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3/1807

  如果再这样下去,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所以,武将们不想与族人交战,他们想要南攻徐州。
  沈致远这话契合了他们的心思,于是,看向沈致远的目光里,多了一种自己人的神采,竟完全忘记了,眼前这小子,其实是汉人。
  多尔博闻听立即点头,“额驸此话,实乃老成谋国之言啊……诸位可还有异议?”
  刚林、祁充格四目一对,心领神会地往后退却了一步,不再开口。
  多尔博扫了一圈,见无人反对,道:“那就由额驸全权负责南攻徐州诸事……诸位还须鼎力相助,共克时艰!”
  “臣等谨遵世子之令,襄助额驸、夺回徐州!”
  ……
  散了军议。
  多尔博拉着沈致远的手,来到了书房。
  早已等候多时的东莪,为二人端上了茶水,但不同的是,多尔博面前的是酥油茶,而沈致远的却是江南绿茶。
  “多谢。”沈致远微微颌首道。
  东莪嫣然一笑,慢慢退出了书房,并为二人掩上了门。
  人小鬼大的多尔博笑道:“我姐象是变了个人,额驸想来是知道其中原因的。”
  沈致远脸微微一红,迅速转移话题,沉声道:“世子,若再有人怂恿世子对抗朝廷,不论是谁,皆可立斩之!”
  多尔博笑脸一收,用力点头道:“我也感觉到了,阿玛给我留下的这些人中,不全是效忠于我的,有很大一部分,都在做壁上观,看着哪边得势,便倒下哪边,更有人已与朝廷暗中勾连,其实刚林、祁充格二人就是……”
  
第1401章
树欲静风不止
  “不必明说,世子心知肚明即可。”沈致远抬手打断道,“按王爷的部署,我军处于朝廷和北伐军之间,想要立足,便是两不得罪、两不亲近,只有如此,我军才可能在夹缝中生存、壮大。”
  “额驸所言极是……此时我身边,怕也只有额驸可能真正信任了。”多尔博叹了口气,“可这样一来,额驸所部新军,就须与敌军激战,这要是折损过多……并非良策啊。”
  沈致远正色道:“此战所为的,并非与北伐军争夺徐州,而是向朝廷示好,从而减轻朝廷对我军的敌意……王爷新薨,世子尚未承袭,只有打完这仗,世子才能得到朝廷的封授诏书。所以,不管此战结果如何,打是必须要打的。”
  多尔博满脸的感动,他呐呐道:“阿玛真没选错人,有额驸在我身边,我方可安心。”
  “先王容我,又下嫁格格于我,且多次不杀之恩,致远无以回报,也只有倾力辅佐世子,方可保先王恩情于万一。”
  多尔博重重地点了点头,突然问道:“可额驸与吴争是同乡,又有十数年的交情,两军对阵……额驸就没有觉得不妥吗?”
  沈致远沉默地看着多尔博。
  多尔博一慌,“我不是怀疑额驸,我只是……若额驸不愿意回答,驻当我没问就是。”
  沈致远悠悠开口道:“相同的话,先王生前问过致远数次,我都没有正面回答。而今日世子问,我不得不答……用一句吴争曾经说过的话,钢刀归钢刀,兄弟归兄弟!如此,世子满意了吗?”
  ……
  城中一所原本当地富商的宅院里。
  刚林和祁充格正面对面地坐着对酌。
  “观其行听其言,如今看来他还是可信的。”刚林撸了撸他的三角胡道。
  祁充格点点头,“他攻通州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先王,那么此时只要大战一启,就可断定他的忠诚了。”
  刚林笑道:“其实朝堂上几位大学士也是过虑了,汉人,他们自己不也是汉人嘛?”
  祁充格呵呵大笑道:“就是,这是不是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如今钦使及使团正在东昌府,只要大战一启,就向东昌府传信,至于后续如何应对,自然由苏克萨哈和索尼烦心了,咱们……也就是铺路搭桥,作壁上观罢了。”
  “是啊,数十年心血,到了……竟不知道自己是忠是奸,可笑!”
  “当然是忠,只是时逢乱世、乱局,反而有些认不清自己的主子了。”刚林喟叹道,“朝廷是铁了心的要和谈……可谁都知道,皇上是受了范、洪二人的窜掇,为了亲政,竟害死国之柱石,这等无耻之事……”
  “嘘……噤声。”祁充格吓得赶紧阻止道,“你怕是喝多了吧,嘴上都没个把门的,不知道隔墙有耳啊?”
  刚林手用力一挥,哂然道:“一个杀庶母、杀兄弟,一个杀侄子、纳弟媳,还强娶嫂嫂……难道只任他们做,就不容我酌酒吗……唔。”
  祁充格吓得赶紧扑上,一把捂住了刚林的嘴。
  ……
  大战在三天之后,终于爆发了。
  这在预料之中,也在情理之外。
  清军以三千骑兵,五千步兵,三千弓弩兵,共一万一千大军,悍然向谷亭镇压来。
  沈致远所部并未出战,这让吴争有些意外。
  吴争得悉之后,随即下了撤兵命令,令谷亭六百守军迅速撤回徐州与兖州交界的一处要隘。
  此要隘名为湖陵城。
  湖陵城并非一座寻常城池,它没有百姓,仅仅是一处囤兵所在,与拱北城(宛平)差不多。
  史记中记载,“项梁击败秦嘉,进至湖陵,既而并嘉军,军湖陵。又沛公攻湖陵,下之……”这里面的湖陵,就是这座囤兵地。
  千年以来,此城一直为军事要隘。
  其实在多尔衮的部署中,此要隘可当三千军,可惜的是,他的世子和僚属们,显然不把村长当干部,根本没拿沛县放在眼中。
  倒不是说那些僚属没眼光,而是人心浮动,徐州城都被占了,朝廷连摄政王都能坑、敢坑,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于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这其中,也只有沈致远一人,确确实实地在为多尔博着想。
  吴争将守军撤回湖陵城,合题中之意。
  敌人一万一千大军,漫山遍野地压来,六百守军,都不够给他们塞牙缝。
  关键是,谷亭是个小镇,且四面皆通,一旦敌军近前,三面可攻,这样的小镇,就算派出援军,也是杯水车薪。
  将战场选在谷亭东南的湖陵城,是经过吴争与众将再三斟酌的。
  湖陵城有地形优势,其东面临水,名为昭阳湖,再东就是大运河。
  也就是至少东面不会被敌人围攻,反而,可以成为北伐军一道另类的补给通道,亦或者撤退路线。
  这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吴争绝不狂妄到,认为可以一战击溃三倍于己的敌人,何况沈致远那三万新军,可都是多尔衮用了两年时间,数百万两白银打造出来的纯火器军。
  或许在火枪、火炮等武器的射程、精准度上,北伐军领先一些,可有史以来,只要武器不隔代,些许的差距不足以影响战斗的成败,这是定律。
  吴争最后定下的作战方略是,先回撤诱敌,然后在湖陵城打敌人一记闷棍,挫其士气,然后撤退至沛县,再打敌人一次阻击战。
  而真正的决战地,设在徐州城,这是常理,有坚城不依靠,有便宜不占,那就是黄八蛋!
  战争的指导思想,与打架共通。
  扬己所长,避敌之强,真要硬撼强敌,除非是有十足碾压的把握,否则,就是愣头青,不死没天理。
  开战之初,一切有条不紊。
  六百守军早于清军进攻之前,就开始撤退,清军也一步一个脚印地稳稳推进,直至兵不血刃,拿下谷亭。
  清军甚至以为,北伐军怕了。
  面对三倍之兵力,岂有不怕之理。
  
第1402章
湖陵阻击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此战清军的主将,名为济席哈。
  济席哈富察氏,正黄旗人,其承袭其父荫,清廷初授其为牛录额真。
  在关外时,就以作战勇猛,屡立军功,叙功升正红旗梅勒额真。
  入关后,在多铎麾下效力,与陈泰共同征讨福建郑森,连克长乐、连江、同安、平和等诸县,回京后,进世职二等阿达哈哈番(爵位),次年,擢尚书(挂职虚衔),进世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此次随多尔衮南下,一直戍守在多尔衮身边,没有参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