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7/1807

  这个消息,震住了君臣二人。
  二人面面相觑,卫国公也是吴争的人?
  这不荒唐吗?
  夏完淳图什么?
  拥戴吴争,他已经是国公,难道吴争还能封夏完淳为王不成?
  朱媺娖张大着嘴,发出一声幽叹,“若天意如此,何须再强求?”
  敢情,这偌大的义兴朝,三大军事力量,竟有两路是吴争的拥趸。
  想到这,朱媺娖不禁意兴阑珊起来,是啊,如果是这样,那还争什么?
  可朱媺娖也由此恨起了吴争来,他在这四、五年间,竟暗中串连到了如此地步,正如张同敞所言,他,早有不臣之心啊?!
  张同敞确实震撼了,义兴朝二十余万大军,一夜之间,六成竟归了吴争,那义兴朝,岂不成了笑话?
  右营兵力最强大,驻囤京城,有十万人之众,可问题是,拦不住啊。
  一旦派右营出京阻截,那京城防务如何应对?
  毕竟江北正在大战,谁能保证,徐州来的八、九万敌军,会不会脑子一热,渡江进犯应天府。
  张同敞为难起来,如果仅是廖仲平部,那还可以让朝廷装聋作哑,不赞成不反对,静待战争结局再作处置,可建阳卫一旦出动,装聋作哑肯定是不成了。
  夏完淳是卫国公,这相当于一方诸侯,两个方向一进攻,就算朝廷否认,也没人肯信哪。
  君臣二人四目相对,张同敞憋了许久,苦笑道:“如今之计,怕是只能将错就错了……请陛下即刻下诏,发动国战,令卫国公率建阳卫、廖仲平率左营……即刻渡江北攻……救援吴王。”
  最后四个字,张同敞是真不愿意说出,可没办法,这已经是眼下唯一能让皇帝和朝廷就坡下驴的遮羞布了。
  而且,这诏书得快,不然,等两路大军登陆江北已经开战后,再颁诏,那就更难堪了。
  朱媺娖有些心灰意冷地挥手道:“此事皆由你全权处置……退下吧。”
  张同敞一脸黯然,“臣……领旨,告退。”
  
第1320章
举世伐清的先兆
  政治永远是最无情,也是肮脏的。
  张同敞的本意,是想借清军之手,削弱北伐军的实力,以此来巩固皇权。
  本来嘛,屁股决定脑袋,立场不同,他为皇帝效忠,打压吴争和北伐军,这也无可非议。
  或许他心中,还有一丝更肮脏的念头,那就是更想借清军之手,让吴争再也回不了杭州府,当然,对于这一点,不管在谁面前,他也是万万不会承认的。
  做为一名政客,张同敞是合格的,在获知廖仲平左营及夏完淳建阳卫已经擅自渡江进攻之后,廖仲平迅速改变计划,那就是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乃政治之大成也。
  所谓潮流浩浩荡荡,挡之者必被碾碎。
  义兴朝二十多万大军,一半已经表明了态度,这时再硬着来,真要逼反了,说不定左营、建阳卫就反戈一击了,要是正在向江北进军的北伐军稍作配合,应天府就被三面合击,危如累卵了。
  所以,张同敞的“迅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无奈,或许他正在感慨,天意如此,非谋之罪。
  但,皇宫就如同是个大染缸,白的进去,黑的出来,好的进去,恶的出来。
  什么亲情、友情、爱情,统统是个屁。
  朱媺娖的眼睛终究不再清澈,除了还有一丝良知未泯之外,她一样已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无论如何,局势的演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哪怕是上天,也会感叹,人心不可测啊!
  一夜之间,义兴朝左营、建阳卫渡江北攻,引发的后果是一连串的。
  首先,朝廷迅速颁布了宣战诏书,整个应天府,由此结束了欢歌饮宴,当然,右营是绝对不会动的,这道诏书,也就是表明了一个态度,唯一于战争有意义的是,这不再是大将军府的私自行动,从大义上讲,这是一场终于被朝廷认可并授权的国战。
  同时,黄道周、马士英被迅速释放,当然,这不叫释放,按张同敞的说法,这叫现身。
  黄道周的归位,终于带动了死水一潭的内阁,六部终于开始进入战备状态。
  由此,朝廷紧急征召精壮,京城无数的物资,开始向龙潭、太平府方向输送。
  ……
  而这个时候,顺天府。
  沈致远、钱翘恭终于有了动作。
  钱翘恭将麾下枪骑营的心腹大约一百余人,做为随扈带入京城。
  同时沈致远通过钱谦益召集了京城三百多长林卫好手。
  二者相加,有五百人之众。
  这已经是一支不可轻视的武装力量了。
  当天夜里,按东莪打探的方位,对睿亲王府,发起了突袭。
  按道理,这应该是一次至少有五成胜算的行动,当然,救出人之后,能不能出城,是另外的事了,至少在沈致远看来,长林卫在南城门藏有暗线,可以借助。
  但沈致远心里是犹豫的,两年多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就这么撤退?可不管甘心还是不甘心,沈致远同样已经清楚,就算再待下去,也无法真正得到清廷或者多尔衮的信任。
  最关键的是,沈致远在知道多尔衮南下,并带走了三万新军的时候,他……怕了。
  沈致远怕得是,北伐军会折损在这三万新军手里,那自己就真成了最不愿成为的汉奸了。
  沈致远不得不改变他的计划,趁着多尔衮不在京城,救出想救的人,然后携拱北城(宛平)自己与钱翘恭的嫡系,向南突围。
  按沈致远、钱翘恭的计划,这次行动有很大成算。
  多尔衮带走了数万大军,京畿守卫单薄,只要出了京城,以拱北城近三千枪骑兵,完全可以向南突围,再不济,前往天津卫,与正在袭扰大沽口的王一林水师会合,如此可以安然渡海南返。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世事往往就是如此,总在最不应该或者最不可能的地方出问题。
  睿亲王府,做为多尔衮的“军政小朝廷”,防御是相当坚固的,所以,沈致远、钱翘恭经过推演,觉得无论从哪个方向偷袭,都会迅速惊动府内的府卫。
  这样一来,分兵然而使得进攻力量摊薄。
  所以,二人决定,集中兵力,强攻正门,只有这样,才可以在驻京八旗反应过来之前,迅速脱离。
  行动开始后,一切都很顺利。
  钱翘恭的枪骑营迅速击溃了睿亲王府外的守卫,直逼王府正门。
  随后,长林卫以火药爆破王府大门,在三人高、厚半尺的实木巨门被爆炸气浪推得向内轰然倒下之后,长林卫、枪骑兵一涌而入。
  这倒不是沈、钱二人考虑不周,照理,象这样的行动,是不可以一涌而入的,必须在外部署至少百人的后备队,以防不测。
  可本来兵力就欠缺,二人想打府卫一个措手不及,才能趁乱救人嘛。
  同时,入府人手越多,越能尽快结束,争取时间。
  可问题是,在冲入王府大门之后,还未到中堂,四处院墙、房舍、环廊等处,冒出了无数的伏兵,一个个弯弓搭弦,蓄势待射。
  身后涌出无数甲兵,封住了沈、钱的退路。
  紧接着,无数的火把点燃,将整个中、前院照得如同白天。
  至此,就算是傻子怕也能想到,中伏了。
  钱翘恭惊慌之余,愤怒地冲沈致远喝道:“我们被出卖了……拼了!”
  边喝边转身,举枪向身后甲兵射击。
  可被沈致远一把拽住,“突不出去了。”
  “突不出去也得突……你想等死吗?”
  沈致远大声道:“听我命令,停止反抗。”
  “你混蛋!”钱翘恭急怒交加。
  沈致远指着远处弓弩手,对钱翘恭道:“你看清楚了……他们若是想放箭,早就放了,至此时尚未放箭,那就说明他们还不想杀光咱们……你若强行突围,会害死所有人。”
  这话有道理,钱翘恭渐渐冷静下来,他左右四顾道:“他们究竟想要怎样?”
  这时,从中堂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额驸说得对,若降则能活,反抗,必死无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