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1807

  三界到绍兴府,原本最多一个半时辰的路,吴争他们从午后走到了天色将黑。
  无数的人,无数的爆竹,无数的瓜果、粮食、蔬菜,甚至连家中下蛋的老母鸡都抱出来了。
  酒是绝不可少的,沿路酒坊、酒肆的掌柜们,让店中伙计抱着酒坛,向将士们邀酒。
  以至于吴争不得不下令,一人只能喝一碗。
  怕喝垮了这些酒坊、酒肆。
  无数的年轻女子也跑了出来,她们想把自己嫁出去。
  该拦的长辈们,今日也不再阻拦,反而在鼓励着她们。
  之前因为生怕鞑子南下,急着把家中未婚女子嫁出去。
  可如今百姓依旧是这样,不同的是,之前是害怕,如今是因为自豪。
  骤然疯狂的百姓们,大有不想过日子了的感觉。
  这种信心满满、激昂兴奋甚至可以说是趾高气扬的情绪,笼罩着将士们和百姓们。
  这是一场歇斯底里地渲泄。
  得知消息的朱以海携长平公主率文武数十人,出王府十里,迎候将士们的凯旋。
  “臣梁湖卫所千户吴争,向监国殿下复命。不负殿下所托,我军全歼来犯之敌,未曾有一人逃脱。所获首级皆装车运来,请殿下派人点验。”
  “好,好……”激动的朱以海一个劲地叫好。
  吴争也有些激动,这次的朱以海能坚持下来,确实让吴争有些意外。
  吴争在想,难道钱肃乐之前说得是对的?
  经过之前始宁街一战之后,朱以海的心性有了极大的改变?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朝廷之福,绍兴百姓,乃至天下明人之福了。
  如果真是这样,吴争就有信心,明年在浙东顶住鞑子的南下,在激流中生生立起一块镇石,为天下愿反清的明人,提供一面旗帜,激励他们浴血奋战。
  朱媺娖一直在微笑。
  平静的微笑。
  坦然而稳重,让人看了,心中恬静的微笑。
  这是一种矜持,也是一种上位者的稳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泰山崩而面不改色的从容。
  吴争从眼角的余光,发现她的目光并未向着自己。
  而是冲着将士们。
  这女子越来越有领袖风采了。吴争在心里感慨着。
  有些人,天生就是领导者,他(她)们有别人无法比拟的天赋,长在骨子里。
  懂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目标人群展露出他(他)们的魅力和号召力。
  不用说话,只须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便是风华绝代。
  朱以海显然不是这种有天赋的人,他和朝廷文武都一脸欣喜欲狂。
  就象一大早出门还债,意外地捡了个大金元宝一般。
  这种喜色发自肺腑,哪怕再是各怀鬼胎,得知此大捷,也明白这是好事。
  加上吴争、魏文武、廖仲平绝口不提抚恤赏赐,这更令朱以海和文武们松了一口气。
  朱以海心中暗赞,这小子总算是识趣,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孤出难题。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天色将黑,准备在将士和百姓面前露下大脸的朱以海,只能削减了他的演说词。
  他下令,将士们囤于绍兴府,等到犒赏之后,再各回驻地。
  在这种全民欢庆的夜晚,所有人都疯狂了。
  可吴争没有疯狂,张国维等人也没有疯狂。
  他们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
  酒还是绍兴黄酒,菜依旧是那老三样。
  不过今日特殊,加了一只白斩鸡。
  张国维举杯邀酒道:“来,诸位,今日是我大明扬眉吐气的好日子,不醉无归。”
  四人一饮而尽。
  张国维很没矜持地伸手,从折斩鸡上撕下一只鸡腿,连同一胯,然后塞在吴争面前的陶碗里。
  
第105章
攻守同盟,互为犄角
  “吴争啊,别客气,今日你可是大功臣,先请。”说着,张国维将油腻的手指伸进自己的嘴巴里,吮吸了几下,还咂巴出声音来。
  吴争有些发愣,这是当朝的兵部尚书?
  哪怕是个普通人家的汉子,也不至于有这种待客之道吧?
  可吴争的心中确实涌动着感动。
  大难临头时,方知人心啊。
  果然成名之人,必有可取之处。
  吴争庆幸自己站对了队列,能与这三人站在一起,是幸运。
  是幸运,就该珍惜。
  钱肃乐今日不同于往常,对吴争一向冷漠、苛责的他,脸上笑容几乎没有收敛过。
  吴争私下认为,这与钱翘恭平安有关,也与自己报功时,将钱翘恭部列为首功有关。
  钱肃乐笑道:“吴争,本官谨以此酒,向你祝贺此战大捷。”
  张煌言也顺势起身道:“吴争,真没有想到,我大明朝也有对建州人三战三捷的一天,无以为敬,煌言借张大人的酒,聊表敬意。”
  吴争不好意思地起身道:“三位大人言重了,此战能胜,除了将士用命,说到底还是侥幸。若非沈致远战前一策,恐怕此战我军的伤亡为很大,最多也就是个惨胜。如果不是鞑子运气不好,在我撤退之时正好显露形迹,那么恐怕已经得手。每每思及这一点,争心里冷汗欲滴,惶恐不止啊。”
  张国维闻言点头道:“确实凶险,如果你早撤半个时辰,战局就会改变。以你六百多人的军队,要与一千鞑子野战,恐怕凶多吉少。要是你部溃败,那么翻过平岗山的鞑子就会进击绍兴府,而绍兴府其实已经没有可抵御之兵……哎,我大明竟到了这付田地。”
  在场另外三人,都明白张国维的叹息是因为朝廷的兵力不足,更是因为六七万的明军,皆掌握在兴、越两个国公之手,身为监国和兵部尚书,竟无法调动。
  被张国维这么一叹,气氛就凝重起来。
  吴争勉强笑道:“不过总算是撑过了此劫,离明年开春,还有数月的时间,够训练一支可战之兵了,争虽不才,可自信带两三千人,与鞑子决一死战的勇气,还是有的。”
  张煌言激动地应和道:“经此一战,煌言也深信,明人之中还有不少象你这样的可以仰仗之人,只要这样的人再多一些,大明就还有救。”
  张国维再次举杯邀道:“为了反清复明大业,你我再饮一杯。”
  几圈酒下来,说话开始随便起来。
  张煌言道:“吴争,可知道殿下为何此次绝口不提转进吗?”
  吴争摇摇头,他也想不通,难道其中还有隐情不成?
  张煌言苦笑道:“正如你在朝堂上所言,舟山总兵黄斌卿拒绝接纳殿下和朝廷,派人回复,说是除非殿下自卸监国之职,奉隆武帝为正朔。”
  吴争悄然大悟,这就说得通了。
  无处可逃,自然只有“坐以待毙”了。
  想到这,吴争心中有股子抑郁之气。
  一时间场面就冷清起来。
  张国维适时转换话题道:“对了吴争,此战你部至伟,殿下让我等议功。老夫估算着,至少该让你升一级才是。”
  吴争听了,心中想起赵史的提醒来,便摇摇头道:“升官晋爵,非争所愿。”
  不单张国维惊讶,钱肃乐也面露古怪。
  “吴争,你这是何意?”张煌言不解地问道,“以你总揽此战之功,升个指挥佥事或者同知,都不为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