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1807

  “我怎会不记得赵大人呢?”
  “不敢,还请大人称下官名字就行了。”赵史谦卑地陪笑道。
  “咦……赵大人这是哪里话,当初我只是一个七品哨官,赵大人不也称我一声吴兄弟吗?”
  赵史笑眯了眼道:“咱就说吴大人是个重情义之人嘛。”
  “赵大人是……有事?”
  赵史压低声音道:“此战吴大人指挥若定,如臂使指……”
  “赵大人请直言。”
  “呃……是这样。吴大人可曾经想过,这次大人再立新功,回去之后,朝廷和监国会如何赏赐大人?”
  吴争奇怪地问道:“从千户往上升,记得可不是单单杀敌数了,按此战军功,我估计也就最多升一级,况且朝廷记功自然有成例,借鉴便是了。”
  赵史声音压得更低,“大人是千户,虽说只有正五品,可也是一方千户所主官,可如果只升一级,那便得入朝或入职卫指挥使麾下,亦或者入兴、越二位国公麾下。带兵或许可以,但恐怕不能为主将。”
  吴争听了眉头微微皱起。
  赵史见吴争已经有所领会,继续说道:“如今这世道,官位再高,不如能有一支精兵傍身,大人可千万不要……”
  吴争一抬手阻止了赵史的话声,意思已经明白,话就不用再多说了,说多了,反而不好。
  “赵大人此来,想必是另有事要和我说吧,不妨直言。”
  赵史稍稍尴尬了一下,但很快又笑容满面地道:“吴大人果真法眼如炬……是,下官确实有求于大人……当日在江边,蒙大人许诺,日后照抚下官,如今还望大人……”
  吴争明白了,赵史这是有备而来。
  可吴争又不明白了,赵史在廖仲平麾下干得好好的,再怎么说来,廖仲平的千户所那也是监国近卫啊,自己不过也就是个千户,而且短短几个月内,已经两次恶战,与廖仲平相比,赵史待在廖仲平那岂不是更安全?
  “赵大人之意,是想来梁湖卫所任……副千户?”吴争想不出来,梁湖卫所除了自己这个千户之外,还有什么职位会被赵史看在眼里?
  “啊?……不,不,吴大人误会了,经此恶战,下官明白了自己的能为,确实不堪于领兵打仗。呃……下官的意思是,愿意追随大人……嗯,哪怕在大人身边做个亲卫,下官也愿意。”
  一个朝廷正经百户做自己亲卫?
  做份殊荣,吴争自认还不够格。
  不过吴争是听懂了赵史的意思,这官痞经过这场战斗,是真怕了。
  连监国近卫都派上了战场,他敏锐地感觉到危险的临近。
  所以,他要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庇护所。
  经过深思熟虑、左右对比,他选择了自己。
  但他又不想领兵,领兵就得作战,赵史只想留在后方。
  吴争微笑起来,“赵大人不妨直说。”
  “那下官厚颜了。”赵史有些无奈,他倒真不认为吴争在故意刁难或者奚落他,而认为吴争只是不清楚卫所官职。
  “吴大人,按卫所编制,千户所一人掌印,一人佥事。下官毛遂自荐,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吴争这才恍然。
  原本,按大明朝惯例吴争这样的出身,是不可能被授千户实职的。
  就算军功再彪悍,最多也就是个试千户,千户实缺只能由勋臣担任。
  这也是之前吴争追赶钱翘恭,凑巧救了三界明军,被召回绍兴府时,朱以海授以骁骑尉武勋(正五品)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吴争属于先上车后买票的那种。
  当然,如果不是南明,正经大明朝,这种现象是断不会有的。
  因为明末军队中,百户以上上升之路,基本已经断绝。
  积累二百多年的勋臣,几乎囊括了所有千户以上的正职。
  这也是梁湖卫所一直正千户空缺,以王之仁侄儿百户王一林代千户的主要原因之一。
  千户都空缺,自然就不会设佥事。
  因为佥事从品阶来说,属于千户副手,不,应该说是分工不同。
  掌印千户负责总理卫所一切事务,但主管的还是军事。
  佥事不一样,它的主要职能是内务,也就是负责囤田。
  当然,同时也是千户的兼职参谋,打理卫所内部的后勤啥的。
  佥事的官品在百户之上,从五品。
  这等于,赵史在谋求庇护的同时,给他自己又提了一级,同时把话还说得那么好听。
  聪明人啊。
  吴争其实从江边就已经不讨厌赵史了。
  甚至心里还有些感谢赵史当日的提点,而今日赵史的提醒,也确实是吴争不曾经想到的。
  在吴争看来,自己身边确实需要这么一个能言善辩、干干后勤之人。
  赵史很合适,在吴争的观察中,赵史是个怕死但还不至于因怕死而舍弃底限之人。
  是个深谙为官之道,善于巴结上官、安抚属下之人。
  而且海边百姓和吴庄百姓也需要人去管理,吴争有些心动了。
  
第104章
不醉无归
  于是吴争道:“这事我说了不算,但我会向监国殿下和廖千户开口,至于同不同意,就不好说了。”
  这不是推诿,而是实情,赵史是廖仲平麾下正经百户,不是吴争说要就能要到的。
  不想赵史听了吴争如此一说,大喜道:“只要吴大人肯收留下官,廖千户那下官自己去说。”
  吴争一愣,问道:“你与廖千户之间……?”
  赵史呵呵一笑道:“不瞒吴大人,下官的三弟娶了廖千户的女儿为妻,说起来我家与廖千户是亲家。”
  原来如此,可吴争心里又觉得奇怪,有这么一层关系,赵史应该安心在廖仲平手下做事才是啊,为何还要投到自己麾下。
  赵史象是看出了吴争心中的疑惑,主动解释道:“吴大人,虽然可能惹大人不快,但下官还是觉得该有话直说。如果是太平盛世,下官无论如何也不会舍廖大人而投吴大人麾下,但如今不同,廖大人虽然是个好官,但性格……执拗,与大人相比,打仗的本事就稍逊了一筹,下官只想在这乱世中,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别无所求,望大人不要见疑!”
  说完,向吴争深深一揖。
  吴争释然,点点头道:“好,既然你够坦承,我就如你所愿,回到绍兴府,我便会向监国殿下要人。”
  “谢吴大人。”
  这时吴争想起一事,“赵大人,那几百匹马尸之事,就劳烦赵大人去处置了。价格低些没关系,但要快。”
  赵史先是一愣,随即笑道:“吴大人放心,区区小事,交给下官即可。”
  吴争点点头。
  这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对赵史能力的检测。
  卖几匹马尸不是一件难事,但卖几百匹,就很难了。
  虽说是已近冬季,天气不热,但拖延几天,还是会变质。
  三两天中,要将这批马肉脱手换钱,需要很大的组织能力和很强的人际关系。
  ……
  绍兴府已经轰动。
  这是真正的一场大捷。
  前后三千鞑子被全歼,这对于明军一路惨败,一直生活在压抑和恐惧之中的明人,是极大的鼓舞。
  这就象一个人被对手压着打了许久,突然发现原本自己也可以反击,并且自己的反击还能于对方致命一击。
  突然发现,自己原本以为已经退化了的獠牙,依旧存在一般。
  这叫扬眉吐气。
  男女老少,只要是听闻这场胜利的人都自发地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