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1505

  最好是把这十部分开,不能聚在一起。
  秦琅的意思是要把郁射部从河套,迁到狼山口外去游牧,重新给他们划分草场,每一个部可编为一旗,若干个旗编成一个盟。
  这类似于满人后来对蒙古人的统治改编组织,加强管理,效果还是不错的。
  对于那些在漠南的杂胡,甚至是长城内的杂胡,则进一步管理,直接让他们入籍,把一些杂胡部落,改成朝廷的牧场等。
  “郁射部万帐,划分十部,每部一旗,再与其它突厥、铁勒等部间杂相隔,划定界线,然后再划成几个盟,由朝廷派人担任宣抚使,各旗由朝廷从旗中贵族中挑选任命,任巡抚使。”
  李世民听出了些味道。
  “陛下,朝廷必须要能实际统领这些内附胡人,不能任由他们自治,一味简单的羁縻毫无意义,必须得建立社会秩序,必须得建立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组织。”
  秦琅不再按传统给这些内附胡人设置羁縻州,就是要区分过去的管理方式。
  盟和旗,不仅仅是换个名,而是要换个全新的管理体系。
  不再是过去那种胡人自治体系了,而是朝廷深层参与管理的新体系。
  就拿郁射部来说,以前他们是一整个部落,有一个首领,但现在秦琅要将他们拆成十个旗,与其它部落旗分属于三五个盟。盟将由朝廷派官担任,旗主则也要由朝廷授封。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郁射部一部变十部,互不统属了,这对朝廷的威胁自然就更小了。
  各旗人口都要入籍,都要纳税。
  都将置于大唐的统一管理之下。
  “过于激进了一点。”
  李世民听完之后,最后给出了一个评价,这只能说很美好的理想,但现在并不好实行。
  秦琅看到的是如今归附的这些胡人,而李世民眼光却在看着还未归附的颉利部、突利部、铁勒等部,甚至是西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等蛮夷胡族,如果现在出台的政策过于激进,那么其它胡人以后未必就会甘愿归附了。
  不过他也承认秦琅说的这些也有道理。
  于是沉吟再三。
  李世民决定稍稍修正一下秦琅的提议。
  从郁射设等内附部,先一帐抽一丁,调到岭南、西南等地平蛮夷、镇地方,但朝廷承认三年为期,三年期满,这些人可以回家,再换一批胡人过来。
  这三年相当于为大唐服兵役,立功则授官,伤亡有抚恤。
  再从诸部一帐抽一丁,到各处建牧场或是派到各牧场去为朝廷和皇家放牧,也是三年为期。
  秦琅提出要把所有内附胡人安置到阴山以北,李世民觉得这条不太现实。
  如今大唐人口少,就算真有能力把这些胡人安置北迁,可丰胜顺化云朔等地包括盐银等州,也一样空虚,总不能荒芜。
  所以李世民认为还是应当折中一下。
  对于这些内附胡人,可以推恩分封拆分,但不需要搞盟旗这么复杂,直接将这些拆分的部落,设为羁縻州县好了。如郁射部分封十子为侯,划十部,则每部编为一个县,与其它内附胡族五六个县编为一个州。
  这些州县为羁縻州县,隶属于安北大都护府下的正州之中。
  羁縻刺史、县令,由朝廷授封这些内附胡人首领担任,长史、司马、参军事等则由朝廷派官担任。
  另一方面,也要人丁入籍,授分牧场,划分边界,禁止越界。
  有纠纷争议等,先由羁縻州审理,然后再上报正州衙门审核……
  安北大都护府下六正州,每州下辖四个羁糜州,每羁縻州下再辖六个羁糜县,给这些羁糜州县,明确划分好界线,使的汉胡间杂居住。
  皇帝有皇帝的考虑。
  不过这个结果,秦琅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这样做,还是给他们太大权力了。
  “陛下,羁縻刺史、县令,必须由朝廷从诸部中选拔授封……”
  二十四羁縻州,一百四十四个羁縻县,实在有些太多了,不过如果真能够彻底的做到推恩分封,那么数量多些,倒也有利于削弱部落的实力。
  只是依然有很多后患的。
  可李世民已经觉得这样已经不错了,否则,内附的胡人估计就会不满,要背叛,那么将来还如何招附东西突厥、铁勒、吐谷浑等诸胡呢?
  羁縻州刺史封侯,羁縻县令则封伯。
  朝廷不另给食邑,但对这些羁縻州县制订税赋,规定县中所得赋税三分,一分归县封伯,一分归州封侯,一分入国库。
  “你觉得秦国忠会愿意接受吗?”皇帝问。
  秦琅对秦国忠还是比较了解的,“陛下推恩分封,一次授封他十个儿子皆为侯爵,又各授刺史之职,他岂有不愿意的?甚至他的孙子孙侄们还能封伯任县令,有六十个伯爵、县令位置呢!”
  秦国忠当初归附朝廷的时候,只怕也根本没有想过大唐能够这么迅速的控制河套,甚至直接让颉利都跪伏,所以他原本可能还打着抱上大唐粗腿,然后继续控制着丰州,跟颉利叫板,过他逍遥日子呢,可现在这种局势变化之快,快到郁射设根本没的反应的机会,他现在除了接受大唐的安排,没第二条路可走。
  大唐的安排虽不如他曾经的打算,但也还算可以,因此他不可能抗拒的,只能接受。
  “好,这事就由你去跟秦国忠说明,让他召诸兄弟、子孙等入京受封!”李世民倒也直接把这任务交给了秦琅。
  秦琅应下。
  虽然现在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总比朝中温彦博等人提出的要把内附胡人安置到长城以内,甚至安置到关中、河南、河北去的强。
第383章
一锤定音
  晚上。
  亲仁坊里,秦琼设了家宴,款待秦国忠。
  秦琼现在做为大唐唯一的一个正一品的官员,在喝了皇帝的龙须煎药后,自然是病情好转,可都位极人臣了,所以秦琼也数次婉拒了皇帝要让秦琼出去任事的诏令。
  君臣三召三推,皇帝也就不再勉强,一时佳话。
  现在秦琼每天呆在家里写写回忆录,剩下的时间则是接过秦琅的教鞭,亲自执鞭忽雷豹马球队和豹子头马球队,然后便是享受下妻妾温柔,儿女可爱了,偶尔还逗弄下长孙,日子倒也逍遥快活。
  整个人气血都恢复了许多,面色也红润起来了,而崔氏居然都又有喜了。
  “这次朝廷宰相们的斗法,我也有关注,想不到最后倒是你横插了一脚。”秦琼喝着茶,跟儿子坐在一起等着客人上门。谈及这段时间里中枢宰相们关于内附突厥人的安置分歧,他也确实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温彦博如今晋位中书令,也是深得皇帝信任之人,他是主张羁縻统治一派的代表,而房玄龄与杜如晦是汉化归附派领头人,这两派之外,还有魏征代表的主张的驱胡派。
  这是路线之争,涉及重大。
  毕竟现在大唐国力越来越强,这次对内附胡的处置方案,就可能是以后的例子,所以谁都在争。
  魏征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把那些早年趁中原内乱时南下侵占我华夏故地的胡人,统统都赶到大漠以北去,总之,就是不要让这些人以后再有机会为乱我大唐。
  甚至就是河东朔方等地的那些什么杂胡,也要赶走,这些人都是以前匈奴啊鲜卑啊柔然啊铁勒等诸部胡种,不能留。
  魏征每次都慷慨激昂,大声疾呼。
  可问题是,长城以北,还有几个汉人?
  大唐如今虽通过大索貌阅,搞全面人口普查,确实是清理出了不少人口,可这人口数量也才五百万户左右啊,这点人口虽比武德年间多出好多来,但比起隋大业时还是有四百万户的差距,少了近半人口。
  当年隋大业时近九百万户,差不多五千万人口时,长城外的代北朔方等地,也一样没几个汉人的,同样是安置的胡人在放牧。
  把胡人都赶走了,那些地荒着吗?
  问题是,只要朝廷荒了这些地方,肯定就会有胡人跑过来放牧的,这是必然的。
  左仆射房玄龄觉得魏征虽然以前跟他算是同学,都曾在大儒王通门下一起听过课,可老房觉得魏征就是光会喷,从不想解决的办法。
  把胡人都赶走了算个卵的办法。
  真正解决的办法,还得是同化归附,要将这些人汉化。老房跟老杜这两位仆射的意见是分其种落,迁居河套以南,使其散居各州县,不让他们再游牧为生了,而是要给他们分田授地,让他们学耕田种粮,变其风俗,让他们慢慢的变成汉人。
  耕种土地,易风改俗,甚至是学习汉话汉字,汉突通婚等等。
  可新任中书令温彦博与侍中杨师道还有学士李百药等一群大臣则又有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这根本不现实,对于突厥人,应当采用汉朝对内附匈奴的办法,要开放接纳,把他们安置在河套以内,西起灵州东到幽州,安置在几千里长城内外,并且尊重和保留他们的风俗习惯,保留他们的部落,让他们的首领依然统领自己的部落,依然放牧生活等。
  要靠海纳百川的宽大胸怀包容他们,解除他们的戒心,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大唐的怀抱中来。
  还说这样的方式,是成本最低,也有历史成功可鉴的。
  温彦博甚至提出,要把三万户左右的胡人,安置到长安周边来,两万户安置到洛阳周边,一万户安排到太原周边,一万户安置到幽州,一万户安置到营州……
  他甚至建议,朝廷的丰胜顺化四州,干脆都授封突厥贵族为都督刺史等。
  “温令公等人想的过于简单了,这虽是成本最低的安置办法,但不出十年,必生内乱。”秦琼当着儿子的面,也忍不住喷起了温彦博,虽说河东温家三杰名满天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