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7/1505

  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要妥协调和的。
  但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皇帝要吃最大的那块蛋糕,这是不会变的。皇帝要做的,就是得让大家同意他吃最大那块,所以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妥协,更需要的是结盟。
  一个政治高手,始终得明白一点,就是通过不断的结盟,来争取更多的支持者。而结盟的手段,不外乎就是利益交换。
  互惠互利的双赢,才是最佳的结盟方式。
  搞明白了这些,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历代帝王,就能一眼看出水平之高下,如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这些人,就都妥妥的是权谋高手,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结盟,建立一个以自己为盟主的制胜联盟,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
  所以这几个人得天下看似都很容易,尤其是如杨坚,被清代人称为古代得天下最顺者,说他是捡皇帝当,可实际上读史的人都知道,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政治是非常复杂的,越是动荡的大时代,斗争就越激烈,正所谓枭雄辈出的时代,杨坚能够轻松的代周建隋,正体现出其高超的政治权谋水平。
  李渊其实也差不多。
  光武帝刘秀也是如此,他们懂得如何拉拢更多的盟友,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所以他们得天下总觉得太轻松顺利。
  相比起项羽啊刘裕啊陈霸先啊尔朱荣啊等一时之枭雄,他们虽然也曾经相当了得,英雄盖世或枭雄一时,但打天下都非常艰难,可谓是感觉跟举世为敌一样,就是这方面略差了些。
  就好比宇宙大将军侯景,南北朝乱世枭雄第一人,一人搅动天下,把士族差点杀个底朝天,他们就是这块基本功太差了。
  这世上没有什么所谓的运气太好,什么白捡帝王这种事情,外人看似轻松,其实人家也是经历了无数惊险,步步为营,步步算计的。
  搞清目标,明白敌友,拉拢朋友,分享利益,这才是高明的帝王之术。
  李世民就很清楚,秦琅不是自己的敌人,秦琅也不是承乾的敌人。
  相反,秦琅是皇帝联盟里最可信也最有实力的人之一。
  皇帝也需结盟,没错,皇帝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结盟,甚至皇帝还得不断的结盟,结各种盟,在各个盟之间搞势力平衡。
  杨坚和李渊都曾是权谋高手,但在年老之后,面对继承人之争时,却最终在玩平衡的时候玩砸了。
  张亮为什么被杀了?
  他曾是皇帝制胜联盟里的一员,可如今却走到了皇帝的对立面,尤其是其支持魏王这事,让他彻底没了回头路。
  房玄龄被贬,也是几乎一样的原因。
  皇帝如今身体不行,着手在为太子接班扫除障碍,他们的问题就成了当下最大的问题。秦琅在海外搞点领地产业这种事情,在皇帝看来,只属于小问题。
  秦琅一心要远离朝廷中枢,这其实是让皇帝很放心的一种行为,毕竟如大唐这样强大的王朝,威胁已经不再是外部,而是内部,尤其是皇位继承人之争。
  只要李家内部不乱,外面没有谁能威胁的到大唐了。
  在新旧天子交接的时候,最危险的是那些有野心有能力的皇子,其次便是中枢的重臣,这些人有威望有实力甚至有人脉有兵权,是能威胁到新皇的,再然后是那些门阀豪族。
  秦琅往海外跑,这就是主动去除威胁性,皇帝当然会继续信任并重用秦琅的。
  可惜了马周,也怜了魏征。
  马周英年早逝,他这样寒门出身的草根,被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宰相,其实是皇帝最能信任倚得的心腹,毕竟这样的臣子没有什么根基,不可能成为权臣,他的一切都来自于皇帝,所以是最忠于皇帝的人,可惜走皇帝前头了。
  至于魏征,谏臣,以刚正闻名,本来一副孤臣之态,皇帝正好放心用来平衡朝中势力的,结果最后发现这魏征也不耿直,不仅有踩皇帝邀名之嫌,甚至还可能暗里也有结党嫌疑,尤其是还可能是魏王党的,皇帝当然是不能宽恕的。
  所以死了也要被李世民把碑推了,这碑本是皇帝亲自写的,写了无数好话,比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的那一套,然后现在皇帝把碑推了,相当于撤回了自己的赞赏,甚至连赐给魏征长子的公主也撤消婚事,给公主改个封号,改赐给马周的儿子,新袭爵的鲁国公了。
  李绩被贬,倒也只是点小手段。
  不过如此一来,现在朝中长孙无忌一人独大,看似风光无限,不过这却也是被李世民架到了火上烤了,搞不好,将来又是跟李治夫妇时一样下场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阿爷,天使向我们索要一个移民五十贯钱,一个工匠一百贯钱,可是真的?”
  秦琅只是微微一笑。
  这事倒是真的,那宦官确实如此转达圣意。只是这次秦琅却没跟先前要意思一样爽快大方。
  “此事不急,可慢慢处置。”
  前面那十万贯钱,已经表明了态度了,所以后面的这事,可以慢慢处置。皇帝漫天要价,他可以坐地还钱嘛。
  五十贯一人,工匠百贯一人,如今岛上二十万人,岂不是得一两千万贯钱?这钱秦琅虽有,但也不可能轻易的掏出来。
  所以慢慢谈。
  比如说淘金客现在又不是在岛上定居落户,所以这些人当然不能算,秦琅也不可能掏这钱。
  只有真正移民过来定居的才能算的上数,可这钱如何掏掏多少也还得有说道的。
  “现在当务之急不是这些,而是我们如今可以光明正大的打出吕宋都督府的旗号,然后正式开府设幕,招兵买马,分封家臣了。”
  这是真正的开府,可以自置官吏,招募兵马,分封家臣等。
  “提升旧金山市为旧金山州,新金山市为新金山州,两市原保安团提升为州团练营……”
  秦琅望着舱外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海水,胸中豪情万丈,终于能够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毫无顾忌的大干一场了。
第1202章
尘埃落定
  “义父!”
  船刚入港湾,秦存恩便乘小艇上来迎接,踩着绳梯,他动作娴熟的登上了大宝船。
  “拜见大人。”存恩身后是阿姹之子存贤,他也是一身红色棉甲在身,跟在后面登上船,见到秦琅还有些拘束。
  “又长高了。”秦琅笑着上前拥抱两个义子,存恩是当初句町大战过后,秦琅收养的句町族战争孤儿,存贤原是西爨世子爨归王与阿姹的儿子,后来被阿姹带着南下,认了秦琅做父。
  “阿兄!”
  秦俊也笑着上来拥抱二人。
  “见过郡公!”
  秦琅在兄弟俩头上都敲了一个爆栗,“自家兄弟哪有这般见外称呼的?改口。”
  于是存恩存贤都改口叫大郎。
  看着如今长的高大健壮的义子,秦琅也是不由的很感欣慰,他虽没有如张亮一样收五百义子,但将门勋戚哪家不收义子?
  这也算是武家特色。
  将门收义子,士族收门生,其实本质上来说都是扩张家族势力,对于武家来说,收一些年轻的好苗子为义子,既可为家将部曲,也可为学生。尤其是在战场上,这些义子们统带亲兵,护卫左右,是最为可靠的自己人。
  而能够在战争中历练出来的义子,运气也还不错的话,还会得到家族的举荐,安插入军中任职,加以时日,一样有机会成为军官,这对于将门来说,这种关系是很重要的。
  秦琅如今有十三个义子,九个亲子,十三个义子如今也基本上都开始成材。比如武德九年时他去河北幽州路上,在北邙山罗士信墓前收养的那个有突厥血统的义子,取名存孝,如今也二十六岁了。
  当年那个饿的身如柴头却如斗的饥儿,如今已经贵为忠武军使、昆明折冲府折冲都尉,有着正四品的武阶。
  就算在句町战争中收养的孤儿存恩,这些年来,在他身边侍从过,后来被他送到广州黄浦书院学习,再后来又安排进国子监,再入左卫为勋卫,到现在,也已经是六品校尉了。
  阿姹的儿子存贤,这位有着云南爨氏和乌蒙蛮血统的少年,现在也看不出半点西南蛮的样子了,高大英俊,有着七品参军衔。
  “你们都考虑好了?”
  义兄弟俩当初在黄浦书院读书时便关系最好,这些年几乎是形影不离,存恩点头,“听说圣人把金银岛设为吕宋都督府,世封给大人,孩儿十分激动,为大人高兴不已。知道大人要围剿岛上做乱的蕃子,孩子自当赶来相助。”
  “你们这官阶职事可来之不易啊,现在辞职,以后再想回去就难了。”秦琅挽着两义子的手。
  他们原本在广州的镇海军任骑兵校尉和兵曹参军之职,这次主动辞职前来,要加入吕宋都督府幕府,为义父效力。
  “我们都仔细想过了,吕宋这边以后发展,也需要人的。”
  朝廷许秦琅在领地开府置属,允许他自己征辟僚属,自制兵马。但吕宋都督府毕竟只是羁縻州府,秦琅征辟授任的官员,虽然表面上与朝廷官员视为相同,但实际上可是不能等同的。
  就算秦琅授给刺史,三四品的职,但也只能在封地里算数,到了朝廷那边可不认,这是两个封闭的体系,如果这边幕府的官员要到朝中任职,就算是朝廷征召过去,也会跟勋官授职一样,要降三大等的。
  二品的上柱国授职,顶多授六品,便是这样。
  还得候职。
  好不容易在广州镇海军里当上六品七品的实职武官,来秦琅这里,就算当上刺史,其实也不算升官。
  存恩很平静,“没有义父,我早就死在句町的穷乡僻壤里了。”
  “不会的,你小子向来胆子大。”秦琅笑着道,“当初你小小年纪,就敢带着一群小萝卜头拿着石子木棍,偷盗军粮,拦截辎重,你小子胆大心细,押送辎重的民夫队都让你抢了几次,搞的后面还以为哪出来一伙溃兵藏在那,结果兴师动众调兵围剿,却还差点让你们这群小子给跑了,抓到你们时还不敢相信呢。”
  曾经的存恩就是个十足的野孩子,胆大心野但却又很有脑子,小小少年居然能组织一群饥饿的少年拦路打劫军粮辎重,还能数次得手。
  随着年纪渐长,如今的存恩倒好像变成了一个闷葫芦一样,话少了。不过当初饥瘦的孩子,如今却是魁梧粗壮。
  “那时饿红了眼,就算遇到狼,都想扑上去撕咬一块肉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7/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