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6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1505

  话题有些沉重,不过他说的却也有道理。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历城秦家虽说不是那种完全刚洗脚上岸的农民新贵,以前也确实是千年的家族,但称不上门阀巨室,真想如那些崔郑一样成为门阀世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刘文静也曾是开国功臣,可他死后,虽说当今天子念旧为他翻案,给他儿子袭爵并赐婚公主,但刘树义兄弟俩却混成了长安大侠,整天呼朋唤友,表面上看着风光,其实不过是借了父亲的余荫,得皇帝的关照而已,这样瞎混不会有什么前途,实际上已经是跟朝中顶级勋贵之家脱离了,等到下一步,只会更加成为边缘。
  这方面还不如老程,老程也知道不顾非议,拼命的腆着脸去追求清河崔氏寡妇,想办法让儿子也尚皇帝女儿,让儿子入东宫崇贤馆读书,送儿子去边军,为的还不是家族的昌盛。一把年纪了,老程除了上窜下跳的争取机会去领兵打仗立功,就是拼命的造人生子。
  跟崔寡妇结婚后,硬是让那老树又发芽,两年生了两个,家里妾侍还给他生了六个,老程还四处结善缘,为的就是程家的未来。
  相比起来,秦琼倒有点没斗志,不过秦琼地位太高,也确实有些高处不胜寒,一个不慎就容易成为靶子,所以干脆激流勇退,倒也能让皇帝赞赏。
  老爹不愿回长安,秦琅也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便不再劝,他其实也赞同老秦的很多话,一个家族要兴盛,一代两代是不够的,得代代都有强人出,否则哪能持续兴盛呢。就如人家长孙无忌家族,做为北魏宗室十族之一,长孙家几乎隔一二代就有个极强的人物出现,引领着长孙家族持续向上。
  长孙晟当年虽说职位不高,可也是难得的人物,他儿子长孙无忌,年幼时被异母兄长赶出家门,人家不走武途,也一样抓住机遇,成为朝堂上的顶级大佬。
  秦琅提出给秦琼调一笔钱过来,支持秦琼把松州打造成秦家的一个重要大本营,松州虽是边疆偏僻之州,远不如长安洛阳这样的政治中心,可远离中心也有个好处,就是能避风浪。
  秦琼坐镇松州,安心发展,将来这一支起码能有一块地盘在手,而秦琅在武安州也有个地盘,他现在又要回京,能保证秦家不脱离大唐的政治核心圈。
  内外相辅相成。
  “我现在手里可调用的钱财不少,阿爷尽管放心花用,多买些奴隶,多屯垦一些田地,再建些牧场,工商这块也要发展,到时咱们秦家在松州有钱有粮有地盘,就是家族未来发展坚固的大本营。”
  “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谁料秦琼却拒绝了秦琅的钱,甚至认为现在松州的发展都有些过快了,还说并不是好事。
  “低调,慎行。”
  老秦对于工商向来不太支持,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你现在重回京城,再回朝堂,越发得要把精力用在朝堂之上,不要总想着经济钱财这些,我们家现在并不缺钱,过于钻进钱眼,不是好事,容易被人抨击。”
  “阿爷,钱财虽说是身外之物,可只要取之有道,我认为应当尽量的多赚点,毕竟好多事情都离不开钱财的支持,我们秦家底蕴不深,人丁也少,想要崛起昌盛,越发离不开经济支撑了。”
  这方面,父子俩各持已见,却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
  秦琼拒绝儿子的钱,秦琅也没办法。
  他只能提醒父亲,“当要提防党项和吐谷浑人,还有吐蕃人。松州毕竟是边陲,阿爷坐镇都督,越发需要提防警惕,军事防御不可松懈。”
  “这我明白。”秦琼毕竟是战场上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不需要儿子提醒,也清楚的知道,现在老实的诸羌,也并不是那么可靠。这些野蛮的家伙,只信奉强者为尊,随时都有可能因为某些事情而叛乱。
  “松州有镇西军,也有武骑团练和忠义弓社,另外蕃兵城傍、侧近也不少,我打了半辈子仗,唯独这块绝不可能让人有机可乘的。”
  秦琼在这方面非常的自信。
  “阿爷以后还会回京吗?”
  “若没大事,这辈子也许也不会回去了。”秦琼道。身上的官职爵位越高,他就越发不便回长安。
  马周得知秦琼不肯回京城后,有些遗憾。
  他收下了秦琼的一封厚厚的书信,这是给皇帝的私信,里面也许说了许多旧情谊的话,他代收了。
  秦琅把五百多党项随从,挑了五十名留在身边,其余的则直接留给了秦琼做侍卫随从。
  大雪纷飞的早晨,秦琅披着父亲给他披上的大氅,翻身骑上马,带着自己的卫队与马周一起踏上进京之路。
  西行长安,路途漫漫,他们此行将先抵成益州成都,然后再沿嘉陵江北上汉中,然后经陈仓道入关中,最后抵达长安。
  路途很远,时间却很紧迫,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得赶到长安城,要赶上贞观五年大年初一的正旦大朝会。
  天气很冷,好在轻装前进,大家都骑着马,也没有拖累速度的马车。
  终于赶在新年之前,一行人马抵达了长安。
  长安城外,又恢复了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排队进城的队伍里,充斥着大量奇装异服的蛮夷胡人。
  负责守卫的是左金吾卫的士兵们,他们十分认真的查验每个人的身份,临近新年,检查越发严格,每个入城的人都要查验身份,尤其是外地入京的人,必须出示过所。
  秦琅一行到来,右金吾卫的兵立即认出了他来。
  这些曾经秦琅麾下的兵,赶紧让排队的人让开。
  “这是谁,好大的排场?”一名碧绿眼睛的粟特商人问旁边的大唐牙人兼通译。
  “嘿,好教你知晓,这位可不简单,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秦三郎!”
  “秦三郎?”粟特人愣了下,然后回过神来,“莫不就是刚灭了吐谷浑国的卫国公?”
  “没错,正是这位。”
  粟特商人赶紧退后几步,把路让开,一脸钦佩神往的望向那位年轻人,他越看越惊讶,那位如今在西域都传的神乎其乎的大唐战神,为何如此年轻,年轻的都过份了。
  “他真是卫国公秦帅,怎么如何年轻,这还不到三十吧?”
  “三十?呵呵,刚过二十!”
第630章
小狐狸
  “宅家,卫国公入京了。”
  内侍汪林脚步轻盈的入殿,对着正在吃点心的皇帝禀报。皇太子承乾听说秦琅到了,便不由的马上放下了手中的瓷碗想要起身,长孙皇后就笑着道,“大家你看,承乾一听说三郎来了,这人的魂都不在这了。”
  承乾便站定脚步,“圣人,我好久没见老师了,想去迎一下他。”
  李世民手捧着碗莲子银耳羹,“朕不是派了羽林郎出京百里迎接,还特赐黄金甲,让他乘着兵车入城,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汪林赶紧回道,“卫公与马翰林轻骑入城,并没有携带仪仗卫队,没有开道排场,所以前去迎接的羽林郎们没能接到人。”
  “朕欲给他秦三郎一个盛大的凯旋仪式,他小子倒是悄不声的就进长安城了。”李世民微微一笑,却清楚这定是秦琅故意的,否则没理由羽林郎会迎不到人,羽林郎可是皇帝门生亲卫,特意却郊迎不可能还错过。看来秦琅虽然在陇右很跋扈,可是回京后,人不是很低调的。
  这很好,他还担心秦琅在外飘了两年,真的就性情大变了呢。
  “圣人,儿臣愿意去迎接老师。”
  李世民看了看长的越发挺拔的儿子,个头已经不比他矮多少了,嘴唇上都开始有了些小胡子,一开口,声音也变嗓了。他在洛阳这两年,承乾留在长安监国表现很不错。李靖、王珪等留守大臣们给出的评价很高。
  看他现在的样子,承乾倒是跟秦琅的师生情谊很深,这倒挺好的。
  “也好,你便亲自去迎一迎你老师,估计他也是心急回家,你迎了他便先回趟平康坊卫国公府吧,替朕好好赞赏他几句。朕给他先放三天假,三天之后再入宫来面圣。”
  “谢圣人。”
  承乾欣喜的告辞退下,转身走了。
  李世民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对长孙皇后道,“观音婢,你有没有发现,承乾长大了?”
  “儿子马上十三岁了,当然是长大了。”
  李世民叹声气道,“朕这次回长安,感觉承乾跟朕有些疏远陌生了。”
  “毕竟两年没见,很正常。”
  “我觉得不全是因为这,也说不上来的感觉,刚才看他对秦琅的态度,朕突然有些很吃醋啊。”
  长孙皇后不由的轻笑,“三郎也就比承乾大八岁,说是老师,其实两人倒能算是朋友,你也知道秦三郎这人有时比较随意,人也比较有趣,因此承乾向来跟他关系好。”
  “可不仅是关系好这么简单,观音婢你可知道,这两年承乾呆在长安,秦琅在陇右,却为东宫弄了多少钱?前后数百万贯!”李世民叹声道。
  长孙皇后这两年重点都是在生儿育女,加之后来去了洛阳,对于承乾和东宫,还真的没怎么关注了,听闻也不由大吃一惊。
  “不可能吧,数百万贯?”
  “有什么不可能,朕还能乱说不成?你也知道这秦三郎捞钱的本事,那是天下无双,你知道为何侯君集唐俭郑元璹萧瑀那般拼命弹劾他,就是因为这小子确实有些吃相难看了点。不说前两次陇右之战也没少捞,就说上次吐谷浑之战,这小子胃口可就是太大了。上百万牲畜,还有无数和缴获物资啊,只给朕留了一成,给朝廷留了两成,其余的都分了。”
  长孙皇后也有帮着李世民掌管内府库,偶尔也会查查账,闻言道,“不对吧,秦琅给大家的那一成,也没数百万啊?怎么可能给承乾那么多?”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秦琅给朕的那一成,是陇右军缴获后出售折价的一成,其中还没有算进去战马等。”
  吐谷浑之战的缴获确实太多,可问题是给李世民的是陇右军出售战利品后折价的那一成,而给承乾的虽不在明面上,但秦琅通过自己主帅的便利,让东宫的嘉德银行等多个东宫名下或参股的商号,早早就参与进了吐谷浑之战。
  从借款再到物资供应、运输,以及战利品的处理等方面,这左一下右一下的进进出出,赚的可是不要太多。
  皇帝拿到手的是干巴巴的一成分成,而太子承乾却通过东宫控制的那些商号,在那里里外外的赚了好几道钱,结果就是李世民到手的那份,却远不如承乾的那份多。
  李世民自然是很嫉妒了。
  搞明白了秦琅陇右之战的商业运作后,李世民其实很佩服的,怪不得能凭陇右一已之力,半年就灭了吐谷浑,这里面商业化操作很了得,各种招商引资,根本不需要朝廷的调拔钱粮,人家自己就搞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