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7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9/1505

  馆里的姑娘红了一个又一个,全是些卖艺不卖身的红倌人,勋戚名门家要搞宴会,一般都是请她们去主持,主持一场就得费钱十万起,还得看她们的档期。
  不过今天,潇湘馆早早接到了林三的亲自通知,卫公要在这里招待朋友,所以推掉了一切应酬,封馆,姑娘们也不出去接活,全留下来招待卫公。
  最高规格的招待。
  “一别几年,长安的姑娘还是这么漂亮啊!”
  老男人程处默在胜州吃了几年沙子,平日里能见到的母的不是母羊就是母牛,女人那是难得一见,看到个突厥老妇人,都觉得眉清目秀的,这一回来,乍看到潇湘馆这些无论是兼容还是服饰,还是身材脸蛋都是顶级的姑娘们,那真是差点就扑上去了。
  “先去洗个澡吧,给你们安排了姑娘,好好搓一搓泡一泡再来喝酒,要不然你们身上这股着膻味,都能把姑娘们熏吐了!”秦琅摆手。
  程处默等一干家伙,立即笑眯眯的去了。
  潇湘馆的红倌人卖艺不卖身,但是还有色艺双绝的姑娘嘛。
  几位当家的红倌人围着秦琅大献殷勤,都在问最近有没有新出什么香水,相比起传统的焚香熏香,秦家的香水更加新颖别致,不说包装的漂亮,那精美的玻璃瓶造型,就是香水的使用上也方便的多。
  而且这些香水香型多,最关键在于贵和稀有。
  平康坊的姑娘们最喜欢在一起聚会的时候,掏出一瓶秦氏的香水,当众那么一抹,那个有牌面啊。
  越是稀少越是昂贵的香水,越发的能压倒群芳,越发有面子,比起在屋里熏香,可是大有不同的。
  半个时辰后。
  程处默等一群人出来了,一个个神清气爽,火气尽去。
  有着长安顶级的姑娘们活跃气氛,这酒喝的都更爽些。
  酒席结束前,秦琅给每人一张纸。
  这是秦琅给各家安排的香料引数,香引划分,是一个排座吃果果的游戏,按照各家的实力划分,充分考虑到他们在朝堂上的官职爵位和民间地方的影响力等,可谓是人者有份。
  实力强的,份额分的多,拥有的是最顶级的那些香料的划分,而地位次点的,分的就是利益少点的香料。
  总之,各方面都考虑到了。
  程家尉迟家等这些军功新贵们,秦琅都考虑到了他们的利益,为他们争取了不错的份额,这些人是秦琅的基本盘,他当然会优先照顾。
  “这就划分好了?那些人不闹了?”程处默虽刚进京,也知道最近有不少人喊着禁海,程家跟着秦琅,不仅投资入股了四海商行,本身也在沿海有建立自己的作坊,还有自己的海船等。
  “市舶之利最厚,动以百万计,只要各方都能照顾到,这事当然就能继续下去。谁要是还不满,仍然想掀桌子,那他就得看看桌边坐的这些人肯不肯了。”秦琅笑着道。
  经过这一轮利益的重新分配之后,秦琅虽然依然保留了很大的份额,但也确实让利不少,程家等新贵也割了肉,但损失最大让利最多的,其实是东南沿海的那些豪强们,他们的份额被挤占最多。
  可这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方方面面都照顾到,尽量让大家都满意,当然也还会有人不满,可谁有本事再跟整个利益群体做对?
  想掀桌子,就得跟所有人为敌。
  “跟你们阿爷说下,这次呢大家都出点血让点利,但是我为给大家补偿的,只要这桌子不掀翻,我们就不会亏,若是大家仍然信的过我秦琅,不妨加大点筹码,多往东南下点注。如今朝廷要新开二十多个港口,这可都是机会,千万别错过了,谁先出手,谁就能抢占更多先机,香料虽赚钱,可毕竟是有数的,海贸可不仅仅是那点香料!”
  程处默瞧了眼自家分得的份额,嘿嘿一笑收入怀里,“三郎怎么说,那就怎么定,咱们向来是相信三郎的,我当年跟着三郎陪太上皇打麻将赚了第一桶金,这些年紧跟三郎,如今都已经获利万贯了,还有啥可说的。”
  尉迟兄弟一听,忍不住说了声卧槽,跟秦三郎比不上,没想到还要处处被这程家老男人压制,官当过他,这赚钱也比不过他。
  不信邪了,回头就把所有的家当弄出来,全交给三郎,娘的,万贯身家啊,这个该死的程处默,让人羡慕妒忌恨啊!
第747章
阿舅
  甘露殿。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将又一片版修正的氏族志呈奏。
  “奉圣人旨意,此次新刊定姓氏,不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凡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皆录于上。”
  李世民接过草稿,翻开。
  见到第一等赫然是皇族李氏,顿时面露微笑,很是满意。之前高士廉等修了好几稿,结果不是以博陵崔氏为一等,就是以范阳卢氏为第一等,要么就是弘农杨氏等,几大士族在那里排来排去,始终都不得皇帝心意,令他十分不满。
  高士廉暗暗观察皇帝表情,见皇帝终于露出满意神色,心下松了口气,这个事情已经弄的太久了,他领了这差事主持修这氏族志,一修好几年,怎么都不能让皇帝满意,已经都想要放弃了。
  好在先前秦琅加入,他提醒大家皇帝修氏族志的本意,不是为了给那些旧士族们捧臭脚的,而是要强化新朝的统治阶层,尚姓改为尚官,本质还是要调和矛盾。
  虽然魏晋以来的谱学传统,都是以郡望门第为准,可秦琅的话也确实提醒了他们,几位主编的官员争论了许久,最后只好按秦琅的尚官为标准,重定了一稿,结果皇帝还真就满意了。
  皇族李排第一等第一名,皇后家河南长孙氏排一等第二,太后家族扶风窦氏排第三。
  接着就是三师三公家族,秦琼官居太尉,正一品,历城秦氏列为一等第四,司徒长孙家也是皇后家,故此接着就是司空高士廉,渤海高氏排第五。
  再往下是宰相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历城房氏排一等第六,右仆射高士廉已入前列,故中书令萧瑀,兰陵萧排第七氏,侍中魏征,巨鹿魏氏排第八。
  后面是出了两个宰相的杨恭仁、杨师道的弘农杨氏排第九,宰相陈叔达家族的吴兴陈氏排第十,李靖的陇西李氏排第十一,王珪的太原王氏排第十二
  ……
  一等十八个家族,全是皇族、皇后族太后族以及宰相家族。
  然后二等是三品以上实职兼有国公爵位的家族,三等是三品以上实职兼有郡公……
  总共一千多个家族,二百九十三姓,共分五等,最低的也是拥有五品以上职事官,且有侯爵以上封爵、柱国以上勋的。
  最初几次列为第一等的崔民干,因为只是黄门侍郎被降到了第三等。
  崔卢郑王李,山东五姓,完全被关陇的杨韦杜柳裴薛六姓压制,至于江南士族虽有兰陵萧与吴兴陈进了第一等,但其它传统士族王谢顾陆朱张也都排到了后面。
  真正异军突起的不是皇族李氏,毕竟他们冒充陇西李都好几代了,虽向来不被承认。真正这次排名惊人的还是如魏征的巨鹿魏氏,马周的清河马氏,戴胄的谯郡戴氏,孙伏伽的清河孙氏等。
  这几位宰相,都是寒门出身,如马周那更是纯粹的贫民士子出身,如今因为他们官拜宰相,于是也被排到了第一等,凌驾在了山东五姓,关陇六姓之上。
  整个氏族志的排名,其实基本上就跟大朝会上的两班排位一样,官阶本品、爵位勋官、职事官,按着高低排名。
  本来这稿拟好后,韦挺岑文本褚遂良令狐得棻等一众官员们,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既然是修氏族志,是谱学,那总得按点谱学标准来啊。
  魏晋以来,江南有侨姓,东南有吴姓,关中有郡姓,这些地方姓氏都成了当地世族地主的专用姓氏,尤其是在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下,谱学就是士庶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各家都有自己的家谱家传。
  随便往上翻一翻,那都是世代显宦,你要是谁家不能连续个三五代都出五品以上官员,你都没法在这个圈子里混。而做为郡望士族,他们有个特权就是子弟做官容易,凭门第家世,直接就能举荐入仕了。
  魏晋南北朝,诸多朝代,哪朝不是以郡望论门第,从来也没听说过以官爵排姓氏的,都说范阳卢氏清河崔氏,没听说过太尉秦氏、右仆射房氏、司徒长孙氏啊。
  偏偏李世民就要这样搞。
  高士廉觉得这氏族志真的刊印出去,自己的名字印在上面,以后估计得臭了。但皇帝态度坚决,却又无可奈何。
  不管怎么说,这差事总算结束了。
  再修改下去,他自己都得疯了。
  一千多家族,倒有小半是原来的寒门地主,这在过去,都是士族们羞于同伍的,如今好多甚至还排到了前列。
  如宗室后族之下第一的历城秦家,这在过去仅能算是没落寒门小士族,如今却已经凭借着父子皆宰相,官居太尉而居于最前。
  其它的如程咬金、郭孝恪、李绩等一大群原来的寒门、豪强、地主甚至是流氓无赖等也因为他们是军功新贵,有着国公、二三品的显职,而进入前列。
  “拿去东宫书局雕版刻印,然后发行天下,令各州各县皆收藏,并公示天下。”
  高士廉无奈的应下,心里想着,这个氏族志一出,只怕以后再也没有人好意思再论姓氏了。
  “关于房相的海贸新政,阿舅觉得如何?”李世民突然问起。
  高士廉答道,“臣觉得海贸市舶税利丰厚,每年千万贯计收入,虽有些弊端,可确实也没必要因噎废食,出现了问题,加以填缺补漏给予改进便好。”
  “那关于沿海设立水师,你支持吗?”
  “海贸利润丰厚,有不法之徒铤而走险的走私甚至抢劫也是正常,海上不比陆上,寻常的军府官兵以及官府巡捕等确实难以缉捕,设立水师是正法。”
  李世民点头。
  先前有一股子风刮的很猛,纷纷要禁海,可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转了风向,房玄龄又上市舶新策数条,事情也就跟着有了变动。
  增设市舶司,增开港口,甚至是新置水师,这些李世民都有在考虑,大唐的府兵虽有六百多府,可本就主要设立于北方中原,尤其是关陇之地占了两成半。江南之地,尤其是岭南和福建一带,其实并没有几个军府。
  偌大的福建道,甚至都没有几个县,那个大山封闭的山与海之间地,地大却人少,一个军府都没有。
  这次房玄龄提议于东南沿海建立水师,倒是适合南方沿途地理,也可以填补那边一直以来无兵的情况,对于朝廷加强对东南的控制,有不错的帮助。
  “阿舅觉得周绍范如何?”
  周绍范,汝南周氏,江南望族,父亲周法尚是南陈大将,后仕隋,官至左武卫大将军。高士廉知道周绍范是皇帝心腹,而且不久前还成了皇帝的亲家,他的儿子被赐与皇帝第十女临川公主订婚。
  当然周绍范能成为皇帝心腹,最重要的是他在玄武门中立下大功,在武德九年时,周绍范是太子建成的人,任东宫太子右卫率,宫变之时,周绍范立了大功,事后检校殿中监事,与房玄龄一起专典机密,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大秘。
  这几年,周绍范也是一路加官晋爵,如今是左屯卫大将军,谯国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