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325

  高夫人也连忙走出上房,吩咐慧梅,告诉老营司务,快替李公子,红娘子安排一桌丰盛宴席。”
  李自成和范青走出老营的时候,闯营的将领们也从各个方向赶来,于是他带着这群大小将领一起走出寨门到山谷口去迎接。
  李自成对这次李岩的投靠非常重视,他经过多年流离困厄,颠沛转战,明白到一处地方,能得到本地有声望,大家世族人士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尤其他新近来到河南,人生地疏,诸事草创,局面尚没打开,根基也不稳,所以李岩能作为世家公子前来投靠,就有了特殊的号召意义。
  在山谷口众人相见,时隔半年,李岩和范青这对结拜兄弟再次相见,也是十分的高兴。
  李自成亲自携着李岩的手,把他引入款待客人的大厅之中,李岩和众将相见,互相客气一番之后,诸将各自离开,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红娘子进内宅去拜见高夫人,屋中只剩下李自成,范青和李岩三人。
  李自成和李岩再次寒暄几句,李自成叹道:“范青把你在杞县的义举说了,你见灾情惨重,劝县官和县中的大明乡绅出粮赈济灾民,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却遭到仇家陷害,诬告你煽动百姓,密谋作乱,唉,这大明朝的官场上下,黑白不分,实在腐败透顶。”
  李岩亲身经历,体会更深,感叹道:“我见饥民惨状,心有戚戚焉,人心都是肉长的,饥民也是人,怎忍心看他们活活饿死,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所以我才劝县里富户放赈救灾,岂料反遭疑忌,横加诬陷,必欲置我于死地而后快。要不是范青弟弟连同红娘子,仗义相救,只怕这世上都没我李岩这个人了!”
  范青笑道:“祸福相倚,否极泰来,如果没有此事,兄长也不能遇见红娘子和弟弟,也不会如此顺利的来投靠闯王。兄埋没半生,如今在闯王身边,如剑在匣,从此可以大展宏图,一抒伟略,开创万世基业,这不就是坏事变好事了吗?”
  李岩连忙谦逊道:“弟弟太过奖了,兄不过是一碌碌书生,才疏学浅,对军伍之事十分外行,只会纸上谈兵。今日来投靠闯王,如此隆重,实在是过蒙垂青,心中惭愧,只希望能追随闯王和弟弟之后,附骥尾而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就满足了!”
  李自成微笑道:“李公子太谦虚了,范青把你做的放赈歌给我看了,写的实在是好,我现在还能记得其中几句,‘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豹。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两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我也是穷苦百姓出身,从小到大,经历过好多此饥荒挨饿,也被官府欺压逼迫过,更见过那种骷髅遍地,饥民遍野的惨状,真希望有朝一日能改变这种现状。“说完,长长的叹息一声。
  李岩十分感动,觉得李自成真是一个有仁心的义军领袖,同自己见过的任何一个义军首领都不同,心中对能来投靠他,十分庆幸。
  几人又谈了几句河南的灾情和形势,李自成道:“我听范青说了,你和他相谈,认为义军以南阳和洛阳为根基,向四面发展为上策,愿听其详。”
  李岩拱手道:“我认为闯营来到河南实在是一招妙棋,宛、洛地居冲要,有河山之险,东则沃野千里,兵与食咸足资焉。诚能以宛、洛为后距,据形胜而驰骋中原,夺汴梁而囊括徐、汤,下襄阳而虎踞上游,则立国之基可定,天下莫能与之争锋。”
  李自成连连点头,道:“说的好!”
  李岩见所谈策略被李自成接受,十分兴奋,又道:“等到中原的根基稳固之后,农桑恢复,灾情缓解,可以派出一支偏师进入山东,攻打临清,截断漕运,这就等于扼住了朝廷咽喉,进而可以围困京师。还可以挥军西入潼关,占据关中,解除西面的威胁,还可以率军进入山西、河北等于斩断了朝廷的两条手臂。这时候京师孤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唾手可得。京师一旦攻克,就可以饮马长江,挥剑金陵,吴,越,楚地依次可下,此时可谓席卷天下。等到江南粗定,最后一个目标自然是关外。祖宗土地不可丢。大明朝丢弃关外土地,罪不可赦。到时候,闯王可集中全国财力,携带连胜之威势,一举击败女真,从此一统天下,建立不世伟业。”
  听完这一篇议论,李自成和范青同声叫好。如果说,上次范青和李岩相谈,他还仅仅是说出以南阳、洛阳为中心,这一个题目,此时,他的思维更进一步,已经通盘考虑如何占有天下,抵御女真等等。这可算是深谋远虑了,连范青这个开了挂的穿越者,都衷心佩服他。如果李自成能采用他的建议,只怕这历史就要大大改变了。可惜历史上李自成并没有采用李岩的建议,现在范青来了,能改变这种现状么!
  三人谈论了一会儿天下形势,李自成又问,“李公子,范青说你对闯营在河南的政策也有不同见解。”
  李岩拱手道:“我听范青弟弟说,闯营在河南主要的政策是‘行仁义,收民心’体现在具体实施上则是剿兵安民,赈济救灾等项目,但我觉得这些是不够用的。‘行仁义,收民心’这个大方向是没错的,但剿兵安民在河南并不适用,河南的官军很少,百姓最痛恨的是那些官府差役,贪官污吏,乡绅恶霸,而不是官军。赈济百姓的口号也没错,但只能实行一时,真正收人心还得从土地和赋税上做文章。”
  “首先,要均田,土地分配不均,贫富悬殊,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动乱的根源。明朝二百八十年,到现在,土地兼并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所谓的‘富者连田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土地都在谁的手里呢?我这几年读书,非常注意这个问题。全国土地大约有七百多万倾,其中九成以上的土地都在皇室、藩王、贵戚、宦官、大臣,再有就是乡宦。而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小民百姓手中却只有一成土地。土地就是财富,土地不均,造成的财富不均。”
  李自成点点头,他起义十二年了,游历甚广,见过了太多失业的小民百姓,也见了太多连田沃野的乡宦之家,所以感受很深。
  范青也微微点头,“乡宦的可恶,咱们见多了,暂且不说,就说大明朝的这些藩王,就占了天下多少良田土地。仅河南省就有七八个藩王,洛阳有福王,开封有周王,南阳的唐王,汝宁的崇王,禹州的微王,彰德的赵王,怀庆的郑王。其中以福王最富有,因为当年万历皇帝宠爱他,在他之国的时候,给他分封了四万倾的土地。天下哪有这么多无主的土地,全靠在小民百姓那里巧取豪夺。当时有太监跑马驰骋,看到哪一块田地好,立刻强行购买,所谓购买,只是象征性的花一点银钱,其实就是抢夺。”
  李岩接着道:“就算这样,也凑不够四万倾土地,只能先拿赋税抵偿,其中这项赋税几乎全加在河南百姓头上,叫‘福王拖欠’,一连交了二十多年,到现在还没交完呢!”
  “该死!”李自成十分气愤。
  范青也道:“除了福王,周王当初也分封了一万倾土地,剩下的诸王也分别有一万倾或几千倾的分封,就这样,河南的土地被他们瓜分了一半。最可气的是,这些王子王孙,已经占有了这么多的土地财富还不够,还要占用国家的禄米。”
  所谓禄米范青理解就是国家给开工资,这些藩王即占有土地,拥有私田,国家又给开工资。
  “亲王一年禄米一万石,儿子、女儿称为郡王,禄米两千石,依次向下推,到第六代的时候还有二百石的禄米。这导致严重后果,藩王不停繁衍后代,开枝散叶,后代越来越多,成千上万,仅仅禄米一项,就给国家增添了沉重负担,而这些负担早晚要转嫁到百姓头上的。”
  “一群蛀虫!”李自成愤恨的说道。
  “可不是吗!”李岩道:“你知道一年全国运送到京师的粮食有四百万石,可全国藩王子孙禄米的八百五十万石,入不敷出,根本不够用的,只好在地方上加赋,来补齐禄米,仅这一项就给全国百姓增加多大负担?所以均田势在必行。”
  “再说乡宦,这些大名乡绅大多都是读书人家,家中有人为官做宦,应该最明白事理的,可偏偏他们是最能欺负百姓,最能兼并土地的一群人。河南土地一半在藩王手中,另外一半就在乡宦手中,他们多者几千倾,少的也有一千倾左右。河南最著名的四大家族,曹、褚、苗、范,每个家族都有近万顷的土地,家中有人做官,所以上结官府,内畜健仆数千,横行州府,平日夺人田宅,掠人妇女,作恶多端,不可胜举,而且官府不敢问。这就叫有土必有势,有势必有土。无土不豪,无绅不劣。土地被这些人占有,小民百姓辛苦耕种,不能一饱,负债累累,卖妻鬻子,稍遇灾荒,成群结队的逃亡,饿死途中。所以天下最大大不公在土地,最大的不平在土地,小民百姓最大的痛苦根源也在土地,明朝灭亡的根源也是土地。”
  
第105章
目标是洛阳
  李自成点头道:“说的好,现在不论是普通农民,或者小康之家,各种小商贩,手艺人全都破产,无衣无食,水深火热,就是由于贫富差距太大,而贫富差距太大的根源就是土地不均,俗话说‘有钱有势、有土厮豪。”一个县城有几个乡绅,各色小民必受他们盘剥欺压,更何况还有官府的横征暴敛,永不满足。”
  李岩点头道:“所以咱们口号中,均田要排在第一位,均田的田地从哪里来,首先打击的是藩王,他们土地最多,其次是乡宦,最后还有因为饥荒战乱而产生的无主田地。”
  李岩又道:“均田和均赋互为表里,正因为田地不均,导致的赋税不公。河南省近九成的土地掌握在一成人手中,而近九成人口的小民百姓却只有一成的土地。这掌握九成土地的人都是藩王官绅,藩王是免税的,而官绅则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来把税强加在小民百姓头上,例如投献、诡记、飞洒等手段,大家都听说过吧!”
  范青和李自成一起点头,这些手段在大明朝已经司空见惯,且成为了顽疾了!
  “这些穷苦百姓担负着沉重的赋税,除了正税、还有三饷,还有福王拖欠,还有县里的摊派,最可怕的是一旦村子里有人家不堪重负逃亡,他家的税就会由剩下的村民均摊。这就导致村民不堪重负,一旦再遇到天灾兵祸,只能整村的逃亡,赋税的不公给百姓造成直接的痛苦,根源却在土地的不均。”
  “所以,我建议咱们在河南的口号从‘剿兵安民’,改成‘均田均赋’,甚至可以暂时免赋。咱们可以提出一些歌谣做宣传,例如‘三年免征’‘闯王来了不纳粮!’”
  李自成听了一笑,道:“这个口号好啊!”
  范青微微一笑,恐怕李自成和李岩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口号提出来会有多大威力。在古代的起义军中,能有多大成就,目标有多高,看他们的口号就知道,比如水浒传里面口号是“替天行道”,这里面就包含着,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含义。而李岩现在提出的均田免赋则触及到一个王朝的根本利益,能最大的争取民心,实际上已经看出来改朝换代的气象。
  李自成笑道:“今日,听李公子一言,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后义军如何发展,战略方向,都明晰起来了。不过,眼下咱们已经有了十万大军,可以攻城拔寨了,下一步的目标,二位是怎样想的?”
  李岩问:“众位将领的意见如何?”
  李自成道:“众位将领因为看到豫中饥荒严重,到处残破不堪,所以想要向豫东进军,那里毕竟灾情较轻,也更富裕一些。”
  李岩看看范青,笑道:“范青弟弟的意见呢!”
  范青笑道:“不如咱们各写一个字,看看咱们的意见是否一致。”
  于是让人拿来纸笔,两人各写了一个字,然后一起拿起来,三人看后,一起笑了,原来二人都写了一个“北”字。
  李自成笑道:“你们两个是不约而同,都想北进啊!”
  李岩道:“是啊,我觉得全师沿伏牛山北进为上策。目前杨嗣昌追赶张献忠入川,我估计,川中战局断无持久之理。还是杨嗣昌取胜的可能性大。如果杨嗣昌胜了,必将率领得胜之师出川,与江北、陕西之师会师中原,全力对我。豫东千里平原,虽然适合骑兵作战,但我军系重振旗鼓,饥民都是徒步而来,骑兵不是很多,而且时日仓猝,未能充分训练。而且豫东民心不服,义军纵有十万之众,也不能稳操胜券。目前应该竭力避免大军向东,以免威胁京师,过早引起朝廷主意,弊多于利。”
  李自成连连点头,“公子说的有道理。”
  范青接着道:“哥哥说的很对,还有一点,沿着伏牛山往北,既可以不引起朝廷注意,又可以依托山势,能战能守,进出自如,此策较为稳妥。而且向北行军,还有一个目的。”
  范青和李岩对视,俩人一起笑了,同时脱口而出,“破洛阳,杀福王。”
  这时,李自成也笑道:“我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还没决定,咱们这是不谋而合了!”
  三人一起大笑,李岩道:“对,破洛阳,杀福王。大快天下人心。”
  又道:“洛阳古称天下之中,依山带河,为九朝建都之地。攻破洛阳,先占地利,然后东出成皋,或南出汝州,争夺中原攻守自如。况且福王还是神宗爱子,他母亲郑贵妃专宠后宫,几乎夺嫡。在他之国的时候,据说万历皇帝把搜刮了几十年的财富,一半运到洛阳,堪称富可敌国。”
  范青冷笑,万历皇帝中是有名的,能搜刮百姓的财迷,而且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当年辽东那么危急,都别想让他从内帑中拿出一两银子,但对他最宠爱的这个儿子却十分慷慨,可真是一个慈父啊!只可惜他不顾百姓死活,留下千载骂名,最后这些送到洛阳的财富还要便宜义军了。
  当年福王到洛阳之国,万历赠送了惊人的四万亩土地,其中河南有两万倾,河南哪有这么多闲置土地,只能从民间抢夺。当时,王府的官员和太监带着校尉兵丁,扈养厮役,一万多人,到处看田地,见到好田直接丈量,之后就成了王庄田产,不知多少百姓顷刻间破产,稍敢抗拒,就以违抗圣旨的罪名,抓捕入狱,弄得全省骚然,人心惶恐,怨声载道。
  李岩道:“倘若我军能攻破洛阳,单只福王的财产就可供养咱们十万大军一年所需。何况还有王府中的太监管事,还有许多乡宦豪绅,都肥的流油,如果全部抄家,数目必定十分惊人。据说福王府中粮食堆积如山,腐烂仓中,但洛阳周围满是饥民,饿殍遍野,他却不肯用一粒粮食赈济,真是和他父亲神宗一样抠门,铁公鸡一毛不拔。洛阳周围的百姓都恨透了他,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破洛阳,杀福王可谓吊民伐罪,使中州百姓,尤其是河洛百姓拍手称快,更加相信闯王义军乃是汤武之师。义旗所指,必将望风影从。”
  范青笑道:“这个福王啊!可不是一般的藩王,他是崇祯皇帝的亲叔叔。杀了福王,必将使全国震动,就像上次闯王所说的,要给崇祯狠狠一拳,打得他闪腰岔气,眼冒金星。此举不论军事,就人心而言,恐怕也要震动天下,其影响深远。不是南阳的唐王可比的,南阳唐王虽然也是藩王,但他家已经传了九代,一百多年了,在朱家的谱系中属于末枝,与崇祯也没什么亲密关系,杀了唐王,不会让崇祯动心,也得不到多少粮食财富,所以杀福王才是下一步的重点。”
  李自成点头道:“二位先生所论极是,我也有攻破洛阳之意,近听二位一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就像你们二人所说的,倘若能一举破了洛阳,杀了福王,可以为百姓除害,符合我们吊民伐罪的宗旨,也可以用福王的财富养活军队,赈济饥民。还能使朝廷惊慌失措,打乱朝廷部署,为咱们在中原开创一个很好的军事局面。说不定,张献忠还要感激咱们呢!如果这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只怕围攻张献忠的官军,就要掉转矛头,指向咱们了,八大王也能松口气了!”
  说完三人一起笑了笑。
  李岩笑道:“对了,闯王智虑深远,总从全局通盘考虑。”
  李自成笑道:“这破洛阳的计策,是两位先生和我一同商议的,不是二位把破洛阳,杀福王的道理讲的这么透彻,我也想不到那么远的,李公子果然才干过人,今天第一次来,就连续拿出三个重要的建议,果然如范先生所言那般厉害,也不负我和全军将士的期待啊!”
  说完,李自成立刻叫来两个亲兵,让他们各自带领一小队骑兵,分头传令,让两支北面的军队,袁宗第先向西移动,攻破鲁山境内的张良店,再从摩天岭的北面进入伏牛山脉,在二郎庙附近等待后命。李过从方城境内的独树镇退兵,从摩天岭的南面进入伏牛山,到栾川附近待命。两支军队就好像两支铁钳,一左一右,准备夹击洛阳。
  李自成正想安排李岩等人吃饭休息,忽听,外面亲兵通报,说刘宗敏已经回来了。
  三天前,李自成派他去南阳府破城,抓捕唐王。从白土岗到南阳府一来一回就得两天,可见刘宗敏破城十分顺利。
  只听外面的卫兵刚叫了一声总哨刘爷,便听到屋外橐橐脚步声,一个大嗓门道:“李公子已经来了么?”
  随即,一个沉重而有力的脚步声登上台阶,一名亲兵把门拉开。李岩看到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汉,方口,高颧骨,浓眉毛,络腮胡子,腰悬长刀,身上铠甲闪亮,迈步时,刀鞘与铠甲相碰,发出铿锵声音,这人一进大厅,就望向李岩,笑着拱手,声如洪钟,震得人耳膜嗡嗡直响,
  “哈哈,李公子,你终于来了,欢迎,欢迎!”
  李岩早已起身相迎,李自成介绍道:“这是杞县李公子,名字叫李岩,这位是刘宗敏,全军上下都称他为总哨刘爷。”
  李岩和刘宗敏相互施礼,李岩心想:“刘宗敏英雄豪迈,果然同传说的一样。”拱手道:“久闻总哨刘爷的大名,今日得见虎将风采,真是三生有幸。”
  刘宗敏爽朗的大笑,“李公子,我是打铁的出身,没读过什么书,大道理也说不出什么。不过听说你和红娘子在杞县的事迹,我是衷心的钦佩。你是世家公子,为了救济灾民,被诬陷入狱,说起来就让人气愤。而你能抛弃祖业,毁家起义,更是难得。还有红娘子难得的女中英雄,带兵造反,破城劫狱,杀官焚衙,救出朋友,对百姓秋毫无犯。你们两个都是英雄豪杰,我老刘平生最喜欢和你们这样的人交往。
  这时,闯王问刘宗敏,南阳府之行可否顺利?
  刘宗敏哈哈大笑,“只顾着和李公子寒暄了,连汇报军情都忘了。”
  说完拱手对李自成道:“回李哥,这次的南阳府之行,特别顺利,刚一到南阳附近,周围百姓饥民听到要攻打南阳府,无不欢声雀跃,都争着进城给当内应。你知道城中粮价飞涨,实际上城中百姓也在饥饿死亡边缘煎熬,都盼着破城。”
  “当天晚上,我就率军进攻,战鼓一响,城中就乱套了,饥民们纷纷冲上街头,与官兵作战,打开城门,欢迎咱们进城。城中的守军也没啥斗志,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一下,就投降了!”
  “饥民们纷纷给咱们带路,哪家是知府的宅子,哪家是唐王的宫殿,还有哪家乡宦富裕,平时又欺压百姓,恶贯满盈。于是,我很快就搞清楚城内外的情况,知府姓袁的,死顽固,不投降,自己在衙门里放火,不但烧死自己,把自己的妻儿也一起烧了。剩下的乡宦该抓的抓,该杀的杀。都按着去之前,你说的那般,赈济饥民,惩治乡宦。”
  李自成笑道:“还有我特意嘱咐你的一条,还记得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