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9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3/1505

  那支林邑军虽众,可这是水战,对方船虽多,却是七拼八凑,尤其是范琳打出来的那面林邑范氏王旗,还是很有些影响力的,再加上那面唐天子所赐的旗帜,更是让许多林邑军直接就动摇了。
  首战告捷,女王率舰队溯江直上,一直驶到了林邑王城附近。
  不过在佣兵统领的建议下,女王倒也没有轻敌的强行登陆攻击王都,而是先把秋盆江中的几座大岛占了,这些是按约定要租借给大唐的岛,此时第一个被拿下。
  舰队获得补给屯兵之地后,女王派出诸多人马,往各处宣扬她获是唐天子册封为王,重返林邑的消息。
  她派人给林邑各地官员、贵族们授封爵位、官职,给他们加官晋阶,封官许诺,让他们前来拜见,要求他们支持自己,甚至不管这些人以前如何,都概不过问,既往不咎。
  不得不说,范琳的这一招还是很见效的,大唐天子赐封的鼓纛就立在秋盆江中岛上,而河上还有插着大唐水师的战舰往来,其实这些船多只是些商船私船,顶多也就是有水师预备役的身份,这次水师给了几面旗帜,派了些参军、教头过来,就算是支持女王了。
  但林邑人可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知道,女王一回来,就在江口把弑君者的大军杀的落花流水,那些插着唐旗的战舰可是非常厉害的。
  而很快北方边境,又传来大唐镇南大都督府已经发兵南下,越过横山,横扫三百里的消息,大有席卷林邑之势,更是惹的林邑浦中人心慌慌。
  虽然弑君者一边调集兵马前来,一面派人去向真腊王子求援,可每天都有许多人从林邑浦悄悄的跑到岛上来拜见,或是亲自来,或是派自己的心腹前来,反正都是来表忠心的。
  有人直接就跑岛上不走了,要侍候女王效忠女王,也有人派自己的子弟心腹前来,约好要在城内里应外合。
  王都的商人们就更加活跃了,这些商人消息灵通,跟就跟大唐这边往来密切,所以范琳还在岭南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得到确切消息,知道这位公主搭上了大唐的权臣卫国公,得到了大唐的册封,于是早早就去拜见投机了。
  这个时候,女王驻军岛上,不急着攻打王都,可一船船的粮食物资,整天源源不断的主动送上岛来。
  送女王回来的舰队,本就是各大豪门出人出船,所以这趟不只是来打仗的,也是来经商的,船上还满载着各种商货,于是岛上便直接开辟了卖场。
  双方就在岛上红红火火的交易起来,那叫一个热闹啊。
  反观王城,大门紧闭,每晚宵禁,弑君者各种搜捕调查,弄的人心惶惶,却更加让人不满这个弑君者。
  女王接受建议,故意不急着发动进攻,可越是如此,越让王都里提心吊胆,各地的贵族豪强商贾百姓,也都越来越多的倒向女王这边。
  范琳隔三差五的给秦琅写信,说形势大好,复国在望,对秦琅十分感谢。
  老马头接过秦琅递上的茶,一饮而尽。
  “是通海那边,那个侬金虎卷土重来了,兵分数路,杀过红河,现在通海一片战火呢。”老马头问秦琅,“那个女蛮子还真是够拗的,我怕程大郎扛不住啊,要不咱们征召兵马杀过去?”
  秦琅却丝毫不为所动,“这是早有预料的事情,处默肯定是能应付的了的,不用替他担心。”
  “不止是红河南面的和蛮,上游的金齿蛮、银齿蛮、绣面蛮、绣脚蛮、白衣蛮、青衣蛮、花头蛮等这次也都跟着叛乱了,还有北边的爨氏也终于反了!”
  “哦!”
  秦琅的反应依然很淡定,“东爨反了,还是东西爨一起反了?我估计是东爨反了吧?”
  “爨干福把朝廷派去筑南宁都督府和吴王城的官吏、工匠营地袭击了,将人都扣了。”
  “他们还把五尺道给封锁了!”
  爨干福是如今东爨的当家,也是之前朝廷授封的朗州刺史,这个朗州原来叫南宁州,在后世的曲靖。武德时,唐朝送爨弘达返回滇地,滇地爨氏见大唐一统中原,也纷纷向大唐内附。
  于是大唐改南宁州为朗州,授璺干福为朗州刺史,但很快又复南宁州都督府,并让当时镇守西昌的韦仁寿检校南宁州都督。
  不过实际上,整个滇地在当时,依然属于羁縻地,也就是仍由滇人自治,朝廷授封官职,但实际户不入籍,税不上缴。
  连南宁州都督府,都是设在越巂(西昌),而当时这个越巂其实也只是益州遥领之地,驻有部份兵马,地方上也多还是由蛮夷羁縻。韦仁寿也只是每年从益州出发,巡视各地,召见诸蛮,宣告朝廷诏令,给予封赏,再调解下诸部矛盾而已。
  直到武德八年,唐朝统一中原,在西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韦仁寿也与各部达成了统一意见,正式在南宁州味县(曲靖)筑城。
  同时,朝廷在北面的昭通、大关,设立了曲州、靖州。
  此时的曲靖,其实指的是昭通一带,这也是大唐南下滇地重要通道五尺道,也叫石门道的重要通道。
  当年武德朝廷其实对西南也还是很有想法的,计划好了入滇的路线,制订好了一个个步骤,大抵也还是当年隋文帝时的老路子,先招抚封赏,羁縻笼络,然后再一步步渗透,慢慢驻军、移民,经商,甚至是筑城、修路。
  只是武德末年,北方突厥频频入寇,这让大唐一时再顾不上南边,尤其是武德九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远在西南的益州大行台也受到影响,窦轨是支持李世民的,而韦仁寿是支持太子的,窦便借机清除废太子党,当时诛杀了行台尚书韦云起,以及郭行方,而韦仁寿做为韦家人,也被窦轨从南宁召回,让他回去平西南夷叛乱,韦云起被调离,半路病逝。若非半路病故,估计也是要被窦轨借机杀掉。
  韦云起、郭行方、韦仁寿等人被窦轨所杀,益州大行台也是动荡不安,更没空再理会南边的滇地了。
  此后几年,李世民继位,重心仍然是在北方,忙着清除余逆,安抚朝野,又要改革税赋,休养生息,还得防范突厥。
  如今大唐再次望向滇地,早已不是武德年间那时的小心谨慎了。
  李世民直接就在长安城,在滇地设立了好几个世封府、州,直接就把自己的皇子、兄弟、功臣们授封到滇地来当都督、刺史。
  根本就不理会地头蛇爨氏的态度。
  秦琅更是直接挥兵西进,直接就占了通海。
  而后朝廷也是很不客气的趁势,调益州军南下,硬生生的一刀切在了昆明和洱海之间,于姚安设立了姚州都督府。
  东北方向,又增兵曲靖,征召民夫,开始大肆拓宽石门道。
  又派工匠直接到南宁州味县,打算把当年韦仁寿在味县旧城旁筑的石城扩建,做为南宁州世封都督、吴王李恪的藩镇王府、衙城。
  他们直接就开始测量、开工,石城当年是韦仁寿所筑,建成不过十年时间,可韦仁寿筑好城就死了,石城一直都是让爨干福占着的,如今唐人来说以后这块地方就是吴王李恪的封地了,这石城要扩建为吴王府,做为南宁都督府牙驻地。
  爨干福当然不干了。
  他最初还原本以为,朝廷封李恪为南宁都督啥的,只是跟当年东晋朝廷授的南宁刺史、都督一样,只是虚封遥领,根本不会来。
  谁成想,唐天子还真要派自己的儿子来了。
  这不是鸠占鹊巢吗?
  眼看着唐人如此目中无人,而偏偏西爨还如此懦弱,爨归王把妻子都送给唐人了。爨干福一怒之下,忍不了了,于是便接受了南边和蛮的劝说,终于反了。
  他派人堵塞五尺道,又偷袭石城,扣押唐官,反了。
  “爨弘达、爨归王父子呢,他们就没半点反应?我给爨归王的任务,他还没去做吗?”
  “动了,爨干福一造反,爨归王便立即在曲靖一带,会盟乌蒙、乌撒等九蛮部,号召他们起兵助唐平叛,这家伙阴的很,早就潜到了曲靖一带,暗里与诸蛮秘密勾结,只等爨干福旗一举,他才跳出来。”
  “爨干福那边夺了石城,这边爨归王便带着他老丈人家乌蒙蛮等九部会师南下,而他爹爨弘达也是立即领兵越过滇池东进了。”
  秦琅听了笑呵呵道,“这不是很好吗?”
  阿黄不掩饰的道,“我就是信不过那乌龟王,就算他们内讧起来,我们也不能干看着,咱们就当趁这机会,将他们一扫光!”
  “才刚开打呢,你急个甚!”秦琅呵呵一笑。
第917章
绍兴师爷
  府衙。
  一早上众人见到秦琅进来,都面带着一股别有意味的笑容跟他打招呼。好几个关系亲近的,更是直接开玩笑起来,“卫公还真是生龙活虎,年轻力壮啊。刚才我们一群人还在打赌,说卫公今天早上定是来不了了。”
  “谁开的口子,下注了多少?”
  “钱师爷开的口子,押注的可不少,大多押你今早不会来了。”
  “无聊,不过既然这么多人都押我不会来,那今天这赌钱师爷赢了,我得找他去分赃去。”
  秦琅却也没有生气,反而跟着打笑起来,还真的就直接去找了负责钱粮这块的钱师爷。
  “老钱,听说你们现在都拿我开始打赌了?这回赚了不少吧,见面分一半,二一添作五,分钱!”
  老钱一身白衫,在那叫苦不迭,捋着他那稀疏的胡须道,“东主你连我们这点小钱也要?我们也就是打个趣而已。”
  “别说其它,分一半!”
  “好吧好吧,我总共也才赚了不到三千钱,分你一千五好了。”钱师爷倒也是个爽快人,还真的就摸出钱袋来。“东主要银钱还是钞票?”
  “都行!”
  于是钱师爷便很干脆的数了十五张面额一百钱的不记名见票即兑的庄票来,秦琅不客气的收过。
  钱师爷有些肉疼,但想一想,这些本来也都是白赚来的,倒也不心疼了,“就知道东主是个勤快的人,我特意调整了盘口,那些家伙还真以为东主不会来,想赚我一笔呢。”
  秦琅看了眼手里的钞票,特殊的纸张,还采用了雕版印刷,还是彩色套印,上面除了有钱庄的标记票号面额等外,还有许多防伪的印章和图案。
  百文钱的庄票,现在市面上流通很广泛,各大钱庄都在发行这种不记名见票即兑的钞票,如今工商大兴,钞票的易携带方便性更是深受大家的喜欢。
  最早的庄票一般都是记名的,甚至是要凭信物票据还得本人兑取的,往往也是大面额的,到了后来,面额越来越小,也就越来越普遍使用了。
  一贯以下的钞票,一般都是不记名的,如果掉了,那么谁捡了都可以以,若是毁损了,也就没了。
  虽不记名,但各家对于防伪还是做的很用心的,每家的钞票都有特色,有许多专门的防伪标记,甚至不止一处。
  秦琅将这几张还挺新的钞票收进口袋,这钞票确实比硬币好带,普通百姓用的还是铜钱,一千个铜钱就六斤四两重了,得挎肩上。虽说如今金银币也流通发行,可金银币很值钱,一个银币,银铜合铸,却也要值一千个铜钱,一个金币,更是值一万。
  普通百姓日常使用也不方便,一枚金币,一年都未必能攒下来。
  “钱师爷,你说我们岭南如今矿产开发的不错,本就是金银多产,如今更是产量大增,你说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铸一些面额更小的金银钱币出来呢,这样也更方便流通使用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