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9/1807

  但战场局势,依旧不容乐观。
  士兵不知道,将领们都清楚,这样下去,二卫支撑不了太久,因为最多三日,火枪弹药就会告罄,到时恐怕只有靠城中收拢的弓弩御敌,可弓弩的射程,与敌人相比,处于完全劣势,士兵们就不得不上枪刺,向河岸冲锋,与敌肉搏了。
  援军,何时才能到达?这是吴争和陈胜、鲁之域念叨最多的一个问题。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率先赶到淮安城南门的,不是第一军援兵,而是宋安、钱毅和数十长林卫。
  他们带来的消息令人震惊,那就是多尔衮竟已南下,同时,正在与二卫交战的,正是清廷驻京八旗。
  疯了,是真疯了。
  这是吴争听到时的第一个反应,任何势力或者王朝,对京军的调动都是非常谨慎的,这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稳定。
  不到万不得已的紧要关头,京军往往不出京畿。
  义兴朝动用京卫抗敌,那是敌军攻至了应天府,这就是迫不得已。
  可多尔衮就这么做了,不但做了,还亲自率兵南下。
  “这很不正常。”吴争思忖着,嘀咕出这句话来,“他究竟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陈胜随口道:“不管多尔衮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把他拖在黄河岸边,终归对清廷不利,敌人不利的事,那就是咱们要做的。”
  吴争微微点头,这话有些道理,但随即吴争又摇摇头,“不对,多尔衮就算再自信,应该也会考虑到,如果战事失利,清廷的根基就会动摇……况且,他更应该知道,京城兵力单薄,陕西、山西,乃至山东,民众的反抗不时发生,真要出了什么乱子,那可不是他歼灭我军二卫所能抵偿得了的……就算是赌,也该目标收益大过风险,至少也该持平……这不对,很明显,多尔衮还有后手,只是,猜不透啊。”
  宋安开口道:“我来前,第一军前锋已经渡江,想来此时,应该在进攻泰兴……如果战事顺利,则可以在三日后,攻至兴化、高邮州一线。就算战事不顺,也必定可以牵制住扬州府敌人骑兵……少爷,淮安太过凶险,该是时候后撤,与第一军会合了。”
  宋安的话,得到了在场将领们的点头认可,确实,从进攻淮安到今日,北伐军将士已经奋战二十余天,弹尽粮绝,该撤退了。
  鲁之域道:“王爷,宋指挥说得有理,城中粮草匮乏,将士们手中已经没有弹药,真要再打下去,伤亡会迅速增加,不如趁此撤退……就算王爷还想打,等撤回泰州,获得补充之后,再回击也不迟啊,这样有援军为后盾,便没了后顾之忧。”
  吴争目光慢慢地扫了一圈,其实他心里,对撤退并无反感,这本就不是一场决战,至少在战前,吴争只是想打一场局部战,借多尔衮暗中招降王朝先,炮击松江府军工坊的因头,实施报复,来达到不让清廷安稳下来的目的,既能打乱敌人的部署,更可以为西南、西北的永历朝争取喘息的时间,反过来,再为自己和义兴朝争取到积蓄实力的时间。
  可问题是,战事并不按照自己的想法演变。
  多尔衮从一开始,同样有着削弱北伐军实力,遏制义兴朝趁此强大实力的可能。
  那么,在双方几乎动用了全部之力,打这么一场战争真实的意义何在?
  搞不明白这个问题,就会陷入战略被动,因为,如果多尔衮还有后手没有暴露,那么,在下一次战争暴发时或者暴发之前,这个后手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甚至满盘皆输。
  看着突然间归心似箭的将领们,吴争能理解这种心情。
  宋安的到来,预示着南边封锁的清军已经乱了,至少,有了封锁有了漏洞。
  那么,聚集三万大军南下,突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人就是这样,面临绝境时,可以背水一战,可只要还有生路,就下意识地想奔向生路,这与胆小怕死、消极怠战无关,而是人性。
  吴争突然间就笑了,如同春风拂面。
  “如果本王此时说……不撤,诸位作何想法,可有异议?”
  所有人一怔,脸色数变,但随即分岐便开始产生。
  “王爷究竟何意?”鲁之域有些懊恼起来。
  陈胜皱眉道:“坚守淮安重镇,意义重大不假……可若要以上万甚至数万北伐军将士的命去换,末将以为不值……除非王爷可以说出能服人的理由,否则……末将反对。”
  吴争眼中精光一闪,他没想到陈胜也会站在反对的一面。
  屋内一片争议声响起。
  此时,宋安木然道:“少爷若说不撤,那便不撤……我陪着少爷。”
  这话,让屋内瞬间安静下来,将士们突然齐齐看向吴争。
  吴争从这些目光中看到的,有惊讶、有犹豫、有猜疑、有后悔、有惊惧……
  吴争笑得更灿烂了。
  “本王只是一说,诸位不必在意。”吴争慢慢收敛起笑容,正色道,“据宋安的情报,敌酋多尔衮就在河对岸……先不说什么大义凛然的废话,就说咱们被多尔衮设计压着打二十多天,难道诸位心中没有一丝向多尔衮讨个公道的想法吗?”
  众将领沉默着。
  吴争咧了咧嘴,“可本王不乐意……人家打了我一拳,我就得还人家两拳,否则,我晚上睡不着觉,总觉得自己吃了哑巴亏。此时撤退,咱们算赢,还是算输?明面上赢了,底子里输了?亦或者,底子里赢了,明面上输了?谁能说得清?”
  众将领沉默着。
  “任何事情,都得有个答案、有个交待,对麾下付出鲜血、生命的士兵的交待,对治下供奉我等的劳苦民众的交待……哪怕是付出生命为代价。”吴争的声音变得深沉,“谁都会死,可在临死前,不可留下遗憾。多尔衮就在对岸,我得去问问他,他,究竟想哪样?”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惊愕了。
  这已经不是抵抗,而是主动出击了。
  
第1323章
谜之自信
  将领们诧异起吴王这是什么样的谜之自信?
  能在士兵疲惫,粮草、弹药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下令反攻,不退反进?
  虽说淮安府不缺渡船,可强行反击,不但无端增加伤亡,甚至很有可能会因伤亡过大,引发全军崩溃。
  这下,连宋安也沉不住气了,“这未免太过……儿戏了吧。”
  最后四字,几乎听不清楚,这是近二十年来,对吴争的敬畏所养成的习惯。
  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吴争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慢慢坐了下来,想了想问道:“敌人不识水性,四天强渡而攻,伤亡犹胜于我军……况且,虽说敌人也有火器,可大都还是碗口铳,无论是杀伤力还是射程,皆不如我军,我军为何不能反击?”
  鲁之域答得很快,“可王爷……敌军兵力二、三倍于我军,同时我军处于三面合围之中,就算是南面援军真的已经牵制住了敌骑,那还有盐城方向,岳乐的近三万火枪新军,那三万人装备得可是与我军一样的火枪,到时挥师西攻,淮安城必不保,我军就彻底失了后路……”
  吴争听到大半处,抬手打断了鲁之域的话,点头道:“你的意思,本王听明白了。”
  鲁之域一愕,沉默下来。
  吴争道:“这些本王都知道,可宋安应该很清楚,按最乐观的估计,援军此时应该在攻兴化至高邮州一线,距离淮安尚有数百里地……好,就按一切顺利,援军可以摧枯拉朽地北上,到达淮安府,估计也得二、三天,我军弹药还能支撑多久……是两天?还是三天?可万一援军无法及时赶到呢,我军将士要用头撞、用牙咬吗?是,可以上刺刀,可敌人一旦发觉我军弹尽,肯与我军近战吗?他们的箭矢可没有短缺,那让士兵用头去顶敌人锋利的箭头?”
  说到这,吴争一拍案板站起,“将自己的生死寄于同袍增援,这没错。可寄于无法预料、掌控的到达时间之上,这肯定是错了,诸位……咱得自救!都道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今日,本王就想看看,是这话错了,还是本王错了。”
  吴争手一扬,大声道:“本王意已决……反击!打过江去,会会多尔衮,随便告诉他,这天下很多事,不是他可以为所欲为的,更不是他所能完全掌控的。战争启动或许他可以说了算,但怎么结束,得问问本王!”
  天晓得,这场战争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吴争率先发动的。
  在场的所有人都心里清楚,可没人想计较这点,因为,无由的,将领们被吴争的几句话调动起情绪来,他们的想法,也就在这短短的几句话后彻底扭转了。
  吴争的坚定,反而让将领们深信不已,就象在他们面前站得不是一个人,是神、战神,北伐军的战神,说一不二,无所不能的北伐军战神。
  这确实非常古怪,这绝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服从,而是盲从。
  几乎每个将领心中,都曾在之前对吴争此议抱有迟疑,但此时,几乎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一点火光,它在燃烧。
  吴争向来是“民主”的,他一贯的作法,往往是“虚心”地倾听所有人的意见,让他们都说出来,但最后,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在别人看来,这是专权的范畴,可吴争自己心里明白,如果真按他们的想法做了,那要自己何用?这便是吴争特有的为上之道。
  倾听,可以。
  采纳,不行!
  ……
  散会之后,宋安私下问吴争,“少爷真要赌上一场……这可是一场很可能有去无回的仗啊。”
  吴争哂然道:“依你看,如果坚守淮安,能撑到第一军赶来吗?”
  “这……只要将士用命,还是有可能的……”宋安的话音越来越低,因为事实上,他也不相信自己的话,兴化、高邮州是如今敌人重兵囤防的地方,第一军需要集群才能应对如同“幽灵”般突然奔袭而来的敌骑,根本无法快速北上。
  数百里路,想三天之内赶到,这几乎是无法达到的。
  吴争盯着宋安的眼睛道:“既然结果已经注定,何不率性而为?知道为何自古以来,军师永远成不了主帅吗,因为他们善于筹谋,却无形中丧失了太多的实践……”
  宋安有些跟不上吴争的思维。
  “世上所有事,不去做,往往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特别是战争……如果仅仅运筹帷幄就可以决胜千里,那自古以来,只需要军师纸上谈兵就成了嘛。”
  宋安终于反应过来,“少爷的意思是,敌人……有破绽?”
  “破绽?”吴争突然笑了起来,“没有人没有破绽,我军也有,譬如我此时的这个决定,一样有破绽,而且破绽之大,大得能让人一眼看穿。”
  “可少爷明知是破绽,为何要……?”宋安突然醒悟过来,“少爷是故意示敌破绽?”
  吴争呵呵一声道:“也没那么不堪……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多尔衮铁定料不到我会这么疯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