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5/1807

  沈致远在饮酒,能在多尔博面前独饮的,恐怕也只有他一人了。
  没办法,与钱翘恭在北面这两年多,什么成就都没,就酒量被生生锻炼出来了。
  此时沈致远还算是喝得斯文,想与钱翘恭、黄驼子一起抢酒喝时,那只能说,这碗是不是太小了些?
  听多尔博近乎于“埋怨”的口吻,沈致远放下酒碗,没有看多尔博,只是悠悠道,“世子以为,济席哈能胜?”
  多尔博一怔,“额驸此话何意……切莫长他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
  沈致远轻笑一声道:“我与世子打个赌,赌三天之内,济席哈必败。”
  多尔博惊讶道:“这怎么可能?湖陵城仅有三千敌军,而济席哈等人数倍于敌,且都是阿玛亲手带出来的精锐……怎能败?又怎会败?”
  沈致远正色道:“先王亲至徐州督战,占据战场极度优势,将吴争吴淞、泰州二卫分割包围于淮安城,我军也一样二倍于敌,可结果如何?”
  多尔博惊悚起来,他的目光中闪现出一丝异色,“……额驸既然如此肯定济席哈必败,又为何还要赞同济席哈领军出战……要知道,那一万多大军,可是阿玛的嫡系,我日后须仰仗的后盾啊。”
  沈致远的脸色非常平静,“世子是认为,我赞同济席哈领军出战,是公报私仇,借吴争的刀铲除异己?”
  多尔博强笑道:“额驸自然不会如此……”
  “哎……”沈致远叹了口气,“吴争有句话说得好,良言不劝赶死鬼,慈悲难渡自绝人啊……世子以为,先王武功天下皆畏,却屡屡在吴争手下受挫,原因为何?”
  多尔博脸色也渐渐平复过来,“还请额驸指教。”
  “指教不敢当。”沈致远道,“其实吴争只比我大一岁,从小我俩就在一起,他有什么能为我很清楚,之后分别的时间也仅三年,他在他叔叔麾下时,也仅是一区区哨官,能打几仗?恐怕最大的一仗,也就是在嘉定抗击李成栋的那一仗了,而且那一仗败了,他叔叔阵亡,他被池二憨、宋安背出战场,可谓是死里逃生……世子试想,这样的经历,堪称知兵善战吗?”
  多尔博懵然摇头。
  “可为何他能屡次化解先王花尽心思,为他设下的局呢,甚至次次最后占据主动?”沈致远就差摇把羽毛扇子了,“其实很简单,因为吴争掌握了这世上最强大的火器兵……世子想来早已见识过火器的威力,对火器有何感想?”
  多尔博点点头道:“连阿玛都一直推崇额驸的火器新军……火器自然是威力强大的。”
  沈致远轻叹道:“这道理谁都明白,不但我明白、先王明白、世子明白,皇上、太后也明白,朝堂上的文武都明白,可五年过去了,我朝也仅仅组建了这三万新军,这还是先王力主,倾尽全力打造的……为何?”
  多尔博似懂非懂地道:“或许是我族将士不擅于使用火器吧?”
  沈致远嗤声道:“什么叫不擅?大明早于建国之前,就已经惯用火器,正是明太祖麾下一支火器军,才可灭亡前元建立明朝,可我朝呢,后于二百年才使用火器,结果呢……明亡了,天下大部分归了我朝。擅与不擅,有何区别?”
  
第1404章
教唆(二)
  多尔博语塞,看着沈致远,等待着沈致远继续往下说。
  “可我朝这些居上位者,正在重演前明往事,明知火器犀利,却因一己私利弃之不用,美其名曰,这是保全满族勇士固有传统……济席哈、蓝拜等人,便是其中佼佼者。”
  说到这,沈致远看着多尔博道:“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世子啊,要让一个人长记性,就得让他亲自尝过失败的滋味,济席哈、蓝拜等人,便需要这等滋味才能让他们长记性,也只能这样,世子在日后组建、扩编火器军,才会减少各种不必要的阻挠。”
  多尔博点点头道,“额驸金玉良言,我记住了……只是,济席哈若败,阿玛的二旗大军……额驸总不能为了让他们长记性,而毁了二旗大军吧?”
  沈致远笑了笑,道:“世子放心,我有分寸……此战,济席哈最多只是败,绝不会伤筋动骨。”
  多尔博不解地问道:“都说兵败如山倒……额驸为何如此断定?”
  “吴争在徐州的兵力不足,补给困难……事实上,大将军府的财力已经到了极限,我有三万大军驻囤衮州,吴争必须顾忌,否则就是一场不死不休的决战,这是其一。再则,我刚得报,杭州府面临海外诸番的联合舰队威胁,起因也是吴争的大将军府为此战强行征用了诸国商人囤积货物,这样一来,吴争须立即赶回杭州灭火,自然不会有精力在徐州与我军决战。最后,如果吴争与我决战,双方必是两败俱伤,真正得利的会是谁?”
  多尔博想了想道:“义兴朝……还有南面郑森、永历朝,对吗?”
  沈致远笑着点点头道:“世子果然聪慧过人,不过世子还漏了一个。”
  多尔博心中一动,冲口道:“我朝?”
  “没错。最得益的就是朝廷,一旦我军折损,实力削弱,先王想占据四府之地以求世子自立的部署,就无法实现,朝廷可以一纸诏书,逼迫世子回京,最后世子或许就以一个虚爵渡此一生,这还是好的。”
  多尔博脸色一变,想了想终于问出了他一直忧虑的问题,“我们真要与朝廷对立吗?”
  沈致远正容,严肃地对多尔博道:“先王尸骨未寒,世子就忘记了杀父之仇了吗?”
  多尔博呐呐道:“可阿玛是薨于吴争之手。”
  “不!”沈致远断然反驳道,“若不是朝廷、英亲王见死不救,徐州如何为被吴争占领?若不是朝堂上欲除王爷而后快,王爷又怎会宁死不回京城?王爷,就是被朝廷逼死的!这一点,世子勿须置疑!”
  多尔博怔怔地点头,“额驸所言有理,可……可我不想与朝廷对立交战。”
  沈致远哂然道:“我可没有说要反叛,王爷也没有这意思……王爷的意思是,据四府而立,与朝廷分庭抗礼……事实上,按王爷的身份,这四府之地少了……世子可以权当是封地就藩了。”
  多尔博听了,笑了起来,“听额驸这么一说,也在理。阿玛是皇父摄政王,这天下本就该有阿玛一席之地,我做为世子,承袭父荫,更是常理。”
  ……
  吴争终究不是神仙,可以完全预判到战场的每个细节。
  这譬如,清军有重装铁甲兵。
  火枪的弹丸,击打上去,也就一溜子火星。
  只有正面击中,才能对敌人造成一定的伤害。
  济席哈不傻,到此时还没预防到北伐军的火器,那他就真该死了。
  济席哈的部署中规中矩,当然,这是指按清军的作战方式。
  三百重装甲兵先登,三千用以登墙的步兵随后,最后是一千弓弩兵压阵,这个阵式,按吴争的话来说,就是三十年不变。
  可就是这个阵式,让北伐军吃足了苦头。
  用虎蹲炮压制吧,爆炸飞溅的弹片,对铁甲兵根本形成不了伤害,除非直接命中。
  再近一点,进入火枪射程,先打铁甲兵吧,白费枪弹,可后面步兵又在射程之外,且有铁甲兵挡着。
  再放近一点,好嘛,敌人弓箭手开始动作了,那就是一场互相伤害的消耗战。
  此次湖陵城守将是岳小林,吴争的亲卫队副队长。
  这个岳小林在军校时,拼杀不如鲁进财,跑步不如史坤,射击不如戚家豪兄弟,但他有一个特点,善于学习。
  这话听起来很矛盾,但事实上,这样的人不少。
  先天不足,使得他们事事不如人,可要生存,那就须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甚至数倍的努力。
  岳小林之所以可以脱颖而出,成为吴争的亲卫队副队长,那就是吴争看到了他的这一优点。
  不派鲁进财这个正队长,而派岳小林,吴争自然有他的考量。
  岳小林在短暂地蒙痹之后,迅速下令停止对铁甲兵射击,他让守军将这三百重甲兵放上城楼来。
  这道命令确实很唐突,甚至凶险。
  要知道,湖陵城小,城楼自然也小,能容纳八百守军的城楼,早已是拥挤不堪。
  这要是任由铁甲兵上城楼,到时后果是真的不堪设想。
  所以,岳小林的这道命令,极具争议!
  由于岳小林的“私纵”,敌人铁甲兵几乎是顺利登上城墙。
  城楼上守军已经后退丈远,几乎是顶着铁甲兵射击,并掷出密集的手雷,可铁甲兵不仅身上是铁甲,连脸罩都是铁的,等烟尘散去之后,除了十几个确实是倒霉蛋,或许弹片飞溅,击中了他们的缝隙处之外,十有八九都完好地站立着,随即铁甲兵一步步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守军压过来。
  而城墙下,已经至城墙的敌步兵开始登墙,弓箭手开始对城楼上无差别射箭,也是,火枪、手雷都奈何不了铁甲兵,箭矢就是挠痒痒了。
  守军的伤亡开始出现。
  情况危在旦夕。
  岳小林傻吗?
  他当然不傻!
  他要是傻,命他为守将,吴争岂不更傻?
  岳小林善于学习、模仿,同时取长补短,在学习、模仿中改进。
  这一点,是鲁进财、史坤等军校学员所不具备的。
  
第1405章
湖陵城之战(一)
  其实面对这种重装铁甲,刚开始时岳小林也发怵。
  但他迅速忆起,吴争在光复无锡、常州时就曾经遇到过这种铁甲兵。
  吴争当时的应对方法是,第一次以“地趟刀”的方式,在近距离刺中铁甲兵脖颈处,那里是头盔与铁甲的接合,有着不可补救的缝隙,道理很简单,真要没了缝隙,那不成僵尸了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