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1505

  “儿子其实是看好卫公,他封到交州蛮夷之地,肯定不会这么平静的,早晚得搞事,而以卫公的本事,肯定能搞出功绩来,儿子想着,说不定跟着卫公也能立点功劳啥的。父亲不是一直教导儿子说,得看好形势跟对人才最重要的吗?卫公是太子老师,又有本事,所以跟着卫公,其实也就是上太子的船。”
  钱九陇哼了一声。
  小聪明。
  自己当初就选错了人站错了队,他本是太上皇的心腹,后来也跟着秦王打过薛世举打过刘武周打过王世充窦建德,可后来还是被太子建成拉拢,最后没看清形势上了太子的船。
  其实现在想想,就算重来一遍,或许他当时依然还是会选择跟随建成的,毕竟谁能想的到,各方面都占优的建成最后会失败呢。
  钱九陇想着,一边抬头望了望门外。
  天空晴朗。
  气温已经渐渐回升,慢慢有了夏天的感觉。
  此时的岭南,早已经酷热难耐了吧。
  交州不是个好地方,但或许是能立功建业的地方。
  自己当年跟着太上皇,从奴隶做到了开国国公,如今儿子德兴,或许也能从庶子游侠,也寻得自己的一番将来呢?
  唯一有些不太放心的还是那个秦三郎,秦琅太年轻了,如今他虽得宠,可钱九陇总觉得这年轻人爬的太快太高。
  爬的越高,将来摔的也许会更惨。
  不过秦琅是太子老师,这是皇帝特别的安排,如果太子承乾不出事,那么正常来说,秦琅也不可能有事的。
  承乾会出事吗?
  经历过跟随建成然后翻船的钱九陇,有些不太确定,承乾还太年幼,但承乾现在已经极有贤名,他会翻船的可能性太低了。
  也许儿子想去岭南闯一闯也是件好事,总比现在这样整天在长安城里东漂西荡的强吧。
  长安城虽是天子脚下,繁华热闹,可也是个潜流暗涌的危险地方,说不定哪天就卷入到什么坏事之中。
  其实当年他为何会被因罪贬为宫奴?
  从侯爵到奴隶,这也正是当年钱九陇的父亲站错了队,在隋朝的太子之争中,钱九陇父亲老侯爷是支持太子杨勇的,可杨勇后来却被杨广给夺了储位。
  老侯爷早走了一步,没等到杨广登基,结果是袭爵的他,在杨广登基后立马被秋后算帐,被贬为奴,其实这是他当年为老爹扛罪了。
  钱德兴虽然是婢生庶子,从小也不老实,可这样的孩子脑子聪明,久在京师长安钱九陇还真担心他容易卷入这是是非非之中去。
  “你若真考虑好了,那阿爷我支持你去岭南。年轻人,应当出去闯荡闯荡。就算万一将来发现武安州不是什么好地方,你也还可以再回来嘛。”
  老钱敲击着桌面。
  “你想好了吗?”
  钱德兴有些兴奋的点头,“想不到阿爷这么支持我,我还担心你不同意呢。”
  “这其实对你来说确实是一个机会,秦琅名声不错,现在顺风顺水,不出意外,起码还有二十年当红。你需要什么,我给你准备?”
  小钱难得见父亲这般支持自己,感动的都快流泪了。
  “一马一剑足以。”
  “混帐话,一马一剑够做什么?你是去做受封骑士,会有自己的采邑。你看看人家秦三郎是如何准备的,还没去,就已经开始招募骑士、武士,招募百姓等,做好万全准备过去。”
  “你难道以为一马一剑就能发展起一座采邑?哪怕就是一个农庄,其实也需要很多东西的。”
  他想了想,“你把我那套铠甲还有那套备甲带上吧,另外我的那太上皇所赐的黑漆缠铁马槊也给你。咱家马厩里的马,你可以挑十匹带上。”
  “府里和庄园的奴仆,你也可以挑一些。”
  老钱对儿子寄以厚望,如今自己处境尴尬,他不免把希望寄拖在这个儿子身上,也许他也能给钱家留一线希望呢。
  “府里家将我给你挑十个你带上,另外奴隶给你挑十家,钱我也给你三千贯,就当是提前分家了,以后这家里就没有你的份了,都是你兄弟们的,你可愿意?”
  两套甲,十匹马,十个家兵,十户奴隶,外加三千贯钱。
  做为一个婢生庶子,就算真分家,其实他也未必分的到这么多,毕竟老钱儿子还是生了不少的。
  “儿子谢阿爷!”
  小钱激动的都嘴唇颤抖了。
  “自己选的路,就要好好的走下去,哪怕前方荆棘丛生,也不要畏惧。做事,贵在坚持,做人,则贵在忠诚。你既然要去做秦琅的家臣,就要忠心事主,明白吗?”
  “好好干,做出一番出息来,或许将来我们钱家,就能多出一支交州钱家的分枝来。”老钱拍着儿子鼓励道。
  “谢阿爷,我会努力的。”
  儿子走后,钱九陇坐在书房左思右想,考虑了良久。
  抬头看了眼外面天色还早,钱九陇起身,唤来管事。
  “备马!”
  “阿郎要去哪?”
  钱九陇抬头望望天,“去平康坊卫国公府,我要去拜访一下卫国公。”
  “去找夫人挑选几件礼物,得珍贵点的好东西,不要随便拿点金银器出来,明白吗,我要去拜见的是位尊贵的客人,必须得有尊贵的礼物才能匹配,否则会被视为无礼的。”
第407章
过江龙
  武安州是距离长安有五千里之遥的一座世封之地,也是李世民封出去的第一块世封领地。
  他对这块领地也很关注。
  秦琅在长安招兵买马之前,其实已主动入宫向皇帝详细呈报过自己的计划。秦琅说武安州太遥远,说武安州全是蛮夷,还说那些蛮夷并不会很驯服的接受朝廷的旨意安排。
  所以为了保证大唐对武安州的实际控制权,为了保证秦家能真的控制这块地,为大唐守边,他需要人手。
  可是一般的人并不愿意去那遥远边地,秦琅只能请求皇帝授予他再分封之权。
  李世民考虑了一会后,觉得秦琅的这个推恩分封之策,与朝廷的世封之制初衷并不违背。
  “张亮,秦琅的招募进行的如何了?”
  殿中。
  镇抚司张亮向皇帝禀报,“卫国公的推恩分封一出来,招募顺利的多,如今不少勋戚贵族庶子以及族中子弟,纷纷响应报名。短短几天时间,三百骑士和五百武士,却有三千多人报名,为此秦琅不得不又增添了一道比武大会。从中择优录取!”
  听闻此话,皇帝从面前的密折上抬起头来,目光中有些惊讶。
  没想到这个推恩分封法效果这么好,之前没有人愿意去,现在居然这么多人抢着去。
  “都有哪些人家的子弟?”
  “主要都是长安勋戚贵族家的庶子或族中子侄儿,郇国公钱九陇的儿子钱德兴,营国公攀兴的儿子攀立、刘弘基的儿子刘……”
  皇帝问张亮,“你呢,你家有没有子弟也打算去?”
  “我家那些不成器的还过于顽劣年幼,不放心他们过去捣乱。”张亮回答。
  接下来张亮又详细的为皇帝奏报了秦琅对南下正在做的准备,包括冯盎和秦国忠送的两百奴兵、狼兵,还有秦琅自己征召的三百家兵。
  以及秦琅还调动了一支近千人的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商贾有工匠还有管事、伙计、奴隶、农夫、兽医、大夫等等,这些人将要运送一大批物资南下。
  “据说秦琅已经亲自设计了一座武安州城堡,并请了阎家帮助修改草图。秦琅打算在武安州先建一座码头商港,一座城堡要塞,然后再建庄园、采邑等,陆续接应移民,在那里开荒种地,种稻谷甘蔗,并打渔等,计划是用十年时间,让武安州达到一万人口,完全能自给自足,并向朝廷每年纳税万贯以上。”
  “臣调查发现,此次卫国公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耗费巨大。”
  李世民点点头。
  秦琅确实是那种急性子,确定的事情就不会拖延。
  他跟秦琅说希望他这次南下时就开始建设封地,要尽快建出点样子来给朝廷百官们看。
  而秦琅也就马上开始调集钱财物资人马。
  “秦琅挺有钱的。”
  皇帝感叹了一句。
  张亮悄悄用余光打量皇帝的神情,暗里判断皇帝说这话的心意,可瞧了半天,什么也没瞧出来。
  “你们镇抚司若是精力,也为秦琅出点力气,派点人马关注一下武安州以及附近的蛮夷们,若是有人想做乱搞事情,及时通知提醒一下秦琅,避免一些意外。”
  武安州这块封地,是李世民的一块分封实验田,他十分关注,这涉及到他整个世封制的成败。
  而李世民现在满脑子都是世封制,在现在皇帝的脑子里,这个制度是防范于未来,也是能保大唐江山长久的一个万全之策,不管有多少人阻碍,皇帝都是要一意推行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