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7/1807

  在铁甲兵进入虎蹲炮射程的那一刻,岳小林咬牙挥手,“开炮!”
  有枣没枣,先打上一杆子再说,要是城丢了,火炮和炮弹岂不便宜了敌人?
  就是这个想法,让岳小林狠下心来,将炮弹全打出去。
  事实上,岳小林已经想撤了,正是想撤,才想将炮弹打光,轻装转进嘛,能省事不是?
  可百门虎蹲炮的齐射,效果一如预料。
  虽然对紧随铁甲兵的后方步兵有一定的杀伤效果,也阻碍了步兵地迅速推进,可对铁甲兵,一如前战,不起作用。
  烟尘散开之后,铁甲兵已经逼近城墙。
  清军的登墙方式比较独特,以四架梯子由四个方向搭成一个井阑模样,以十几根臂粗的带钩木头支撑其中,其坚固度和拼接顺利度,犹胜于寻常云梯。
  这显然是为铁甲兵登城而专设的。
  不过这种四方梯也就针对小城、矮墙适用,象徐州城那么高的城墙,显然作用不大,因为再坚固的四方梯,一旦高度过高,也会造成形体坚固度的缺失和下降,自身沉重的铁甲兵要是在梯上晃几晃,估计下面就得散架。
  此时铁甲兵开始登墙,而虎蹲炮已经没有了射击角度,全部哑火,紧随的敌军步兵趁此冲上前,辅助铁甲兵登城,而弓箭手开始与守军火枪对射。
  形势非常危急,岳小林终于想到了吴争在常州第二次抗击铁甲兵的方法,那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之前城墙上被火枪击中头盔而全军覆没的铁甲兵,已经被收拢,尸体堆在了一起,铁甲犹在。
  既然火器难以撼动,不妨铁甲对铁甲。
  可问题来了,难道普通士兵是穿上铁甲就能成为铁甲兵吗?
  显然不是,这需要极其严苛的训练,一旦百多斤的铁甲上身,连走路、转身都需要训练。
  这和步兵上了马也不是骑兵,是一个道理。
  有道是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方法总比困难多。
  岳小林临时想了个辙,那就是让身体强壮的士兵穿上铁甲,然后就站在城墙边上堵,这样一来,事情就简单了,只要能负得住重量就行,不需要动作。
  ……
  岳小林这临时抱佛脚的战术,却产生了极大实战的效果。
  铁甲兵是无法挥动武器的,他们作战,一般都两种武器,一是重骑使用的骑枪,双手持之,枪杆夹在腋下作为支撑,一旦群起前行,可谓无坚不摧。但骑枪只能是野战,攻城显然是用不上骑枪的,因为铁甲兵上墙已经艰难,持骑枪那无疑是自杀。
  另外一种,是清军铁甲兵的专用武器——铁锥。
  铁甲兵进攻,手只能前后运动,不擅于上下挥砍,他们就是以此物往前捅。
  这是一种有些形似北伐军枪刺般地武器,区别在于放大了好几倍,重达十多斤,钝,且无锋无刃,更象是一条前细后粗的铁鞭。
  但如果被铁甲兵以自身重量附加上去,捅在任何生物上,就是一锥两洞的结局。
  岳小林让守军穿上铁甲,立于城垛前,本意是阻挡铁甲兵上墙。
  但显然士兵有自己的想法。
  北伐军士兵最喜欢的其实不是手中火枪,这燧火枪有一个最大的弊端,让人难以接受,那就是最好别瞄准,因为一瞄准,保证溅你一脸麻花。
  事实上,北伐军士兵,十有八九,都是“麻花”脸。
  瞄准完毕,手指一动,击锤一落,火花四溅,后座力能让贴近的脸肿成猪头,就算小心避开了,脸上的斑点定会多上一波。
  所以,北伐军士兵最喜欢的武器,是手雷。
  
第1407章
岳小林捡了个大便宜
  手雷那玩意靠谱,虽说此时的手雷重了些、糙了点、行军时挂要腰间不太雅观,有些砢碜,但它可靠呀,不象火枪欺负自己人啊。
  两斤出头一个的手雷,几乎是后世手榴弹重量的两倍,但士兵却是两侧腰间挂八个,左右各八、九斤的份量。
  穿上铁甲的守军士兵们,舍不得丢下腰间手雷,在他们眼中,这玩意就是命,能让他们活到战斗结束的保命符。
  他们让同袍把手雷依旧挂在胸腹前铁甲外。
  岳小林看到时,因为敌人就在眼前,已经来不及改变,也就听之任之了。
  ……
  清军是绝对不会去顾及守军往下射击的。
  前装枪是不允许小角度向下射击的,原因很简单,怕不够精致的弹丸从枪管里掉出来。
  虽然这种情况不多,但却是军校明令禁止的。
  清军老油条了,知道只要自己一近城墙,向上攀登时,守军无法射击,所以,他们的胆子很大,几乎是很少仰头看,这也有助于迅速攀爬。
  此次敌军攻城,铁甲兵和步兵是参错的,步兵用云梯,铁甲兵用四方梯,铁甲兵整体在前。
  当敌人铁甲兵接近城垛的那一刻,好戏上演了。
  撞。
  撞击!
  相同质量的铁甲,撞击会发生什么?
  岳小林事先几乎不能想象。
  城上守军铁甲冒着城下如蝗的箭雨,他们在撞击之前,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摘下胸腹间的手雷,看都不看,只管往城下扔。
  这一点是普通士兵做不到的,在城下数以千计的精锐弓箭手的视野中,每个露头的守军,都会被至少四、五枝箭照顾着。
  但穿上铁甲,就没这危险了,大大方方地往下扔手雷,岳小林傻眼了。
  而在城下手雷炸响成一片时,有几个胆肥的守军铁甲,他们自发地撞击开始了。
  相同的石头撞石头会怎样?
  自然是反方向弹回,反作用力嘛。
  恐怕守军自己也不认为这个看似危险的动作,其实最安全不过了。
  揪准一个,往前冲两步,“咣”地一声,敌人惨叫着后仰从四方梯上下,而自己,“噔噔噔”往后退上三、四步,稳住了。
  有这些胆肥的领头,于是撞击一发不可收拾。
  只要敌人铁甲一上墙,就会有人冲上去“咣”地一声。
  岳小林在震惊之余,咧得合不拢嘴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啊,
  济席哈与蓝拜在目睹数十铁甲,如陨石般从城上坠落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要知道,八旗之中,每旗的铁甲兵都是有数的,一旗多则三百,少则一百,汉八旗就没有这待遇,甚至骑兵都不着铁甲,这与多尔衮打造铁甲重骑是一个道理,这个时代铁是硬通货,贵啊!
  济席哈在惊惶之余,下了一道错误的命令——鸣金收兵。
  这道命令,将攻城清军置于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事实上,此时继续进攻,清军还是有机会的。
  这种“碰碰车”的战术无法复制和延续,能如此精准的撞击,主要原因是敌铁甲处于登城阶段,无法闪避,只能硬顶。
  可铁甲兵后面就是步兵,只要步兵一上来,这种“碰碰车”的方式就终结了。
  让一个铁甲兵去撞一个步兵试试,稍作闪避,自己就被惯性扑下城墙去了。
  可惜济席哈肉疼了,也难怪,多尔衮留下的两黄旗中,就这么两支铁甲先登营,一支已经尽没,要再失去一支,不用说在沈致远面前长脸不了,怕是得军法从事。
  这一猝然鸣金,让攻城清军如潮水般后撤。
  后撤,自然是弓箭手跑得最快,他们本就在后阵,最安全。
  其次是步兵,可铁甲兵已经登墙,此时至少一半处于不上不下的地步,后撤起来显得迟钝。
  城下辅助的步兵,被先前数百守军铁甲的手雷炸得死伤惨重,本是要后面步兵递补的,可突然鸣金,一时间,哪还有步兵去递补?
  这么一来,敌人铁甲兵等于被遗弃了。
  济席哈望远镜中看到这一幕,才警觉到自己的命令是错误的,他随即用一个更错误的命令去挽回前一个错误的命令,济席哈传旗令,令攻城大军原路返回,救出铁甲兵。
  这么一来,清军原本最多只需要付出铁甲兵为代价的结局,瞬间改写了。
  其实,在济席哈突然鸣金收兵时的岳小林,并没有意识到战机的出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