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6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9/1505

  这玩意,拿的越多越危险。
  他之前已经拿过一面,现在攒了两面了,正常说是能免二死,可最终解释权在皇帝手里,刘文静就是最好的例子,真要杀你,你有一百面都没个屁用,留着给子孙,也没啥实际作用。
  还不如直接给几块金砖来的实际呢。
  倒是西海道节度使,赐双旌双节不错,可问题是他仗都打完了,还要这头衔有啥用?
  既然吐谷浑都灭了,难道皇帝还可能让他继续节制吐谷浑故地?还会让他继续节制陇右剑南河西诸道?
  不可能的,打仗的时候,皇帝可能给你特权,可仗一结束,这样超级特权只会立即收回,甚至他都能预料的到,他这个陇右宣抚使、叠州都督都当到头了。
  年前,可能就要召入京师了。
  这也是隋朝以来的惯例,朝廷提防武力擅权,防止拥兵自重,所以西魏兵为将有的老府兵制,在隋朝改成了兵将分离的新府兵制,战时点将,事毕还朝,级别越高的大将,越不可能长期在外典兵。
  这种制度上的防范,其实是好事。
  大唐前期都做的不错,后来唐玄宗时代,大唐扩张到了极致,对外战争不断,四处用兵,为了适应这种扩张规模,皇帝不得不放权给前线大将,出现了节度使这种打破制度的畸形产物。
  其实节度使本质上跟南北朝时代的那些都督们没什么区别,权力高度集中,统兵、管民,甚至还掌握财税,只是到了玄宗时,把他们推到更危险的位置,给了更多的特权。
  边将们远在边疆,统领的兵马更多,既屯田又牧马,还管民政财税,甚至最后兼观察使,把监察之权也拿到了手,形成了一个个的边镇,完全有了跟朝廷对抗的能力。
  李隆基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以为这样更高效,可实不知,一直在玩火。
  李渊和李世民爷俩,在这方面都是杨坚的追随模仿者,他们很小心谨慎的在使用着军队这把双刃剑,绝不让它脱离掌控伤手,一有机会,就要收刀入鞘。
  这些其实没有谁对谁错,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有自己的核心权益要争取保卫,秦琅看的透彻,所以也就坦然接受。
  不过进了鄯州城,见了唐俭郑元璹和侯君集后,他还是接过了这方节度使大印,受了双旌双节。
  有权不用,过期做废,能用一天是一天。
  用这节度使之印,秦琅先是把之前做的临时安排,如在吐谷浑故地设西海、且末、河源三都督府这事,给盖印再次敲定了。
  刘仁轨三将的任命,也盖印确认。
  甚至之前定好的封赏,也全都盖上节度使印章。
  双旌双节嘛,节以专杀,旌以专赏,他可是有双旌,有承制拜封特许之权的,所以趁着现在大权在握,赶紧的,把这些封赏全都敲定成文。
  如此一来,皇帝也无法再改变,朝廷上下也没有理解再推翻,不留半点尾巴。
  做完这一切后,秦琅把军功簿交给了侯君集三人,然后便给自己放了个假,直接带着家兵部曲,打马往叠州而去。
  大事办完,小事他不打算管了。
  出征在外几个月,人也累了,他现在才知道,鱼玄机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还没见过面的儿子,皇帝还给他封了个武都侯爵位,又一个运气好的家伙。虽不如他哥秦俊得到的是历城县公爵位,可一个妾生庶次子,能封侯,哪怕是虚封侯,也是非常难得了。
  这方面,不得不说李世民其实也还是比较豪爽大方的。
  带着慕容雍泥公主和乙弗文贞姐妹俩,秦琅悠然的不辞而别,皇帝虽然没给金银赏赐,但这次他分到的可不少。
  第二天。
  侯君集、唐俭、郑元璹三人到拜见秦琅,结果却只看到了柴绍、程咬金等诸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秦琅居然已经抛下这边,给自己放假回家了。
  “乱弹琴,他可是堂堂河西道节度使,还是陇右宣抚使,怎么说走就走了,这里这摊子事就不管不顾了?”侯君集发火。
  老程不屑的瞧着侯君集,嘿嘿冷笑两声。
  “大活我们都干完了,剩下点擦屁股的小活儿,难道侯将军你身为堂堂参知政事、兵部尚书,却干不好?那你这岂不是尸位素餐?”
  柴绍制止了想发怒的侯君集,“好了,三郎也够累了,就有劳陈国公辛苦了,顺便说一句,我接下来也要休息一下,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就不要来打扰我了,我明天先回秦州去了。”
  老程也嘿嘿笑了两声,“我一会就回兰州。”
  薛万彻等几将也都是嚷着说一会要各回本州,留下侯君集一个人站在那里脸青了又红,红了又白的。
  等一众大将全都走了,侯君集怒吼道,“成何体统?”
  唐俭和郑元璹没理会他,也都走开了。
第620章
初秋
  初秋的叠州,风光大好。
  此时应当说是叠州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候,天高气爽,蓝天白云,远处迭山映雪,山下羌水奔腾。
  秦琅带着镇西军将士们凯旋,荣归故里。
  叠州门户,镇西军五星堡,远处山上传来烽烟讯号,堡内侦骑迅速出城。一塘塘骑带着五色旗如扇散开。
  五骑拉开距离,五个方向展开向前,走一段距离,举起一面旗帜向后方的五星堡报告军情,通过赤黄蓝白黑五色旗,代表不同的意思。
  这些塘骑其实是侦察兵加通讯兵,他们干的是既要侦察敌情,还要通报讯息的活。
  一塘五骑,五人齐出,五人侦察的时候要散开,但又不能离开各自视线,每人都携带信旗甚至是响箭,遇敌可迅速报警。
  秦琅率陇右军西征吐谷浑时,不管兵分几路,都设置塘骑,而且每路起码编有二十四塘塘骑,一路就是一百二十骑,行军时塘骑每人相距一里,散布范围最大可达二十余里。
  相比起以战斗为主的前锋游骑兵,塘骑更专注于传讯,游骑兵专注于捕杀敌方哨骑。
  五星堡后面山上的烽燧发出了烟火讯号,有大队人马接近,而且报告说是起码三千以上。于是堡内立即派出了一塘塘骑出堡,后面还又跟了一火十骑的游骑兵。
  塘骑散开前进,很快就奔到了十里开外,远远果然看到了一支队伍过来。
  赵小山勒停坐骑,赶紧举起了自己的旗枪。
  这把丈八的旗枪其实也就是一把长枪,有些不同的是长枪枪头下有一个插口,可以把他们背上的五色小旗插上去。
  赵小山插上一面青旗,举着旗枪开始缓慢摇动起来。
  其余四位塘骑看到旗枪摇动,也立即停止前进。
  游骑兵靠近。
  身为塘骑,需要的是体力好耐力足,尤其还要耳聪目明,赵小山仔细的打量这支突然出现的人马,看了会,惊喜起来。
  他赶紧把旗摘下,用旗枪划起大圈来。
  塘旗旗语,遭遇敌人摇红旗,发现敌人摇黄旗,敌人众多摇青旗,人少摇白旗,地形问题摇黑旗。
  所有塘骑都直属主将,塘骑汇报消息,沿途官兵不得拦截,各级军官不得拦截盘问,只能汇报于主将,否则军事从事。
  塘骑发现敌人后,根据情况不同,或旗语传令,或直接口耳相传,但只要出现敌人,就得保持一定距离的盯住,不许撤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是唐骑,大唐骑兵,我看到了,是咱们镇西军的旗帜,还有卫公的旗帜。”
  “是卫公率咱们镇西军回来了。”
  塘骑将自己的旗枪立在原地,然后策马奔回,靠近其它的塘骑。
  留下其它四位塘骑,赵小山直接策马奔回了五星堡。
  留守的校尉听说是秦琅回来了,立即大声喝令。
  “吹角,擂鼓,聚兵马,打开城堡,随我一起迎接卫公和弟兄们回来!”
  城外的十骑游骑兵,已经越过塘骑,一直奔到了秦琅等前面,远远看到果然是秦琅带着镇西军兄弟们回来,顿时激动的立即滚鞍落马。
  “镇西军五星堡游骑兵参见卫公!”
  秦琅看了眼那座矗立在虎穴仙女谷中的城堡,这次在上次陇右大战中一战成名,如今天下皆知的军事要塞,红旗飘扬,显得有几分高冷。
  “起来吧,为我们带路,回城!”
  游骑兵们兴奋的起身,奔跑着跳上马,在前引路。
  五星堡中此时只有二百镇西军留守,见秦琅回来,一个个全副武装,走出城堡来,在堡前恭迎。
  “恭迎卫公凯旋!”
  秦琅微微一笑,要起身下马。
  一名羌人城傍蕃兵,立即跑到马边,跪在地上,要让秦琅踩着他的背下来,秦琅摆手,“用不着如此,我自己下来,又不是七老八十。”
  “能让卫公踩着我的背下来,那是我的运气。”
  “不用。”
  秦琅轻松跳下马背,拍了拍这个城傍蕃兵军官。
  五星堡虽只驻了二百人,可旁边还是有不少城傍蕃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