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6/1807

  更关键的是,两王都是亲王爵。
  最关键的是,要联姻的女子,就是那个十三岁的女娃,李定国的长女,李海岳。
  最最关键的是,正主儿不在,让谁来决定,接不接受联姻?
  张国维、熊汝霖、张煌言、莫执念,在这个“关键”时候,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避,美其名曰,战事繁忙。
  
第1318章
世事总不尽如人意
  吴伯昌、钱瑾萱这下闹心了。
  吴伯昌做为家翁还好些,无非是自家门下多个媳妇的事,可问题是,吴伯昌心里还藏有个梗,那就是“养女”吴小妹。
  钱瑾萱就不同了,她之前进门时,曾私下应承过吴小妹,同时又得考虑王侧妃的位置,如果收下李海岳,那么以李海岳的身份,必将是侧妃,也就是说,侧妃位满了,那怎么兑现对吴小妹的承诺?
  同时,自小所受的教育,让钱瑾萱很清楚,这不仅仅是一个侧妃位,而是一方势力的介入,和对吴王势力利益的瓜分。
  而这一点,对钱瑾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的吴争,距离至尊之位,仅一步之遥,甚至可以说,只要吴争愿意,随时可以自立,并不需要篡位而发动内战。
  所以,一个没有任何交情的势力突然介入,对钱瑾萱自身的地位,有可能形成威胁。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钱瑾萱尚不了解吴争是何想法。
  虽说有吴伯昌担了一半责任,可毕竟吴争还不知情。
  可如果不应,就会带来晋、吴双方互信的欠缺,此时北伐军正是需要外力帮助的时候,如果双方联姻,李定国就会率军从闽越北上湖广,这对整个战局都是至关重要的。
  公媳二人理不清头绪,一时间还真难决,不得不让钱瑾萱出面,去说服吴小妹。
  ……
  “我可能……要失信于你了。”
  “嫂嫂的意思是……大将军府已经同意,接纳那小女孩,成为吴王侧妃?”
  吴小妹的脸色,看不出任何波动,只是静静地反问道。
  钱瑾萱有些惊讶,不过依旧歉然地道:“夫君及二卫被困于淮安,敌人数倍于我,加上有长江天险之隔,援军无法迅速北上救援,权衡利弊……我与公爹皆认为,须接受永历、晋王的提议,来换取大西军出兵。小妹……”
  “无非就是多了个嫂嫂罢了。”吴小妹冷静地说道。
  这种冷静,反而让钱瑾萱有些担心起来,“你不怪我?”
  吴小妹摇摇头道:“如果哥哥有不测,任凭你我之前有过任何约定,那也只是镜花水月……相较于此,能让哥哥安然归来,才是最要紧的……这道理,我晓得。”
  钱瑾萱有些激动,她上前拉住吴小妹的手道:“真是好妹妹!”
  ……
  于是,这桩古怪的联姻就这么在正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吴伯昌、钱瑾萱给定下了。
  十三岁的李海岳,一个恐怕真能说是目不识丁的女娃,转眼成为了吴王侧妃。
  而与李海岳同来的少年,李定国的长子李溥兴,按李定国的意思,留了下来。
  李定国不想让儿子进江南学院,要进的,是松江军校。
  或许在李定国眼中,只有武力才能结束这乱世吧。
  黄应运达成了他的任务。
  得知吴争被困于淮安,黄应运赞同张国维等人的建议,迅速返回安顺,说动晋王李定国立即出兵。
  可谁都明白,这一去没个二十来天,是无法回到安顺的。
  也就是说,李定国出兵牵制清军,最多只是个美好的想象,淮安不可能支撑二十多天,同时,就算到时李定国迅速出兵,等效果传达到扬州、淮安战场,那至少也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
  可所有人,在此时还没意识到,这场战争,早已脱开了局部战争的范畴,这事实上,已经渐渐演变成一场汉、满之间的,决战。
  只是无论是义兴朝、大将军府,还是清廷、多尔衮,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双方依旧还将认知停留在,这是一场稍稍失控的局部战争。
  莫执念,包括张国维等人,还在想着,只要咬牙挺过这一关,只要王爷可以安然归来,那么,也就是这场战争结束的时候了,一切还能回到原来的部署、计划——积蓄实力,以待将来!
  ……
  应天府,义兴朝的京城。
  歌照唱,舞照跳。
  隔江的激战,丝毫没有影响到贵人的娱乐和民众的生活。
  然而,左营廖仲平部的异动,瞬间改变了这一切。
  这可是左路营京卫哪,全军六万人马,几乎占义兴朝总兵力的三成。
  失去首辅且被逊帝朱慈烺极力压制的内阁,那就形同于一个办公室、秘书室,完全无法协同六部作出反应,只能将消息迅速送进宫,等候朱媺娖的决断。
  柔仪殿中,朱媺娖愤怒地瞪着张同敞。
  “是你将黄道周、马士英羁押了?”朱媺娖脸色铁青,她确实愤怒,张同敞如此嚣张、不知进退,简直就是欺君,“你可知道,一旦吴争脱困得知此事,会引来怎样的后果?”
  张同敞平静地摇摇头道:“陛下误会了,臣并无加害首辅和马士英的意思,相反,他们得到了优渥的对待……臣只是想,不能让二人在京城串连,陛下应该知道,吴争执掌重权已有些时日,我朝中有多少人暗中投靠于他的麾下,或者是与他暗中勾通,恐怕难以查清,如果引发动乱,怕又是一场政变……臣只是替陛下着想,还请陛下明察。”
  “荒唐!”朱媺娖指着张同敞喝道,“可如今呢……廖仲平无视朝廷严令,已率左营渡江,这就是你抓捕黄道周、马士英想要的结果?朕以为恰恰相反,是你逼反了廖仲平!”
  “这……并非臣的本意,况且,廖仲平的叛反并非是因为臣抓了黄道周、马士英,至今日,二人被抓的消息尚未外露,廖仲平又如何得知?这正好证实了臣的担忧,连掌控朝廷三成兵力的左营都指挥使,都早已是吴争的人,那朝中还有多少象廖仲平这样?陛下,如此下去,臣担心,国终将不国啊!”
  朱媺娖慢慢沉默下来,停顿一下,问道:“如今朝廷对左营已经失去控制,你又有何应对之策?”
  张同敞微微一笑道:“无妨……朝廷可以装聋作哑,权当不知此事,陛下也不妨静观其变。”
  “此话何意?”朱媺娖急问道。
  
第1319章
阴差阳错
  “朝堂上,以王翊为首的不少大臣,皆在进言出兵增援江北,坊间对朝廷坐视江北激战也舆情汹汹,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就让廖仲平率部去吧。打赢了,乃陛下的武功,若打输了,二罪并罚!如此既可应对内部异声,也可彰显陛下胸襟广阔,何乐而不为呢?”
  朱媺娖蹩眉道:“可六万大军一旦过江……你之前所筹划的……?”
  “陛下尽管放心,吴争被困在淮安城已经半月,与敌人打得精疲力竭、两败俱伤之时,左营渡江或许可以一举改变战局,却无法拯救淮安城中吴争的生死……”
  朱媺娖怒道:“放肆!你之前说,只是削弱北伐军军力,并保证不会危及他的性命!”
  张同敞一愣,迅速改口道:“臣失言口误……陛下放心,淮安城有泰州、吴淞二卫,三万人之众,加上淮安城本是要隘重镇,城池坚固,守上一月两月并不难……况且,吴争毕竟是王爷,想在三万北伐军中,取其性命,怕敌军还没这个本事。”
  朱媺娖怒意未消,斥责道:“朕再重申一次,无论如何,他必须活着!否则,别怪朕治你戗害朝廷重臣之罪。”
  “臣谨记!”
  “呼……”朱媺娖轻吁了口气,“你的意思是说,如果左营渡江进攻,很有可能会一举收复扬州、滁州等地?”
  张同敞点点头道:“理应如此,打到现在,双方已经陷入胶着、僵持,我军只要渡江进攻,一、二府之地唾手可得。”
  “那何不立时令全军进攻,收复更多失地?”
  张同敞一愣,露出一丝苦笑道:“请恕臣失礼……陛下有些想当然了,左营于此时渡江进攻,正如秤盘左右平衡之际,往一方加了个筹码,占些便宜是自然的。可如果真如陛下所言,我朝倾巢北伐,先不说我朝能不能承担起二十多万大军出征的耗费,同时,被极度压缩的敌军,必会疯狂反扑,并会将敌军的主力引到我朝来,到时不仅占不了便宜,反而真解了吴争之危。”
  朱媺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她这些年虽然熟稔了一些政事,但对于军事,依旧一知半解,如今左右没有合适的人,也只能取信张同敞了。
  至少,在此时的朱媺娖心中,觉得张同敞这番说词,是有道理的。
  朱媺娖想了想道:“可如果廖仲平渡江之后,率左营各西北方向进攻,那我朝同样无法收复滁州……又当如何应对?”
  这话问得倒是有些水准,张同敞答道:“陛下多虑了……廖仲平是吴争的人,这已经无须置疑,按常理,他既然已经选择背叛陛下和朝廷,确实应该向西北方向进攻,以此搏得救援吴争的大功。
  可廖仲平毕竟是沙场老将,他应该清楚江北战场态势,敌军以三面围歼泰州、吴淞二卫,自然不是左营可以轻易突破的,加上淮安被围已有半月,左营缺少骑兵,此时赶去,就算一路畅通,也须五、六日光景,何况途中会被敌军阻截……少算,没有十天八天,无法抵达淮安,这样根本不可能及时救援吴争,所以,臣以为,廖仲平唯有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攻六合,剑指滁州,方可帮到吴争。”
  朱媺娖连连点头,不得不说,张同敞确实是有能耐的,她是真被说服了。
  “那……此时徐州来的敌军正在凤阳府,左营一旦攻滁州,岂不是遭来敌军的反击?朕以为,须派右营,亦或者卫国公的建阳卫前往策应才是。”
  “不可!”张同敞一口反对道,“陛下,廖仲平已叛,陛下与臣心知肚明,也就是说,他的左营已是吴争麾下了,臣设下此策,目的就是削弱吴争军力,如果陛下再派援军增援,岂不与目标南辕北辙?”
  朱媺娖一怔,沉默一会,喟叹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
  “陛下,臣只知道……汉贼不两立!”
  这时,一道紧急军报呈来,“卫国公于昨日在当涂誓师,建阳卫即日渡江北伐,首攻和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