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325

  刘宗敏笑道:“怎么不记得,不就是要善待读书人,笼络书生嘛!我一进城就宣布了你的号令,不得抓捕骚扰读书人,让他们随意进出城门,结果,有好几个乡绅,装成读书人混出城去了!”
  李自成笑道:“算了,几个漏网的杂鱼而已,咱们不能因小失大,善待读书人,可是军师非常看重的。”
  刘宗敏笑道:“军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这些读书人擅长舞文弄墨,摇笔杆子把好坏都写在纸上,到处传播,可比咱们用嗓门喊,快多了,这些人可得罪不得啊!”说得众人一起笑了。
  李自成又问:“唐王抓住了吗?他有没有反抗?”
  刘宗敏笑道:“我这是第一次抓捕藩王,我寻思老朱家的龙子龙孙,怎么也有点英武之气吧!我还做了恶战一场的准备呢!那成想,呸!我想起来唐王的样子就恶心!”
  
第106章
义女红娘子
  “就是一个白痴一样的中年男子,问他什么都不知道,只会两腿打颤,浑身哆嗦着跪在地上,说‘大王饶命’。我说‘我不是大王,我是李闯王手下的大将刘宗敏。’可他还是一个劲的说‘大王饶命!’”
  范青笑道:“这个唐王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像你这么凶的人,早就吓的魂飞天外了!”
  刘宗敏道:“我审问他,问他一些唐王府欺压百姓的事情,他基本都不知道,全是他身边的恶奴太监做的。他四十多岁了,一天就知道傻吃傻睡,一大群宫女太监伺候,他自己连穿衣也不会,上个厕所,还得太监给他擦屁股。我把他关起来,他连自己生活都照顾不了,光闹笑话了!”
  李自成轻蔑的哼了一声,道:“可就这样一个废物,寄生虫,一无用处的糊涂东西,就凭他姓朱,是朱洪武的后代,就可以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这他娘的是什么道理!”
  刘宗敏笑道:“这是咱们起义以来抓住的第一个藩王,别急啊!全国有那么多藩王,咱们慢慢抓,慢慢杀,早晚把这些靠吸食百姓鲜血为生的水蛭都剔除干净。捉唐王,只是开场锣,以后热闹戏多着呢!”
  李自成点头,他其实没把这个唐王多放在心上,他比洛阳的福王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捉福王才是正餐,才是一出大戏。随后他又问在南阳府放赈的情况。
  刘宗敏说:“从唐王府中抄出来一千多担粮食,金银珠宝也有不少,都封存好了,用车拉回营地。此外还从城中的乡绅中也抄了一千多担粮食,按着李哥先嘱咐的,留下一半当军粮,剩下的就在南阳府就地放赈。哎呀,你不知道,李哥,放赈那天,简直是人山人海,因为这是义军第一次攻破城池,且是一座州府,名声远扬,四面八方的饥民都听说了,都过来等待放赈。而且无数饥民都想加入义军,短短一天,我就挑选了五千个兵回来。”
  李自成又问,“破城之后,没骚扰百姓吧!杀了几个乡绅贪官。”
  刘宗敏笑道:“咱们的兵都是训练有素的,有商洛山练兵的经历,个个都遵守军纪,一开口就是‘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这样的话,至于乡绅贪官,我也听李哥嘱咐的,不乱杀人,只挑民愤极大的杀了几个。”
  李自成听得连连点头,一旁的李岩心中敬佩,他也接触过大大小小的义军很多了,但真能称得上义军的也只有李闯王的军队了。这才是干大事业的样子。
  忽然慧梅出来了,又报告了一件喜事,说红娘子与高夫人十分相投,红娘子已经拜了高夫人当义母。外面众人听了都十分惊喜,没想到二人这么有缘分。
  这时候,老营司务过来请示李自成,说酒宴已经准备好了。
  李自成哈哈大笑道:“今天喜事连连,不如把所有将领都召集起来,咱们庆祝一番。”
  于是让属下亲兵去请众将来赴宴给李岩、红娘子接风洗尘。在高夫人住处的前院抱厦厅中设宴,一共十桌,重要将领两桌在厅内,小将和校尉头目等在院子里设坐。
  虽然连续攻城拔寨,营地的物质十分丰富,但本着节俭的原则,每一桌只有八个菜,且以实在量大为主。于是每桌八个大海碗,小酥肉、条子肉、黄焖鸡、四喜丸子、扒羊肉、红烧鱼、八宝饭。
  除了八宝饭之外,都是颜色鲜艳的肉菜,香气袭人,看过去就很有食欲。这些将领平时生活也很简朴,不怎么吃荤腥,难得吃一桌子佳肴,都大快朵颐。
  酒水是自酿的水酒,不是有名的河南宝丰烈酒。在闯营中,不管什么样的喜庆日子,都不许喝烈酒,这不仅是为了节俭,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持军纪严整,养成一种随时都会准备打仗和出发行军的习惯。
  这种水酒是老营自制的酒,用黍米和酒曲放在缸中发酵,用时将酒糟取出来,装在小布口袋里,放在酒榨子上榨出汁来,便叫干榨酒。这种酒本来酒精度数就不高,再加入清水,酒力更薄,叫做水酒,其实仅仅有一点酒意而已。
  宴席上所用的器皿全是粗瓷的盘子和河南百姓常用的土陶黑碗。其实闯营自进入河南以来,已经攻破了四十个以上的寨子,二十几个市镇,最近又攻破了南阳府和三个县城,得到的名贵的瓷器和金银器皿非常多,但在酒席上一件不用。一来用来培养将士艰苦朴素的作风,防止奢侈攀比的风气。二来这些值钱东西通过一些渠道运送到南方都能卖出好价钱,然后购买军需。
  李岩初来乍到,原以为闯营如此大的声势,高级将领一定生活奢侈,起码吃穿上得讲究些。岂料这些闯营将领从李自成往下,全都以艰苦朴素为主,李岩不由得既惊奇又敬佩。
  范青知道他的心思,心想:“你还没见李自成平日的吃食呢!简直和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
  在大厅中,李自成带头,向李岩敬酒,其余诸将也纷纷敬酒。大将之中,只少了李过和袁宗第,其余刘宗敏之下,田见秀、高一功、郝摇旗、刘芳亮等人都在老营,一一向李岩敬酒。
  众人在席面上高谈阔论,但不论怎么谈话,都离不开军伍生活的话题。李岩问闯王进入河南之后,不许攻城,直到现在才攻破两三座城池的道理?
  刘宗敏不等李自成回答,便大着嗓门笑道:“这是李哥和军师的妙计啊!咱们最近才攻破两三座城池,算是旗开得胜,马到功成。实际上算不得什么大事。咱们起义以来攻破的县城、州府多了去了。这次来河南,攻破城池的力量还是有的。”
  范青插话笑道:“就河南这形势,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
  刘宗敏笑了笑道:“就拿南阳府来说,只有邓州和南阳城池高深一点,其余的,什么浙川、内乡、镇平、方城、南召、鲁山、卢氏,都是弹丸小城,想要攻破哪座城都不费事,别说攻打,就是跺跺脚城门就开了。可闯王拿定主意,下严令不许攻城。当时闯王说,有哪个将领敢擅自攻城,以违反军令治罪,立即斩首!所以过了这几个月,也只破山寨,一个城池也没攻破。看见这么多容易攻打的城池都不动,将士们手心痒痒。别说那些小县城,就是南阳府,想攻破也易如反掌。有无数饥民心甘情愿给当内应。”
  “将士们也向闯王请求,要攻南阳。可闯王不但不许攻打南阳城,还下令人马不许走进南阳城二十里之内。嗨!现在回头想想,闯王的这个主意有多么英明。你看现在,咱们已经有了十几万人马,号称二十万。豫西百姓处处称颂闯王仁义,他崇祯和杨嗣昌还在鼓里坐着呢。崇祯,他懂得什么叫打仗。他懂个球!他常常自己为多么聪明,实际上他在宫中是个聋子。我估计再过十天,咱们破南阳的消息才能传到京城。再过半月,咱们杀唐王的消息,他才会看到奏报。到那时,他会大吃一惊,在金銮殿上急的好似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万分,向兵部衙门的官儿连声问,‘这……这个李自成是从哪儿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么?是地下冒出来的么?你们不是早说他已经被消灭了么?你们不是说他大概是已经死了吗?一个李自成到底有几条性命?为什么几次传说他病死了呢?你们这般糊涂大臣,事前连李自成一点消息也不知道,唉!混账!一群混账!’”
  刘宗敏说到这里,放声大笑,声震屋瓦,满厅都震响着他的笑声,同席的人都被他独特风趣的语言引得大笑,其他桌的大小将领则都转过头来看他。
  李岩笑道:“兵法上说‘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这句话,被闯王活学活用,是真正的用兵如神啊!”
  李自成笑道:“这主意可不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军师有一半的功劳,你们应该敬一杯咱们足智多谋的军师。”
  范青赶忙站起来,笑道:“功劳都是大家的,单敬我一人可不成。我虽然出了主意,但还得靠闯王的英明决断,还有各位将领能严守军纪,攻城拔寨。”范青说着端起酒杯笑道:“不过,今天杀了唐王,倒值得痛饮一杯。这朱家王朝,每生出一个儿子都要封王,每封一个王,就有千家万户倾家荡产,妻离子散,遭受不完的苦难。从崇祯元年起义以来,这是咱们捉的第一个藩王,咱们共饮一杯,庆祝此事。”
  李自成说了一个“好”字,先站起身来,于是厅里厅外十多桌人都一起站起来,陪着二人干了这一碗。
  李自成亲自提起一壶热酒,给范青和刘宗敏二人斟满,又让所有将领都把酒斟满。笑道:“这唐王不过是个小王,没什么了不起,等过不了多久,咱们就去捉一个大王,那时候才真正的大快人心呢!”
  众将饮酒吃菜,欢声笑语不断,这时候慧梅走出来笑嘻嘻的对闯王说:“夫人让我出来禀告闯王,红娘子拜了夫人做干娘,还想给闯王行礼。夫人让我出来请闯王进后宅受礼。”
  闯王心中十分惊喜,但还是推辞笑道:“红帅也是名震豫东的一员女将,乃一军之首领,现在来投我,已经是高看我李自成了,我怎能还做她的长辈呢!”
  慧梅笑道,“红姐姐和夫人言谈当中十分投缘,红姐姐非得要拜夫人为干娘,夫人也说了,比她大不了几岁,不好意思长她一辈。可红姐姐不依,跟夫人说起她的身世,从小没爹没娘,受人欺辱,她做梦都想有一个能像亲女儿一般待她的长辈,请求高夫人圆了她的心愿。夫人不得已答应下来了。”
  “红姐姐还说,如果闯王不答应,她就出来当着众人的面给闯王磕头。”
  李自成哈哈大笑,“如此说来,我只好老着脸皮收下她这名义女了!真是一件大喜事啊!”
  范青站起来,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点了两下,笑道:“妙哉!义为君臣,情同骨肉,可喜可贺!”随后提起酒壶,站起来道:“我要连敬李哥三杯酒,第一杯,庆贺李岩大哥和红帅率军来投。第二杯贺李哥夫妇收下红娘子为义女。第三杯贺闯营将士连战连捷攻破南阳府,抓住唐王。这三杯酒,李哥一定要喝!”
  李自成向来酒量不佳,笑道:“我自来酒量不行,但今日确实是喜上加喜,我就满饮一杯吧!”说完把身前的一碗酒一饮而尽,众将也陪着喝了。
  众将也要向李自成敬酒庆贺,李自成连连摆手笑道:“你们知道我不能喝酒,就不要再灌醉我了!”说完对范青笑道:“你开了个敬酒的好头,我也不能放过你,一会儿,你随我一起去内宅,给我们做个见证。”又对张鼐、李双喜和罗虎这三个义子笑道:“你们一起跟我去内宅,拜见干姐姐。”
  于是众人一起进入内宅,内宅当中,也摆了几桌酒席,众将领的妻子都来赴宴,庆贺高夫人收了红娘子这名义女。红娘子刚刚拜见几位大将的妻子为婶娘,还有一些将领的妻子,比较年轻,不敢自居长辈,红娘子给她们施礼时,她们也同样礼节还回来,口中说着不敢当。
  重新入座之后,红娘子又和慧梅的几名女兵互相拜见,这时候兰芝也被夫人叫来,她还是十三四岁的小女孩,面容稚嫩可爱,先到红娘子面前,端详一番,才笑道:“娘,姐姐好漂亮,像年画上的花木兰!”说的红娘子脸蛋儿都有些红了。
  然后,兰芝跪下磕头,叫了声“大姐!”这一声喊的十分亲热,让红娘子心里热乎乎的,赶快将兰芝扶起,还了一拜,把自己手腕上的一对金镯子戴在了兰芝手腕上。
  
第107章
对戏引纠纷
  这时候,有女兵通报说闯王进来了,这些将领的家眷纷纷回避,只剩下高夫人,还有慧梅领着一群女兵站在高夫人身侧。慧梅赶快搬来两把椅子放在厅中,李自成进来和高夫人一起坐在高背椅上,红娘子恭恭敬敬的跪下,她心中激动,眼中带着喜悦的泪花,道:“我是一个孤女,自小就没有父母管教,也从来体会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我看到闯王和夫人就像看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般。我没有别的恳求,只求闯王夫妇能把我当兰芝一般看待。从今以后,倘若我对闯王和夫人不忠不孝,上有皇天,下有后土,天地不容。”说完深深的拜伏,磕了三个头。
  李自成和高夫人也很激动,让慧梅赶快把红娘子搀扶起来。高夫人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道:“红帅,你本是一营之主,我自己无德无能,只比你大七八岁,怎好意思做你的义母。”
  李自成也微微点头,高夫人接着道:“但你这么有诚意,我也不好不答应,只要你不嫌弃我是无德无才的女人,咱们以后就母女相待。”
  随后李自成和高夫人入席做了上座,范青挨着李自成坐下,笑道:“红帅,咱俩虽然是同岁,但我管闯王叫李哥,咱们以后怎么排辈分。”
  红娘子笑道:“范大军师,料事如神,我拜你为长辈也无妨。”说着就要给范青磕头。
  李自成连忙笑着伸手扶住,道:“不可,咱们各论各的,整个闯营叫我李哥的成百上千,你也不能挨个给他们磕头啊!”
  范青也伸手虚扶,笑道:“红帅千万不要拜了,我这兜里空空,可拿不出什么值钱礼物的!”
  说的众人都笑了,随后李双喜三人也过来给红娘子行礼,因为红娘子姓邢,所以都叫了一声“邢大姐”。
  众人落座,高夫人笑着对李自成道:“我们娘们喝酒挺开心的,你一来,都走散了,人少了一大半。又对慧梅说,去把总哨刘爷的妻子张氏和李过的妻子的黄氏请过来,他们不是外人,一同陪坐无妨。”
  于是慧梅又去把张氏和黄氏请来,一同就座,继续酒宴。红娘子原来坐的是首席,现在既然成了高夫人的义女,当然坚决不肯再坐原位,只拉了一把椅子在高夫人身边坐下。高夫人也不勉强,只让首席空着。这时候以兰芝和慧梅为首的众姐妹也要轮流给红娘子敬酒。还嚷嚷着一人要敬两杯,一杯是拜姐姐,第二杯是要拜师父,跟红娘子学武艺。
  高夫人笑道:“你们大姐新来乍到,你们就欺负她,想把她灌醉是不是?我这个做娘的看不惯,不许这么敬酒,你们共敬一杯。”
  众女于是共同敬了红娘子一杯。
  这时,张氏、黄氏,还有所有的姑娘、廊下的男亲兵们也要给高夫人敬酒贺喜。高夫人连续吃了几杯,笑道:“今天是起义以来最高兴的一天,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多酒,但咱们闯王有严令,不需喝醉,你们把我灌醉,是想让我带头违反军令啊!”
  李自成却笑道:“你们娘们也不用作战,我今天特许你们喝醉不算违反军令。”李自成向来严肃,忽然打趣高夫人也是难得一见。
  众人一笑,又上来敬酒,高夫人喝了一杯,笑道:“自成,你胳膊肘向外拐,想把我们娘们都灌醉了,可曾想过,我们都醉了,明天没人给你们支银子,出征的队伍就得讨饭去了!”说的众人一阵大笑。
  李自成笑道:“我是难得见你这么高兴,这样吧!咱们少喝几杯,然后叫一个戏班子来唱戏。”
  众人都是大喜,平日里难得听戏,即便听戏也是李大嗓带领伙房客串的,李大嗓会的那几出戏,都听腻了,哪有外面戏班子唱的新奇有趣。
  很快,就有卫兵出去请来戏班子。此时白土岗周围由于义军人马的驻扎,已经变得极为繁荣,各种小商小贩卖吃食的都在山谷口经营。而且闯营向来平买平卖,不欺负百姓,所以这些人可以放心大胆的做生意,连戏班子都在山谷外候着。
  片刻功夫,有人领着一个戏班子进来,高夫人和李闯王等人都是陕西人,只爱听秦腔,于是戏班子递上来的戏目也都是秦腔。
  戏班子的班主先把目录递给李自成,李自成看了一眼道:“穆桂英大破洪州”
  高夫人等也各自点了一出戏。
  片刻功夫,院子里戏台搭上,内宅的窗子全部打开,众女眷从窗户就能看到戏台。这时代没什么娱乐项目,看戏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而且还难得一见。年纪小的女兵都站在廊下看,孩儿兵也都到院子里来,坐在廊下的台阶上,还有许多男亲兵也趁机混进来,站在院子里的天井下,挤挤挨挨,满院子都是人。
  秦腔穆桂英大破洪州是极为有名的曲目,讲的是北宋时期,杨延景被辽将白天佐困在洪州,杨宗保突围回朝搬兵,朝廷无将可派,只好让八贤王请佘太君,由寇准劝说她孙媳妇穆桂英挂帅。杨宗保为先锋官,杨宗保不服妻子挂帅,私自出战,不幸挫败。穆桂英要治夫君不服调遣,违反军令,即欲问斩,经众将求情,最后只打了四十军棍。穆桂英退帐之后,对杨宗保婉言劝导,杨宗保被穆桂英所感动,福气和好,最后同心协力打败辽将,解了洪州之围。
  这出戏突出穆桂英智勇双全、巾帼英雄的形象,有赞誉红娘子的意思。
  片刻功夫,鼓点乐器响起,演员依次上场,先是杨宗保突围,然后八贤王到杨家府上求援,随后穆桂英出场,只见穆桂英随着鼓点上上场,摆了两个架势,随口开始唱道:“老~太君校~场点~雄~啊啊啊兵!”只唱了一句,内宅的高夫人这些内眷纷纷摇头微笑,他们虽然到处行军打仗,但戏还是没少听的,这小戏班子的水平明显不行,穆桂英是主角,一开口应该是亮嗓子,声震全场的。但听她唱了几句,明显水平不高,无论音色、动作都很差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