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1505

  之前改革在朝堂上遇到的阻力太强了,可越是强,越让李世民心中坚定要改革的决心。这次秦琅遇刺案,让李世民找到了突破口,本来还打算先装一波死狗,谁知道也不知道是封德彝失了智,还是他儿子一心想当年轻一代的领袖,居然敢如此肆无忌惮行事。
  抓机时机,强势反击。
  借着这波风口,直接再次重启改革计划。
  谁也无法阻止他。
  谁再敢过份阻止,他不介意把封案扩大化,再装几个进去。
  当年隋末之时,天下流传着两句话,一句是李氏当有天下,一句是刘氏主吉。这其实是代表着当时两大势力。
  一是关陇集团与关中关西士族们支持李家,一个则是关东士族为主的势力,他们推出刘氏主吉,就是想要扶持起一个山东人取代隋朝,以恢复过去北魏北齐时他们的那种政治地位。
  可结果是他们败了。
  这是一次政治押宝失败,随着建成被杀,山东士族的二次压宝又失败了。
  现在他们还想再抱团来共进退,可皇帝却不是李渊,眼下也不是武德年,大唐已经统一天下了,皇帝手里有了更多的筹码实力。
  别看李世民平时很纳谏的样子,其实李世民不纳谏的时侯更多,他是一个很有自己主见的人,一旦下定了决心,一般人是很难轻易改变他决策的人。
  就如同当年东征西讨时一样,哪怕敌人势头再猛,兵力再多,可他做出了决策,就决不会再更改,只会咬牙打到底。
  他也正是这样,一次次打了大胜仗。
  河东之战如此,洛阳之战如此,虎牢之战也是如此,河北之战更是如此。
  他才不会管秦琅才十七岁,也不会管秦琼已经是宰相了,这些都不重要,就如同他不也才不满三十,长孙无忌不也才二十几岁就已经是左仆射了?
  房玄龄杜如晦也都才四十左右。
  皇帝用一道白麻宣相,强势告诉所有人,改革再次开始,这一次,他强势捧秦琅登上相位,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他对改革的支持,对秦琅的支持。
  秦琅事先都根本不知道这事。
  两仪殿上,想拒绝都不行,李世民不给他这个机会。
  他依然是转运使,兼门下省散骑常侍,加翰林院学士承旨,知贡举,现在又同中书门下平章国计,以后政事堂的宰相会议,秦琅也有资格参与,并参与决策讨论了。
  毫无疑问,连户部尚书戴胄现在都成了他的改革副手。
  封德彝是最倒霉的,皇帝根本不在意行刺秦琅的幕后黑手究竟是出于他意,还是他儿子,反正现在锅已经扣到他头上了。
  封家的所有产业家财,现在全都被他直接划入了皇家内库,充做了天子的小金库。
  皇帝最后拿出来一百顷地赏赐给秦琅,算是安抚他遇刺受伤了,另外首发弹劾的唐临,提升为治书侍御史了,另京中赐宅一座,赏田千亩。
第267章
枭雄本色
  次日朝会。
  同平章事秦琼难得参朝,却在会上奏请外出。
  “近闻朔方梁师都又蠢蠢欲动,灵武边境不得安宁,盐州刺史率兵巡边时被伏击重伤,臣请外出代任盐州刺史。”
  秦琼态度坚决。
  李世民没料到这个,本来这种事情秦琼应当直接奏呈皇帝,或是在政事堂或廷议时提出,现在直接在朝会上提出,让他有几分措手不及。
  皇帝不愿意让他离京,因为秦琼是他最信任的大将,勇猛又忠厚,由他在京任兵部尚书,李世民放心。
  可秦琼却还是态度坚决。
  儿子出人意料的白麻宣相后,父子同拜相这种局面的出现,并没有让秦琼得意自豪,反而让他总是坐立不安。
  他始终认为,他不过是区区一武将,能当十二卫大将军都已经到底了,实没才能担任宰相,儿子更没这资格,现在这般局面,实在是高处不胜寒。
  盐州刺史遇袭受伤,只是个小插曲,梁师都现在也没有能力对大唐发动什么大规模的入侵,因为渭桥之盟后,大唐跟突厥颉利现在的关系还算勉强,双方都没有开打的意愿。
  所以梁师都这条突厥人的狗,就算乱叫也闹不出什么事来。
  那位刺史只能算是倒霉,是个意外,他其实之前是梁师都的大将,后来投诚倒戈归附大唐,所以大唐便直接授他为盐州刺史,依然是带着自己的兵,管着自己原先的地盘,只是反过来对付曾经的主人而已。
  这次他受伤,肯定也是梁师都针对性的报复,说是私人恩怨也不为过,反正盐州也没丢。
  这种情况,正常是朝廷另调一位将军过去就是了,这还是好事,能够把盐州进一步的掌握在朝廷手中。
  大唐能打的将军多的是,十二卫衙门里大把整天坐着喝茶聊天的,随便抽签拉一个出来都够了。
  何烦秦琼这位现在军方第一人出马?
  李世民自然也看的出秦琼这是要回避,不想搞的父子同殿为相的局面出现。
  “齐国公,区区梁师都,不过跳梁小丑而已,不必担心,盐州刺史伤了,便接回朝中休养,再调一位将军过去就是。”
  秦琼却持着玉笏说愿意亲自前往,还说既然朝廷打算三年灭梁,那么正需要一位大将统筹经略,全面准备。
  反正话说这么多,秦琼意思就是京城我呆不下去了。
  李世民见他态度坚决,没有回绝余地。
  想了想后,最终还是同意了,秦琅刚拜相,还要用他大展拳脚呢。
  皇帝授秦琼为灵州都督,都督灵盐丰夏诸州军事,兼灵州刺史。
  因为丰州现在郁射设手里,夏州在梁师都手里,所以实际上也就是都督灵盐二州了。不过秦琼毕竟是宰相出镇,所以李世民不但没有免去秦琼平章事头衔,还给他加了个关内道经略使衔。
  宰相出镇为使,是为使相。
  兵部尚书之职免去,李世民思考来思考去,最后决定授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兵部尚书。
  这个兵部尚书一职,他还是始终交给最放心的潜邸旧部手里掌握。
  朝会之后,皇帝又召集宰相重臣们召开两仪殿廷议。
  秦琼没来参加。
  秦琅则是头一次以宰相身份参与廷议,紫袍玉带金鱼符,坐在殿中感觉都不一样了。
  君臣坐定。
  气氛立即开始不一样。
  秦琅打量了一圈这些大佬们,明显,王珪等昨日虽未能阻止秦琅白麻宣相,但今天并不怎么放弃。
  他们似乎早已经达成了一致,今天要有大动作,个个憋着股劲头。
  “今日廷议,议一下今年的财政开支计划,怀良跟朕奏陈,说寻常百姓之家,年前也会做过计划,预做明年开支,这样才好用度开支。本来我们去年就要做今年的财政开支预算,但去年诸事烦扰没做,现在补做一个吧。”
  李世民做开场,先给今天的会议定了个基调,今天不议人事不议军务,只议财政预算。
  “怀良,你现在主掌国计,你先来提几点意见!”
  “一年之计在于春,国家也当量入为出,不能过糊涂日子,花糊涂钱。事情当先轻重缓急,国家的财赋也以此为基调拔付倾斜。”
  “提前做好预算,然后审计,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把钱花到刀刃之上。”
  李世民对这话很赞同,“此话在理,继续。”
  “臣以为朝廷做开支预算,当分为两部份,一是常规开支,如宫廷开支、官吏俸禄、军费开支等,一部份当是特别开支,如水利维修、救灾备荒、或是战争费用等……”
  “今年预计收入主要还是租庸收入,按往年算,租入约为两百四十万石,绢调约六十万匹左右……”
  王珪高声打断秦琅,“今年哪还有什么租调收入可言?去年大旱大蝗,又遇兵灾,朝廷已经免去北方地区百姓的租调,后来朝廷发动百姓灭蝗,让百姓拿蝗换粮,朝廷收了百姓许多蝗,但根本没那么多粮可换,多数都是打的欠条,当初可是说好了,可折抵租调的。”
  王珪之意,朝廷今年根本不可能会有什么收入。
  秦琅没理会他。
  “朝廷今年还有一大笔预期收益,是沙汰佛道并裁天下诸州寺观,收回寺观田产等,据估算可得一千四五百万贯左右收入……”
  “住口,竖子只知巧取豪夺,名为沙汰僧道,实为灭佛抑道,之前秦琅在长安推行,已经搞的天怒人怨,先是说考试颁牒,趁机敛财一大笔,结果转头又毁寺禁佛,这是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置朝廷信用而不顾……”
  王珪一连串的口水喷过来,把秦琅骂的体无完肤,直接就说秦琅是强盗,是骗子等等。
  秦琅是刚白麻宣相的宰相,又是在发言,结果王珪屡次无礼打断,还骂秦琅竖子等,实在过于无礼了。
  这哪还有半分名门士族出来宰相的样子?
  王珪喷了半天,转向皇帝,“陛下,臣请立即停止毁佛灭道,不能再如此胡闹下去了。还有,去年幽州以战时为名,秦琅在北地强行实施的边市政策,也应当立即停止。”
  扣大帽子他玩的很溜,可归根到底还是要反对秦琅的新政。
  李世民忍着火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