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6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8/1505

  不过这也给李世民提了一个醒,这样操作很危险。
  毕竟军队向来就是把双刃剑,一个不好就容易割伤自己,所以朝廷对军队管理向来极为重视,如今的府兵制下,兵将分离,出征作战,皇帝选将,兵部出令,十二卫出兵,将军们率领府兵出战,朝廷还要掌握着最重要的钱粮辎重。
  所以大唐的将军们出征在外,统领再多的兵,一般来说皇帝都不用太过担忧,因为诸将都是临时聚集,并不是那种长期的上下级关系,士兵们也是各地抽调出来的,军将士兵难以形成一个稳固的群体,像当年天策府那种军事集团很难再出现了。
  更别说就算是平时边疆各都督府统领的边军,一来数量少,防区小,二来朝廷也是通过钱粮军械一直在控制着命门。
  而秦琅上次的陇右之战,却完全摆脱了朝廷的那些控制手段,这如何不让皇帝暗暗心惊,虽说他相信秦琅没那个野心,诸将也不会服从,可毕竟这是个不好的苗头,一个脱离掌控的可能性。
  以前朝廷年年打仗,拼命的往里面贴钱,钱粮、军械、马匹,以及战后的抚恤、赏赐,还有民夫的调动等等,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物,可这一次秦琅打仗,结果还赚钱,赚的还不是一星半点。
  东宫里里外外赚的最多,赚了数百万贯,虽说关键的战略级物资如战马、铠甲、武器、牛皮牛角牛筋等这些物资,秦琅没敢给东宫留,给东宫的也就是钱。
  但钱的重要性李世民早就清楚的很,有钱能使鬼推磨,更别说军队是最费钱的地方。
  “承乾东宫这两年虽说在长安留守监国,僚属有些多,可加上三千太子旅贲军,也不过总数两万左右,哪需要的了那么多钱财。臣妾明日让承乾把这笔钱,上交到大家的内府来存着。”
  李世民哼了一声。
  “朕也不缺钱,何况就算是缺钱,老子能抢儿子的钱吗?”
  长孙皇后看着丈夫那傲娇的样,不由的扑哧一声。
  “儿子的钱不也就是老子的钱嘛,承乾终还是年轻嘛。”
  “朕不缺钱,也不会抢承乾的钱,朕倒想看看,承乾手里有这么多钱,会拿来做什么!”
  皇帝心里有些酸溜溜的,好几百万贯钱呢,这在他即位之初时,朝廷一年的财税里钱帛收入都没这么多,当时朝廷一年的现钱也就百万贯左右,其它的都是粮食布匹等实物租税,这些年虽说不缺钱了,但好几百万贯啊。
  虽说这是秦琅奇迹般灭掉吐谷浑后,又极霸道的近乎抢劫了整个吐谷浑后的收益,但也确实多了点。
  十三岁不到的太子,一下子就收益几百万贯,这笔私房钱太多了。
  其实秦琅也给皇帝弄了不少钱,不仅是分了一成的战利品售卖款给他,仅是给皇帝的那些战马就值许多钱了,更别说,秦琅既然把太子的嘉德银行等拉进陇右之战搞合作,又岂会少的了皇帝的内府库。
  开元钱庄,皇家内府等也都是邀请参与其中的,最后自然也没少得利,只是皇帝一直被承乾的那几百万的收入给晃的眼睛红通通的。
  “大家,秦琅这次又赚了多少呢?”长孙皇后跟丈夫也是婚后多年,很清楚知道丈夫的为人性格,便打着笑问。
  “秦三郎赚的当然不会少,至于说具体数字,朕也不清楚,这小子跟个狐狸似的,狡猾的很,一般人很难摸的清他的底细。朕只知道,他绝对是赚的最多的那个,毕竟这整个事情都是他弄起来的。”
  无利不起早嘛,若是没大好处,秦三郎会那么上窜下跳?没大好处,他肯定也不会冒那么大风险发起西征之战。
  这小子,他是清楚的,无利不起早,算盘精着呢。
  只不过这小子虽说会捞钱,但手段高明,绝不会搞什么贪污侵占这种愚蠢的手段,而是合理合法合情。他各种弯弯绕的安插了商号进来搭伙买卖,甚至在东宫名下的商号里占股等,出面的也尽是一些代理商人,可钱一文没少赚。
  能打仗,会捞钱,一点也不让人省心的家伙,要不是这家伙现在还很听话,真想一脚把他踢回岭南武安州去,让他蹲那山那海边去打猎捕渔去。
  可说到底,这小子却是实实在在很有本事的人,李世民还真有些离不开这小子。
  这大明宫修了一半,停工两年多,总不能一直半拉子停在那吧?
第631章
太子跑马
  承乾出了太极宫,便直接骑上马,带着太子旅贲百骑直接往平康坊秦琅府上赶去。马上的太子动作娴熟,骑术倒是极佳。
  皇城南大街往东行,再往南两坊便到了平康坊。
  远远的,百骑太子旅贲减缓速度,原本热闹的平康坊外街道,行人纷纷避让。正常制度,皇帝皇后太子等出宫上街,是要提前通知,要黄土垫道,净水洒街,并行人回避的。不过承乾在长安监国这两年,倒也没那么多讲究。
  他也喜欢经常出宫,久而久之,长安里人倒也习惯这位太子殿下,只要看到旅贲军,赶紧退到街边躬腰低头便好。
  承乾出行,早习惯骑马,也不乘车坐辇,今天骑了匹青海龙驹,越发显得年少得意,一顶折上巾,一件绛纱绫袍,一条九环带,一双六合靴,轻便舒适。这种穿着,其实是军中戎服一种,穿着方便,也适合骑马。
  平康坊里。
  秦琅入城后与马周分别,马周自去衙门复命,而秦琅则先去了亲仁坊拜见崔氏,并见过几个姨娘和兄弟姐妹们,留下秦琼的家书,以及他带来的礼物,便辞了出来往平康坊家中去。
  等他到家,亲仁坊那边崔氏已经特意提前派人过来通知了这边,玉箫、鱼玄机等一众妾侍,也便早早在门口候着。
  长子秦俊都已经快三岁了,见了秦琅居然还认得他,大声的喊着耶耶向他奔来,而次子秦仁也都一岁了,虽然还不会走路,却是在鱼玄机怀里扭来扭去,也跟着兄长伊呀伊哟的叫着。
  家里这群莺莺燕燕,见到秦琅回来,真是恨不得一个个立马扑上来,秦琅一走就一年多,哪个不想啊。玉箫鱼玄机二人好歹还都有了孩子,可她们这大好年纪,却只能天天呆在这宅子里独守寂寞。
  不过这群美人们看到秦琅身后跟着的三个年轻女人时,都不由的醋意大发,尤其是那对双生姐妹又年轻还长的美貌,特别是其中一个居然腹部隆起,明显是已经有孕在身了。
  玉箫也看出来了,便笑着上前拉了三个还明显有些拘束紧张的女子进来,她拉着乙弗文姬问,“这位妹妹这是几个月了?”
  乙弗文姬便答,“六个月了。”
  秦琅倒是脸皮厚,也不怕大家吃人般的目光,“这是乙弗文姬,那是她双生妹妹乙弗贞姬,这位则是西平郡王的妹妹慕容雍尼。”
  “六个月了?这一路还能跟着三郎从陇右过来,还真是了得呢!”鱼玄机酸溜溜道。
  “我们草原上的女子,就算临盆头天,都还一样骑马牧羊放牛挤马奶打酥油的,我们的身子可没那么娇贵。”乙弗贞姬见这位抱娃的语气不善,也是不甘示弱,替姐姐打抱不平。
  一时间,倒是火药味十足。
  秦琅于是只好解释了两句,说他从叠州出发还去了松州拜见老爷子,出发时便让她们直接坐车船来长安,秦琅从松州回长安,在蓝田别墅接了先一步到的她们一起入城。
  “原来早就到了,怎么却不来平康坊家里,是怕我们害了你们不成?”鱼玄机却不肯饶人。
  秦琅从她怀里抱过儿子秦仁,“好了,别都站在门口了,我给你们每人都带了许多礼物,赶紧到花厅,各自瞧去。”
  那些妾侍们听说有礼物,倒是心花怒放,也没有人再盯着那三个吐谷浑女人了。
  鱼玄机虽有些恼,可见秦琅不高兴,也就只好做罢。
  玉箫笑道,“三郎出来另立门户,如今却也仅有两个孩子,可得要加紧了,这一出去快两年,才只撒了一颗种么?”
  鱼玄机便接话,“今晚上三郎可得顾着点家花,别光顾着外面的野花了。”
  花厅里。
  秦琅让部曲搬进来数口箱子,每个女人一箱,秦俊秦仁两小子还各有一箱。
  打开箱子,熠熠生辉,满室灿烂。
  宝石,各种各样的宝石玉石,一群女人全傻眼了。
  简单而又粗暴,秦琅直接把她们给砸晕了。
  “都收起来吧,有喜欢的挑了让管事找长安最好的匠人打磨加工成首饰,余下的就各自收着。”
  这些宝石玉石虽说都还只是原石,很粗糙,可这个头,这色泽,这光度,那都是极品啊,比起黄灿灿的金子,这些石头无疑更晃眼,好几个女人已经脸色通红眼睛都发愣,简直就快晕过去了。
  “回头我再让人每人给你们十斤黄金二十斤银子,拿去加工镶嵌这些宝石用。”
  在陇右辛苦两年,秦琅确实没少赚钱。
  他从陇右回来,除了带了些青海马党项马海东青啥的回来外,就只带了些宝石玉石这样的土特产了。
  自古以来,女人都喜欢那些亮闪闪的东西,虽然这时代不流行钻石,没有人搞钻石营销,但各种红宝石黄宝石蓝宝石,各种玉石,也还是一样能让女人迷的睁不开眼的。
  用一些亮晶晶的石头打发了这些女人后,秦琅也终于得了些轻闲。
  左边抱着老大秦俊,右边抱着老二秦仁,这哥俩关系还不错,老大秦俊已经懂事,所以还知道照顾弟弟,处处让着他,老二秦仁正是人嫌狗厌的时候,好在还不会走,只会到处爬,破坏力也不算强。
  哥俩一个历城县公,一个武都县侯,虽说是妾生庶子,可能够一出生就捞着爵位,哪怕是虚封爵位,也已经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了。
  别的王公家的庶出子,一辈子也许都打拼不到那个高度,他们却出生就有了,确实是运气好。
  “大郎,给阿耶背诗!”
  玉箫对一手拿着个大宝石的秦俊道。
  秦俊倒也不认生,胆子很大,拿着宝石便张口就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一首将进酒,这小子居然背完了,没有半点错漏之处,而且读音也居然十分标准。这让秦琅很惊讶,“这小子什么时候开始学这个了?”
  “臣妾在家无事,便亲自教导大郎读书识字,如今大郎已经能把三郎诗集上的百首诗词都背诵出来,而且三字经、千字文,都已经能识得大半,还能写上百个字。”
  秦琅怀疑的打量着秦俊,“难道我秦家不出了个天才?”
  “大郎读书很有功呢。”
  秦琅让秦俊又念了两首诗,果然很好,欣喜之下摸着儿子的脑袋,“孩子还小,不要过早让他用功,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后世都崇尚什么学前不识字不写字,虽然也不知道这种教育观点对不对,但秦琅也确实觉得没必要在幼儿园时候,就开始超前学习小学的课程。
  孩子三五岁的年纪,正应当是最天真的时候,不要过早的让他开始读书学习。
  “大郎将来可是要考进士的。”
  秦琅听这话,怎么越听越像亲仁坊崔氏的语调,他马上明白,估计是玉箫经常带着孩子到那边去给崔氏请安拜见,然后崔氏五姓女出身,本身崔家就是几百年的士族,故此崔氏一直希望自己嫡出的秦五郎将来走文官路线,考进士做宰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8/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