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9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4/1505

  钱师爷是一名师爷,官方的称呼是幕僚,他不是朝廷正式的官吏,而是秦琅宣抚经略使衙的幕僚。
  秦汉时一般称为门客,门生等。
  岭南九府经略使,是一个临时差遣,并没有常设的机构组织官吏,所以秦琅除了从各衙门中抽调一些过来帮办外,也只能靠招募一些幕僚来办事。
  这些人不拿朝廷俸禄,也没有品阶,完全就是秦琅的私人幕僚,相当于自己雇佣的个人助理。
  秦琅一人身兼多职,又是九府经略,又是广州大都督,还是广州刺史,事务繁忙,所以他回到广州后,便开始向各衙借调人员帮办,又四处招募。
  招募来的这些人被他称为师爷,替他分别处理各种事务,比如有专门处理钱粮的,有处理刑名的,有处理文书的,如今陆陆续续,招揽了一百多名文人到幕中做事。
  这些师爷们,有的是一些致仕官员,秦琅请他们出山来帮忙,这些人自然也卖面子,他们致仕后在地方也是乡绅名望,秦琅作为岭南的封疆大吏,过来帮忙对他们和家族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而还有些人则是一些当地有名的读书人,因各种原因并没有入仕,或是不得举荐,或是没能考中科举,秦琅邀请他们,他们当然也愿意加入。
  还有一些本来是地方的吏员,或原本就是岭南的一些豪强,秦琅请过来,既是招帮手,也是给他们一个安抚。
  这些人虽然入幕后并没有官阶薪俸,可却有权。而权力,任何时代都是有价值的,况且,秦琅又不是缺钱的人,他对这些师爷们其实也是给予很高的酬劳的。
  这些人他尊为师爷或先生,分工合作,替他处理各项事务。
  秦琅其实完全可以自家人前来办事,秦家有庞大的商业集团,有一支庞大的管事团队,但招师爷,并不仅仅是帮助处理事务,招揽来的这些师爷,大多是岭南本地读书人,而这年头能读书的,基本上也没什么穷人。
  大多都是一地豪强,大户宗族出身,故此这些人招到帐下,其实也就是拉拢岭南的这些大大小小的豪强大户们。
  既要打,也要拉,这才是平衡之道。
  钱师爷家族便是世居广州南海县的,他读书多年,也曾入长安赶考,没考中过,后来也给长安的勋戚世家做过宾客,老了落叶归乡,家里有几个庄子,还有条船,其实日子也过的不错的。
  秦琅看中钱师爷对钱粮这块经验丰富,派人聘请前来,老钱一接聘书,那是二话不说屁颠颠就来了,一来就上手各种事务,做的很让秦琅满意。
  钱师爷捋了捋他那几根山羊胡子,“我们岭南确实盛产金银,中原以往称为南金,又因岭南沿海商贸,与胡商贸易往来多,以金银交易也多,故此早年曾有铜不过岭南,岭南自用南金之语。
  咱们过去跟胡人交易,也多是直接用金银交易,各种成色不同的金银,主要是以称重估值,岭南也有许多有名的金银铺子,各家也往往会铸有自家标记的银锭银铤等,不过总不如现在的金银币这么方便好用,直接以面额记值,方便,使用时不用再看成色啊,不用换算,也不用剪切称量。”
  以往中原钱荒,对于本就不是税赋区的岭南地区,是禁止铜钱流入的,所以岭南人主要是用金银交易,而且也曾经长期是私铸铜钱、假冒伪劣铜钱的铸造地。
  但贞观以来,朝廷对于货币的管控空前加强,从各个方面加强监管,又是打击假钱,又是禁止私铸,又是禁止铜器的私人铸造贩卖,禁止融化损毁铜钱,禁止囤积铜钱等等。
  另一面钱庄、银行等出现,让商人地主百姓们不再把钱存家里了,把钱存银行钱庄中还有利息,而银行收到的钱并不会全存起来生锈,而是进一步的流通出去,扩大了流通量。
  更别说,贞观以来,对矿产的开采政策放松,矿课降低了,开采的收益增加了,开采量自然也就提升了上来。而且大唐这些年,一直对外也大量进口铜料等,并通过贸易流入了许多真金白银。
  金银铸币流通,也扩大了货币流通量。
  再到后来钞票、庄票、银票等也开始发行,就更加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量了,钱荒这个困扰着中原王朝无数君臣的难题,已经缓解了许多。
  现如今,绢帛其实已经很少在交易中使用了,特别是在小额交易里,几乎已经没有谁再扛着绢交易了。
  岭南的百姓更钟爱金银币,对于铜钱不太喜欢,大额用金银币,小额一般直接用钞,日常零用才用会铜钱。
  不过岭南,尤其沿海几大港的商业异常繁荣,所以对钱的需求量也更大。
  虽说钞票这玩意运输携带等都方便,可普通百姓,终究还是更喜欢真金白银一些的。
  只是先前朝廷已经推出新政,禁止百姓商人交易时再直接以金银称重流通了,只允许使用朝廷铸造发行的金银币。
  朝廷铸造的银币都是掺铜的,金币也并不是纯金的,所以这些铸币有标定面额,按面额使用,而不是按含金量来使用,总的来说,朝廷铸的币面额价值,比实际含金银量的价值要高出一些,这也是朝廷故意留的铸币利润。
  所以如果百姓把朝廷的金银币剪切称量使用,其实是划不来的,会贬值,而且也违法。
  “我们可以铸造一些重量更轻,面额更小的金银币,这样方便交易,或者,我们还可以发行铸造一批铜元,比普通的铜币大些,如金银币那么大,但更值钱些。”
  钱师爷马上明白过来,“卫公说的这铜元,莫不就是要做宝泉,以一当十?”
  “差不多是这意思。”
  “这可不是小事。”钱师爷立即道,宝泉一般是指那些当十钱,甚至是当二十,当百的钱,在一些动荡的时代,朝廷为了敛财,维持开销,于是就只能铸大钱,用两三枚铜钱的料,铸出来的钱,却当十枚当百枚的用,这种钱,也叫重宝、宝泉、大泉等。
  一般来说,只有财政崩溃后,才会搞这种大钱,这其实就是抢钱,收割百姓的财富。
  道理其实很简单,铜钱做为货币,其实是以他本身的铜钱做为实物质押的,铜钱的含铜量,其本身就很值钱。
  这本身就是实物货币,也是有价货币。
  但大钱是什么?价值一文钱的大钱,现在却标值十钱,朝廷掌握着铸币权,于是大量铸造这些大钱,原本百姓手里一文钱,朝廷手里一文钱,现在朝廷的这文钱变成十文钱了,拿出来发放官员俸禄,采买粮食布匹等供养士兵、宫廷等等,这些钱最后是流入民间,把百姓手里的钱稀释了。
  百姓于是被打劫了。
  这就是超发货币,放水,也就打劫。
  所以历史上不论是王莽的货币改革,还是三国时期蜀汉东吴曹魏打经济战,乱发行大钱的后果,就是经济秩序崩溃。
  “其实也并不全是如此,你看这钞票,你说他本来值钱吗?一张纸而已,对吧?但却能换一百文一千文的换出真金白银来,你说如果我们铸造出面额十文、百文的铜钱,为什么就不行呢?”
  钱师爷愣住。
  好像是这么回事啊。
  以前怎么不行,现在怎么行了呢?
  “因为信用,各大银行钱庄发行的这些钞票,本质上并不是货币,而是一些票据凭证,拿着这些钞票随时可以兑换成相应的钱,所以才能被大家接受并流通。所以我们如果换个思路,比方说,我铸造一枚面额十文的大铜钱,并宣布,这枚当十钱,随时可以兑换成十文开元通宝呢?”
  “真能兑?”
  钱师爷认真的问,以前的那些什么重宝、大泉,当十当百当千的,有几个是真能兑的?拿来买你的东西是当十当百,到你手里想再当十当百用出去就难了,于是钱到了百姓手里后,就贬值了,砸手里了,百姓的钱就是被这么抢走的。
  “我认为可以,不仅仅是这大铜元,甚至是金币、银币,我们也一样可以这样作啊,规定每枚金币银币或铜元的兑换铜钱的汇率,随时可以兑现,就足够了。”
  这其实就是金本位或是铜本位的一点概念了。
  秦琅也知道,真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并不易,这涉及到很复杂的东西,可说白了,首先就是朝廷得用信用,没有信用百姓不会接受,更得财政充实,没有足够雄厚的国库家底子,怎么能保证兑现的了?
  不能兑现,就会引发信用危机。
  这说到底,其实也是滥不滥发的问题,假如有足够的金银铜做准备金,严格按照储备量来发行,不滥发超发,就不可能面临兑换问题,货币的信用就能得到保证。
  钱师爷摇了摇头,“卫公啊,这事要办那也是转运司或是户部的事,咱们经略使衙虽管着岭南三道,但也办不了这么大事啊。”
  秦琅呵呵一笑,却打算给李世民上一道奏折,拟在岭南试行一下大面额的当十当二十铜元,和小面额的值五十文、值百文银元等,岭南金银多铜钱少,市场流通确实还是钱紧,既然发现问题,就应当却解决。
第918章
琢磨不透
  阿姹手里提着把刀,一把锋利的刀,刀身遍是好看的花纹,这应当是把杀人利器,但现在阿姹却拿着刀在切菜。
  这是一把菜刀。
  阿姹一边切菜,一边暗叹着是暴殄天物。
  一只长毛小狗跟着儿子的脚步在追逐,九岁的儿子秦存贤被逗的哈哈大笑,“小狗子真笨,来追我啊。”
  这只颜色雪白却毛极长的小狗是秦琅所赠,据说是来自泰西拂菻国的品种,俗名狮子狗,说的就是这狗的毛极长,倒像是只小狮子。
  不过阿姹可没觉得这狗子哪里像只狮子,她见过狮子,那是百兽之王,能与老虎一争高下的猛兽,哪像是这只小狗,傻傻的蠢蠢的,倒是挺可爱的,不像是她们乌蒙部落里的狗,那些高大挺健的蓝舌头,他们称为獢獢,一种能够帮他们打猎看家的好帮手。
  看到儿子抱着这狗子亲,阿姹忍不住道,“存贤,别亲它,脏。”
  叫了几声,儿子似乎才想到是在叫他,扭过头来对他笑了下,然后把狗子放下了,“娘,我想家里的大黄了,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啊?”
  大黄也有一条蓝舌头,是一只体形高大的獢獢,它的血统高贵,一胎的同胞姐弟,还有送去了长安皇帝的宫里驯养。
  “我们就呆在广州,这多好啊。”阿姹对儿子道,“你看这条狮子狗多可爱啊,这可是你父亲送你的。”
  “那不是我父亲,我父亲在南中昆州。”
  阿姹停下刀,正色对儿子道,“你记住了,你以后姓秦,叫秦存贤,是大唐卫国公秦琅之子。”
  “我姓爨……”
  “闭嘴,你不姓爨,姓爨的早就抛弃我们娘俩了,你从今往后姓秦,秦琅便是你父亲!”
  少年怔在那,嘴唇颤抖着,似乎要哭,“阿娘你真的嫁给姓秦的了吗?”
  阿姹提起刀继续切菜,“没错,所以你以后要改姓秦,你看你爹很喜欢你,特意送你这只小狗,这只小狗可是来自万里之遥泰西拂菻国的品种,还有,你爹还给你拿来许多书,以后你就好好读书,将来去长安也考个进士。”
  “娘,我们真不回昆州了吗?”
  “不回,永远都不回!”
  “阿娘也不回乌蒙部了吗?”
  阿姹停顿了下,然后继续切菜,“这里挺好的。去洗手吧,马上吃饭了,吃完饭,我带你去你爹那,他给你找了位先生,你跟着这位先生读书,明年,就正式送你以广州的州学里去读书。”
  “那我的伴当阿木和木果呢?他们也跟着读书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