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7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8/1505

  这对皇帝来说,是一种不错的平衡权力,和掌控权力的手段,皇帝岂会轻易的放弃。
  就如朝会一样,明知天天早朝没什么实际作用,可为了维持皇帝威仪,朝廷礼仪等等需求,早朝还得继续,朔望朝参甚至还从一月两次改成了一月六次。
  为了区分朔望朝参的两个等级,皇帝还要求以后官员们参加朔望朝会,统一穿袴褶上朝。袴褶本是南北朝以来的军服,到隋朝时成为官员礼服的一种。
  殿中。
  有给事中上奏反对更改朝会制度,认为君王不早朝,这是荒政懒政的表现,而房玄龄身为首相,却说天下太平无事,这便是奸佞之言,是要堵塞君王耳目。
  李世民对于这位门下省给事中给予了五匹绢的赏赐,然后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
  朝会一直到中午才结束,皇帝照例赐餐。
  平日常朝,皇帝是例赐一百盘羊肉,今天大朝,皇帝赐羊肉两千盘,朝官们吃羊肉,而羊下水和边角等则赏赐给诸司吏员们。
  平时一百盘羊肉是用羊三只,一盘羊肉其实也就是差不多一斤。
  今天一顿则用了六十只羊,两千斤羊肉,有官员又进谏太耗费奢侈,可魏征都早就懒得再对这事抨击皇帝了,这羊肉都是皇帝内库掏钱,想管也管不了啊。
  再说,半夜起来上朝,在殿上忍了半天,这时确实饿了,这鲜嫩的羊肉吃着不香么?
  三师三公和宰相还有王爷、开府仪同三司是有小灶开的。
  宰相们的午餐跟平时的堂食是一样的,八个菜,很丰盛。宰相们的小灶单独吃一只羊,另给,不在那六十只羊之内。
  除了一只羊,还有牛肉十斤,鱼数尾。
  三荤两素,还有两个凉菜一个汤,菜做的很精致,味道也很好,挺对秦琅胃口的,早上吃的那个古楼子这会也都消化的差不多了。
  端午将至,今天甚至就已经做了角黍,也就是粽子,粽叶剥开,粽子白莹如玉,因此这粽子名称香粳白玉团。
  今天宰相班里加了李靖、杨恭仁和宇文士及三个,少了罢相的孙伏伽,这位没有马周得宠,马周改任中书侍郎又拜相,孙伏伽改任刑部侍郎却是暂时没复相。
  今天一共九位宰相用餐,三十斤羊肉还有十斤牛肉,这菜确实丰盛。
  “这羊皮花丝做的不错啊!”李靖在殿上直打瞌睡,这会却龙精虎猛起来,下筷如有神。
  对着羊胃肚丝做成的羊皮花丝这道菜赞不绝口,三两下就把自己几上的这碟菜吃没了。
  “代公尝下这道五生盘,这可是用羊、猪、牛、熊、鹿五种肉切薄拼制而成的花色冷盘,你看这厨子的刀功,肉片的跟纸一样薄,还十分宽大,蘸上这道逡巡酱,那真是一绝!”
  秦琅笑着对李靖道。
  逡巡酱是用黄河里捕上的鲜鱼和刚宰杀的鲜羊肉做成的酱,鱼羊为鲜,确实鲜美无比,菜名的意思是快,这道酱也制造起来极快,用最新鲜的食材,最简单的烹饪方法制作而成,十分美味。
  长孙无忌则夹着一块白切羊肉道,“我还是喜欢今天这道冷修羊,用羊后腿切片,在加了葱段、生姜、陈皮等调料的水中煮至肉酥,再捞出来卤制,晾凉,放入冰盘冷冻,即食即取,清爽适口。”
  长安如今虽然日屠万猪,可宰相们的堂食里却很少有猪肉,依然是羊肉为王。
  “一会廷议,要对西突厥用兵了吧,三郎啊,某想请缨挂帅,你看可否啊?”李靖放下筷子,望着秦琅道。
  之前待漏院里,李靖、杨恭仁这两位只是挂名的宰相,并没有在,所以他还不知道秦琅已经提出让长孙无忌挂帅,也获得一众宰相们的默许了。
  长孙无忌闻言,觉得冷修羊似乎也没那么诱人了,“代公功高望重,一代军神,然而杀鸡焉用宰牛刀,况且代公足疾在身,哪还能劳烦您出马呢?”
第712章
请缨
  甘露殿。
  位于太极宫两仪殿北,殿内新近重新装修过,殿内北壁列满书架,摆满了书籍,既有东宫太子挂名领衔,汇集天下名儒大师编撰的九经正义,也有印书局近年汇编的上百套雕板书,甚至还有一套秦琅的太白诗集,以及他为讲武堂羽林郎们上课而编的课本,《战争论》,《战略论》,《战争史》,《参谋》,《装备与后勤》……
  这些原本只是秦琅按皇帝要求,为讲武堂羽林郎们编的教材,却让李靖都十分赞赏,李世民也视若珍宝,秦琅只得按皇帝的旨意,再三修改增容,最后成为几本很专业的兵书,这五本书还被李世民赐名为卫公兵法,分列为一到五卷。
  皇帝从洛阳回京后,重新装修了甘露宫,增加了书架,收藏了许多书籍,架前还特置银砚、碧镂牙管与银函盛纸,还让翰林学士入侍。
  李世民现在倒有多半时候都是直接住在甘露殿中,既当书房又当卧室,还充当议事之所。前殿做书房,读兵书习王羲之书法,听学士们讲经。后殿则是寝宫,前后殿相连,四周廊抚环绕,后殿左右还有东西阁。
  皇帝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尤爱兰亭序,每天都要观摩把玩一会,心情好还要临摹。今日,皇帝用餐后,照例又拿起兰亭序欣喜起来,一高兴让人铺纸研墨,挥豪又临摹了一副。
  看着几乎以假乱真的作品,李世民很满意。
  “宅家,相公们到了!”内侍禀报。
  李世民点头,让人请宰相们进来,备座备茶。
  君臣落坐,马周向皇帝奏报军情,侯君集先斩后奏,调兵征讨肆叶护可汗阿史那咥力。
  “议一议吧!”
  皇帝明显已经知情,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长孙无忌主动道,“阿史那咥力已经越来越膨胀嚣张,他如今不奉大唐号令,不尊陛下,擅自攻打契苾部,擅杀莫贺咄可汗,又堵塞丝路,威胁高昌、龟兹、焉耆、疏勒等国,甚至向且末、鄯善也出兵劫掠,是可忍,孰不能忍?”
  “咥力已经是一头疯狼,面对狂妄的咥力,大唐必须得出兵了。”
  李世民沉吟,大唐开国之初,跟西突厥关系很好,那是大唐的主要目标是统一中原,所以甚至还一度向东突厥委屈求全,称臣纳贡。武德四年以后,中原大局已定,大唐也才终于可以跟突厥硬气。
  也从这时起,大唐与东突厥开始交恶交战,大唐对西突厥也就越发友好,恰逢当时西突厥内乱,于是两家保持了十几年的友好关系。
  到李世民登基后,也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灭东突厥上,如今东突厥灭了三年,吐谷浑也在去年降服,加之党项归附,契丹等诸部也都很恭顺,连高句丽诸国也都进封域图,大唐现在确实已经是纵横睥睨,雄视天下了。
  统叶护被莫贺咄杀后,西突厥再次内乱,李世民开始试探性的出手干涉西域,可也仅限于派使者去册封莫贺咄与肆叶护汗号,给二人调停。
  后来见双方打的厉害,便进一步干涉,又册封了歌愣也做了可汗,还把吐谷罗叶护和可萨叶护,这两西突厥可汗分封的别部叶护也册封了可汗。
  一时间给混乱的西域,更是火上添油。
  但也只始终局限于这些小动作而已,不管是对莫贺咄还是对肆叶护,都不曾直接出手干涉,甚至也都是保持友好。
  可在去年,大唐先后降服了党项、吐谷浑,又得伊吾城主率七城来投,新设了西伊州,派驻了军队,而高昌、焉耆、龟慈这些原本一直依附于西突厥的西域国家,也都跑来向大唐进贡。
  局势已经在改变。
  现在大唐的边军已经兵出玉门,越过沙漠,踏上了西域,并在伊吾立足。而欲谷设、契苾部这些强蕃先后依附大唐,也让李世民在西域拿到了越来越多的筹码。
  手里筹码足够多,当然不甘心只在桌边做一个看客的。
  恢复秦汉疆域,这是李世民的梦想,东突厥已灭,下一个自然就轮到西域的西突厥了。
  肆叶护的狂妄,却恰恰给了李世民一个出兵的理由,而西突厥的内乱,也让大唐有机可乘。
  李世民拿起桌上的王羲之另一件珍品《快雪时晴贴》,细细观看着,没有急着表态。
  李靖主动请缨挂帅。
  “阿史那泥孰为咥力所迫,逃往焉耆,咥力正调兵要攻焉耆,擒斩泥孰,并放言要将敢收容泥孰的焉耆国王突龙骑支处死。”
  “如今焉耆上下人心惶惶,泥孰更是朝不保夕,此时我大唐出兵,既能救下亲唐的泥孰,更能保下焉耆国,还能让战火免于烧到我大唐的伊吾、敦煌,以及朝廷新设的吐谷浑且末、善。”
  “给老臣两万人马,臣保证将肆叶护生擒,献俘长安阙下。”
  李世民转身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这本书摆在秦琅的卫公兵法旁边,这是李靖写的兵书,名为李靖兵法。
  这本兵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将务兵谋》主要讲将略、治军、决胜的策略,中卷《部伍营阵》则主要论述教练、束伍、布阵的方法,而下卷《攻守器具》却主要论述武器、装备和工事的建造与使用。
  这本兵书李世民也很喜欢,与秦琅的卫公兵法各有所讲,都是难得一见的兵法佳作。大唐贞观朝中能带兵打仗的将领很多,勇猛能战的数不胜数,但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将帅却也不多,李靖无疑是其中佼佼者。
  此外秦琼、柴绍、秦琅、李道宗、苏定方、薛万彻这些也都了得,但是还能再著书立说,写出一本有水平的兵法书来,那就真是少之有又。
  本朝也就李靖和秦琅一老一少了,秦琼虽然也写了一本,但那本书只能说中间水平,排兵布阵、行军扎营,教练士伍,甚至是一些战例战术等,秦琼水平都很不错,但也仅限于此,在更高层面上,就不行了。
  反倒是秦琼在秦琅协助下编的那本《府兵操典》非常扎实,练兵这块是非常不错的。
  “代公近来足疾可好些了?”李世民捧着《李靖兵法》看了两眼,又望向李靖。
  “圣人时常赐药派医,臣之足疾已经好多了,虽然每到冬春时总是疼痛难行,可现在是夏天,臣有把握三个月内击败肆叶护!”
  李靖的腿疾也算是点老毛病了,不过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李靖为人比较谨慎,北伐功成之后,懂得收敛,激流勇退,虽拜宰相,却也找理由不任。
  他关陇核心将门出身,舅父那是隋开国四帅之一的韩擒虎,民间流传韩擒虎不是老死的,而是去阴间接任阎王去了。
  李家本身也是关陇将门,祖父李崇义北周刺史,封永康公,父亲李诠为隋赵郡太守。李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聪明过人,表现突出了,少年时就能跟他舅父韩擒虎谈论兵法战策,能让韩擒虎都称赞将来必为一代名将。
  十几岁时,连吏部尚书牛弘都称赞不已,说他是王佐之才,杨素都认为值得栽培,经常召入杨府,后来年轻的李靖还欠了风流债,把人家杨素的侍婢红拂女给拐跑了,杨素也没怪罪,依然还是举荐他十六岁就出任了长安县功曹,还曾说将来必要坐到他这样的宰相位置。
  只是开皇年间,大隋兴盛,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曾经强大的突厥也在杨坚离弱合强的手下而分裂内斗不止。李靖很长时间,一直在京师打转,按部就班的熬资历等空缺。
  直到大业末年,四十多岁的李靖才得以出任马邑郡丞,辅佐太守王仁恭守卫代北边境。可此时大隋早已是风雨飘摇,遍地枭雄,到处流民,太原的李原已经在谋划着起兵举义。
  那时的李靖还想着要维护朝廷,要告发李渊父子谋反,他把自己假装罪犯,让衙役押着他经过太原去长安,准备借道南下江都,结果虽骗过了李渊父子成功从太原路过,可在长安却被困住了,不久后李渊攻下长安,准备一刀砍了李靖。
  李靖最后见隋朝大势已去,才向李渊请降,可李渊不想接受,还是李世民劝说求情才免他一死。李靖得释后,先在李世民的秦王府当了两年参谋,无职无权。
  后来得李世民力荐,才得以有机会出去统兵,最后搭档着李孝恭,平定东南半壁江山。武德八年,老搭档李孝恭在扬州大都督任上被捕入京,罪名是谋反作乱,这事对李靖影响极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8/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