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7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8/1505

  他请求沿海增加贸易海港,开放三十六个海港,并归上面十一个市舶司统辖。
  市舶司三大职责,船舶出入管理,给外国船舶发放入港许可证,给本国船舶发放出港许可证。
  其二对货物进行管理,派兵监守出入港口船舶,上船阅货,对入口货物抽解收税,重要物资为朝廷博买,对出口商船也要征收出口税。
  其三,海上禁防。建立水师,禁止金银铜铁以及兵书、农书等物出口,禁止海上走私,打击海盗等。
  老房的建议有理有据,按照他的建议,朝廷将获得更稳定的税收。仅香料这些重要的舶来物,入港朝廷先十抽二的抽解征税,然后市价买入,再发引售卖给商人,直接就加价赚一大笔。
  实际上就是赚了两重。
  而房玄龄也保证皇室的原有份额收益,所有香料的香引,优先给皇家内府一份,总一成份额。
  开放三十六个商港,设立十一个市舶司,还要组建十一个水师营。
  “太平港也要设市舶司?”李世民有些疑惑,“太平港是秦琅封地武安州的驻地县城吧?”
  “圣人,太平港近年发展迅速,如今成为安南重要的港口,这里有整个东南沿海最大的石炭矿,另外太平港现在还有重要的造船厂,此外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制糖中心。”
  “很大吗?”李世民总觉得这个太平港跟交广等港一起设市舶司有些怪怪的,交州不就在旁边,有必要再设一个?
  “陛下,仅去年一年,太平港造船厂,就交付船只六十余条,都是海船。太平港现在有数家船厂,今年还在增加,围绕着造船厂,现在那边还有许多配套的产业,如船缆、船帆、船板、船桅、船锚等等,从伐木到制板,再到龙骨、船锚,组建,太平港拥有完整的造船产业,他们的船设计精妙,性能优良,是如今海商最欢迎的船型,号称福船,可远洋航行,甚至能直航波斯湾!”
  海贸自然是离不开优良的海船的,而太平港造船厂出来的船,拥有多项先进技术。
  率先使用船坞造船,采用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还有水密舱技术,以及拼接龙骨技术等,他们最了得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工匠能够根据客户需要的船的性能和用途要求,先制作出船的模型供客人选择修改,然后再画船图,按图施工。
  甚至因为配套的相关产业链完整,接到订单开工后,分包各种部件材料,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打造出一条新船。
  他们制造的航海指南针,更是大大方便了海上航行,以及能够不用只沿海岸航行,能够深海航行了。新型的风帆技术,甚至能够做到八面来风,只要有风,甚至逆风比顺风还跑的快,不再完全需要依赖信风起航。
  正是这些新型的技术和造船效率,使的太平港船厂的订单不断,他们那里专造远洋大船,如今是这块领域里的头一家。
  别看去年才造了六十多条船,但这六十条大船,相当于其它造船厂一般的旧船几百条了。
  更别说,秦家掌握着白糖、冰糖的加工提炼技术,如今武安州太平港便成了白糖的制糖中心和销售中心,各地的粗糖都运到太平港,在这里加工提炼后再分销各地。
  附近的石炭矿,更是整个大唐探明储量最高,现开采量最大的石炭矿,上万的奴隶在那里日夜不停的探矿,无数的炭船前来运炭,许多船也都会先到太平港补给休整,带来了太平港的更加热闹。
  背靠着巨大的石炭矿场,有着便宜的石炭,所以现在太平港还发展冶铁,引进了不少铁厂,打造铁锅等外销。
  这里还是一个很热闹的奴隶贸易港。
  总之,太平港早几年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但是现在已经日新月异,关键就是秦琅舍得下本投钱,并有个很好的长期规划。
  这是其它地方缺少的。
  在此前,太平港还是一个重要的香料港。
  若不是因为交州是传统大港,房玄龄甚至认为完全可以直接把安南的市舶司就设在太平港,交州都不需要再设了。
  针对近来不少官员弹劾对外贸易导致大量的田地种植了经济作物,大量的人丁转而进了作坊等情况,老房也提出了自己的化解之道。
  “户部根据每县原有耕地之数,划定基本粮田,令各地官员保证基本粮田数目,以保证粮食安全,在基本农田之外,可以发展经济作物如甘蔗、棉花、桑树、麻等,这样既有助于提高百姓的收入,也能避免粮食隐患。”
  老房的作法是具体到每个田主,只能有一定量的田地种植经济作物,得先保证一定基数的农田种主粮,州县官员监督。
  至于说手工作坊发展,导致大量的青壮劳力脱离田地,老房觉得这也不用太慌张。如今大唐人丁还是很充足的,只要能保证基本粮田的数量,保证田地不荒芜,那么适当发展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并不是坏处。
  现在农业税收,其实已经远不如工商税收了,只要保证了基本粮食产出,其它的都不用担心。
  李世民本以为这些话会是秦琅来跟他说,没想到却是房玄龄。
  可细细看过他的条陈方略后,也不得不说,确实是既保证了朝廷的利益,也照顾到了如今不满的那些人,虽然他也看出来,这个香引法,其实就是照顾那些勋戚豪门的,会加重这些人对财富的掠夺占有,但这也确实照顾到了各方利益,能平息他们现在的不满。
  只是秦琅不来说,倒让皇帝少了借机敲打他的机会。
  “房相回去拟一个具体的香商招引条陈给朕,朕再考虑考虑!”
第746章
程处默
  程家老男人回京了。
  秦琅亲自到咸阳迎接,几年不见,边塞的朔风把程处默晒的黝黑,人倒是更加粗壮成熟了。
  两人相拥,秦琅拍打着程处默,“这满脸的络腮胡,够密啊,人黑了,肚子也胖了。”
  程处默哈哈一笑,“在塞上,整天不是牛羊肉就是奶酪,想不胖也难啊。再呆下去,我估计就得三百斤了。”
  “现在这样也得二百来斤了吧?”
  “二百多点。”
  秦琅咋舌,当初老程跟着他到丰州时,也就一百多斤,现在都得有二百五了,河套的牛羊是真肥美养人啊。
  “三郎还是没变啊,依然跟个小白脸似的。”老程笑道。
  “走,我在平康坊潇湘馆为你订了席,安排好了姑娘,为你接风洗尘!”
  “那可好,记得叫上尉迟老二他们,一离好几年,在塞上可是想死你们了。”
  老程这次调回京,算是升官了,他原本是检校胜州刺史,后来转正胜州刺史,不过胜州属于下州,贞观之初一座空城,秦琅干掉梁师都、苑君政,赶走突厥人,才算是重新恢复了州治。
  此后东突厥灭亡,胜州做为河套边上的城池,也算是较为紧要,朝廷往那边年年移民屯边,发配罪犯,又安置了许多突厥降部,人口倒是上来了,只是那地方不是沙漠就是戈壁、草原的,一时也难以发展起来,还是靠着之前秦琼秦琅爷俩在任时,主张修建的河套运河,才让胜州能够有点发展。
  这几年靠着边塞太平,搞点牲畜加工,靠着边市,倒也还好。
  老程在那里硬杵了几年,没功劳也有苦劳,这次考课后评了个上等,于是升迁了。
  “知道调哪了吗?”
  “还不知道,跟我说说调哪?”老程倒是有些好奇。
  “东宫,左卫率,旅贲中郎将,还是正四品下,不过你的本品给你提上来了,壮武将军。”秦琅没有告诉老程,说他能调回京,还是他检校吏部尚书搞考课时安排的,包括他本品提升到正四品下,也是他在政事堂上提的。
  “谢了!”老程倒是门清,论起资历、政绩等,他没这么快就能升到正四品下,东宫的旅贲中郎将虽也是正四品下,跟他之前的下州刺史一个级别,但差别还是巨大的。
  胜州刺史品级挺高,可做为边疆下州,其实是高配的,若是调任他职,有时可能还要下调。
  东宫的旅贲中郎将可不一样,管着一千旅贲军,东宫的实权军职,尤其是能成为太子亲信,前途光明。
  没有点关系,怎么可能进的去?
  别说穷州刺史,就是诸卫的中郎将,都未必能平调进去。
  再想想前几个旅贲中郎将,高甄生梁建方高侃他们,如今可都已经是三品职了,全升了陇右都督了。
  平康坊。
  尉迟宝琪兄弟俩已经在那里等着了,还有好几个在京的旧时伙伴。
  兄弟俩是随着父亲尉迟恭回京的,尉迟恭在山南冷静了好几年,这次突然被提拔为兵部尚书还入政事堂为相,兄弟俩也跟着就被调回京。
  “狗日的,居然忠武将军了,呸!”
  尉迟兄弟俩见到程处默,听到这家伙迫不急待的炫耀,都是一口唾沫过去,兄弟俩因为父亲这几年被贬山南,所以仕途也是大受影响。
  “宝琳宝琪啊,你们这次回京,是何职务啊?”处默很装逼的问。
  “长安武库署令!”宝琳倒也没隐瞒,这是卫尉寺下的长安武库长官,掌藏兵械,从六品下的职事。
  “宝琪你呢?”
  “左卫仓曹参军!”宝琪没好气的答道,这仅是个正八品下的小官,跟程处默的正四品下旅贲中郎将相差太远。可没办法,谁要当初玄武门后,他爹膨胀的不得了,动不动就敢辱骂宰相尚书,还敢在宫廷宴会上殴打王公,差点把李道宗的一只眼睛打瞎,膨胀的太过份,让皇帝十分不满,最后将他赶到鄂州,错过了这几年的所有重要的战事,打突厥没份,打吐谷浑没份,征西域又没份。
  在鄂州任都督,也干的不好,数次遭弹劾。
  本来玄武门是功居第一,跟秦琼长孙无忌他们一档的,结果几年下来,秦琼都是太尉了,长孙无忌也是司徒了,连个侯君集都二度拜相。
  爹被按地上摩擦,当儿子的当然也好不到哪去,地方上辛苦几年不得升迁啊,如今能回朝,也算是时来运转了。
  人家老男人程处默运气好,早先跟着秦琅去丰州,打突厥,镇胜州,捡了一个无人的胜州呆了几年,于是居然也能一路加官晋阶,如今都他娘的实封开国侯,正位四品了。
  想想就能吐血啊。
  两兄弟不止一次想过,当初怎么就没有好好呆在河套呢,宝琪当年可也是与程处默一去随秦琅去的丰州,甚至也领兵出镇一城,可后来为何要回去,这一回去倒好,几年之后,跟程处默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人家正四品的实权正职旅贲中郎将,他只是个左卫仓曹参军。
  “都才二十出头,为何这么官迷?有才能本事,还怕没机会吗?走,进去喝酒!”秦琅不屑的看着这几个在那里比拼官位的家伙,几年不见,还那么幼稚。
  “切,你秦三郎早就官居一品了,当然不稀奇了。”几个人一起对他鄙视。
  潇湘馆依然还是长安三大名馆之一,秦琅是这家的大股东,平时有林三罩着,所以也没有人敢乱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8/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