城门数百米外,有许多衣衫褴褛的百姓,拖家带口,呼儿唤女,聚集在城外。因为守城的士兵不许他们入内,他们就成片的坐在地上,一些人还沿着城墙根搭起来帐篷,看起来很凄惨的样子。
  范青皱眉问陈永福道:“绵侯,这些百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让他们进入城内?”
  陈永福拱手道:“皇上,这些百姓都是东面被满清攻占的州县中驱赶出来的老弱百姓。他们无家可归,进入京城也是乞讨为生。臣和傅大学士商议过,傅大学士认为京城粮食本来不足,如果再加上这么多流民,就更困难了。而臣认为,咱们与满清大战在即,他们从东面过来,其中只怕混有许多奸细,一旦战争爆发,也许会在城中兴风作浪,所以不许他们进城。”
  范青向城下看了看,见这些人大多都是老弱妇孺,其中有许多孩子,面黄肌瘦,渴望的望着城门,如果不让他们进城,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得饿死。
  范青道:“这些妇孺不可能是满清奸细,即便有也不能因为一两个奸细而害死千百人的性命。这些百姓将来都是朕的子民,要善待他们,让他们进城,赈济救助,让他们都活下去。”
  陈永福拱手说了一声“遵旨”,然后安排属下组织这些百姓进城。
  等范青走下城墙,骑着马准备出城的时候,正好这些百姓正在排队进城。不知谁认出来范青,高声叫道:“那是大顺皇上啊!”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些饥民都围拢过来。王从周等人十分紧张,率领数十名亲兵围在范青四周,不让这些饥民接近范青。这些饥民感激范青让他们进城,赈济他们,也不知谁带头,一起跪在地上,叩头感谢,彰义门外黑压压一片,大家都高呼:“皇上万岁!”,有的人由于激动,还流下泪水。
  范青也很激动,他微微点头。这些年南征北战,他受过各种各样的欢迎,有时甚至有成千上万的人沿路欢呼叩拜。但眼前这些穿著破烂,骨瘦如柴的饥民发自内心的拥戴。范青心中感动,眼睛都有些湿润了。他向这些饥民拱手,点头示意,骑着马带着众人缓缓离开城门。
  
第450章
不许野战的原因
  范青在陈永福、张鼐、王从周和数十名亲兵的护卫下,来到了刘芳亮郊外大营。在营地外面的一大片空地上,数万将士笔挺站立,按着步兵、骑兵等各部队站立成一个个方阵,几乎包括了这次东征的所有将士。大顺军中的将领在刘芳亮的率领下,上前恭迎范青,这是在大战前的一次誓师大会。
  在军队的方阵之前,搭建了一座台子。在庄严的军乐声中,范青缓步上台。他扫视台下数万将士,只见这些将士铠甲鲜明、神态沉稳,几乎所有士兵都是年轻人,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这数万将士的目光一起集中在他身上,目光中充满了崇拜和尊敬,此刻范青相信自己只要一声令下,这数万战士就会毫不犹豫的上刀山,下火海,去为他执行一切危险艰难的任务,那怕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范青十分满意,他感受到了军队的锐气。这两个月的练兵,重新鼓舞起来东征将士的士气,由刚刚进入京师时的短暂懈怠,迅速变成了他熟悉的那支精锐之师。
  范青站在高台上,朗声道:“各位将士,朕在东征之前曾说过,进入京师是一场考试,我们要争取考一个好成绩。从进入京师到现在,朕给你们满分。但咱们的考试还没完,还有最后一关。现在东虏满清来了,他们有十几万大军入关了,想要与咱们争夺京城。这是一场关键的考试,如果咱们输了会怎样?这些异族就会占据京师,进而霸占中原,甚至整个中华大地。到时候咱们列祖列宗给咱们留下的土地就成了异族人的天下,他们将强迫咱们易服割发,变成他们的奴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们甘心被东虏奴役么?”
  范青看数万将士的眼中都露出悲愤不平的怒意,便点点头道:“朕知道你们不甘心,所以咱们要奋起反抗,痛击来犯之敌,扬我中华神威。让这些强盗东虏知道咱们中华的好男子是怎样的不可屈服,不可战胜。”范青说到这里慷慨激昂,台下数万将士的情绪也很激动,甚至有人饱含热泪。
  鼓励完士卒之后,范青向刘芳亮微微点头。刘芳亮朗声道:“押上来!”
  只见数十名士兵每两人押着一个,一共十多名男子,捆着五花大绑。这些人都是被满清收买,做了满清的奸细,其中有两个额头剃发,留着一根小辫子,身材矮壮,这两个人都是满清的侦察骑兵,被大顺军给俘虏了,今天一起押来祭旗。
  只听刘芳亮一声令下,行刑手手起刀落,嚓的几声轻响之后,人头落地,腔子里的鲜血喷溅一尺多远,十分血腥。可这种景象,在古代冷兵器作战中,可以很好的鼓舞士兵们的血勇之气,被广泛使用。
  随后范青又宣布了防守城池的兵力分配,陈永福依然是防守城墙,而城外诸将各自率领一部人马驻扎在城下各门,准备迎敌。因为京城太大,城墙太长,所以不能只在城墙上防守,必须把军队布置在城外,依托城墙上的火炮系统来与敌人作战,这种作战方式,也是大顺军的第一次。
  誓师大会结束之后,范青来到刘芳亮的中军大帐中,和几位大将商议防守京师的事情。刚说了几句,忽然,王从周进来禀告,说以白旺、李双喜为守的一群偏将在帐外求见皇上。
  范青哦了一声,笑了笑道:“他们也想一起商议军情么?让他们进来吧!”
  片刻功夫,一群将领从帐外进来,一起给范青叩拜行礼之后。范青问道:“你们有什么话说?”
  众将挤挤挨挨,互相看看,谁也不想先说话。范青微微皱眉,他见白旺和李双喜站在前面,便指着二人道:“你们两个说。”
  白旺害怕范青,偷偷看了看李双喜,李双喜只好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我们诸将对皇上这次对战东虏满清的用兵十分不解。”
  “有何不解?”范青示意李双喜说下去。
  李双喜拱手道:“皇上,东虏满清本来是关外的异族小国,只因为明朝上下腐败,官军无能,这才让他们坐大,夺取了整个辽东。虽然他们对明朝军队屡战屡胜,但那都是因为明朝的军队不行的缘故。现在他们听到咱们大顺军占据京师,不但不主动过来朝拜,臣服于皇上,反而胆敢兴兵作乱,率领军队进入关内,劫掠百姓,占领城池,这明明就是不把咱们大顺朝放在眼中。对这样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对手,咱们应该迎头痛击,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才对,让他们知道咱们大顺军不是以前腐败无能的明朝官军了。可皇上却采取了守势,把大军集中在京师城墙之下,等待敌人进攻,这让我们十分不解。”
  李双喜说完后,他身后众将一起点头,表示这话正是众人所想的。
  白旺补充道:“皇上,东虏满清远道而来,辗转数千里,翻越长城,进入内地,长途跋涉,没有后勤,士卒疲惫,应该不堪一击。他们以前能用这法子在关内大肆劫掠,只因为碰到了孱弱无能的明朝军队和官员,这才能让他们全身而退。现在是咱们大顺朝了,他们还敢这样猖狂,目中无人,太气人了,我恨不得立刻率领骑兵,杀他们个屁滚尿流。”
  范青微微皱眉道:“你们对朕死守城池的策略不满?”
  白旺、李双喜的诸将连忙拱手道:“属下不敢,只是想不通罢了!”
  范青冷笑一声道:“我知道你们的心思,你们是想主动出击,与东虏满清野战。”
  这句话可说到众将的心里了,白旺情不自禁的叫了一声“对啊!”可他见范青表情严峻,立刻把后面话咽回肚里了!”
  “对个屁!”果然,范青斥骂了白旺一句。他目光扫过众将,这些年轻将领都低下头,不敢作声了。他的目光转到刘芳亮、高一功、红娘子这几名大将脸上,只见他们的表情也有不服气的样子。
  于是缓缓道:“朕说过,一定不要与东虏满清野战,看来你们心中很不服气,是吗?磁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